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潜江市小龙虾烹饪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去年举办的一场人才选拔赛上,厨师们展示小龙虾烹饪作品。 图片来源:新华社

  法治周末记者 孟伟

  “今年首批‘小龙虾学院’学生即将毕业,而在校生还没毕业他们就被预定一空。”全国人大代表、潜江市市长龚定荣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向媒体展示了他所在的湖北省潜江市的网红“小龙虾学院”。

  龚定荣自信满满的一句“小龙虾学院没有就不了业的”,一经传开就在网络上引起轰动。由“小龙虾学院”就业前景的一片光明,现代职业教育的话题再次引发关注。

  受访专家指出,职业教育应该与产业密切联系,无缝对接市场,以行业需求决定培养模式、内容。

  还没毕业已经被“预定一空”

  小龙虾是潜江这座城市的名片,同时也是城市的重要产业。2017年2月23日,湖北省招生办发布消息称,江汉艺术职业学院自2017年起,面向“潜江龙虾万师千店工程”,开展校企合作办学,通过单独招生考试录取,培养普通专科层次的小龙虾产业技能型人才。

  当时消息一出,就引发了网友热议。“学小龙虾,上课就是吃各种口味的小龙虾吧”“我能一口气读到博士后”……但当时“小龙虾学院”的前景却并不被看好,被专家质疑“热度”过后小龙虾专业无法存续,外界也对其持观望态度。

  2017年9月1日,国内首批就读小龙虾专业的86名新生开始进行小龙虾方向的专业学习。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龚定荣回应社会质疑,表示“小龙虾学院没有就不了业的”,并透露,目前潜江的“小龙虾学院”有两个年级的在校生,一共130人左右,还没毕业就已经被“预定一空”了。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教师刘岩(化名)向法治周末记者说明,“小龙虾学院”这一称呼并不准确,所谓的小龙虾专业只是饮食文化学院的一个侧重方向而已,重点还是在饮食,“是饮食文化学院中面向小龙虾产业开设市场营销、烹饪工艺与营养、餐饮管理三个专业”。

  对于“小龙虾学院”在网络上引起的热议,刘岩希望大家不要过度解读,他认为现在学生还在实习阶段,还不太成熟。

  对于饮食文化学院小龙虾方向的教学方式,刘岩坦言,与传统的教学有所区别:“打破学校惯有的寒暑假休假规律,遵照龙虾产业季节性的客观规律,产业淡季学生在学校学习基础理论课程、基本技能,产业旺季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专业实训。”

  就业都解决不了,怎么招生

  “小龙虾学院”人才就业的火爆程度与愈发火爆的小龙虾产业发展的人才短缺有关。

  2018年6月,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联合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组织专家发布的《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中国小龙虾的养殖面积已经突破1000万亩,产量突破100万吨,经济总产值突破2600亿元,而小龙虾全产业链的从业人数约520万人。

  龚定荣在全国两会期间透露,据不完全统计,在潜江市小龙虾产业的就业人数为13万至15万,占到了当地劳动人口的一半以上。龚定荣称“小龙虾学院”是在产业发展基础上应运而生的学院。

  更重要的是,“小龙虾学院”为当地小龙虾经济的发展壮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年来对6000多人进行了短期培训。培训3个月或半年,仅这些人才进入市场后一般年薪都在12万元左右。有3年工作经验的厨师,每个月都是3万元至5万元的薪资待遇,非常受市场青睐。

  “学校培养的学生不被市场认可会导致学生无法就业,如果连学生的就业问题都解决不了,还怎么招来学生呢?”这是刘岩对职业教育的看法。在他看来根据市场设置专业,校企合作办学这一理念是职业教育学院发展的动力,“我们现在一直主张专业要与产业对接,课程要标准要与岗位标准对接。要为社会所用,能够满足产业链上不同人的需求,不仅培养人才,也是在服务产业。”

  与当地产业结合发展专业的不仅“小龙虾学院”一家。

  素有“中国鞋都”之称的浙江温州拥有大量的制鞋产业。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特地开设了鞋服专业。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系主任田启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等始终围绕区域经济的需求。

  其实,不少企业、职业学院已广泛开展订单培养、校中厂、厂中校、现代学徒制等探索。

  从2016年起至今,四川城市职业学院与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为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订单式培养站务员。

  浙江西子航空工业有限公司是为法国空客等多家飞机制造企业生产零部件的企业,对工人技能要求近乎苛刻。为招到满意的工人,企业采用了“校中厂”“厂中校”新型联合培养模式,招生即招工,两年在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里进行实践的动手操作。

  应无缝对接市场

  单从就业数据上来看,职业教育的发展似乎呈现上升的趋势。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总体来看职业教育的发展并不理想,“纵向看,虽然学校数量上有所增长但质量并没有上升;横向看,与其他类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发展还不够好”。

  对于近期频频出台的关于发展产教融合的政策,储朝晖认为,仅仅落于纸面是不够的,现在亟需政府给出一个完善的机制。“发展职业教育,应该继续深化改革,要转变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角色和定位,让职业教育能够产生发展的内生动力。”

  对于发展职业教育与市场结合中存在的困难,储朝晖坦言,难点在于未从根本上转变体制。“我们现在的职业教育还是政府包揽的体制。在政府鼓励民办职业学校的情况下,公办的职业院校占的职业教育比重大于80%,民办仅占不到20%,从这个比例显现出政府并没有完全放手。”他认为,职业教育的这一特征使得职业教育很难与市场和产业结合起来,“使得在职业学校办学者心目中政府的红头文件的地位要高于市场需求地位,职业学校普遍跟随着政府的行政指令转,而不是跟着市场转。这样一来,职业学院与产业间缺乏联系,导致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分离”。

  对此,储朝晖向法治周末记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政府老把职业教育抱在怀里,不断跟社会说我这个孩子很可怜,又不愿放这个孩子到地上去走路,去与企业结合,生发不出自主发展的动力和能力。“职业教育应该与产业密切联系,无缝对接市场,以行业需求决定培养模式、内容。”

  多次重复提及的产教融合

  “小龙虾学院”的准毕业生们被企业预订一空,让人们开始重新看待专业技能人才与职业教育。

  春节过后,多套关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相继出台,而促进产教融合是多次重复提到的重点方向。

  在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政策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加快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4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明确了我国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原则、条件和支持政策等。

  2月22日,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发布的《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中指出,中职学校参与集团化办学热度高涨。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已经成立的1406个职教集团中,由中职学校牵头组建的集团有722个。

  近日,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在接受新华网的采访时表示,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培育市场创新主体三个方面都会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推进产教融合改革的过程,需要企业积极参与,如果没有企业积极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就会落空。”

  陈锋认为,从培育市场创新主体来讲,产教融合一方面有助于解决企业创新发展中的人才和科技瓶颈,增强了企业的创新动力。另一方面对推动创新创业培育创新创业新主体方面也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高恒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