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黨的領導下,舉國上下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事業。

  經過70年的砥礪奮進和不懈奮鬥,當今中國,已經屹立於世界的東方,跨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

  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上,回望七十載波瀾壯闊的崢嶸歲月,聚焦那些在重大歷史節點上的重要歷史往事,總結70年來黨帶領人民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社會、民生、軍事領域所獲取的成就和經驗,講述70年來各行各業先進模範人物的精彩故事,重溫歷史,煥發激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對於新時代中國人堅定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的信念,具有巨大而深遠的意義。

  《工會信息》雜誌自2019年第二期開始,開闢“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欄目,與讀者一同去觸摸和分享七十載激情燃燒的歲月,共同慶祝新中國70週年華誕。

  王進喜柔情似水的一面

  鐵人王進喜,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中國共產黨人的優秀楷模,他爲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勳。時世變遷,我國已從一窮二白的面貌,進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他的精神永存。他的“人拉肩扛運鑽機”“破冰取水保開鑽”“跳泥漿池壓井噴”三個經典故事,在石油人的心中傳唱,在全國人民的心中傳唱。但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有柔情似水的一面,那就是對待職工像和煦的春風般溫暖,像對待親人一樣關懷備至。

  幹過鑽井工的人都知道,鑽井工人工作的地方不是固定的,他們總是逐油而遷,到最偏僻最荒涼的地方打井,城市的繁華熱鬧跟他們沒有關係。有一首歌叫《我當個石油工人多榮耀》,其中有一句歌詞:我當個石油工人多榮耀,頭戴鋁盔走天涯。聽起來十分浪漫,現實生活卻不是這樣,有誰願意過那種四處漂泊居無定所的日子呢?因此,鑽工找對象特別難,他們常常嘆息“鑽井工人一聲吼,找個老婆沒戶口”。就這樣,還有很多沒有正式工作的女人不願意嫁給他們呢。在油田,許多人都知道,“有女不嫁鑽井郎,一年半載守空房,三月兩月回家轉,抱回一堆油衣裳”。

  鐵人王進喜作爲一名鑽井隊長,深知鑽工們找對象的難處,所以,也對這個“老大難”問題最爲着急。着急歸着急,總得想辦法解決。早在玉門油田青草灣打井時,他看司機孫秉科老大不小了,連個對象也說不上,就把同鄉王惠珍介紹給他。他去找老孫談完情況,老孫有點兒不好意思,說:“行,過幾天就過去看看!”王進喜一看就明白怎麼回事兒,他說:“還等過幾天干啥?現在就去!”老孫又推脫說天太晚了,明天再說。王進喜說:“挺大個男子漢,天黑怕什麼,馬上去。”他是不想給他留下藉口,於是兩個人連夜趕到了赤金。第二天早上見完面後,嘮了嘮嗑,二人都覺得滿意,真有點一見鍾情、相見狠晚之感。處了一段時間,王進喜找到老孫,直截了當地問怎麼樣。老孫說挺好的。王進喜說,挺好就結婚吧,都老大不小了!老孫說再處一段時間看看。王進喜說:“還處什麼呀?我真替你着急死了,馬上結婚!”

  現在,孫秉科老人談起往事,還是一副心滿意足的樣子。他說:“老隊長幹啥都講雷厲風行,要不是他,我可能打一輩子光棍。”

  1958年,石油工業部在玉門油田的白楊河地區組織開展了優質快速鑽井競賽活動。王進喜領導的貝烏五隊,有幸參加,並在9月份,月鑽井進尺5009米,創全國最高紀錄、世界少有的紀錄。大戰白楊河時,王進喜跑大隊特別勤,天長日久就熟悉了大隊會計陳竹君,他想把她介紹給自己隊裏的司鑽鄭茂昌。他找到鄭茂昌一說,鄭茂昌直搖頭,說咱一個工人哪敢找大隊幹部哇。王進喜鼓勵他說:“瞧你那沒出息的樣!工人咋啦,工人也是人,咱們就找她。”王進喜跟小陳一介紹本隊司鑽,別說,小陳還真同意,她覺得鑽工無所謂,沒多久他們就結婚了。如今,一談起這事,鄭茂昌就說:“我的婚事是隊長包辦的。”聲音裏充滿了甜蜜和自豪。

  1961年2月,王進喜當了鑽井大隊大隊長後,手下光混漢猛增,這可怎麼辦呢?王進喜心裏十分着急。在緊張的工作之餘,他仍忘不了給這個牽線,給那個搭橋,忙得不亦樂乎。

  1205隊工程技術員郭繼賢哪方面都好,就是在婚姻方面缺乏戰鬥力。王進喜沒少說他、鼓勵他,說歸說,還得替他想辦法吧。於是,王進喜見一個不錯的,就爲他介紹一個,把大隊範圍內的女青年都給找煩了。總算生產技術室的一位女技術員被王進喜說動心了,答應和郭繼賢處對象,王進喜趕快把兩人關在屋子裏讓他們談。他想也沒想到,整整一上午,郭繼賢就沒說幾句話,嘴巴像被封住了似的,這對象實在是沒法談下去。過後,鐵人拍着這位木訥先生的肩膀說:“你這老兄怎麼搞的,連個話也不會說,咋個辦哩?”如今,已兒孫滿堂的郭高工說:“說起來慚愧,我也是太不爭氣了,大隊長爲我的事真是操碎了心啊!”

  鑽工們都有探親假。每當探親季節,王進喜都要告訴各隊幹部,要多給那些大齡鑽工幾天假,讓他們回家想辦法解決婚姻大事。曾經有一位青年鑽工走前到大隊開結婚證明信,負責蓋公章的女文書問他對象叫什麼名字,這位鑽工急得滿臉通紅,就是說不上來。這時王進喜說:“他一年纔回一次家,找個姑娘見個面多不容易呀。你先把介紹信給他開了,女方名字先空着,讓他自己填。”這位年輕的鑽工拿上空名的介紹信高高興興地回家去了。一個月後,給大隊長和女文書送來了喜糖。

  像這樣當紅娘保媒的事還有很多,足以可見,王進喜對鑽工身心健康的關心和呵護。俗話說,有家才能立業。鑽工們成了家之後,也能夠踏踏實實地工作,爲石油工業發展做貢獻,王進喜的心裏深深地明白這個理兒,他鐵骨柔腸,用現在的話說,是個情商高手。

  我國著名詩人臧克家有一首詩叫《有的人》,其中有一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說的就是像王進喜這樣一個人,他雖然離開我們近半個世紀了,可他依然活在百萬石油人的心裏,活在全國人民的心裏。他,鋼筋鐵骨;他,滿腹柔腸。他用生命和尊嚴書寫了一個大大的“人”字,爲我們樹立了做人的榜樣。他爲甩掉我國貧油落後的帽子所立下的汗馬功勞,祖國和人民將永遠不會忘記。

  摘編於2019年第6期《工會信息》雜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