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從清明節一直到今天,整整五天的時間,太姥山上一直是陽光普照。

  而溫度,像是坐了火箭一樣,直飆上去。

  每日最高溫度,從清明節前的13度,一路創下新高,到今天,是29度。

  這種豔陽當空、氣溫居高不下的天氣,是適合茶樹的生長。太姥山上的白茶樹苗們,順應着這種獨特的氣候條件,生機勃發,向着天空筆直地生長,葉片從小變大,從尖變圓。

  從林妹妹的瓜子臉,長成了寶姐姐的銀盤臉。

  到今天,已經不再是白牡丹的盛宴了。

  春壽眉的採摘序幕,正在拉開。

  《2》

  春壽眉的整體外形特徵,要比白牡丹長一號,大一號。

  春牡丹的葉片,短一點,尖一點,細長細長的,像鴛鴦姐姐的身材。

  春壽眉的葉片,寬一點,長一點,有點近似橢圓形,像司棋姐姐的背影。

  芽頭方面,春牡丹要長一些,寬一些,肥一些。春壽眉要短一些,瘦一些,小一些。

  白毫的密實程度方面,春牡丹芽頭和葉片背上白毫更密,更厚實。春壽眉僅芽頭和第一片葉片背上有明顯的白毫,且較白牡丹稀疏,第二片和第三片葉片上,白毫較稀少。

  梗的長度,也是白牡丹更短,更細,而春壽眉更粗,更長。

  如果說梗就像是美人的脖子的話,白牡丹這位美人,是短脖美人。而春壽眉,是像碩人裏的衛莊姜那樣的大美人。

  "領如蝤蠐"——領:頸部。蝤蠐:一種像蠶一樣的,名叫“天牛”的昆蟲的幼蟲,色白身長。

  當然春壽眉的梗並不白,是鮮綠色的。

  《3》

  從中午起,溫度幾乎達到了30度。

  村姑陳穿着短袖,在倉庫裏閒逛。看着那一整面牆,一整個角,都是自己的藏茶,自豪感油然而生。

  直想長嘯一聲,嘆一句:唉,咱也是有家底的人了!

  倒是S師傅,逢到這種天氣,就很緊張。

  一步不敢走動,三不五時去翻動一下曬着的茶青。

  他說,這種陽光很烈,溫度又高的天氣,一不小心,就會把白茶的葉片曬過頭了,曬傷,曬壞——生成磚紅或者暗紅色。

  嗯,村姑陳要是沒塗防曬霜,也不敢在這種陽光下裸露着皮膚在茶山上逛悠。何況是比皮膚更嬌嫩的壽眉茶青葉片,沒兩下就受傷了。

  曬傷的壽眉,除了顏色過深,不好看之外,還有一個致命的缺憾,那就是養分會遭受部分地損害:葉綠素揮發,葉黃素和其它色素大量呈現;茶氨酸部分損耗,降低茶葉的鮮爽感。

  且由於茶青葉片曬傷,損傷了部分葉脈,導致茶葉失水過程不順暢,極有可能生成過量的咖啡鹼,讓茶湯生出苦澀味來。

  所以,這種豔陽天,要想做日光萎凋的白茶,反倒是很難做。

  工藝不好的製茶師,爲了防止茶青曬壞、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在這種天氣基本不曬茶,收進來的茶青,直接進萎凋槽,做室內萎凋白茶。

