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高二学生小陈兴奋的向我分享了一个好消息:本学期第三次考试中得了全年级第一。她说这是我的耳濡目染,我非常开心,可能比我自己得全年级第一都开心,当然我在高中从没得过。小陈所在高中是山西小地方一所省级重点,也是我的高中阳城一中,每年高考成绩还是不错的,刚刚查了一下,2018 高考一本达线率是 52.5%,大概有三分之一左右的班级属于全达一本线。 这在十八线小地方是相当不容易的。

更让小陈开心的是,这是小陈上学以来第一次得全年级第一,比第二名高三十多分,比班级第二高一百多分。我觉得单就这一次,小陈这辈子有牛吹了。她初中就在我之前的线下培训班醒客学习,话说我之前培训班有股独特的气质,特别出产这种后半程逆袭的学生。我当时偶尔也给初中生上课的。所以和小陈就特别熟,她上高中到现在也是一直跟著我学习。

小陈在上高二的时候,由于身体的原因去北京看病,耽误了高二的第一个学期。从北京回来就跟著当时的高一学习,也就是留了一级。我经常和一些老学生交流,比方小陈刚从北京回来的时候,一起打过一次羽毛球,时不时让她帮我找本教材什么的,你们看到上篇文章里视频中我批改的历史大题答案,第二个就是小陈答的。大概这次考试前一个月,我们在德克士进行了一场谈话,那天她旷了晚自习。

昨天小陈跟我说这次谈话对她影响很大,不止是对这场考试,希望我把这个分享出来。我就把谈话中的几个重点问题分享一下,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有一点需要说一下,我从来没有把高中生当成孩子看待,所以我从不会对他们说一些非常幼稚的话。我是完全把他们当成成年人来看待的,这一点非常重要。许多老师把高中生区别看待,所以经常犯一些愚蠢的错误。

1

关于现在成绩糟糕的问题

陈:现在成绩一团浆糊,有时候七十多名,有时候一百多,有时候糟糕的吓人……

我:记得你刚从北京回来跟著高一开始学的那几次考试考的还挺不错,一直名列前茅,有没有想过原因?

陈:是因为高一下学期的内容我比他们先学过一遍?更加熟悉?

我:对的,你就是比他们先学了,然后又来了一遍,所以考试成绩就暂时领先,等到许多人也学过一段时间之后,掌握到了比你更好的程度,你的这个先发优势就荡然无存。所以考试成绩提升没你想的那么难。考试不只是考这个东西懂不懂,它考的是对知识掌握的熟练度和深度,所以知识必须重复,而且是过分重复,这样这些知识才能在你的脑子里形成足够多的回路,你才能真正懂得举一反三。

你本来在前几次考试之中又个先发优势,多重复了一次,为什么不趁热打铁,再多重复几次。我说的重复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当他们在做普通练习题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能去做一做更有难度的高考真题,看看相同的知识点在高考中是怎样体现的。这也是重复,而且是更高级的重复,然后你就能保住这种先发优势,回头看那些知识点,你的理解深度也比他们深,熟练度也练上去了。练习题是重复,研究题也是重复,选择什么样的题是不同级别的重复,这就是「过分」的意思。而不是傻了叭唧只知道拿著课本和笔记本念,用处不大,那个只是重复的字面意思。

陈:班级里许多同学看起来特别用功,但是成绩却很遭。

我:这个太正常啊,方向比坚持要重要多了。他们做的许多事情就是我前面说的只是简单重复,许多基本的东西都没搞懂。你也能感觉到,高中知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很难完全凭自己来学习的,一定需要辅助。这就是为啥许多牛校的学生看起来不费力还成绩特别好的原因,而许多人上课也没怎么听,老师质量可能也一般,全凭自己硬来,太难了。你按照我教你的方向,过分重复,举一反三,效果不会差的。我许多时候是真的很同情你们学校里的尖子生,因为他们没遇到我,许多知识层面的硬伤很难解决,所以即使看起来很努力,但是迟迟得不到突破。如果有一次考试糟糕,原因又再次归结为「不够努力」,其实他们做的已经够多了。错的是一开始缺少那个正确的方向和方法。

2

关于要不要努力进尖子班的问题

我:梁x 现在学习还专注吗?(梁是我的另一个高三学生)

陈:具体不清楚,听说每天忙著谈恋爱……

我:你见了梁x就说:「老李说你是傻逼,不要把自己耽搁了。」梁x 非常聪明,而且高考是有很大机会干大事的。我现在回想自己高中的时候,有一点是非常遗憾的,许多男孩子根本没有真正意识到高考的重要性,觉得无所谓,所以行动自然而然也就跟不上。

陈:我觉得尖子生不知道怎么了,感觉都怪怪的。

我:你能进尖子班吗?

