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傍晚,央視《新聞聯播》鏗鏘有力地發出了中國聲音:


對於美方發起的貿易戰,中國早就表明態度:不願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時不得不打。面對美國的軟硬兩手,中國也早已給出答案: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經歷了五千多年風風雨雨的中華民族,什麼樣的陣勢沒見過?!美國發起的對華貿易戰,不過是中國發展進程中的一道坎兒,沒什麼大不了,中國必將堅定信心、迎難而上,化危爲機,鬥出一片新天地。


無論外部風雲如何變幻,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美國下一步是要談,還是要打,抑或是採取別的動作,中國都已備足了政策工具箱,做好了全面應對的準備。這正如習近平主席所指出,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大海依舊在那兒!



先講一個大背景,中國現在的綜合實力還遠不如美國,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識——管理層當然更加清楚。


實際上我們基本的外交策略中對美關係是最重要的一環,我們一直在極力避免與美國直接對抗。只要不涉及核心原則問題,我們實際上更多的是選擇一種柔軟的態度處理中美關係。


舉個例子。2017年川普上臺就拿中美貿易逆差說事,然後就有川普訪華,我們開出了一個2500億美元的大單——這已經很清楚的表明了中國的誠意。


但是2500億美元的蛋糕卻遠遠不能滿足美方的胃口;川普回到國內,簽署臺灣旅遊法,啓動對中國的301調查,單方面喊話要求中國立即減少1000億美元的逆差——中國立刻派出高級別官員赴美談判,結果還是不行,美國直接宣佈對中國500億美元商品加稅,這已經把中國逼到絕境,只能選擇奮起反擊。


那麼,爲什麼這次中國無法滿足美方的要求,讓美方選擇如此激烈的手段?原因很簡單,美方的要求已經觸動了中國的核心原則利益,在覈心原則利益上我們無法讓步,只能選擇強硬反擊。


先讓我們梳理一下美方對中國的訴求(實際上也是世貿十幾年美方一直的訴求,只不過這次美方用更激烈的手段希望壓迫中國滿足這些訴求):

擴大對美農產品進口,中國政府削減對農業的補貼; 


降低汽車關稅;


中國政府削減對國企的支持,讓國企退出市場;


增加對美半導體、能源的採購;


擴大金融開放;


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中方不得用“技術換市場”的條件“逼迫”美方出讓先進技術;


林林總總主要是這些,川普甚至還蠻橫的在這些條件上加了一個金額條件“確保中美貿易逆差能減少1000億美元”。


這些條件已經遠遠超出了中國加入世貿的承諾,就算有部分美方訴求我們可以咬着牙齒做出讓步,但是,有些美方訴求已經觸動了中國最核心的利益,是根本不可能妥協的。


爲什麼?舉幾個例子。


擴大對美農產品進口,中國政府削減對農業的補貼


這一條雙方就有很大的差距。中國農業品進口有一個基本的底線,就是主糧必須自給,雜糧可以放開。去年中國進口1億多噸農產品90%都集中在大豆+玉米上,至於大米與小麥這樣的主糧比例非常小。

這裏涉及一個糧食安全的戰略性問題。中國是一個14億人口大國,中國每年要生產6億噸糧食——這差不多是立國之本,至於進口大豆+玉米主要是爲了改善老百姓食物水平(養豬、榨油、豆製品等等)。在極端情況下(進口斷絕),中國政府的底線是,老百姓可以少吃肉、少用油,但是國內自產糧食要保證老百姓吃飽肚子。


所以,每年中央財政都要撥出幾千億給與農業補貼。比如種糧補貼主要覆蓋大米、小麥、棉花、玉米四大類。所以,即使國際糧價遠低於國內價格,中國政府也能保證農業生產不受衝擊。比如,大米國際價格是3000元/噸,中國政府收儲價是3900元,國際棉花價格是14000,我們收儲價是19000……這也是最被美方詬病的。美方一直要求中國削減甚至取消對種糧的補貼,企圖以低價糧食衝擊中國農業市場,擴大對華的糧食出口而不是侷限於區區大豆這樣的雜糧品種上。更深的意圖是將糧食作爲一種遏制中國的戰略武器。


寫到這裏,可能有人會疑惑,爲什麼中國國內糧食收儲價要遠高於國際市場價格?同等價格爲什麼不買國際上的糧食?


原因很簡單,中國政府不提高糧食收儲價格,國內農民種植糧食就無利可圖!無利可圖耕地就要拋荒,中國就不能保證基本的口糧自給,而全球可供出售的糧食一共只有3億噸!未來人類人口還在源源不斷的增長,14億人口的國家口糧不能自給要仰仗國際進口……前景太恐怖了!


