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個人的一些寬泛理解:

剛接觸」無中生有「這個詞大概是在中小學,十分不理解為何無能生有,以為只是想像而已。後來學了物理學才發現我們這個宇宙一切都是無中生有來的--大暴脹理論--從一個極小的奇點生成了現在的宇宙。

其實」無「只是一種狀態而已,簡單理解就像攝氏零度和海平面的概念,它們只是一個中間狀態。有絕對的真空嗎?即使有,它也會生出」正物質「和」反物質「。所以無中生有就是狀態的變化而已。但是這並不能解釋」無「這種狀態以及其它狀態為何會存在--也就是不能解釋人類的終極問題--」世界為何存在?「。本文當然也不能解釋世界為何存在,但是試圖去理解一下」存在的意義「也就是狀態從頭到尾是如何演進的--這就需要」自圓其說「。

我們人類生活的這個物理世界,習慣於任何事物都有一個開始,一個結束,可實際上,也許真實的世界就是沒有開始和結束。你看,一個最簡單的二維圖形」圓「就沒有開始和結束,而且它很美很簡潔,但同時又蘊含了無限可能--圓周率據說包含了無窮無盡的可能。

還是從大爆炸開始,根據我們人類現有的研究成果:

宇宙從一個很小的奇點開始:爆炸之初,形成 中子、質子、電子、光子 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態,之後的不斷膨脹,導致溫度和密度很快下降。隨著溫度降低、冷卻,逐步形成原子、分子,並複合成為通常的氣體。氣體逐漸凝聚成星雲,星雲進一步形成各種各樣的恆星和星系,最終形成我們如今所看到的宇宙。(此部分引用百度百科)

於是數以萬億的銀河系的恆星中誕生了太陽系,又以極小的概率誕生了地球及其「舒適」的環境,地球顯然不負眾望,從最簡單的碳基大分子開始經過億萬年時間進化出了碳基生命,碳基生命又經過億萬年時間進化出了碳基智能--人類。有時候想像一下這一路的小概率事件疊加,也就似乎可以解釋「費米悖論」了,呵呵。

重點來了,智能一旦出場世界就有趣了,世界變得可以理解和解釋甚至可以改造。從宇宙的尺度上人類存在時間是如此短暫,但是進化卻如此之快,那麼,人類是碳基智能的最高階段嗎?智能的進化方向會是哪裡(我們要到那裡去)?

個人認為,碳基智能能演化到何種程度取決於硅基智能發展的速度。地球上從碳基生命誕生以來到現在碳基智能的最高代表---人類,進化就一直不曾停歇,也不會停歇。有人說人類停止進化了,甚至在退化。個人認為進化的一個最主要指標就是信息處理能力,其他都不重要。很顯然,人類對信息處理的能力在過去半個世紀得到了極大提高,因此進化不但沒停止,還在加速。人類是通過發明計算機這種硅基的新物種來幫助自己實現進化的,這絕對不是巧合,而是必然。帶有人工智慧系統的計算機目前來看還算不上有智能,跟人類智能相去甚遠。但是,新物種的進化速度非常快:想一想從單細胞到恐龍,從恐龍到智人,從智人到現代人類,進化在指數級加速。硅基智能一旦開啟臨界點,基本就沒人類的發揮餘地了。

人類當然不是碳基智能的最高等形式,何況人類文明也才不過萬年左右而已。從更大的尺度看恐龍在地球上存在了幾億年,比人類存在的時間要長千萬倍。人類文明不一定能承受得起恐龍滅絕時期地球所遭遇的事件,即使能夠承受,太陽系的環境也不容樂觀,一個直徑500米的小行星親密接觸一下都是地球所不能承受的。

不管從內因還是外因人類進化都是不可避免的,人類這個碳基頂層物種只有兩種未來可能:1,完全被硅基人工智慧取代,人類物種滅亡。2,人類機器化過度,到技術成熟,意識轉移到硅基。不管是哪一種,人類肉體是必定要滅亡的,因為宇宙環境太不歡迎有機生命了(後面詳細解讀),硅基智能是碳基智能進化之後的下一個智能。有人可能會說,那人類文明豈不是很可惜,存在不到一萬年就被歷史遺忘了。樂觀一點講,人類可以帶著自己恢弘的文明進化到硅基智能,但是這也只是更恢弘的硅基智能歷史的一小段開端而已,硅基智能歷史也許從離開太陽系開始。

為什麼硅基智能如此必然,如此有前途?想像一下目前碳基智能的頂層物種—人類,這個物種要生存需要的條件簡直太苛刻了:要有一個合適的恆星(太陽),距離要合適,要是岩石或其他固體行星,要有大氣層,要有地磁場,要有氧氣,溫度要合適,要有水,要有光合作用的植物…..而且,人類還只能生活在地表這麼有限的表面空間。相比之下,硅基智能要生存只要有恆星和可供開採的行星就行,不需要空氣,水甚至在真空也能生存,只要是恆星能照耀的宇宙空間,就可以利用恆星的太陽能生存。這個生存空間簡直太大了,更適合星際旅行和開發。當然如果要繁衍,還是需要開發行星資源。

人類文明所能利用的能源,除了地熱,核能,絕大部分基本上都是直接或間接來自太陽能,人類利用他們的恆星的效率還不到萬分之一;相比之下硅基智能可以利用恆星90%以上的能量。他們是怎樣實現的呢?有一種方式就是用戴森球的方式把恆星包起來,以太陽能的方式收集恆星聚變所發出的能量。從遙遠的外星系來看,完全看不到該恆星的存在,因為都被包起來了。這是不是暗物質的另外一種解釋呢?

