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別人的問題答案越看越迷茫。誰是當代書法水平最高的人,書法家眼裡誰是他們爭爭著去趕超模仿的那行業頂端的人?他寫的書法是啥樣的?

像流行音樂屆的邁克爾傑克遜。中國企業屆大佬的馬雲,馬化騰,劉強東。中國手機屆里的華為(打個比方而已,文化藝術屆不太懂)


首先要搞清楚書法是什麼。

書法是一種表達。

它所呈現給我們的,不僅是筆畫結構等外在,還有作者的情緒、審美等內在的東西。

什麼樣的書法作品才是書法的高境界?(我把「最」字去掉了),我們從一個人們常遇到的問題入手分析,那就是:為什麼有的作品我欣賞不來?

換句話說,為什麼有些名氣很大的東西,我就看不出哪裡好?

相信我,這個問題,不僅僅存在於門外漢和初學者身上。對許多浸淫書道多年的人,亦復如是。

有人生時揚名,有人死後揚名。成「家」的,都是名氣很大的。這不是一句廢話。我想說的是,你名氣大了,才會有人對你感興趣,才會有人讀你的書法技法如何,書外又想傳達什麼情愫。

不同的是,有的人,是以書得名,例如王羲之,例如顏真卿。這些人,不管生前得到認可,還是死後得到認可,皆是因為他們寫的確實是真的好,他們的審美得到廣泛的認可。這種認可,隨著時間的流逝,只會越來越大。

蘭亭序節選

後人說他的書法「翩若驚鴻,矯若驚龍。天機流布,挺然秀出。」這幾句用在蘭亭序上非常直觀。直白的說,就是觀王羲之的字,有種鴻雁受驚飛起時的動感,又如龍受驚時弓起身子的姿態(那種蓄力的力感),筆畫挺拔俊秀,字跡像天機織布那樣自然的一筆筆、一個個呈現,渾然天成,巧奪天工。而蘭亭序,的的確確傳達給讀者這樣的觀感:

為什麼說翩若驚鴻?看看鴻雁受驚,弓著脖子奮力飛起是什麼樣子,再看看王羲之的字。

再看看這個雁翅。如何矯若驚龍?如何挺然秀出?類似的地方,不再枚舉。由此觀之,古人的這些評語,不是隨便說的,字字珠璣。不品味自然,就不會品味出書法的精妙。

為什麼王羲之的字,流傳了千古,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因為王羲之的審美,具體體現在他的字上,就四個字:道法自然。「翩若驚鴻,矯若驚龍」是其形韻,「天機流布,挺然秀出」是其風格。

再看看顏真卿。為什麼說顏真卿師承二王?以下兩字摘自《祭侄文稿》,顏真卿繼承的,是王羲之的形韻精髓:道法自然。

然而顏真卿有自己的風格,也就是內在表達:雄健飽滿。像其他的,例如「柱」的木字旁,「國」的外框等,都表現出雄健豐滿的體態,就像健壯的人的肢體(古代那種肥壯)結字的結構也是敦厚穩重,與筆畫的特點十分吻合。你看「部」、「國」等字,刻意的將筆畫結構散布的比較平均,方正,使得整個字儀態穩重端莊,像一塊柱石,又像一尊威武的石獅。如果說王羲之的作品給人傳達一種秀美,那麼顏真卿的作品傳達的是雄美。

審美就是這樣主觀的,為啥唐朝人喜歡胖美人?任何事物都有美的內在,關鍵是你想不想了解它,想不想品味它。

而有的人,是其他領域成名,帶動他的書法也成名。因為他在其他領域的建樹,讓人們認可的他的審美,所以人們願意去了解、去品味這個人的書法作品想傳達怎樣的內心世界。

先說金農。金農是揚州八怪之首。人們說他的書法造詣很高。然而我們看看金農的字:

造詣高在哪兒?我只看到了創新扁筆寫法,與前人不同。至於他表達了一種什麼美?我只能說我感覺不到美,只感覺到一種視覺衝擊,一種怪異。也應了他揚州八怪的「怪」字。

我們同時看一下金農的畫:

好了,現在我感覺到隨性自然的、高遠的美了。史料也說,金農文學造詣很高,在詩、書、畫、印以及琴曲、鑒賞、收藏方面都稱得上是大家,猶擅畫墨梅。這樣的人,這樣的畫作,包括我在內,沒有人會質疑他的審美水平。

然而,他的字就要寫的怪,無論細節還是整體,都是怪怪怪,跟美,不沾邊。金農就要任性的這麼寫字,後人自然有人去琢磨他的這種字,這種怪異。至於學習這種風格,我想說會不會捨本逐末了。假如金農沒有其他方面的成就,我怕這樣的字,在歷史上留不下半朵浪花。不信你翻翻當地老幹部書畫集錦,比這個怪的大有人在。

來一幅李白的:

我只能說,很隨性,很魔幻,不拘法與度。如果這不是李白寫的,會流傳下來,會有人收藏嗎?