  《4》

  由於天氣極好,今天的茶,產量極高。

  茶園子里人不多,但大媽大叔們採得可歡暢了,不一會兒就是一大筐。

  採壽眉跟採白毫銀針和白牡丹,不能同日而語。

  銀針採摘的時候,天氣是很冷的,茶樹的芽頭髮育得慢,有的枝條上的芽頭發育成熟了,可以採摘了。但有的枝頭卻仍是萌芽狀態,短短小小的。

  所以,銀針頭初採的那幾天,採摘的進度是很慢的,採茶工的一半時間,都用於尋找可以採摘的芽頭去了。

  直到大約一個星期之後,銀針大量發芽,冒出頭來,滿眼看上去,滿枝滿丫都是芽頭,採摘的進度才加快起來。

  當然,仍是不能跟壽眉相比。

  壽眉一芽三、四葉,還有長梗,枝葉蓬鬆度好,採不了多少枝,便是一筐。

  白毫銀針卻是芽頭爲主,略帶小葉殼,身體緊實,貼合緊密,不佔空間,採很多顆芽頭,才能達到一筐的量。

  白牡丹也是一樣,白牡丹頭初的幾天,是牡丹王,芽頭秀長,葉片細尖,不佔空間。只有到了臨近壽眉階段的牡丹,枝與葉長起來了,才能實現像壽眉這樣,不一會兒就採一大筐的盛況。

  《5》

  在茶園裏意外地邂逅了一位採茶阿姨。

  前年的春茶季,便見到她在採茶。

  那時候,她穿着跟今天同樣的一件衣服,在同一個地方採茶。

  兩年過去了,她仍然出現在同一片茶園,穿着同一件衣服,在採茶。

  這兩年來,福鼎白茶風生水起,風頭無兩,正是鼎盛時期。

  然而,身爲白茶產業鏈中的一員的她,卻並沒有因爲白茶的興旺,而嚐到什麼甜頭——至少,還穿着兩年前的舊衣服。

  她的生活水平,並沒有因爲白茶行業的興起,而改變多少。

  大行業在風雲變幻,如這位阿姨一樣的底層茶農,卻日復一日,在重複舊日的生活模式,重複舊的習慣和生存方式。

  村姑陳眼見着一部分茶農,起了高樓,擴建了廠房,也眼見着她仍穿着舊時的衣裳,在茶園裏,孤獨地採茶。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大抵便是如此吧。

  對於這些處於食物鏈最底層的人民,我們只能哀其不幸,卻不能怒其不爭。

  也許,在她的角度,其實是很想爭一爭的,卻苦於沒有實力,爭不到什麼罷了。

  所以,村姑陳再一次看到她,看到時空轉換,大躍進的時代背景下,她卻一成不變,除了憐憫,還是憐憫。

  《6》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這是生於大唐盛世的老杜的理想。

  願白茶行業裏的所有從業者,都能借着白茶興起的東風,實現生活質量的改善。

  這是生於21世紀政通人和的天朝上國的村姑陳的理想。

  同時,也願那些,自己住着大房子開着好車,卻總說白茶幾百塊錢一斤,很貴的那些消費者們,從此改觀,別再說白茶貴了。

  白茶的採摘,生產,都是需要人工,需要成本的。並且,還有損耗,這些是潛在的看不見的成本。

  同時,縱觀六大茶類,哪一種茶的價格,不是高於白茶呢?

  跟大幾千上萬的武夷巖茶比起來,福鼎白茶真的不貴。

  跟動不動就按公斤起賣按噸出貨的普洱茶比起來,福鼎白茶的產量真的很低。

  跟別的茶產區那些老早住上小洋樓、開上小汽車的茶農比起來,福鼎的大部分茶農,還住着普通的、村裏統一規劃修建的平房。

  而他們上山採茶的主要交通工具,仍是廉價的電動車。

  《7》

  夕陽西下的時候,天氣略微涼下來了。

  需要加一件風衣才能禦寒。

  在滿天的雲霞裏,幾顆星子,零散地在天空中閃耀着。

  那一輪彎月,老早就掛在了天邊。

  外婆說,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看這絢爛的霞光,明天,應當又是個豔陽高照的日子。

  希望這樣的好天氣,能多來一些,希望白茶,能多發一些,希望採茶阿姨們,能多采一些。

  賣了這些茶青,好補貼家用。

  至少,給自己換一身行頭。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