「大量天文學觀測中發現的疑似違反牛頓萬有引力的現象可以在假設暗物質存在的前提下得到很好的解釋。現代天文學通過天體的運動、引力透鏡效應、宇宙的大尺度結構的形成、微波背景輻射等觀測結果表明暗物質可能大量存在於星系、星團及宇宙中,其質量遠大於宇宙中全部可見天體的質量總和。」----百度百科

其實,那些消失的質量是不是都被高度發達的硅基智能包圍起來獨自享用了?如果真是如此,硅基智能真的是厲害了,廣泛存在於宇宙之中,並利用了宇宙中恆星的大部分能量。但是有人會問,如果真是如此為何他們不來地球?為何不跟我們交流?這裡大膽假設一下,我認為地球對他們來說即偏遠又毫無價值,因為硅基智能不需要空氣,水,動植物,等地球人認為很珍貴的東西。而且,硅基智能是以光速思考的,他們進化到了最高效的信息處理及交流方式,在幾個微秒內就思考了人類上百年才能想得通的問題。對於進化到這樣的一種智能,有什麼是值得他們花費幾秒的時間來跟人類溝通呢?幾秒鐘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幾個世紀了,因為人類反饋信息就是秒級的,跟不上啊!何況,以他們的生存空間尺度,人類文明這樣的碳基智能也不止一個吧?至於硅基智能所需要的硅和金屬,宇宙中到處都是啊!

不過,到這裡不得不提,人類文明依然值得驕傲,因為人類目前學會了初步的利用核能,雖然可控核聚變還在慢慢地探索中,但是這是邁向高級文明所必備的能力。

硅基智能發展到一定階段會怎樣呢?下一個替代硅基智能的智能又是什麼呢?我們繼續大膽假設。

硅基智能發展到一定階段,限制他們發展的已經不是可利用的能量了,而是他們的身體。雖然他們可以永生,意識可以備份和遠距離傳輸,但是他們思考時確實需要一個硅基的載體,而硅基身體的旅行速度是受限的,根據愛因斯坦相對論,速度越大,質量越大,速度達到光速時,質量接近無窮大,因此他們不可能接近光速飛行。到了一定階段,為了進化為更高級的智能,硅基智能像碳基智能(人類)一樣放棄自己的身體,使自己的思考不再受硅基集成電路束縛(硅基高級階段或許已經不是硅,而是元素周期表中更高效的組合),而是進入了一種臨界的能量場狀態,這種狀態在初始階段非常不穩定,已經不是物質常態,我們稱之為「場基智能」就像電磁場和引力場等。維持這樣一種狀態需要很高的能量,但是,能量已經不是問題。

場基智能繼承了硅基智能的全部優勢,開啟另一個新的紀元,他們身體介於能量和物質之間,在真空的海平面上以光速肆意航行。至此,他們不但以光速思考,還以光速旅行。他們能將物質直接轉換為能量,甚至能改變空間和天體周圍的引力場。他們以黑洞作為星際間的通訊中轉站,在更廣袤的宇宙空間探索。他們的進化速度遠超硅基智能,進化速度以秒計。

很快場基智能發展到了場基智能的高級階段,(也許對人類來說也就幾天時間甚至更短),到了這一階段,這個宇宙已經容不下他們的求知慾了。能夠限制他們的只剩下幾個物理常數:比如光速,萬有引力常數等。人類為了實現極限條件下的物理特性發明了實驗室,進而可以在實驗室研究非正常條件下的各種現象。場基智能的實驗室功能是再造宇宙,製造無窮多個宇宙,每個宇宙中的物理常量各不相同,他們可以體驗不同宇宙的特性,在不同的宇宙中肆意穿梭。他們怎樣製造新的宇宙呢?那就是改變時空通過製造新的大爆炸重新製造新的宇宙,一切從0開始,無中生有。在無數個宇宙中,有一個宇宙的光速為3.0*10^8m/s,就是我們現在的宇宙。至此,一個輪迴又開始了。

所以,進化就是一個圓。沒有開始,沒有結束,從時間圓上任一點開始,往前進化,最終又會回來。

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轉載請註明出處。

歡迎溝通交流:[email protected]

重點來了,智能一旦出場世界就有趣了,世界變得可以理解和解釋甚至可以改造。從宇宙的尺度上人類存在時間是如此短暫,但是進化卻如此之快,那麼,人類是碳基智能的最高階段嗎?智能的進化方向會是哪裡(我們要到那裡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