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姓林名默,又稱林默娘。

據林氏族譜記載,媽祖是林披第六子林蘊七世孫女。傳說在這個女嬰將要出生前的那個傍晚,鄰裏鄉親看見流星化為一道紅光從西北天空射來,照耀得島嶼上的岩石發紅。因此,父母感到這個女嬰必非等閑之女,特別疼愛。

林默娘自小在海邊長大,精熟水性,有著高超的游泳和駕舟技能。她靠著一身本領,不懼風浪,在惡劣的天氣中經常腰懸桅燈,單舟出海,在大風大浪中營救遇險的漁船或商船。遇到無法出海的惡劣天氣,她就會站在屋頂或登上湄洲頂峯,高舉火把或燈籠,為迷航的船隻引領方向。宋雍熙四年(987年),林默娘因出海救人,不幸葬身大海,年僅28歲。此後,林默娘被沿海人民尊為海上女神,立廟祭祀。至今,林氏宗親仍稱媽祖為「姑婆」「姑婆祖」「天后聖姑」「天上聖母姑婆」等。

至今滄海上 無處不馨香

2009年9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媽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產。

關於林默娘的事蹟和傳說,在宋、元各代的古籍及小說中都有很多記載。從宋高宗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起至清朝,歷代皇帝先後36次冊封,爵位由「夫人」「妃」至「天妃」,立廟京師。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封「天后」並列入國家祀典,進行春秋祭祀。據不完全統計,全球現在有4000多座媽祖廟,媽祖信眾2億多人。

黃利平認為,在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文物遺存中,天后廟是最有代表意義的文物,「在中國1.8萬公里的海岸線上,南至海南、廣西,北至遼東半島,生活在遼闊的濱海地區的中華民族有著一個共同的信仰,這就是保佑沿海地區人民的天后,它是海上絲綢之路中國一端人民共同信奉的神」。可以說沒有一個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港口處沒有天后廟,僅香港地區就有70餘座天后廟。

「平生不厭混巫媼,已死猶能效國功」,學者劉福鑄說,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媽祖宮廟題詠是南宋狀元黃公度作於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的《題順濟廟》。而宋代仙遊人廖鵬飛是第一位為媽祖祭祀活動撰寫迎享送神歌辭的文人,他在1150年寫下這樣的文字:「歲歲祀兮民樂康,居正位兮福無疆」。

媽祖從東南沿海的福建發端,在地理方面不僅可以東北交通日本、高麗等東北亞各國,還可以南通南洋各地,兼有東、南海之利。媽祖信仰北進南伸閩、廣、浙、淮,甚至隨著元代漕運而北達直沽,在海南島瓊山、萬州、崖州等沿海各地也出現了媽祖廟。明初轟動一時的鄭和七下西洋又將媽祖崇拜推向一個高潮,各地媽祖廟大量修建、重建。「至今滄海上,無處不馨香」,大家為什麼感念媽祖,或許是因為她以看似普通人的力量,做出了超越所有人之上的壯舉,她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文/廣報全媒體記者 卜松竹


中國不僅是一個民俗文化大國,而且也是民間信仰大國,信仰體系龐大,文化內涵豐富。在過去,民間信仰被排斥在宗教研究之外,被人為地割裂開來。二十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思想的開禁,一向被視為禁區和「封建迷信」的民間信仰活動,開始得到社會的普遍尊重和寬容。隨著文化自覺意識一步步提升,目前民間信仰已經被看做是一種社會的文化資源,並注意它的發掘、保護、開發和利用。

媽祖塑像

媽祖信仰,作為中國最有代表性的民間信仰之一,距今已經有1000多年的傳承歷史。「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媽祖」。這句話絲毫不誇張,它的影響遍佈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乃至世界各地華人居住的地方,也傳播到東南亞各國,甚至遍及世界許多地域,形成龐大的信仰羣。

「媽祖信仰文化圈」可以分為內外兩層。內層是中國的沿海和臺灣地區,外層是東南亞各國和海外華人居住區。特別是海外媽祖文化圈的研究,對瞭解海外華人社會和信仰,有著重大的意義。

