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鄭芝龍或鄭成功奉南明皇帝當天皇,然後自己開幕府,有沒有可能利用海軍和西洋艦炮優勢,截斷漕運,反清復明反攻大陸?


鄭成功的所謂海軍、艦炮優勢,不過是戎克船多而已,火炮更是談不上。

荷蘭海軍所謂的唯一一艘主力艦 赫克託號,在鄭軍海軍艦隊中殺的七進七出,如果不是運氣不好,都不會掛。

而赫克託號,不過是荷蘭海軍非常末流的一隻軍艦,甚至只能算武裝商船。赫克託號是17世紀荷蘭海軍3桅戰艦,,船長56.60米,寬10.5米,喫水5.1米,排水量為600噸,一說炮位為36門。

參考同時期英荷戰爭的洛斯托夫特海戰(1665年),此役荷蘭艦隊擁有103艘軍艦搭載4,869門炮。平均每艘軍艦炮位為46門。赫克託號只能算是末流。

鄭成功打敗一艘末流的荷蘭戰艦,就損失這麼大,他的所謂海軍和艦炮優勢體現在哪呢。

所以當清政府開始大量發展海軍攻臺時候,東寧王國的海軍也就是那麼回事,不過是經驗多一些,地形熟一些而已。海軍、艦炮優勢是談不上的。


從鄭軍先後與清軍、荷蘭人的水戰情況看,基本採取的是接舷戰、跳幫戰和火船突擊,並未體現「艦炮」優勢。

三藩以後,清廷依靠中國傳統的水師建設與水勇堆積,就迅速縮小了鄭軍的水軍優勢,並能夠硬碰硬地展開水戰。如果鄭軍真的有所謂「艦炮」優勢,這是不可能發生的。

其實,歷史上的鄭成功,真正的才能是「善囤耕,治兵甲,整士卒」,也就是通過屯田積累後勤資源,並善於作訓拉練。

這是一個中國傳統優秀軍閥的基本技能,他的基本屬性依然是陸上稱雄。羣雄競逐或可割據一方,天下漸定則難以逆天改命。


鄭家的海軍沒啥艦炮優勢


幕府?你指的是國姓爺合戰記嗎?傳說中的德川幕府千里迢迢援助鄭成功復國的故事?


鄭成功收復臺灣以後已經是臺灣土皇帝了,可惜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永曆十五年),順治帝崩,皇三子康熙帝繼位;鄭氏降將黃梧向當權者鰲拜建議「平賊五策」,內容包括長達20年的遷界令,自山東至廣東沿海二十里,斷絕鄭成功的經貿財源;毀沿海船隻,寸板不許下水;同時斬成功之父鄭芝龍於寧古塔流徙處(一說斬於北京菜市口,即今府學衚衕西口,元代以來的刑場);挖鄭氏祖墳;移駐投誠官兵,分墾荒地。

鄭成功接連聽聞噩耗,加上在臺將士水土不服人心惶惶,其子鄭經又在澎湖與乳母私通,使得鄭成功內外交逼,於1662年(清康熙元年,永曆十六年)五月初八急病而亡,死前大喊:「我無面目見先帝於地下」,抓破臉面而死,年僅39歲。

鄭成功還沒來得及種地囤兵造船買炮,就英年早逝。鄭成功死後,還爆發了內亂,兒子鄭經自金門發動軍事政變,自稱延平王(郡王爵位本非世襲),打敗了控制檯灣的鄭成功之弟鄭世襲,在臺即位。然後改東都明京為東寧;他依陳永華之議,移植明朝中央官制,仍奉已死的永曆帝正朔,在滿清發生三王之亂時並沒有揍滿清,而是顧著搶地盤,鏈接幫滿清拖住了南方叛軍。


現實不是遊戲 有些東西是真的沒有辦法用操作來挽回


以截斷漕運為作戰目標就必須控制鎮江以下長江以及兩岸炮臺。

要完成這個作戰任務鄭家缺少:可以在陸戰中擊敗清軍的陸戰隊,可以讓戰列艦在狹窄江面機動的蒸汽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