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2017

 

彭博社新闻发文认为,比起香烟,电子烟的危害要小95% 
Stuff调查,有67%的人认为电子烟是有助于戒烟的替代方式,15%的人觉得很难说 

 

现在,一阵电子烟的劲风正在新西兰吹起。

要是你的手中还没有一款充满后工业气息的电子烟在握,

要是你还无法做到眼神斜睨,下巴高傲,同时像一头小火车一样喷出浓浓水蒸气,

在新西兰,你已没有资格和每一个自诩Bogan的哥们称兄道弟。

毕竟,这种行为已经获得了新西兰卫生部的欣然点头:

它已被喻做是助推全国禁烟运动、帮助新西兰在2025年实现全面无烟的有效武器,它的身上几乎散发出一片禁烟大臣的道德光辉。

可以预见,未来,无论是在第一繁华的City街头,还是90年代末写字楼间的小巷深处;

无论是蹦次哒次关不住的夜店门口,还是你晒照最爱背景的Cafe露台;

你所能见到的那些吞大云吐大雾的活神仙,只会越来越多。

Facebook上已经开始有人半开玩笑地吐槽,那些聚集在街头巷尾hard cunts,正浑身散发出只属于"蒸汽硬汉"的水果味儿和糖果甜。

Sam胡子叔就是这样的一款"蒸汽硬汉",他玩电子烟已经3年了。

◇ 受访人Sam (摄影/Leon)

在Queen Street某处的公交站台附近,我们找到了他,这里是他平时和同事们聚众Vaping的据点。

"我算起步早的,3年前电子烟还没什么气候。"

现在呢?

这位服务于某世界500强企业的中层领导胡子叔表示,现在他部门里50%的人都在玩电子烟,这些人过去基本都是一天要抽掉一包烟的重度烟民。

"香烟太贵了,买不起,"

我问胡子叔为啥要抛弃香烟转向电子烟,他很坦诚的表示,首要原因就是因为钱

◇ 路人手中的电子烟

这些年,新西兰政府一直在对烟草制品不断加税,这里的烟已经贵出了天际,随便一包烟(20根)的价格都在20纽刀,合人民币近100元左右。

新西兰已经是世界上香烟售价最昂贵的国家,能与之比肩的大概只有澳大利亚。

◇ 地图中颜色越红的国家香烟越贵

据说,未来几年内新西兰的烟还要涨到每包30纽元,大概人民币近150元。

而自从转向电子烟,胡子叔的经济压力就减小了很多。

◇ 玩Vaping的设备:不同款式的电子烟和不同口味的烟油

一款质量不错的电子烟,也就几十纽刀,可充电循环使用,理论上可以一直用下去,只要硬件不坏--反正,几年是没问题的。

而一瓶只花十几纽刀便买到的30ml烟油(E-Juice),可以满足老烟民至少一周的需求。

"也是为了健康吧,不想死太早"

当然对健康的担忧,也是促使胡子叔转向电子烟的重要原因。

老烟民的痛,胡子叔都体会过:手指黄、牙齿黑、口臭、咳嗽、皮肤很差、头发很油,说戒烟说了很多年,一直在说,从未实现。

"3年了只有一次抽过真烟,"胡子叔帽檐下的眼睛很真诚:

"是当时我电子烟没电了,熬不住就买了一包。"

我们都知道,让人对香烟上瘾的,是尼古丁,但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真正致癌的,却是香烟燃烧中释放的一氧化碳、焦油、芳香胺、甲醛、苯和氯乙烯等其他有害化学物质。

◇ 香烟烟气中含有7000多种化学物质

而电子烟产生的烟雾里主要是水蒸气,不含一氧化碳和焦油,也几乎不产生二手烟的危害。

"现在我不咳嗽了......变化挺明显的,比过去好很多。"

到底是戒烟良药还是害人毒药?

不过,这些年反对电子烟的声音也从未消停过。

有文章说,电子烟烟气能杀死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影响伤口愈合速度,有报道说青少年抽电子烟抽到喉咙流血,还有人说电子烟会损伤肺部细胞,而烟气中也可能含有一些重金属物质......

胡子叔听了我讲了这些,直接翻了个白眼--在他看来,这些说法都是Bullshit。

可问题是,我们都不是专家,而专家们对电子烟在多大程度上有危害,也存在明显争议。各国对于电子烟的态度,也十分不同。

比如,在南美洲以及非洲的一些国家,以及奥地利、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电子烟是被严令禁止使用的。

而在另一些国家,电子烟则处于灰色地带,比如美国,一些大州态度很开放,而有一些州,则把电子烟从公共场合给ban掉了。

其中的原因有很多:电子烟市场威胁了当地烟草商的利益,社会对电子烟产品的质量和健康方面有担忧,或者出于公共礼节方面的考虑等等......

◇ 一位使用电子烟的新西兰老太太

不过,无论哪个国家,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对电子烟采取了如何的监管,我们都可以肯定的是:

1、电子烟并非完全无害,2、大家普遍认同,电子烟的危害比烟草小很多。

◇ 彭博社新闻发文认为,比起香烟,电子烟的危害要小95%

新西兰卫生部就表示:

"电子烟蒸汽里还是有一些可以致癌的化学成分,不过总体上而言,抽电子烟比抽烟草的致癌可能性要低很多。抽烟者选择电子烟,会极大降低他们的健康风险,也会降低他们身边人群的健康风险。"

在英国、德国、以色列、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家,电子烟则是合法,甚至是被鼓励作为戒烟小助手使用的。

梅西大学公共卫生系副教授Marewa Glover也表示,卫生部的立场表明了新西兰在对电子烟的态度上已经走在了其他国家的前列。

"我们看到,在英国刚开始也是很多人反对电子烟,但四年过去,反对的声音并没有增长。电子烟是有助于吸烟者进行戒烟计划的。"

在新西兰,使用电子烟和购买不含尼古丁的烟油都是合法的,理论上,商店不允许售卖含有尼古丁的烟油,但胡子叔表示,要想的话也能很容易搞到手。

"我现在已经会自己给E-juice加尼古丁制剂了......"