媽祖傳說

媽祖並非杜撰的偶像,而是從人民中走出來的、被神聖化了的歷史人物。相傳她出生於福建省莆田市湄洲灣畔一個小漁村,姓林名默,當地人稱她為林默娘。自幼聰明穎悟,八歲入塾讀書,能過目成誦。長大後,她矢志不嫁,她熱心助人,為鄉親排難解紛,行善濟世。她的神跡常與海事活動緊密相連。如說她熟悉水性,能駕雲飛越大海,拯救海難;在湄洲灣海域遇風觸礁蒙難的船隻常得她的救助;她善觀天象,預知天氣變化,能事前告知船戶可否出航;她還精通醫理,能用草藥為人治病,救人防疫減災。媽祖的神跡充滿了巫術信仰的特色。這種由巫變神的傳說,將巫視為神靈,設廟祭祀的現象在中國是很普遍的。

從一位普通女性晉陞為女神,成為民眾心靈信仰的對象,媽祖信仰覆蓋了中國沿海地區,形成一種地域性的文化現象。媽祖信仰覆蓋了中國沿海地區,福建的湄洲島作為媽祖的故鄉,是聞名遐爾的媽祖文化發祥地。媽祖祖廟具有廣泛的國際影響,是獨具特色的人文資源。中國大陸的媽祖信仰,由於長期以來受到政治和政策因素的影響,大部分儀式已經消失或具有了表演性質,它和民眾的信仰心理和行為產生了一定的距離。隨著旅遊業的發展,近年來媽祖信仰才被當做一種文化資源來發掘、保護和開發。

臺灣大甲「鎮瀾宮」的媽祖繞境進香盛況

而相比之下,臺灣的媽祖信仰儀式保存十分完整,媽祖信仰還是民眾生活的一部分,臺灣的祭祀儀式至今還延續和保存著原初形態。臺灣的媽祖信仰是中國媽祖文化圈的又一中心。儘管臺灣的媽祖分靈於湄州祖廟,但從某種意義上講,臺灣的媽祖信仰更能體現媽祖文化的人文精神。臺灣地區的媽祖廟數量多而集中。據統計,臺灣島內有媽祖廟870多座,臺灣媽祖廟的建築多姿多彩,這顯示臺灣民間媽祖信仰的興盛。在臺灣,媽祖不但深受民眾的膜拜,而且成為惟一的海神,壓倒了其他神祇。每一年臺灣地區規模最大的進香活動,要首推臺中縣大甲「鎮瀾宮」的媽祖繞境進香。除了遠赴大陸湄州謁祖之外,最有名的就是八天七夜前往嘉義縣新港「奉天宮」的進香活動。香客多達十餘萬人,往返路途280公里,媽祖途徑所到之處,信徒夾道歡迎,頂禮膜拜。整個大甲媽祖進香儀式分為七個議程,稱為「七部曲」,即「啟駕」、「坐殿」、「祝壽」、「交香」、「插香」、「迴鑾繞境」、「添火」等。儀式完成後,八天七夜的大甲媽祖繞境進香纔算落幕。

祭祀媽祖儀式

海外華人祭祀媽祖,根本的目的是為了不忘記祖先,不忘記根本。媽祖本來是海上保護神,後來當她的職能逐漸擴大時,無論是商人、手工業者,也無論是難產或其他疾病,人們都認為媽祖都能幫助他們排難解困。所以海外的華人同樣建廟祭祀。新加坡的粵海清廟是潮州人祭祀媽祖的主要廟宇;福建人創辦的天福宮、南洋莆田會館都把媽祖聖誕作為重要節曰。每當節曰來臨,人們會用最隆重的儀式祭祀媽祖。

媽祖供像

媽祖文化,作為海外傳播的一種移民文化現象,是華人移民子弟接受接受啟蒙教育的場所。在新加坡,媽祖信仰包含了華族先驅者南來拓荒的血淚史和社會價值觀,是當地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當地華人希望通過媽祖祭祀,將媽祖的博愛、扶弱濟貧、勇敢無畏、不屈不撓的精神和盡孝的觀念發揚光大,把媽祖文化的精髓融入曰常生活中,並傳給下一代。她同樣隨著中國人的足跡傳遍世界各地。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曰本、印尼、泰國等地;在巴西、加拿大、墨西哥等地的華人居留地,都有媽祖廟的蹤跡。據《世界媽祖廟大全》統計,目前全世界已有媽祖廟近5000座,信眾近2億人。