那麼,爲什麼中國農民種植成本要高於國際市場?因爲中國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2畝多一點(現在是3畝多一點),導致農業無法產業化發展,無法根本上提高科技含量。


那麼,爲什麼不改革土地制度,讓農村土地可以集約流轉,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因爲我們城市產業發展還不夠,還不足以完全吸納農村勞動力——過去三十年,中國城市化是漸進式發展,每年城市化大致提高1.2%,每年吸納1000多萬農村勞動力,這種漸進式發展是非常正確的,如果貿然改動農村土地制度,在城市還不能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時將大量的農民推向城市……請欣賞一下巴西、印度城市的貧民窟。


那麼,中國農村什麼時候才能改革土地制度,實現農業集約化產業化發展?很簡單,只有中國工業升級到高端產業——包括大飛機、汽車、半導體、生物醫藥等等,就能創造更多的財富以及更多的就業崗位,就能最大程度吸納農村勞動力,就能推動農村土地改革,實現農業集約化產業化發展……當然,中國工業產業升級必然就會觸動西方發達國家的核心利益,它們就會用各種手段遏制我們,比如,川普的貿易戰就是這麼來的。


看看,邏輯的閉環就這麼又回到貿易戰這個主題。


所以,中國絕對不可能同意削減對種糧補貼,把主糧市場讓出來,任由美國低價糧食產品來衝擊我們的基本農業,這是動搖國本,哪怕“不惜一切代價”打一場貿易戰也在所不惜!


再說說國企的問題。國企給國人印象很壞——“腐敗、效率低”這些標籤已經根深蒂固。但是,國人不知道的是,國企在中國經濟種有三大作用是至關重要的: 

關鍵領域的定海神針;


公共領域提供普惠性的公共產品;


對外投資體現國家意志的資本力量。


關於第一點,講一個大豆的歷史。入世之前,中國是全球第三的大豆生產國,每年生產大豆1500噸左右,加入世貿之後,中國放開了雜糧市場,國際市場大豆蜂擁而入,由於美國大豆價格低,出油率高,很快將國產大豆打得潰不成軍(東北這個中國的糧倉很多種大豆的都紛紛改種其它農作物),2004年,美國農業部配合大宗產品市場操縱大豆價格巨幅震動,將中國很多榨油企業幹掉,到了2006年中國壓榨油市場基本被外資控制。


外資控制中國大豆、榨油產業後就毫不猶豫開始剪羊毛。


從2007年開始,美國大豆價格一路飆升,從500元/噸,最高漲到2008年7月的1650元!豆油也從5000元/噸飆升到15000元,豆米白價格也翻了一倍;直接導致豬肉價格一下子飆到20幾元一斤,幾乎是舉國震動。


沒辦法,中國政府只能派出國家隊進場,08年3月中糧、中儲糧等國企開始收儲大豆與國際資本展開拉鋸戰,天佑中華,8月美國爆發金融危機,虛高的大豆價格暴跌,國際資本損失慘重,國家隊抄底大量收儲大豆作爲國家戰略儲備,光是08年就買了700多萬噸,以後每年只要大豆價格下降就買買買,一旦國際資本炒作大豆價格就動用儲備砸盤,誰也不知道中國的戰略儲備是多少(這幾乎是機密),所以,雖然中國大豆產業被國際資本擊潰,但是,誰也不敢再炒作大豆價格。沒有國家隊(中糧、中儲糧這些國企糧商)這個定海神針,中國現在的豬肉價格至少要翻一番。另一個反面教材參考2010年淡馬錫對華鐵礦石加價90%。


關於公共領域提供普惠性的公共產品,就不展開,簡單說幾點。中國鐵路客運白菜價、高鐵白菜價、城市地鐵白菜價、公交白菜價、農村水、電、氣、網絡白菜價……這些都代表這國家通過國企對全民基礎公共產品的補貼,這些補貼客觀上形成對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巨大門檻。

關於對外投資,也是以國企爲主。與民間資金只以利益爲主的導向不同,國企對外投資往往都體現國家的戰略意志,不僅投的出去而且收得回來,與西方資本的競爭因爲背後國家的力量往往也是碾壓性優勢。


因爲上述三點原因,當然讓西方國家對中國國企又恨又怕,強烈要求中國政府削減對國企的補助與支持,甚至是要求國企退出市場。所以,關於國企的問題,我們與美方也是有着原則性的分歧。


