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聯合國數據,截至2018年底,全球65歲以上人口數量有史以來第一次超過5歲以下人口數量。人口影響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那麼這一數據背後代表着什麼?又將對生活產生怎樣的影響?

  差距擴大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目前,全球65歲以上人口約爲7.05億,而0-4歲人口約爲6.8億。到2050年,老人和兒童之間的差距將持續擴大——屆時,每一個0-4歲的人,將對應2個以上65歲以上老人。

  這一不斷擴大的差距象徵着人口學家數十年來一直跟蹤的一種趨勢:在大多數國家,人們壽命更長,生育孩子數量過少。

  那麼,這將對生活產生什麼影響?這已經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了嗎?

  新生兒不足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1960年,世界出生率約爲每位女性生育5個孩子。而近60年後,這一數字已降至2.4。

  同時,社會經濟的進步給人們帶來的好處顯現。1960年,人們平均壽命略高於52歲,2017年時平均預期壽命已達72歲。

  這意味着,隨着年齡增長、人們壽命延長,對資源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給諸如養老金、醫療體系等領域帶來的壓力也逐漸增大。

  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和評估研究所所長克里斯托弗·穆雷表示,兒童數量將很少,65歲以上人口數量變多,這將使維持全球社會變得非常困難。在2018年的一篇論文中,穆雷還指出,世界上幾乎一半的國家正面臨“生育低谷”——這意味着兒童數量不足以維持人口規模。 “一個祖父母輩多於孫輩的社會,將帶來深遠的社會和經濟影響”,穆雷補充說。

  也有出生率排名前列的國家,比如非洲的尼日爾,可謂世界上“生育能力最強的國家”,2017年平均每個婦女生育7.2個孩子。但這類國家兒童死亡率也很高,尼日爾曾有數據顯示,每千名活產嬰兒中有85個死亡。

  老年人口多

  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問題更爲嚴重。這類國家出生率低的原因不少,主要與經濟富足有關:兒童死亡率較低、生育易得到控制、撫養孩子成本相對較高。在這些國家,婦女往往晚育,因而生育的孩子也較少。

  更好的生活水平意味着這些國家的人們壽命更長。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日本。2018年,該國平均預期壽命接近84歲,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約27%,這兩個數字在全球範圍內均屬最高。

  而日本5歲以下有多少人呢?聯合國數據顯示,這一比例大約爲3.85%。

  幾十年來,這一雙重挑戰一直困擾着日本當局。去年,日本政府宣佈計劃將退休年齡從65歲提高到70歲。如果正式實施,日本的勞動者退休時間將比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晚。

  同時,人口失衡也在困擾發展中國家。中國65歲以上人口比例比日本低,約佔總人口的10.6%,但由於上世紀70年代以來實施的計劃生育政策,中國的生育率也相對較低,每位婦女生育1.6個孩子。大陸地區5歲以下的兒童則不到總人口的6%。

  人口替代率

  與生育率有關的另一概念是人口替代率,它是指爲了維持人口規模不變所需要的生育率,通俗點講是1位女性一生中生育子女數量。聯合國曾指出,一般而言,人口替代率要達到2.1,才能滿足人口更替水平,不至於人口隨世代更替而萎縮。

  然而,聯合國最新數據顯示,全球大約只有113個國家滿足這一標準。

  研究人員還指出,兒童死亡率較高和人均預期壽命較低的國家,人口替代率需達2.3,目前只有99個國家達到這一門檻。

  由於出生率下降,儘管全球人口數量總體上在增加,預計2024年全球人口將達80億,但不少國家的人口數量可能出現明顯減少。其中較極端的例子之一是俄羅斯,每位婦女大約生育1.75個孩子,未來幾十年將導致俄羅斯人口數量急劇下降。據聯合國人口司計算,到2050年,俄羅斯人口將從當前的1.43億下降到1.32億。

  需採取行動

  人口下降和人口老齡化意味着勞動力數量減少,反過來可能導致經濟生產率下降,從而阻礙經濟增長。

  去年1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稱,由於人口老齡化,未來四十年,日本經濟可能“縮水”超過25%。

  牛津大學人口老齡化研究所所長喬治·利森接受採訪時表示,“人口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看看窗外街上的人們,還有房子、交通和消費,這都由人口驅動”。

  人們一致認爲,各國政府需要採取行動,拆除這顆“老化的定時炸彈”。

  也有政府作出努力。比如,2016年起,中國正式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

  人口專家警告說,促進老年人健康的政策需在緩解人口老齡化影響方面發揮關鍵作用。這一論點的基礎是,更健康的人更有精力、可以繼續工作時間更長,可能導致醫療成本下降。

  還有專家提出勞動力市場應該更加多樣化,尤其是在性別方面。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數據,2018年全球女性勞動力市場參與率爲48.5%,比男性低25%以上。國際勞工組織經濟學家埃克哈德·恩斯特解釋稱,“女性勞動力參與率較高的經濟體,更少經歷經濟增長低迷。更多女性勞動力不僅使經濟面對不利衝擊時更具彈性,還代表着一種有力的反貧困工具”。

  可以肯定的是,時鐘仍在滴答作響。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