在今天,通過媽祖文化圈,我們認識到媽祖文化是一種綜合性的文化現象,有著多方面的研究價值。媽祖文化,作為中國海洋文化的代表,是勞動人民千百年來尊崇、信仰媽祖過程中遺留和傳承下來的物質及精神財富的總稱,是中華民族重要文化瑰寶。媽祖文化的外延涉及到經濟、政治、軍事、外交、教育、宗教、民俗、華僑等眾多領域,內容相當豐富。2009年「媽祖信俗」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媽祖文化成為了全人類尤其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共屬的精神財富。媽祖文化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圖源網路)


媽祖,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包括東亞等地區信仰的海神,是歷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祗。相傳媽祖的真名為林默,又稱默娘,誕生於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因林默娘救世濟人,澤被一方,被朝廷賜封,沿海人民便尊其為海神,立廟祭祀。媽祖信仰從產生至今,經歷了1000多年,起初作為民間信仰,後來成為道教信仰,最終成為歷朝歷代國家祭祀的對象。2009年10月,媽祖信仰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經過一千多年的傳播演繹,如今,媽祖已經走出單純的民間信仰殿堂而形成一種影響廣泛的民俗文化--媽祖文化,涉及到政治、經濟、外交、軍事、僑務、貿易、文化等諸多領域,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是華夏文明的組成部分。

每年的媽祖誕辰時刻,湄洲島就人山人海。帶你看一下盛況。

萬眾齊聚慶媽祖誕辰 千心一拜佑四方友人

媽祖生辰,媽祖誕於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日升天。現以農曆三月廿三為媽祖誕辰日,九月初九為媽祖昇天日,予以祭祀。媽祖生辰,被民間視為「聖日」,人們進香祭拜、演戲、遊神以祈風調雨順,平安興旺,家家戶戶要備辦供品,信女們一早就都梳妝打扮,手挽花籃,攜帶香燭糖粿果品前去「落宮」。

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誕辰1057週年紀念日。連日來,在湄洲媽祖祖廟,來自世界各地、操著不同語言的媽祖信眾,或三五成羣,或百人甚至千人組團,舉旗列隊,敲鑼打鼓,護送著媽祖分靈神像前來謁祖進香。

同謁媽祖 共享平安

(一)舉行「天下媽祖回孃家」活動

時間:3月28日——4月25日(農曆三月初一——三月廿九);

對象:世界各地媽祖宮廟信眾。

在湄洲媽祖祖廟,每年臨近三月廿三,香客、遊客如潮湧來,祖廟山被人羣、煙霧、鞭炮聲所淹沒。

(二)媽祖誕辰1057週年紀念大會

時間:丁酉年三月廿三(4月19日)9:30

地點:天后廣場

三月廿三上午10時,湄洲媽祖祖廟天后廣場將舉行媽祖誕辰節日的「重頭戲」——春祭大典。

全程回顧:媽祖誕辰1057週年現場盛況

時間:誕辰日前夜11點 圖: Bin0315

4月18日晚11點,湄洲島光芒四射,整個湄洲島看起來被一層媽祖所發出的靈光照耀著。

時間:凌晨12點 圖: _飯涵啦

4月19日凌晨12點,廣東汕尾媽祖宮廟前人山人海,虔誠的媽祖信徒們搶著燒香祈禱。

時間:凌晨2點 圖:初老症患者i

媽祖誕辰日,島上女孩們都要來個媽祖頭。看看作者初老症患者i「女神,生日快樂!我想我應該是你生辰的第一個媽祖頭了吧」

時間:凌晨5點 圖:瘦卜

凌晨四五點的時候,湄洲島上就已經是人山人海了,當然了,很多人可能都通宵了一個晚上。虔誠的媽祖信徒們,早就早早的起牀,準備著當日活動。

時間:早上8點多 圖:阿宇

活動還沒開始,大家已經陸續的坐好位置,雖然相處霧很大,但我相信活動開始以後,霧氣一定會散開。

時間:9點 圖:舊時光-JHD

觀眾就位,主席臺播放《媽祖》、《我在湄洲等你》、《相聚在媽祖故鄉》等歌曲。

時間:9點半 圖:網路直播圖

重要領導嘉賓前往主席臺就座、觀眾鼓掌歡迎,並宣傳「祭典開始」

時間:10點 圖:網路直播圖

祭典表演人員、通贊、參祭人員候場。

時間:10點半 圖:網路直播圖

儀仗隊、儀衛隊、歌生、樂生、武生就位,上香,叩首,行三跪九叩禮,領導行獻花籃之禮

更多現場盛況圖片


媽祖,是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包括東亞等地區信仰的海神,是歷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祗。相傳媽祖的真名為林默,又稱默娘,誕生於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因林默娘救世濟人,澤被一方,被朝廷賜封,沿海人民便尊其為海神,立廟祭祀。媽祖信仰從產生至今,經歷了1000多年,起初作為民間信仰,後來成為道教信仰,最終成為歷朝歷代國家祭祀的對象。

