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布林殺手》到底哪裡做壞了?

其實這個問題我在

如何評價輕小說《哥布林殺手》??

www.zhihu.com
圖標

這個回答中已經寫過了,用一句話總結一下就是——故事很好,但是設定不足以承載第二卷。

實際上有用的話只說這一句也就足夠了。再往下說,無非是用廢話堆坼一點令人信服的詳細解釋。

可是如果這篇文章寫不夠一千字會比較麻煩,所以我就簡單說說。

上面那句話看懂了的已經不用看了,下面都是廢話,給我點個贊就行了,這個贊還挺重要的,基本上吧。

首先《哥布林殺手》的設定實際上基本沒有動腦子,這一點光看標題就知道:哥布林——殺手,哥布林殺手。一個一開始沒有靈魂的角色,全部的存在意義就是殺哥布林。

當然啦,在輕小說中,這種角色非常常見,就舉個簡單的例子,隔壁青春野狼第四卷的那個豐濱和香——我很想舉基友的例子,畢竟我猜大多數「二次元」都沒看過青春野狼的小說——她的全部存在意義是扮演一個姐控偶像,來過渡《青春野狼》第六卷之前的全部垃圾劇情。

而在《哥布林殺手》中,這樣的角色隨處可見,不僅僅是主人公本人,包括店員,奶牛妹,甚至神官,他們在第一卷中的所作所為實質上沒有個人的因素在內,其中就以哥布林殺手本人最為明顯:店員是為了發布任務,奶牛妹是扮演青梅竹馬(以及大胸脯),神官則是一般聖母,至於哥布林殺手——就是哥布林殺手。

在某些場合我們把這個稱之為「臉譜化」,現如今,有些人說這是「特色」,可是作者一直在努力改變這種「特色」!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作者試圖告訴我們「哥布林殺手」也是人,也擁有人類的感情,這種手段不可說不成功,但是這並不能改變在動畫中其殺伐果決的形象。

當然,人們會認為哥布林殺手本人十分帥氣,因為英雄是不需要感情的,他只要戰鬥勝利,就是英雄。

可是,不,他不是英雄,英雄,也就是勇者,活躍在間幕中。

那麼為什麼人們會有「哥布林殺手是英雄」的錯覺?這是因為本書的格局太小

第一卷結局,哥布林殺手摘下頭盔的時候,我就明白了,這本書應當是一卷結束的作品,結果就像大部分可悲的輕小說從業者一樣,作者寫下了《哥布林殺手2》,我並非認為這種選擇是一種壞事,何況最近的哥殺8銷量十分緊俏。

這並不意味著這是正確的,群眾的選擇往往並不意味著正確,而是「有趣」,群眾喜歡有趣的作品,而《哥殺》也確實有趣。

但另一方面,在有趣之外,必須有人指出——《哥殺》在第一卷中的設定過於簡單,整個故事發生在一個非常小的範圍之內,不管是登場的敵人還是友軍都十分刻意,其結果就是,在這個束手束腳的主題下,這個故事本身是荒誕可笑的。

一味地描寫哥布林的危險程度,而對高級魔族的威脅一帶而過。

一味地強調事先準備的重要性,而將精英冒險者描述的不堪一擊。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那種」哥布林,那麼人類早就應該滅絕了!

快速繁殖,全員皆兵,團結一致,耗費低廉。這種生物在現實世界就能夠找到。

——蟑螂。

呸。


你問我喜歡《哥布林殺手》嗎?我認為還可以,作為一本輕小說,我喜歡它在第一卷的情節,但是不得不說,作者在後面幾卷的嘗試——我是指他試圖告訴讀者,這個主人公是有人格的——實際上是較為失敗的,我不想看什麼人格什麼戀愛,我想看他殺哥布林。

儘管如此,這仍然是一本「還過得去」的小說,畢竟在這方面,web輕小說一直處於一個「誰比誰更垃圾」的狀態,在那本《田中》推出文庫本之前我會保留意見。

那麼,《哥布林殺手》到底做錯了什麼?

多簡單的問題啊,它的錯誤在於,動畫化。

火爆,被盯上,被黑,這個過程在各個領域都有發生,但是在acg領域?zzzq,媚宅,真實性,這三個話題永遠不缺乏二次元的關注與喜愛。我在很多年前讀第一卷的時候只覺得「這本書不錯,如果一卷完結就更不錯了。」可現如今,人們的目光總是盯著那些設定上的bug,或者是不說出來就沒人懂的隱喻。

可是——作者要次飯的,動畫化是必然的,被牽扯到無可奈何的爭執當中也是理所當然的。

關於這本書,我想說的就這些。

「一件事如果總要深入挖掘,在當中找到一丁點能夠給自己論點證明的要素……」

笑活子把手機甩到桌子上的小說堆里。「……那還不如把時間浪費在論文和本子裡面。」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