摘要:全國經濟總量前100城市營商環境指數榜單出爐,中國經濟傳媒協會副會長杜躍進和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祕書長金東輝分別發佈了2019年全國經濟總量前100城市營商環境指數、硬環境指數和軟環境指數榜單。

   

本報記者 趙琳琳報道



5月11日,由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中國經濟傳媒協會、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和第一財經研究院聯合舉辦的“2019中國營商環境研討會暨城市營商環境指數發佈會”在北京舉行。

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會長、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鄭萬通、原中共福建省委書記陳明義、原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陳佐洱、原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關呈遠、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等嘉賓出席了會議。

會上,全國經濟總量前100城市營商環境指數榜單出爐,中國經濟傳媒協會副會長杜躍進和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祕書長金東輝分別發佈了2019年全國經濟總量前100城市營商環境指數、硬環境指數和軟環境指數榜單。





營商環境指數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南京、武漢、杭州、天津、成都、西安;軟環境指數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南京、武漢、天津、成都、西安;硬環境指數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是深圳、上海、南京、無錫、武漢、青島、廈門、蘇州、廣州、濟南。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哲對《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評價報告》(以下簡稱《營商環境報告》)進行了深度解讀。劉哲指出,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評價體系,更多從企業和投資者的視角出發,從軟環境和硬環境兩個方面入手,以客觀數據爲主要依據,全方位、多維度地分析和評價城市的營商環境狀況,重點不只在於入選城市得分,而在基於數十項營商環境指標的綜合研究分析後對相關規律的深入揭示。

《營商環境報告》中顯示,將入選城市超過5個的七大城市羣進行對比,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城市羣,位列可比七大城市羣的一二位;山東半島和京津冀排名第三和第四位;長江中游城市羣、海峽西岸城市羣和中原城市羣暫列第三梯隊。在七大城市羣中,珠江三角洲有着沿海區位優勢和廣東省重要的金融資源和科技資源,生活環境、金融環境和技術環境均位列首位;山東半島城市羣具有良好的工業產業基礎,基礎設施環境排名居首;而京津冀城市羣則依託北京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對於人才有着強大的虹吸效應,在文化交流方面具有優勢,人才環境和文化環境指標均列第一位;長江三角洲則是城市綜合實力最強的城市羣,有14個城市入圍營商環境指數排名前50。

在省會城市的分析中,中西部地區的部分省會城市呈現出明顯的後發優勢。比如昆明作爲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重要城市,近幾年非常重視軟硬環境建設,工業化建設的承載能力較強,已在部分指標有所突破。昆明的文化環境,位居西部地區首位,生活環境也具有相對優勢,若能在基礎設施環境、技術創新環境和金融環境上有所提升,經濟發展有望實現新的突破。貴陽近幾年一直高度重視大數據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技術創新環境具有相對優勢,這種相對優勢有望繼續對相關產業落地產生積極推進作用,進而提升未來經濟發展潛力。



在人口紅利逐漸褪去的後工業化時期,鄭州的勞動力優勢仍然明顯,人才環境具有相對優勢,但在技術創新環境上存在明顯短板,其中政府研發投入力度、企業研發能力僅列44名和45名,若能在技術創新方面有所突破,鄭州的營商環境有望再上臺階。

劉哲指出,經過數十年工業化發展,各城市均比較重視硬環境建設,不同城市之間雖然還存在一定差距,但差距確實在逐步縮小,各城市在進行硬環境建設上已經積累了相當的經驗,有了相對成熟的發展方式。但軟環境的差距仍然較大,大多數省份在軟環境建設方面尚處於摸索階段。全面、客觀、動態地評估城市營商環境,尋找軟環境的突破口,是決定城市競爭力的關鍵。

(本文圖片來自互聯網,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公衆號編輯。)




中國產經新聞

經濟成功人士的標誌讀物

 

新聞拼盤 品味中國

News Collection, Experience & Taste China.


訂閱:cien_offical
微博:@中國產經新聞
投稿[email protected]


講述,你在產經一線的故事


長按二維碼關注

點擊 “閱讀原文” 閱讀中國產經新聞數字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