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合侯馬通。

他是戰國時的趙國名將馬服君趙奢的後裔,東漢名將伏波將軍新息侯馬援的曾祖父,漢明帝明德皇后的高祖父。

因為史料沒有記載趙奢有幾個兒子,不清楚馬通是不是趙括的後代。

趙惠文王賜奢號為馬服君,以許歷為國尉。趙奢於是與廉頗、藺相如同位。《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馬援字文淵,扶風茂陵人也。其先趙奢為趙將,號曰馬服君,子孫因為氏。武帝時,以吏二千石自邯鄲徙焉。曾祖父通,以功封重合侯,坐兄何羅反,被誅,重合,縣,屬勃海郡,故城在今滄州樂陵縣東。馬何羅與江充相善,充既誅,遂懼罪及己,謀反,伏誅。事見《前書》。故援再世不顯。祖及父不得為顯任也。《東觀漢記》,通生賓,宣帝時以郎持節,號使君;使君生仲,仲官至玄武司馬;仲生援。援三兄況、余、員,《東觀記》曰:「況字長平,余字聖卿,員字季主。」並有才能,王莽時皆為二千石。況,河南太守。余,中壘校尉。員,增山連率。《後漢書.馬援列傳》

馬通雖然被封了侯,但不是軍功侯,是戾太子謀反時,帶兵與戾太子一方的軍隊作戰被封的侯。

這上面的德侯景建,應該是楚國公族景氏。景氏人口不多,不清楚景建與東漢「中興二十八將」景丹的血緣關係怎樣。

楚國800年期間,將領基本都是出自昭、屈、景三家,偶然能看到唐家的將軍,秦滅楚時,楚國領兵的是項家。

《史記.楚世家》

(楚懷王)二十九年,秦復攻楚,大破楚,楚軍死者二萬,殺我將軍景缺

(楚考烈王)六年,秦圍邯鄲,趙告急楚,楚遣將軍景陽救趙。

然而,漢武帝用的是外戚李廣利。

(天漢二年)夏五月,貳師將軍三萬騎出酒泉,與右賢王戰於天山,斬首虜萬餘級。又遣因杅將軍出西河,騎都尉李陵將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與單于戰,斬首虜萬餘級。陵兵敗,降匈奴。

(天漢三年)四年春正月,朝諸侯王於甘泉宮。發天下七科謫及勇敢士,遣貳師將軍李廣利將六萬騎、步兵七萬人出朔方,因杅將軍公孫敖萬騎、步兵三萬人出雁門,游擊將軍韓說步兵三萬人出五原,強弩都尉路博德步兵萬餘人與貳師會。廣利與單于戰余吾水上連日,敖與左賢王戰不利,皆引還。(征和三年)三月,遣貳師將軍廣利將七萬人出五原,御史大夫商丘成二萬人出西河,重合侯馬通四萬騎出酒泉。成至浚稽山與虜戰,多斬首。通至天山,虜引去,因降車師。皆引兵還。廣利敗,降匈奴。

名將什麼時候都不缺,只不過看你用不用。

從夏朝到唐朝,最不缺的就是名將。

趙國另一名將廉頗的後裔,漢成帝時期的右將軍廉褒也是西漢時期著名的名將。廉褒之子廉丹位列新莽朝的大司空,廉頗的後裔在整個西漢都沒有受到重用,沒能封侯,在新莽朝得到重用,成為公爵。

王莽末年,天下大亂,沒有皇帝了,開啟群雄逐鹿模式,各憑本事,在西漢初年被防備的楚國公族景氏的後裔景丹在重圍中殺出,成為東漢的中興二十八將,位列驃騎大將軍,拜櫟陽侯。光武帝北征河北,主要靠的就是景丹的突騎。西漢初年很防備關東六國公族,然並卵,王莽末年時,光武帝還要靠景丹帶來的騎兵來複興漢室。