媽祖是從中國閩越地區的巫覡信仰演化而來,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其他民間信仰(千里眼順風耳)。隨著影響力的擴大,又納入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因素,最後逐漸從諸多海神中脫穎而出,成為閩臺海洋文化及東亞海洋文化的重要元素。

媽祖信仰從產生至今,經歷了一千多年,作為民間信仰,它延續之久,傳播之廣,影響之深,都是其他民間崇拜所不曾有過的。歷代皇帝的崇拜和褒封,使媽祖由民間神提升為官方的航海保護神,而且神格越來越高,傳播的面越來越廣。由莆邑一帶走向五湖四海,達到無人不知,無神能替代的程度。

千年來,在莆田民間保留了不少有關媽祖的民俗,反映了媽祖信仰的具體特點。其信奉禮俗及媽祖的言行、品性等逐漸被民間吸收,形成許多俗例。


湄洲島也有許多別緻的稱呼,這些稱呼正是這座海島獨特氣質和特點的體現。被稱為「海上明珠」的湄洲島,位於福建省莆田市中心東南42公里,距大陸僅1.82海里,是莆田市第二大島,陸域面積14.35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0.4公里,包括大小島、嶼、礁30多個,距臺灣臺中港72海里。全島南北長9.6公里,東西寬1.3公里,似眉宇而得其名,被譽為「南國蓬萊」,是媽祖文化的發祥地。

一、世界節日活動之城

2011年10月,湄洲島成功摘取城市10萬人口以下組別的「世界節日活動之城」桂冠,這是中國首個獲此殊榮的城市,也是湄洲島繼媽祖信俗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後獲得的第二張世界名片,標誌著以中國·湄洲媽祖文化旅遊節為主體的湄洲島系列節慶活動得到國際節慶行業組織的認可和肯定,標誌著湄洲島打造國際節慶品牌、融入世界節事網路、加強國際節慶活動交流合作、推進媽祖聖地走向世界、建設國際旅遊度假目的地邁出了重要一步。

  湄洲島是媽祖的故鄉,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媽祖信俗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為了弘揚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精神,莆田市政府從1994年起舉辦中國·湄洲媽祖文化旅遊節,2007年起由福建省政府主辦,2010年升格為國家旅遊局和福建省政府聯合主辦,成為國家級的節事活動,至今已成功舉辦16屆,活動內容不斷豐富,規模影響持續擴大,現已成為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曾獲得第三屆「節慶中華獎」年度綜合大獎——「節慶中華·文化交流獎」。在此基礎上,湄洲島全年不間斷地舉辦各項活動,做到「月月有活動,季季有盛事」。

二、東方麥加

麥加(Mecca)是伊斯蘭教的聖地。它坐落在沙烏地阿拉伯西部賽拉特山區一條狹窄的山谷裏,面積不到760平方公里,人口約179萬,四周羣山環抱,層巒起伏,景色壯麗。與麥加相似,湄洲島是海上和平女神媽祖的故鄉,媽祖文化的發祥地。有著千年歷史的湄洲媽祖廟是世界上3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萬座媽祖宮廟的「祖廟」,每年前來媽祖祖廟進香朝覲的國內外香客人數達百萬之眾。

  每年的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和九月初九媽祖昇天日,媽祖信徒紛紛前來進香朝拜,整座湄洲島人山人海、盛況空前。正因為媽祖文化在全球2億媽祖信眾心裡,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作為媽祖文化發源地的湄洲島,也被譽為「東方麥加」。

三、海上布達拉宮

在水之湄,在海之洲,一嶼如眉,有一彎被大海與陽光擁抱的神奇島嶼,它就是湄洲島。布達拉宮是西藏最龐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築羣,與其一樣,湄洲島上同樣有一個規模龐大、結構完整的宮廟建築羣,那就是湄洲媽祖祖廟。