"这是爱好,也是种文化。"

在对烟民态度越来越强硬的新西兰,有抽烟的坏习惯可能会影响到你的社交,但当你转向电子烟时,你会发现你的社交有了新突破--

据说,Vaping圈是最欢迎新人的圈子之一,无论你是男是女,来自哪里,当你踏足Vaping界的那一刻,你会发现,"蒸汽侠"们都露著超nice的微笑,纷纷为你递来橄榄枝。

◇ 但尼丁一家电子烟烟店的经理

他们会十分热心地和你讨论关于电子烟的点点滴滴:什么样型号的和多大功率的电子烟适合你,在哪里买质量有保障,价格又不坑爹,你适合的是主含PG(Propylene Glycol,丙二醇,一种被广泛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烟油,还是主含VG(Vegetable Glycerin,植物甘油)的烟油。

◇ BBC纪录片:电子烟烟雾中的成分通常主要由尼古丁,香精,丙二醇丙三醇等构成

除了硬件上有考究,电子烟还有许多不同的乐趣和玩法:

首先,烟油那纷繁多样的口味,足以让你眼花缭乱。

不信,你试试去把一只"蒸汽硬汉"牵进电子烟油商店,他一定会像是进了糖果屋的小孩,在西瓜味、蜜桃味、甜橙味、荔枝味、苹果味、奶油味、巧克力味等等但凡你能想到的味道中迷失,对著一只只小瓶子左挑右捡。

另外,还有酷到不行的烟雾表演。

吐烟圈、蒸汽火车、吐烟球、制造烟雾水母......烟雾表演已经成为"蒸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些人已经把爱好练成了事业,还成立了专业的表演团体,世界巡回演出,收入也不菲。

但最重要的,还是电子烟取代了过去烟民的社交文化。

◇ 聚集在街头vaping的电子烟爱好者

"有时候,我们一边聚众vape,一边就把一些业务问题也解决掉了。"

平时,和胡子叔一起下楼休一个vaping break的同事,最多的时候可以达到6、7个人。一声呼喊,走啊,去抽电子烟了,一波男男女女就抄著家伙上街了。

未来价值445亿美元的产业

从商业的角度来说,电子烟的前景也是巨大的。

据彭博社报道,日前,电子烟每年的市值已估达70亿美元。而据Hexa市场研究机构预计,到2024年,全球电子烟市场或将突破445亿美元。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烟草公司,开始寻求朝电子烟产品转型。因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健康,为了省钱,而选择放弃烟草,转向电子烟。

不过,在胡子叔告诉我,他女儿也在抽的时候,我还是有点吃惊。

"你女儿多大了?"

"17岁。"

◇情景配图

在新西兰,17岁算是个进入成人世界的入门坎:合法买酒买烟要查ID,进酒吧也要查ID--你必须17岁以上。

也许在胡子叔看来,自己的孩子已经有了自主的能力。

"不管做什么事都是有风险的。"

关注青少年吸烟问题

也许胡子叔那样的做法,会和大多数华人家长的教育理念相左:怎么能让这么年轻的小孩就如此放飞自我呢?

也不用急恼。首先,大家文化背景各不相同,互相Judge是没有必要的。其次,相信不论什么肤色,我们对下一代的关怀,都是一样的:希望他们健康,一切都好。

但现实永远和我们希望的有差距。

在采访完胡子叔之后,一个红绿灯之外,我就看到一群中国小留学生正聚在一起抽烟,七八只香烟散出的二手烟弥漫在街口。

根据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中国现有烟民3.16亿,吸烟率27.7%。其中,青少年吸烟者已经超过4000万,而且数量还在逐年上升,并开始呈低龄化趋势。

◇ 早早成为烟民的中国青少年

每年,中国有超过100万人死于与烟草相关的疾病,如果不采取任何有效行动,2030年,这一数字或将达到每年200万人。

与中国愈发严重的烟草健康问题截然相反,目前,发达国家的烟民正在迅速减少,青少年吸烟的比例也在下降。

据美国国家青少年烟草调查的数据,随著近年来电子烟的逐渐流行,美国青少年中吸烟、吸雪茄、烟斗的比例已经开始下降,而玩电子烟的青少年比例,在2015年达到高位后,也开始迅速回落。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并不鼓励任何形式有害健康的行为。

电子烟并非完全无害,对健康的影响尚存争议,在这里我们并不是想要怂恿大家都去"尝新",而是为大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一些国家现在已经开始将电子烟作为替代品,帮助社会实现无烟化。作为戒烟产品,目前电子烟已经得到了新西兰卫生部的支持态度。

◇Stuff调查,有67%的人认为电子烟是有助于戒烟的替代方式,15%的人觉得很难说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让更多的华人家长更好地了解到前沿文化和新鲜事物,尽量和自己的孩子保持在一个频道,不要让孩子觉得和你没法交流,觉得你是老古董,反而让自己的说服教育无路可走。

文/大曾 摄影/Leon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原文连结:https://weiwenku.net/d/10346967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