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學到目前為止談到申論大作文的複習以及實戰寫作幾乎仍是「談虎色變」!以至於有同學發出感慨:申論,想說愛你不容易;大作文,我愛你如初戀,你虐我千百遍!那麼,本週我們將為大家進行大作文的作業展示,希望能幫助同學們認識寫作問題的同時,找到一些實用的技巧與方法。

一、題目

2017年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地級《申論》真題卷 - 第五題

題目:請深入理解「給定資料5」結尾劃線句子「只要我們能靜下心來向水學習,我們的智慧和情操就一定能得到提高」,聯繫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材料5

老子說「上善若水」,最好的美麗善就如同水一樣。水不僅僅是一種物質,在偉大的思想家眼中水還是真善美的化身,是哲學的本喻,是道德的載體,是智慧的展現。水,柔而能克剛,靜而能映物,動而能變化,滋養萬物而從不爭奪。水有這麼多的美德值得我們人類虛心地去學習和感悟,只要我們能靜下心來向水學習,我們的智慧和情操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二、低分答題作業

2.1作答展示:

得分:15分(總40分)

2.2老師點評:

優點:結構較完整。

缺點:①審題偏差,總論點不夠精鍊。從標題看,本文是涉及到城市建設的,以此為總論點就很容易造成切入點過於寬泛的問題,在具體展開論述過程中就會分散文章的議論聚焦點。並且後文的論述又偏向於是利用水而不是學習水,未能貼合題幹中「向水學習」這一主旨,「向水學習」更應以分析水的特點、特質為切入點延伸至對於人類、社會的論述。

②缺乏積累,論據照搬材料。從同學的寫作內容看,論據主要來自材料,而自己的積累卻很少,大作文中,如果大半篇幅的內容都來自材料,是很難得高分的。

③說理邏輯混亂,論證力較弱。首先,從整體上來看,本文的三個分論點聯繫性以及層級性較弱,全文的論證邏輯不夠明晰;其次,各分論點的論證材料未能較好地切合分論點,有堆砌材料的傾向;再者,第二個分論點與第三個分論點的論證內容有所交叉重複,邏輯比較混亂。

建議&總結:那麼在寫大作文時,我們要如何規避這些問題呢?

老師在這裡給大家提三點建議:

①抓住題幹關鍵詞句,喫透題目。審題立意是寫作中最基本、最首要的一項工作,審題準確,正確瞭解題意、把握題目要求,明確立意方向,是作答的前提。而要做好這一點,我們要善於抓住題幹中的關鍵詞句,並且在總論點中有所體現,鮮明地進行立意,避免出現由於偏題而失分過多的情況。

②加強素材積累,提高論證能力。素材的運用是寫作的一個核心內容,在大作文寫作中,若全文的論據都是給定材料中的內容,沒有自己的積累,並且對於材料的運用不夠精鍊的話,是難以獲得高分的。因此同學們在日常中就要注意素材的積累,可以是每日的時事,也可以是近期發生的社會熱點,亦或是古今中外的事件、名人名言等。同時,積累素材一定要由表及裡、從內到外地去進行全面分析,爭取把素材中的每個觀點都喫透,而後複述出來,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由此避免在寫作時出現通篇皆是對於給定材料概括的情況。另外,申論熱點方面素材同學可以到咱申論一點通app或官網文章模塊去學習。

③列好提綱,做到總論點、分論點、論證三位一體。想要做好這一點,我們需要在一定素材積累的基礎上進行謀篇佈局,養成列提綱的良好習慣。加強對於總論點與分論點邏輯性與層級性的思考,梳理好寫作的關鍵點,緊貼論點選擇素材進行論證,增強論證結構的嚴謹性。例如:僅針對本文的第二個分論點進行論證時,我們更應該傾向於選擇如何利用水造就人文景觀的素材進行論證,而不是一味的強調水網、水質、水生態的內容,偏離了分論點所指。

三、高分答題作業

3.1作答展示:

得分:29分(總40分)

3.2老師點評:

優點:①立意明確,行文流暢。本文開頭精鍊地加工運用給定材料,引出主題,表達觀點,立意鮮明。在行文中有著良好的框架意識,分論點聯繫緊密,層級性強。

②引入時政熱點,增加文章深度。在上文的點評中我們就已強調過日常素材積累的重要性,本文即是巧妙運用時政素材的典型例子。這位同學在分析分論點的基礎上,結合水的特點,引入對於中美貿易戰的探討,進而將「以水為師」這一主題具體化,論證邏輯清晰,打造出本文的一大亮點。

③結合實際,升華主題。本文最後兩段結合我國實際探討「以水為師」的意義,既體現了「以水為師」對於社會現實的促進作用,也體現了這位同學個人對「以水為師」的所思所悟,立場明確,論證明晰,在突出主題的同時,使文章論證邏輯進入更深層次。

缺點:字數未能達到要求。(1000-2000字)。

四、參考範文

本文為申論一點通原創文章, 轉載請備註來源於「申論一點通」微信公眾號(shenlun1dt)。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