歷史啊,就是這麼諷刺。

景丹字孫卿,馮翊櫟陽人也。少學長安。……世祖即位,以讖文用平狄將軍孫咸行大司馬,眾咸不悅。詔舉可為大司馬者,群臣所推唯吳漢及(景)丹。帝曰:「景將軍北州大將,是其人也。然吳將軍有建大策之勛,謂發漁陽兵也。又誅苗幽州、謝尚書,其功大。苗曾,謝躬。舊制驃騎將軍官與大司馬相兼也。」乃以吳漢為大司馬,而拜(景)丹為驃騎大將軍。《後漢書.卷22.景丹傳》

夫諸侯初起時,非齊諸田,楚昭、屈、景莫能興。今陛下雖都關中,實少人。北近胡寇,東有六國之族,宗彊,一日有變,陛下亦未得高枕而卧也。臣原陛下徙齊諸田,楚昭、屈、景,燕、趙、韓、魏後,及豪桀名家居關中。無事,可以備胡;諸侯有變,亦足率以東伐。此彊本弱末之術也《史記.卷99.劉敬傳》

【索隱】:案:小顏雲「今高陵、櫟陽諸田,華陰、好畤諸景,及三輔諸屈、諸懷尚多,皆此時所徙也」。《史記.卷99.劉敬傳》(九年)是歲,徙貴族楚昭、屈、景、懷、齊田氏關中。《史記.高祖本紀》(九年)十一月,徙齊、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懷氏、田氏五姓關中,與利田宅。《漢書.高帝紀下》

雖然《後漢書》未記錄景丹的譜系,但是根據其家鄉位置,基本可以認定其是楚國公族景氏的後裔。

同樣王莽末年大亂,馬通的曾孫馬援在重圍中殺出,以關中地區的實力派代表被東漢吸納為核心班底,成為東漢的外戚。

東漢末年,又是天下大亂,沒有皇帝了,開啟群雄逐鹿模式,各憑本事,再一次名將如雲。

南北朝時有一句話叫「士大夫故非天子所命」,也就是誰能成為士大夫不是皇帝能左右的。事實上,只要君主失去了主導權,最不缺的就是名將。自夏朝到唐朝都是如此。

人類最初是沒有君主的,也沒有臣子的。誰成為最早的部落首領各憑本事。全世界範圍內也沒見缺少部落首領。


其實,漢武帝一朝人才濟濟,能拎出來說的還真不少。除衛青霍去病太過耀眼外,還有趙充國,路博德,這兩位放在其他朝代也是大神級的將領。李廣利其實也不算廢物,只是很可惜不是衛霍這樣的天才。趙破奴,高不識之類的,都得算在小霍的軍功下,此後也有晉陞,但就不那麼出彩了。至於公孫熬,蘇建之類的,沒啥亮點就不一一提了。而李陵能出名,完全是因為司馬遷,論級別和軍功,跟李廣和李敢都還差得遠,不能算指揮千軍萬馬的將軍級別。


將帥不難士兵不難,難得是國力是後勤。

基本匈奴威脅已經消除再打下去就是拿大漢江山在揮霍賭博。一旦天災人禍百姓吃不飽那就是群起天下反了。

所以這個時候需要的是內政將帥,可惜看歷史發展並沒有。唯一的一兩個忠臣也沒了衛青霍去病運氣總逃不過一個猜忌錯殺。


這麼說吧,漢武帝處決的將領比歷史上許多朝代的名將還多。

這些將領大概是什麼水平?

基本上都是打了勝仗但漢武帝對其中一些過程不滿意,就咔嚓了。


其實不說武帝,整個西漢,外戰可稱者,也就衛青,霍去病,趙充國,陳湯幾人耳。東漢就竇憲,竇固,馬援,班超,段穎幾人。其他人戰績不夠,雖然也有名聲挺響的,比如李廣,但更多名聲不響又戰績不夠的。


李廣利啊。

至於戰績......

咳咳咳咳。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