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教五大名山分別爲:平涼崆峒山、安徽齊雲山、湖北武當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龍虎山。

  1、崆峒山

  崆峒山自古就有“中華道教第一山”之美譽。崆峒山素有八臺九宮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築羣七十二處石府洞天,被譽爲西北的道、佛宗教聖地。崆峒山被尊爲人文始祖的軒轅黃帝曾親臨崆峒山,向智者廣成子請教治國之道和養生之術;秦皇、漢武亦慕名登臨;司馬遷、杜甫、白居易、趙時春、林則徐、譚嗣同等文人墨客筆下多有讚譽。崆峒武術更是被譽爲中國五大武術流派之一。

  現有多數材料解釋大致有三:一是古爲空同氏族居住之地;二是崆峒山爲道教勝地之一,取道教空空洞洞,清靜自然之意;三是崆峒山洞穴具多,有空洞之意。

  黃帝問道的故事出自《莊子》,應該是反映了莊子的學術思想。廣成子的『至道』也應是莊子的『至道』,而問道的主角卻是黃老學派的牽頭人物。這兩個學派在學術上是同源不同流。

  2、武當山

  武當山,中國道教聖地,又名太和山、謝羅山、參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嶽”、“玄嶽”、“大嶽”之稱。

  武當道教是中國道教的一個重要流派,是“以武當山爲本山,以信仰真武——玄武,重視內丹修煉,擅長雷法及符籙禳,強調忠孝倫理、三教融合爲主要特徵的”一種道教派別。

  許多著名高道隱居武當山修道,如:姚簡、孫思邈、陶幼安、呂洞賓等。唐末,武當山已被列爲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福地。

  3、青城山

  青城山中國道教發祥地之一,著名的道教名山,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之一,自東漢以來歷經二千多年,道教創始人“天師”張陵來到青城山,選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結茅傳道,青城山遂成爲道教的發祥地,被道教列爲“第五洞天”,全山的道教宮觀以天師洞爲中心。

  4、龍虎山

  龍虎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是道教正一道天師派“祖庭”,張道陵於龍虎山修道煉丹大成後,從漢末第四代天師張盛始,歷代天師華居此地,守龍虎山尋仙覓術,坐上清宮演教布化,居天師府修身養性,世襲道統63代,奕世沿守1800餘年,他們均得到歷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冊封,官至一品,位極人臣,形成中國文化史上傳承世襲“南張北孔(夫子)”兩大世家。

  5、齊雲山

  齊雲山道教沿革屬全真派,爲皖南道教名山。四川青城山“天穀子道人”的門徒餘氏六三娘從湖北武當山來齊雲山傳道,屬正乙派,養文生、耀生、志生、立生四子皆入道,爲齊雲山最早的四大房,是開山建道之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