  湄洲祖廟創建於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主要分為南軸線和西軸線兩大工程。1997年由清華大學設計的湄洲媽祖祖廟南軸線工程動工。南軸線工程現已建成寢殿、敕封天后宮殿、廡房、獻殿、鐘鼓樓、山門、牌坊、天后廣場、天后戲臺等建築物,氣勢恢宏,莊嚴肅穆,舉世無雙。西軸線工程坐東北,面西南,共有大小工程36處,呈軸線分佈,有牌坊、長廊、山門、香爐臺、聖旨門、廣場、鐘鼓樓、正殿、寢殿、朝天間、升大樓等,還有佛殿、觀音殿、五帝廟、中軍殿從及愛鄉亭、龍鳳亭、香客山莊、思鄉山莊等一系列建築物,形成規模龐大、雄偉壯觀、樓亭交錯、殿閣縱橫的祖廟建築羣。

四、網友給湄洲島美稱

除了上述美稱外,許多網友出於對湄洲島的熱愛,也開始自發為湄洲島起名,下面就是其中一部分名稱及起名的理由:

(1)狂歡海濱

夏季的湄洲島上精彩活動一個接一個,讓人流連忘返。「湄洲之夏」沙灘音樂季,全民大家唱、舞臺KTV、啤酒遊戲……音樂、啤酒、美食等時尚元素匯聚湄洲,掀起了一個個美麗的沙灘狂歡夜。

(2)花海之城

如今的湄洲島四季花團錦簇,春天的刺桐花,染紅了湄洲春天的天空,四季的三角梅和月季點滿島嶼,雞冠花、魚尾花、骨刺花……不同的季節,湄洲島總有不同的花海,稱其為「花海之城」也不為過。

(3)旅遊勝地

湄洲島具有得天獨厚的濱海風光和自然資源,是旅遊度假勝地。藍天、碧海、陽光、沙灘構成浪漫旖旎的濱海風光。島上有集碧海、金沙、綠林、海巖、奇石、廟宇於一體的風景名勝20多處,形成水中有山,山外有海,山海相連,海天一色的奇特的自然景觀。千古絕唱的湄嶼潮音,或如管絃細雨,或如鐘鼓齊鳴,如怨如訴,如歌如吼。崢嶸嶙峋的鵝尾神石,歷經歲月洗禮,酷龜、如蛙、像鷹、似獅、若舟。

(4)湄女風情之島

「帆船頭、大海衫、紅黑褲子保平安」,這是形容湄洲女的服飾民謠。高貴典雅的「帆船髻」是湄洲女的標誌。媽祖作為湄洲女的傑出代表,集中體現了湄洲女善良、勤勞、勇敢、甘於奉獻的品格。

(5)綠色氧吧

到過湄洲島的人,都會被島上的眾多美景吸引。綠蔭掩映下的條條馬路,綠意盎然的各個景點。截至2015年,湄洲島共擁有防護林面積527.095公頃,園林綠地面積133.26公頃,綠地率46.018%,人均園林綠地面積34.17平方米。僅去年就引進苗木種植140多萬株,新增園林綠化面積約3.5萬平方米,改造和補植綠地面積約8萬平方米。這何嘗不是一個純天然綠色氧吧!


這位女士是天文學者在錯誤之下打魚明送出海為了救魚??民冒險出海通知魚民迴轉,不料備海龍王拿走魚??民為記念這位偉大的女士,久之海邊的民眾她變成了媽祖來拜,古老的神話成了人們的錯誤瞭解。


謝邀,一個是東北,

一個是東南沿海當地千百年信奉的海神「媽祖」由於地源太遠,

相知本地的「瑪祖」的誕生和逐漸被」神化」信奉的過程不是熟知,

所以在這就免為其難吧,並表示歉意,

但同時對「瑪祖」表示和廣大漁民兄弟姐妹們一樣摯誠的尊敬,

因為「瑪祖」神明會保佑漁民出海打漁平安出返的。拜拜


馬祖原名林默,生於北宋建隆元年農曆的三月二十三日,因從出生到滿月都不曾啼哭,父母便給她取名「默」字。相傳她八歲就能誦經,16歲就能下海,還精通天文地理,經常奮不顧身在海上搶救遇難的漁船。而且,她立志不嫁,一生要以行善救人為事。宋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林默為搶救落海的鄉親不幸遇難,年僅28歲。民間傳說她是「白日飛升」,在湄洲島湄嶼峯羽化昇天。

可以關注一下我,後續我會更新媽祖傳說,所有的媽祖事蹟。和湄洲島旅遊攻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