關於知識產權的訴求中美雙方也有很大的分歧。這個分歧倒不是中國不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而是美方的要求非常過分——因爲中國過去用“技術換市場”的條件“竊取”了美國大量的先進技術,導致美國知識產權損失達3000億美元(川普原話),所以,中方必須廢除這個“技術換市場”的“不合理”的壁壘。


這個要求完全是強盜邏輯。爲什麼?90年代開始,西方國家針對中國搞了一個瓦森那協議,主要內容就是聯合對華技術封鎖。瓦森那協議清單中林林總總列了好幾百款,包括精密儀器、精密機牀、關鍵設備什麼的都禁止對中國出口。這方面美國做得最狠最徹底,十幾年來,美國否決了無數次對華精密儀器、設備的出口,強行叫停了無數次中國對美高科技產業的收購。


好吧,你對我封鎖是你們的權利,但是,你要進入中國市場賺錢——我們難道不可以提出“技術換市場”作爲交換條件?難道中國是西方的殖民地就應該無條件讓你們來中國跑馬圈地?難道中國人就應該一輩子在中低產業上做血汗工廠被你們剝削?


關於汽車關稅25%的問題。本來中國汽車關稅25%是在加入世貿協議時白紙黑字寫入的條款,不應該有任何爭議。但是美國要耍流氓,拿着自己汽車產業2%的關稅說不公平。


汽車產業是美國的優勢產業好不好。我們難道不可以發展自己的汽車產業?沒有這個25%的關稅,美日德這些外資會老老實實在中國合資建廠?會有我們比亞迪、吉利、長安等自主產業的發展?光是汽車產業以及關聯的配套產業每年就可以解決上千萬人就業。


同樣,當遇到中國的優勢產業,比如華爲,美國爲什麼直接禁止華爲進入美國市場?25%汽車關稅還可以勉強說是貿易壁壘,禁止進入——你是直接關上大門好不好!這個公不公平?


如果說,中國降低關稅後一開始外資進入,可能會比國內商品更便宜——那絕對不是外資個個是耶穌聖人,它們的目的只有一個,用低價幹掉國內的自主產業,然後就會毫不客氣的剪你們的羊毛!


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比如前面的大豆的故事,比如90年代的富士膠捲,在俄羅斯就賣100多,在中國只能賣30,爲什麼?中國有樂凱,俄羅斯沒有。


遠一點還可以追溯到民國40年代,當時國民政府對美國敞開大門,美國貨如水銀瀉地,民族產業一潰千里,“便宜又好用”的美國貨最後變成權貴的專用品,民衆貧窮困苦,政府財政不到一年就瀕臨崩潰。


近一點的就是今天的非洲,沒有自主產業守着豐富的資源也只能被外來資本一茬茬割韭菜。


沒有自主產業,你就是外資案板上的肉。中國的關稅壁壘根本上就是爲中國的自主產業提供保護,保護你的飯碗不因外資的衝擊而丟掉!


扯了那麼多,還是回到主題。美方與中方的分歧表面上是貿易問題,是經濟問題,本質上重大分歧還是關係到中國的核心戰略安全的問題,這些核心利益問題我們根本無法讓步


就這樣,中方還是一再呼籲談判,希望用談判化解雙方的分歧,只要不觸動中國的核心利益,經濟上吃點虧也許就咬咬牙忍了。但是,美國根本不給我們談判的機會,直接就掏搶頂住中國的腦門: 

簽署臺灣旅遊法;


調集全球海軍2/3的軍艦在南海集結; 


對中國展開301調查,宣佈對中國500億進口商品加稅;


當中國反擊時,又追加1000億;


……


中國已經別無選擇,只能選擇硬懟!因爲我們不可能無條件接受美方要求,不可能在中國核心利益上妥協(這好像是一些精神美國人特別希望看到的)


中美實力上有差距,這是事實。但是,是否代表着中美爆發貿易戰中國就如同一些公知描述的那樣——不堪一擊,必輸無疑?當然不是,中國有反擊的實力,中國更有打贏貿易戰的機會


版權信息

來源:報人張亞東轉自崑崙策研究院,文字有刪減


直面傳媒首席法律顧問: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張新年律師團隊

聯繫方式:010-57807555

爲防丟失,請關注:

《一號時務局》ID:yihaoswj

 《知  灼》ID:cjzz2018

《直面》 已入駐平臺包括:

新浪財經頭條 今日頭條 百家號 同花順

東方財富網 中金在線 嗨牛網 雪球網 網易

鳳凰 搜狐 一點資訊 企鵝號以及 微信公號

爆料或聯繫郵箱:
[email protected]
小編微信ID:laodu145

投稿給《直面》寫作平臺,可致信:

[email protected]

稿件一經刊用,

根據文章質量,提供500-1000稿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