陈:上高三之前会有一次调整,根据综合成绩分配,全校前 20 名组成一个尖尖班。

我:努力加入,一定要全力以赴的进这个班。

陈:我就是感觉他们不知道怎么了,我们都觉得有点……

我:情商低?不好相处?这个实在是太正常了,因为你不是那个群体。相对于这个班的 20 人来说,其他人是大多数。大多数有太多充分的理由嘲笑他们,这些理由一定都是拿成绩之外的东西说事,甚至成绩本身也能说事,比方如果这 20 人中有人考试来一次大失利,就会有成群结队的学生在后面看笑话。生活中的少数派必须承担这些,这是宿命,谁让他们优秀呢?既然这么优秀,其他人就帮忙再训练训练他们的心理素质。嘲笑往往只有一个原因:自己没有办法成为优秀的一员,总要给无能找个理由,因为他们怪。

所以你不要觉得他们怪,所有的怪都是因为优秀的人是少数派。只有你不认为他们怪,你才会离优秀更近。如果你加入许多人的嘲讽大军,等于你人为树了一堵墙。除了马太效应,优秀的人扎堆在一起,强者恒强之外,还有一个人重要的学习模式。我们每个人都有神经系统:镜像神经元。镜像神经元越强的人,学习能力往往越强。听名字也能听出来,简单说就是模仿能力,比方尖尖班,最优秀的 20 人聚在一起,许多时候并不是说他们的老师更加优秀,而是这帮人聚在一起可以互相学习。这是最可怕的,你看到同桌是怎样练数学题的,镜像神经元会帮你判断他的方法有什么好的地方,于是你就会去模仿借鉴。就像早自习读英语,有时候会突然间停下来,这就是镜像神经元在起作用,大家在互相学习,不读的人在增多,直到最后一批人同时停止。如果在这种优秀的群体当中,他们本身有很好的习惯,有时候你出于各种原因想懒惰一把,但是你能看到他们在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就没有办法懒惰了。

你要学习这帮尖尖生,因为你想考好,他们有些共性的地方,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态度,比方他们都特别认真,在其他人看来很容易被认为是「较真」。比方你可能在普通班里能够看到有许多高中女生化妆已经化的很浓了,你在尖尖班可能就见不到,因为浓妆和高效学习可能是冲突的,浓妆本身也要耗费自己更长的时间,而且更在意别人的看法。比方你的指甲这么长,在我看来,这和每天写大量文字和做练习题就是冲突的,你去看下尖尖班有没有人像你这么长的指甲。甚至我说的学习不止限于学习,聪明人知道什么重要,他们的生活也会形成相应的模式,你可以去看看全年级成绩最优秀的那几个人,穿著、吃饭、走路速度、生活状态、非常乐观的态度……总之你能看到很多共同点,你要学习,你要模仿,因为你想成为他们。同样你也能在你不想成为的人身上看到一些共性,记住那是陷阱。

陈:明天早自习,我就得去观察学习一下。

我:还有一个真相是:优秀是个相对概念,优秀的人永远是少数派。向上的动力是永无止境的,这也是为啥许多人理解不了那种认真。我跟许多老师说过他们上课的时候可以把自己的东西整理整理,他们根本不这样做。我就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参考书,所以自己才整理的个人讲义,后来这个东西受到许多人的喜欢。我可不是为他们准备的,是为我自己,只不过好东西能够吸引足够多的人。所以优秀真的是种习惯,我们要自己对得起自己。我经常问自己:咱是谁啊?咱是文综一哥,胡乱上课那种事做不出来,要脸呢。所以许多同学觉得学霸在学习上的「较真」,很多情况是因为他们要脸,不认真学习,他们真的不会。

许多人都知道一句话: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还真是没见过猪跑,比方许多人压根不知道优秀是怎么一回事,只认为他们怪,高高在上。如果真正的亲眼见过几次「猪跑」,自己是能够吃到「猪肉」的,只是时间问题。

3

关于文科生读大学有什么用、和如何看待人生目标的问题

陈:我就不知道文科生读大学有什么用,学的那些专业到底有什么用,感觉就没用啊。一直听说考个好大学怎么怎么样,到底有什么用?

