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的新展『走向現代主義:美國藝術八十載(1865-1945)』開幕了快一個星期了,之前有時間去看了一下。不得不說,上博的藝術展確實是國內做的很棒了,整體看下來,最愛的依舊是惠斯勒的夜曲

,霍普的夜遊者是人氣最旺的,讓我感到欣喜的是托馬斯·德溫的『執玫瑰的女子』。

看展時內心經常有一個OS,啊這幅畫有莫奈的影子,哇那個怎麼這麼像米羅的畫,就是你可以在這些美國畫家的作品裏看到很多歐洲的藝術大師的影子。確實在那一個時間段,美國的藝術家們更多的是借鑑和學習。

接下來放幾幅喜歡的作品吧,有機會一定要現場去看一下,光看一幅傳說中的夜遊者也值回車錢了啊。

藍色與金色的夜曲(南安普頓的水面)

詹姆斯·惠斯勒

1872年

惠斯勒的夜曲系列真的百看不厭啊!之前上博剛結束的『心靈的風景:泰特不列顛美術館珍藏展』也展出了一幅惠斯勒的夜曲。相比於之前的那一幅,這一幅給人的感覺更加具象一些,水面和天空雖然是融爲一體的,但是用一抹黑色的海平面恰到好處地進行了分隔。黃色的明月位於畫面的黃金分割線上,成爲了視覺的中心。水面上影影綽綽的,應該是一艘艘船隻,只是隨意地塗抹。水面的顏色也並非是一成不變的,細細看會有層次分明的波紋。整個畫面看下來,安靜、祥和,並且靜謐。喜歡這種純粹的美。

泊船

亞瑟·威斯利·道

約1895年

看展的時候,一下子被這幅畫吸引了。斜對角線的構圖,中間的小船因爲高飽和度的純色和對細節的清晰刻畫變得十分出挑,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前景草地的粗糙筆觸。一個犀利,一個模糊,就像是攝影出來的照片一樣。

執玫瑰的女子

托馬斯·威爾莫·德溫

1912年

看到這幅畫的第一個想法是:這構圖,好像惠斯勒的『母親』啊!一看介紹,果然是受了惠斯勒的影響。整個畫面,東方元素特別多,女性的服飾,牆上的掛軸,桌上的瓷器。再加上整幅畫「性冷淡」的色調,給人特別舒服的感覺。

灰與黑的協奏曲:畫家母親肖像

詹姆斯·惠斯勒

1871年

咖啡館

費爾南德·倫格仁

1882或1884年

當時看的時候,總感覺像勞特雷克的畫,印象中勞特雷克也畫了蠻多咖啡館題材的畫的。畫面描繪的是一個獨自在咖啡館喝咖啡的女性,她雖然無人陪伴,但似乎並不侷促,反而帶有一絲悠閒的趣味。

咖啡店

艾爾森·斯金納·克拉克

1905或1906年

這個標題,我一開始是懵逼的。咖啡店??這畫的明明感覺像「蒸汽時代的革命」,看了介紹才知道指的是橋頭右邊的那個建築物。無論如何,這煙霧繚繞的感覺讓人立刻想到了莫奈在1870年代畫的巴黎火車站。

結構

麥克斯·韋伯

1915年

有點像立體主義的感覺,讓人想到了布拉克那充滿力量的結構。

1939年紐約世界博覽會醫學館壁畫構思圖

伊利亞·布洛托夫斯基

1938或1939年

這要不是有介紹,我完全以爲是米羅的作品,從意象、顏色到構圖,太像了……

青春期

彌爾頓·艾弗裏

1947年

大愛的一幅畫,大塊平塗的色彩、鮮豔的色調讓人想到了馬蒂斯,平面性非常強,但是由於色調的作用,反而使得女孩像是漂浮在畫框中一樣。

夜遊者

愛德華·霍普

1942年

最後,霍普的夜遊者,絕對的世界名畫,原作還是蠻大的感覺,展方很貼心地在畫前面放了凳子,但是基本上你坐下來就看不到了,人太多……不多說了,去現場看吧。也可以看看這部神還原的紀錄片,會對霍普的作品中的「寂寥」有更直觀的感受:這一部電影,完美還原了13幅愛德華·霍普的絕世名畫

之後有時間的話,會單獨寫寫惠斯勒,我真的太愛他了。


微信公衆號:「有別」,有趣的藝術史與考古學。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