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若舟是我國書法家、國畫家、藝術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他留下的《怎樣快寫鋼筆字》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故去近20年的他,出生於溧陽市上黃鎮橋西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昨天,“別開生面”黃若舟書畫展在江蘇省溧陽市博物館開幕,黃若舟之子黃平、現場簽訂了黃若舟書畫作品捐贈協議。

  圖說:黃若舟書畫展在江蘇省溧陽市博物館開幕主辦方供圖

  黃若舟祖輩務農,幼年喪父,賴寡母織布耕地並典當以供其求學,七歲入讀上黃初小,族人愛其聰穎好畫,命其爲族譜作插圖。二十歲畢業於常州中學,由族內貸金助其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中國畫系深造。美專期間,他從諸聞韻、潘天壽學花卉,從李健、朱復戡習書法,從顧汀梅治金石,兼修素描,由工筆到寫意。他發憤繪畫,人物、花鳥、山水、書法無所不學,被長輩視爲可造之材。

  黃若舟一生爲教,畢生從事書畫藝術教育,潛心研究書畫理論,七十年如一日。他在教學實踐中,親自編寫專著,規範我國的漢字書寫,被譽爲“中國硬筆書法的拓荒者”。在書法上,他的楷書磅礴有力,行草造詣尤爲突出;在繪畫上,他探索“書畫緣”新形式,使書與畫有機而又巧妙的結合,既豐富國畫,又增添了人們的審美情趣。

  圖說:《黃若舟漢語速記法》 網絡圖

  他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書法是一種藝術創造,不但要求形體美,且要求意境美,不單純體現在書法技巧上,還有書意與文意相結合的問題,他主張學習書法以楷書爲體,行草爲用的指導思想,以行草書中“易識、易寫、易學”爲選字原則。

  上世紀八十年代,黃若舟參與教育部編寫高等師範院校中國畫和書法兩門的教學大綱工作,將自己的教材編導成《中國畫教學》和《中國書法教學》兩部教育電影,並著有《中國書法教學》一書,爲書法學習提供理論和實踐的基礎知識。

  黃若舟雖久居滬上,但時刻關注着家鄉的發展,常寄情於筆墨,抒發思鄉之情。如今,他的家人將黃若舟創作的書畫作品、硬筆漢字書寫手稿、書畫教材及出版物共計189件(套)贈送給家鄉。在這些珍貴的捐贈中,既有他編寫出版的二十多種硬筆書法著作和珍貴手稿;也有“楷書爲體、行草爲用”的行草書法;還有“非書非畫,亦書亦畫”的“書畫緣”藝術樣式書畫作品。黃老先生著作和書畫作品,不僅展示了黃若舟深厚的藝術造詣,更是黃老先生飲水思源、感恩故土的生動體現。(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