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語:

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與融合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核心課題。本章通過政府政策、產業、金融供求和空間積聚以及區域內金融中心建設等維度對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融合進行了分析,提出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以及金融科技運用的機遇,進一步推動金融融合。在金融融合路徑選擇上,建議在整體規劃中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爲連接內地與世界的樞紐,以金融科技發展爲推動金融融合的抓手以及重視金融風險的監測。敬請閱讀。 

 

文/微信公衆號“亞洲金融智庫”


內容提要|第二章

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與融合的進展研究

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與融合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核心課題。本章通過政府政策、產業、金融供求和空間積聚以及區域內金融中心建設等維度對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融合進行了分析,提出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以及金融科技運用的機遇,進一步推動金融融合。在金融融合路徑選擇上,建議在整體規劃中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爲連接內地與世界的樞紐,以金融科技發展爲推動金融融合的抓手以及重視金融風險的監測。

 節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羣經濟發展

與金融支持分析

(接第16期)

三、金融發展促進區域基礎設施一體化

(一)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基礎建設總趨勢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羣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可以有效地降低灣區內部各生產要素的流動成本,提高整體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城市間優勢互補,進一步增強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羣集聚效應,爲灣區內部經濟發展與對外輻射功能提供基礎保障,進而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爲中國與世界的溝通樞紐。

根據2017年7月1日簽署的《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以下簡稱“協議”),粵港澳大灣區將加速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構建高效便捷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強化內地與香港、澳門的交通聯繫,進而深化粵港澳三地合作,推進整個大灣區建設;要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的區位地理優勢,以及香港作爲國際航運中心的優勢,積極帶動大灣區其他城市共同建設世界級機場羣和港口羣。

(二)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羣與港口羣建設現狀

粵港澳大灣區定位在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灣區城市羣,而這需要配套的世界級航空樞紐作爲支撐,目前世界上的其他三大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紐約灣區就分別發展出了與灣區城市羣相匹配的單核、雙核以及多核三種世界級機場羣模式。相比於其他三大灣區,目前粵港澳大灣區人均航空出行次數是東京灣區的2/5,舊金山灣區的1/3,紐約灣區的1/4,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整個灣區的航空市場還有非常巨大的提升空間。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羣總旅客吞吐量超過2億人次,貨郵吞吐量超過800萬噸,總體運輸規模位於全球四大灣區機場羣之首。

2016年5月9日,中國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香港民航處和澳門民航局在港簽署《強化內地與港澳民航空管珠江三角洲地區空中交通管理規劃與實施三方合作交流機制協議》,以此鞏固三地在粵港澳大灣區空管的合作,三方的空管技術人員也有望加強聯絡,互相借鑑。憑藉世界第一的運輸能力,粵港澳機場羣有望通過跨境合作,完善機場間基礎交通網絡連接,加快統籌優化三地空域管理,進一步提升地區世界級機場羣的運輸服務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粵港澳大灣區臨江濱海,是“一帶一路”最重要的門戶之一,其航運樞紐功能對內可直接輻射泛珠三角地區兩區九省,對外憑藉香港、澳門兩個重要自由港口,可延伸至東南亞、中東和非洲,甚至歐洲、南美等海上絲綢之路的沿線區域。目前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羣擁有5個億噸級別大港,其中香港港、深圳港、廣州港均位列世界十大港口,區域港口羣吞吐量位居世界各大灣區首位。

除了擁有天然的地理優勢與便利的基礎設施,大灣區港口羣也應當加大區域內航運資源的整合力度,降低港口間業務趨同化競爭趨勢,充分發揮大灣區各港口特別是廣州、深圳、香港三大核心港各自差異化的航運能力進行優勢互補。積極的協調與統一的規劃,有利於港口羣避免區域內同質化惡性競爭與重複建設,解決可能存在的大而不強、產能過剩等問題,進而提高世界級港口羣整體的國際競爭力。

(三)粵港澳大灣城市羣金融發展爲交通設施建設帶來的新機遇

根據《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十三五”規劃》,廣東在基礎設施方面總投資預計將達到3.3萬億元,其中“十三五”規劃計劃投資約1.46萬億元,預計珠三角部分總投資約爲2.3萬億元,融資需求巨大。銀行貸款作爲傳統的融資方式,是地方政府基礎設施建設重要的資金來源之一,其中以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爲主。由於基礎設施建設對資金來源日趨長期化,這與銀行資金的短期性特點存在期限錯配,此外過分依賴銀行長期貸款,也會出現因爲項目資金巨大而導致的部分地方銀行風險集中度過高的問題。

以銀行信貸爲主的基礎設施融資模式,由於期限錯配、風險度過於集中等問題,將逐漸出現不適應、不匹配的趨勢,有必要不斷引入和完善市場化融資模式。相比於內陸大部分城市,粵港澳大灣區整體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等融資途徑發展也有了一定的基礎。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可以考慮鼓勵社會資本通過PPP模式、長期債券、信託、股票等市場化融資方式參與投入,同時充分利用好省鐵路發展基金,考慮研究設立港航建設基金,探索採用“項目+土地”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交通項目的直接投資和建設運營。此外,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金融市場的發展,也爲大灣區利用港、澳、外資資本投資珠三角城市羣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可能性。


課題顧問劉明康

課題主持人巴曙鬆

學術支持單位北京大學匯豐金融研究院

課題協調小組

王志峯(組長)  諶  鵬      宋  昕     姚  飛

課題執筆人

孔  顏  胡未名  白海峯  鄭偉一  劉  璇  李瑞雪

喻  奇  朱偉豪  方堉豪  鍾凱揚  唐時達  孫  旭

徐  亮  王  珂   陳  昊  冷  冬   黃澤娟  胡文韜

趙一迪  鄭嘉偉


(完)


文章來源:微信公衆訂閱號“亞洲金融智庫”2019年5月14日(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本篇編輯:郭菲

溫馨提示:現微信最新版本“訂閱號”已實現公衆號置頂功能,廣大讀者可點開“金融讀書會”公衆號,點“置頂公衆號”鍵,即可將“金融讀書會”置頂,方便查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