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潛江市小龍蝦烹飪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去年舉辦的一場人才選拔賽上,廚師們展示小龍蝦烹飪作品。 圖片來源:新華社

  法治週末記者 孟偉

  “今年首批‘小龍蝦學院’學生即將畢業,而在校生還沒畢業他們就被預定一空。”全國人大代表、潛江市市長龔定榮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向媒體展示了他所在的湖北省潛江市的網紅“小龍蝦學院”。

  龔定榮自信滿滿的一句“小龍蝦學院沒有就不了業的”,一經傳開就在網絡上引起轟動。由“小龍蝦學院”就業前景的一片光明,現代職業教育的話題再次引發關注。

  受訪專家指出,職業教育應該與產業密切聯繫,無縫對接市場,以行業需求決定培養模式、內容。

  還沒畢業已經被“預定一空”

  小龍蝦是潛江這座城市的名片,同時也是城市的重要產業。2017年2月23日,湖北省招生辦發佈消息稱,江漢藝術職業學院自2017年起,面向“潛江龍蝦萬師千店工程”,開展校企合作辦學,通過單獨招生考試錄取,培養普通專科層次的小龍蝦產業技能型人才。

  當時消息一出,就引發了網友熱議。“學小龍蝦,上課就是喫各種口味的小龍蝦吧”“我能一口氣讀到博士後”……但當時“小龍蝦學院”的前景卻並不被看好,被專家質疑“熱度”過後小龍蝦專業無法存續,外界也對其持觀望態度。

  2017年9月1日,國內首批就讀小龍蝦專業的86名新生開始進行小龍蝦方向的專業學習。在今年全國兩會上,龔定榮迴應社會質疑,表示“小龍蝦學院沒有就不了業的”,並透露,目前潛江的“小龍蝦學院”有兩個年級的在校生,一共130人左右,還沒畢業就已經被“預定一空”了。

  江漢藝術職業學院教師劉巖(化名)向法治週末記者說明,“小龍蝦學院”這一稱呼並不準確,所謂的小龍蝦專業只是飲食文化學院的一個側重方向而已,重點還是在飲食,“是飲食文化學院中面向小龍蝦產業開設市場營銷、烹飪工藝與營養、餐飲管理三個專業”。

  對於“小龍蝦學院”在網絡上引起的熱議,劉巖希望大家不要過度解讀,他認爲現在學生還在實習階段,還不太成熟。

  對於飲食文化學院小龍蝦方向的教學方式,劉巖坦言,與傳統的教學有所區別:“打破學校慣有的寒暑假休假規律,遵照龍蝦產業季節性的客觀規律,產業淡季學生在學校學習基礎理論課程、基本技能,產業旺季安排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專業實訓。”

  就業都解決不了,怎麼招生

  “小龍蝦學院”人才就業的火爆程度與愈發火爆的小龍蝦產業發展的人才短缺有關。

  2018年6月,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聯合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組織專家發佈的《中國小龍蝦產業發展報告(2018)》顯示,中國小龍蝦的養殖面積已經突破1000萬畝,產量突破100萬噸,經濟總產值突破2600億元,而小龍蝦全產業鏈的從業人數約520萬人。

  龔定榮在全國兩會期間透露,據不完全統計,在潛江市小龍蝦產業的就業人數爲13萬至15萬,佔到了當地勞動人口的一半以上。龔定榮稱“小龍蝦學院”是在產業發展基礎上應運而生的學院。

  更重要的是,“小龍蝦學院”爲當地小龍蝦經濟的發展壯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3年來對6000多人進行了短期培訓。培訓3個月或半年,僅這些人才進入市場後一般年薪都在12萬元左右。有3年工作經驗的廚師,每個月都是3萬元至5萬元的薪資待遇,非常受市場青睞。

  “學校培養的學生不被市場認可會導致學生無法就業,如果連學生的就業問題都解決不了,還怎麼招來學生呢?”這是劉巖對職業教育的看法。在他看來根據市場設置專業,校企合作辦學這一理念是職業教育學院發展的動力,“我們現在一直主張專業要與產業對接,課程要標準要與崗位標準對接。要爲社會所用,能夠滿足產業鏈上不同人的需求,不僅培養人才,也是在服務產業。”