再舉一例:老舍的字。老舍的文學作品大家在語文書里都讀過。貼近生活,樸實自然,而這幅字,我覺得也傳達給我同樣的感覺,自然內斂,溫情十足。就像這個字的內容:風入襟懷。不談他的字技法如何,但是這種內心表達,讀者讀到了。

最後說一下張旭。杜甫《飲中八仙歌》中說: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揮毫落紙如雲煙,揮與落字用的太精妙,何為雲煙?縹緲,飛動,隨意自然。這幅《肚痛帖》完美解釋了為什麼張旭的草書「如雲煙」。我只想說氣韻萬千,張旭是草書怎麼看都看不夠,甚至超脫了形韻之美,到了一種玄而又玄的神遊太虛意境。

所以,儘管歷史上書法名家眾多。但是初學者要學,還是建議學以字名世的,不要劍走偏鋒。有的人,是他的功績成就了他的字,而非他的字成就了他的人。我們真正要的是「名字」,而不是「名人」。


最高境界很難說,除了藝術家的功底之外,裡面還包括了主流的審美高度。

當代書法面臨一個困境,就是創新,書法功底深厚的人比比皆是,但是始終擺脫不了前人的影子。

楷書在魏晉和隋唐已經被走向了極致,所以可以多欣賞一下魏晉、唐代的書帖,不過由於時代久遠,很多名家的書法都找不到真跡,這是一件十分遺憾的事。

隸書可以多看看漢隸。明清時期由於金石學的再度興起,隸書和篆書的發展也達到了一個高潮,湧現了一批精寫篆隸的書法家。

近代書法,個人認為更加尚古一點,由於甲骨文被大量的發掘,「丑書」成為主流的審美,這裡丑不是美醜的丑,而是一種返璞歸真,在章法和筆法上都在延續傅山的「寧拙毋巧」。可以看看近代大型的書法比賽,特等獎基本上有篆書,隸書,寫大楷的幾乎沒有。

所以,想要成為書法家,除了紮實的基本功還需要審美達到一定的高度及創新的精神。

個人拙見,歡迎批評指正。


有性情在作品中且雅且有文化且有氣脈


熟能生巧,巧奪天工

沒有人生下來就是大書法家,書法家不僅僅只有書法,還有思想主張,才是讓世人敬佩的地方

所以

當有一天,你喝的微醉,見此情此景,想那人那物,頓發感慨,醒筆鋪紙,擺硯磨墨,擼袖行文,傾順流暢,有抑有揚,如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橫豎撇捺,提折彎鉤,點劃成字,字句成行,行段成章,一氣呵成,大為快哉,甚興至也!

那時,你即便不是一個大書法家,也一定是一個造詣很高的書法愛好者了。


先跟你說結論。文無第一。沒有什麼評判標準。也沒有什麼最高境界。如果有什麼所謂的最高境界。那藝術還有什麼玩頭?大家都玩到最高境界還有什麼好玩的?書法像人生一樣。只是一段旅途。不重要。也非無用。喜怒哀樂都可以拿起筆。不要總想著對別人的影響。擔心別人怎麼看自己。不被紅塵眯眼。寫出自己的內心。即可。


只有更高境界,沒有最高境界,老話說的好,一山還比一山高


越接近古人越好,以古帖為最高範本,為最高標準。豈不聞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取法乎中,僅得乎次。


孫過庭書譜里說的那樣。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姿,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

一些書法」專家」說你寫的不行的時候。你就差不多了。


草書竟然是書法的最高境界?

書法最高境界是草書?那麼潦草明明都看不懂還是最高境界?

人們往往對草書有一種誤區:草書=潦草,其實並不是的。

可別小看草書幺,可不是人人都能寫草書的喲!它代表了一個民族的徒手線的極高峰

草書是中國書法里的藝術,被稱為書法的最高境界。能練到把草書寫的流利貫通,那麼你就離真正的書法家不遠了,加油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