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2019

  武漢長春觀

  公衆號後臺常常會有道友留言,想學道家的功法,問長春觀哪位道長可以收徒,或者就是覺得自己已經看破紅塵想出家,問,長春觀可以出家嗎?或者,道教怎麼皈依......諸如此類的問題,今天一併整理,儘可能給大家一個完滿的答案。

  首先,武漢長春觀作爲全真龍門道教宮觀,在這裏可以拜師,也可以出家。在長春觀,拜師儀式即是皈依儀式,無論我們後續選擇作爲一名在俗世修行的普通道教信徒,還是選擇脫離俗世進入宮觀閉門修行(即出家),都是從拜師開始的。自軒轅氏崆峒拜師學道以來,玄門拜師已有5000多年,可謂歷史悠久。拜師儀式結束,就意味着你的戶口簿“宗教信仰”欄,可以填入“道教”。

  如何拜師?

  互聯網知識爆炸時代,一部智能手機在手,都能把道教了解個大概,引出我們想要拜師學藝、成爲道教徒的興趣。道教衆多法門術術,想要學道,修仙,拜明師,不去道觀,不邁開雙腳,人海茫茫我們怎麼能遇見自己的師父?哪怕是緣分太深,網絡裏遇見了,不親自登門拜訪,又如何能證明我們想要學道修仙的決心和誠意?

  有空常來觀裏,才更加有機會遇見獨屬於我們的道家緣分,表達我們親道近道的赤誠心意。

  拜師分兩種,一種是拜本師,一種是拜學師,這是兩回事。

  我們做爲一個世俗的普通人所拜的第一位師,所行的第一次拜師禮,也是皈依道門(無論俗家還是出家)成爲道教信徒所拜的師稱爲拜本師,也稱皈依師,要叫“師父”,就是事師如父。在道家門,一個人一生只有一位師父(注意不是“師傅”)也就是“一日爲師終生爲父”的由來。道教認爲,進入道家門是第二次投胎,這時拜的師父,如同再生父親,所以我們稱爲“師父”。一般情況下拜師的時候,師父會選擇一個好日子,做一個道場,舉行正式的收徒儀式,然後師父賜徒弟道名,成爲某派第多少代弟子。全真道冠巾科儀序中,提到“倘有出家時本師未請冠巾,而本師遠遊他方,或已羽化, 可專拜學師,傍設本師牌位,遵科冠巾,亦無不可,切不可更改本師與己後取之法名。”可見本師的重要性。

  修道是一個很長遠的事情,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很多知識需要了解,這就需要學習。所以,即使我們常常去宮觀見到自己在心裏認定的師父,師父暫時沒有答應收你爲徒,也不要氣餒。如果拜了師,急於學習道術,師父沒有答應也不要灰心喪氣或者覺得是師父不肯教你就自己做主去找其他的道長學習。道家有一句話叫“修道先修德”無論是物質錢財還是知識技能,都需要有德才能承載。如果師父覺得我們暫時還承載不起,是不會同意教我們的。修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師父暫時的拒絕是爲了我們更好更優秀。

  對於出家修行來說,一般出家三年後,經得住師父的考察,相當於考試合格,師父纔會給弟子舉行“冠巾禮”,表明是真的出家人了。然後就鼓勵弟子下山,參訪名師,尋訪大道。下山後尋訪的名師,可以向其學習,這就是拜學師,也叫“拜先生”,就是人們說的“拜師傅”。和“拜師父”意思上有很大的區別。

  這個師傅,就僅僅是教授知識和技能的。“師傅”一詞,早在戰國時期就出現了,而且從一開始就是用來指老師的。《榖樑傳》中有這樣的說法:“羈貫成童,不就師傅,父之罪也。”戰國時期稱老師爲師傅,秦王令異人試誦詩書,異人推辭說:“少棄捐在外,嘗無師傅所教學,不習於誦。”這裏的“師傅”與教學關聯,顯然指的是老師。

  拜師父如同睜眼投胎,一生只拜一位。而拜學師,我們叫“師傅”“先生”“老師”的人可以是多位。師父(度師)帶我們走進道門,引領我們的人生脫胎換骨,是爲再生父母,更是親人,要侍父母一般的侍奉師父,一生只能是一位。如果日後看到哪位有名的高道後,又跑去拜人家當師父,則會被認爲屬於不孝,每逢參學參訪,冠巾受戒(正一則爲傳度授籙)之前也是須要徵求自己師父同意的。而作爲師父在收徒之前,若知道此人已有師父,那就斷不可再收此人爲徒弟了,只能收爲學生。

  以下爲道教拜師的注意事項:

  1、很多人都在問師父怎麼找?皈依道教的師父是國家認可的道教教職人員,一般是出家人,宮觀裏的道長,而不是社會人士。

  2、現在社會上很多“明師”,拜師需要理智辨別,初一十五多到道觀裏走走,多瞭解總沒有錯;先多積善行德,有機緣的自會相遇,師父也要考慮我們的人品、德行纔會收的。

  3、道家講究正統傳承法脈,正統法脈需在宮觀大殿之上,經由拜師禮,開壇上祈上界並上表入道疏文,有了這個你纔會得到師父及祖師爺的承認。這也是爲什麼建議大家拜師去宮觀,而不是在社會上等着師父出現的原因。

  4、伴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有些高道大德也會被商業化炒作,雖然高人或許也隱藏其中。但拜師,是一件慎重的事情,相互多點時間相處多點了解,不要急於求成要結果。

  5、道家中人也要學到一定的層次後,經他本人所屬的道觀或師父允許後,才能收弟子,不是一般的道家中人隨意可以收徒。如果被自己看準的“師父”拒絕,也不必懷疑是自己有問題。

  6、拜師,皈依入道,不受地域,工作,性別,民族,風俗習慣等方面的限制。皈依未必要出家,在家同樣可以修行,是爲道教信徒,簡稱居士。道教玄門,作爲普通的信衆居士俗事纏身,能跟着師父學習已經是難能可貴,拜學師一說也就沒什麼實際的意義。

  行了拜師禮,即是皈依道教,身爲道教徒,應該以嚴格的要求來給衆人作出榜樣,自炎黃立國,太上賜教,均崇道尚德。繼五千年一貫之優秀文化,承宗祖先哲智慧和心血,傳中華民族之本土信仰,處上爲君本,安下爲民俗,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爲己任。謹從師訓,遵守道規,仁慈,儉樸,不偷盜,不搶劫,不霸道,修善積德,勤持奉獻,心胸開闊,團結協作,努力維護和光大道教。振興中華民族。以上是爲己任。

  願每一位向道的人,都有機會遇見明師,開啓近道修仙的光明正途。

  未完待續

  —END—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衆號聯繫

  歡迎大家投稿,來稿不限題材,擇優選登有驚喜

  武漢長春觀

  微信公衆號:whchangchunguan

  道教全真龍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