  與當地產業結合發展專業的不僅“小龍蝦學院”一家。

  素有“中國鞋都”之稱的浙江溫州擁有大量的製鞋產業。溫州職業技術學院特地開設了鞋服專業。溫州職業技術學院信息技術系主任田啓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們的專業設置、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式等始終圍繞區域經濟的需求。

  其實,不少企業、職業學院已廣泛開展訂單培養、校中廠、廠中校、現代學徒制等探索。

  從2016年起至今,四川城市職業學院與成都地鐵運營有限公司簽訂校企合作協議,爲成都地鐵運營有限公司訂單式培養站務員。

  浙江西子航空工業有限公司是爲法國空客等多家飛機製造企業生產零部件的企業,對工人技能要求近乎苛刻。爲招到滿意的工人,企業採用了“校中廠”“廠中校”新型聯合培養模式,招生即招工,兩年在學校學習,一年在企業裏進行實踐的動手操作。

  應無縫對接市場

  單從就業數據上來看,職業教育的發展似乎呈現上升的趨勢。但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向法治週末記者表示,總體來看職業教育的發展並不理想,“縱向看,雖然學校數量上有所增長但質量並沒有上升;橫向看,與其他類教育相比,職業教育發展還不夠好”。

  對於近期頻頻出臺的關於發展產教融合的政策,儲朝暉認爲,僅僅落於紙面是不夠的,現在亟需政府給出一個完善的機制。“發展職業教育,應該繼續深化改革,要轉變政府在發展職業教育中的角色和定位,讓職業教育能夠產生髮展的內生動力。”

  對於發展職業教育與市場結閤中存在的困難,儲朝暉坦言,難點在於未從根本上轉變體制。“我們現在的職業教育還是政府包攬的體制。在政府鼓勵民辦職業學校的情況下,公辦的職業院校佔的職業教育比重大於80%,民辦僅佔不到20%,從這個比例顯現出政府並沒有完全放手。”他認爲,職業教育的這一特徵使得職業教育很難與市場和產業結合起來,“使得在職業學校辦學者心目中政府的紅頭文件的地位要高於市場需求地位,職業學校普遍跟隨着政府的行政指令轉,而不是跟着市場轉。這樣一來,職業學院與產業間缺乏聯繫,導致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分離”。

  對此,儲朝暉向法治週末記舉了一個形象的例子,政府老把職業教育抱在懷裏,不斷跟社會說我這個孩子很可憐,又不願放這個孩子到地上去走路,去與企業結合,生發不出自主發展的動力和能力。“職業教育應該與產業密切聯繫,無縫對接市場,以行業需求決定培養模式、內容。”

  多次重複提及的產教融合

  “小龍蝦學院”的準畢業生們被企業預訂一空,讓人們開始重新看待專業技能人才與職業教育。

  春節過後,多套關於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方案相繼出臺,而促進產教融合是多次重複提到的重點方向。

  在今年全國兩會前夕,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的政策設計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支持企業和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加快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4月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印發《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實施辦法(試行)》,明確了我國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的原則、條件和支持政策等。

  2月22日,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發佈的《中國中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2018)》中指出,中職學校參與集團化辦學熱度高漲。截至2016年年底,全國已經成立的1406個職教集團中,由中職學校牽頭組建的集團有722個。

  近日,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在接受新華網的採訪時表示,建設產教融合型企業對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深化教育改革、培育市場創新主體三個方面都會有非常積極的作用。“推進產教融合改革的過程,需要企業積極參與,如果沒有企業積極參與,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就會落空。”

  陳鋒認爲,從培育市場創新主體來講,產教融合一方面有助於解決企業創新發展中的人才和科技瓶頸,增強了企業的創新動力。另一方面對推動創新創業培育創新創業新主體方面也會發揮重要的作用。

  責任編輯:高恆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