我:其实你的这个感觉很正常。我以前也曾经认为我即使不上大学可以混得很好,说不定怎么怎么样。我妈就跟我说你如果不上学,你还能去讲高考知识,我总是说不干这个可以干其他啊,比方我可以成为卖化妆品小能手,我妈就反问一句你现在也能去卖化妆品啊。这就是上大学最大的好处:拓展人生边界,更多的可能性。当然这不是一定的,但是上过大学的人整体上是生活中更有知识的一群人,知识会带来各种可能性。我们所说的「好大学」意味著可能性可能更多,因为更优秀的人聚集,在小地方想像力有限,如果你身处更好的大学,你会看到更优秀的人怎么做事情,就像前面说的镜像神经元,你很容易去像群体中更优秀的人学习。没上大学,许多「猪跑」是见不了的,更不可能想到「猪肉」,新闻里的「猪跑」和亲眼见到两会事儿。

比方你在新闻中看到云南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经过努力考上了北大,其实对你是没什么刺激的。如果是一直和你玩大的堂哥,或者邻居考上了北大,你就会觉得北大也没那么难,是不是自己也可以。所以你刚才说谁谁说要考北大的时候,你自己不信他能考上,因为你更不信自己。连想都不敢想,还谈什么行动。

话说回来一个人真的笃信自己能够上北大,他就会去找上北大的人都要做什么事情,互联网轻松可以找得到学长学姐,网上有各种经验贴,他就会去学习。即使经过努力最终没能达成目标,照著北大的准备活动,结果也不会差,远比绝大多数人要好。

还有一个就是老师上学时像哄小孩子一样,初中时告诉你「考上一中就不愁了,上大学轻松的事儿」,现在你发现不是这回事,同样老师现在又说:「考上好大学这辈子就不愁了。」哪有的事,你无论上了什么样的大学,都会有相应的烦恼,人生就是不断的解决问题。我想告诉你即使上了北大,这辈子也有很多的问题要选择要处理。也就是我想说的所有的目标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上了北大,会有新的可能,各种新的选择,这种人生的可能性会延展,你像打开了一个更多格子的潘多拉魔盒,想想就开心。

比方我自己,我之前是英语老师,许多人没有觉得任何问题,后来我去上了文综,居然还有那么多人找我上课,可以说在这个小地方,我是生生的创造了文综培训市场。许多人就没法理解了,他们觉得来上我文综课的学生都是被我骗了,但事实是找我上文综课的恰恰是那一群相对优秀的学生,他们看过我的东西,听过我的课,自己是能判断那个价值的。但在许多人眼里他们没见过我这头猪跑,他们想像力有限。我经常吹牛,不过这个是实话,我的许多学生上了大学之后,他们非常希望我给大学生能开设一些课程,他们之所以相信我能做成这件事,就是因为看到了我这头猪有更多的可能性,而且质量可靠,只要能拿得出手,一定能对得起自己,还是那句话,咱是谁啊……所以真保不齐我做这件事,有一天看到我这个文科老师推出高数课程,熟悉我的学生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奇怪。

就像 xxx 老师经常黑我,各种瞧不上。我根本不在乎,我们完全不是一个物种,他的可能性就那样,而对我来说,真的我自己都说不准。我之前说「高考之后人生才开始」,何止啊,我把培训班关了以后才觉得人生才开始,后面美著呢。

后来我转到在线平台上课,起初我开知乎 LIVE 的时候,连著申请了 4 次都没成功,第五次在我的学生老马的帮助下才成功,我第一个 LIVE 目标是有 100 人听就可以了,但现在已经接近 1500 多人,现在 5 场 LIVE 超过三千多人,五千人指日可待。想都不敢想,为啥,想像力有限啊。没见过猪跑嘛。我身边人没见过有人做到,但是我为啥做,就是看到身边太多没可能性的人,我就觉得我不能跟他们一样生活。前几个月,和几个非常牛的知乎 LIVE 老师成为朋友,互相交流经验,他们的大学都比我的好,我当时就非常伤感,如果当时和他们上的学校一样好,就不会这么晚才去做这件事,早就做了,遗憾没有和他们早一点认识,原因太简单了,就是因为当时上的大学不好啊,自己根本没从心底里认为这个有多重要,现在能遇到更优秀的人感到幸运。

其实我还有个刺激就是,这几年亲眼见到许多学生上了好大学,对我刺激实在是太大,因为我在给他们上课的时候,对他们太熟悉,觉得就那样啊,最后成绩好的不像话。所以为了避免这帮人未来嘲笑我,我要抓紧生活,他们一回头发现李老师的可能性真是想像不到啊,我要有东西对他们吹牛逼啊。

所以要努力上个好大学,而且要笃信自己能做到,你先前说的北大真的没可能吗?不要按当下状况去判断未来,有点想像力,就像我一直说的活在未来。况且今年学校文科第一名不就上了北大嘛。那是一个全新起点,有一个满是格子的漂亮魔盒要打开。


我和小陈同学聊了两个多小时,其实内容远比上面写的东西多。谈话也不只是我在说,她也说了许多当代高中生的其他想法和生活,他们完完全全应该被当作成年人来看待,把他们当成孩子是非常幼稚的行为。在谈话的某时刻,我是有些伤感的,因为我在她这个年龄段,没能遇到我。如果当年的我能够遇到现在的我,该有多好。这其实也是我一开始选择做高中老师的原因,就是想帮助更多高中生解决我当年没人给我解释的困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