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成本,反对声音亦会大减

立法会财委会最新计划本周五就「明日大屿」填海计划进行的「中部水域人工岛相关研究」,展开拨款申请讨论。针对项目造价高达逾六千亿元引起关注,据悉发展局正有意联同物料界和学术界设立物料咨询委员会,希望透过建立「供应链」,协助控制成本。

设计图片

一直协助当局及业界订定物料规格的港大土木工程系教授关国雄亦向当局「献计」,指本港可考虑改用体积较大、但污染较少的「环保机砂」,以替代传统机砂和海砂填海,并为机砂规格定下标准,减省「洗砂」步骤,料可降低填海成本近两成。

「环保机砂」体积较大、但污染较少。

「明日大屿」计划将是本港史上最大规模的填海工程,将会使用多达二亿公吨填料,惟作为主要填料的海砂供应不稳定,令价格上涨。消息指,由于本港物料供应过去缺乏专家研究支援,业界早前向发展局提出设立物料咨询委员会,希望透过做好「供应链」,协助控制成本,当局已原则上同意有关建议,料委员会由物料界、学术界和相关专业人士组成,但最终人选需要由政府确定。据知,委员会成立后,可同时处理三跑、东涌扩展等填海工程之物料供应,委员会亦不排除就此展开公众咨询活动。

港大土木工程系教授关国雄(左)表示,「环保机砂」可降低填海成本近两成。右为宁汉崇。

由物料界学术界组成

曾参与多个填海工程,并就机砂等物料进行过多项研究的港大土木工程系教授关国雄在接受《星岛日报》专访时解释,一直作为填海物料的海砂,经过多年开挖,供应已有所减少,再加上部分来源地如海南岛等,因环保及发展旅游业等原因而停产,供应大减之下,令每吨价格增加至一百六十至一百八十元。他相信海砂供应未来只会继续不稳定,及出现「海鲜价」,「整体趋势亦会愈来愈贵,甚至上升最少一倍。」

资料图片

因应发展局局长黄伟纶早前曾指,将会在填海工程展开以前,寻找稳定的机砂供应作替代,关国雄提出两大建议,包括在香港自行生产较粗粒的「环保机砂」。他解释,其实填海所使用的机砂,不需全部都要磨到最幼细,当中约一半的机砂,大约只需二百毫米就可以,「较粗粒的机砂,生产时的微细粉都会较少,同时生产成本亦可降低。」

关国雄亦指,需要留意较幼粒机砂的微细粉含量,因倾倒进海中时,微细粉会在海中产生悬浮粒子影响水质,如超出环保署因每个工程而异的可容许的范围,署方可要求停工。「工程方式亦有很大关系,如你倾倒机砂进海中或分批放到海中,产生的影响有会分别。」

促制订填海机砂规格

他建议政府早日进行测试,以制订最适合填海及合乎环保要求的机砂规格,并找出最合乎成本效益的工程方式,「你要求机砂几干净,(供应商)都可以做得到,但你要讲清楚要求,价钱就会有分别。」

设计图片

香港建筑业物料联会行政总裁宁汉崇表示,现时每吨机砂约为一百二十元,不同微细粉含量的机砂,来货价连同运费可以有两成之间的差距。「如政府没有制订相关规格,绝对对填海物料的价格有影响。」

港机砂填海或起示范作用

近年海砂供应减少,除了香港之外,同样通过大规模填海而拓展土地的新加坡,亦因来自邻国马来西亚及印尼的供应减少,面临海砂短缺的问题,甚至需要转向较远的孟加拉购买海砂。关国雄认为,如果本港可率先研究出填海用的机砂规格及合乎成本效益之工程方式,新加坡或内地等其他有需要填海的地方,亦会跟随转用机砂填海,直言「他们都是睇香港头」。

「海砂供应一定有限,因沉积的速度一定不及挖砂快。」对海砂供应颇有研究的关国雄在访问中提及,海砂短缺问题是区内的趋势,其中与香港一样以填海作为开拓土地手段的新加坡,向来都向邻近的马来西亚及印尼买砂,但近年供应亦出现短缺,「他们都紧张。」

新加坡「睇香港头」

他笑言,两国可能是看到香港未来要大量海砂,希望卖得更好价钱,就暂不卖海砂给新加坡。不过,关形容,新加坡购砂手法进取,愿意出高价收购海砂,而当地亦有向内地觅砂,「但(内地)要自己用,不卖给你」,因此新加坡就向「成个国家都是沉积出来」的孟加拉埋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