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1世紀經濟報道,“房企撤離三四線城市,多個項目預期虧損”。

  就業資源不豐富的某些三四線,以後可能跪請開發商,他們也不願前往買地開發樓盤。畢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早在2008年那個‘四萬億’出臺之前,我國的三四線城市,其實並沒有樓市,也沒有炒房。大部分三四線,當時的房價僅比建造成本高那麼一點點。

  在‘地產興邦,炒房致富’這一理念普世之前,普通三四線市民是可以買宅基地蓋房的。至少在我們江南小鎮上,很多鎮民的住房是自己請建築隊蓋的。

  房地產與炒房風,起吹於一線,擴散到二線,等房企到三四線去喫蛋糕時,這就像股市中的牛市,那個著名的說法“連鞋童也給華爾街交易員推薦股票,這時牛市快結束了”。

  沒有人口流入的三四線,它們並沒有房地產。有的也只是跟風炒房客和地產商的一個個血淚坑。有人口流入的三四線,它們靠近一二線大城市,它們基本上都被大城市吞併,成爲一二線的街道和區。城中村不是三四線,它們是一二線新的黃金地段。

  所以,剩下的三四線,就是不應該有房地產的地方。房企搭乘2016年的棚改及其他利好,盲目高價拿地後,試圖把一二線那套‘拉高地價,拉高房價,及時出貨賺錢’寶典挪到三四線,虧了錢後,沒死的開發商將頓悟。按照佛家的說法,這是:棒喝。

  據外管局,截止2018年12月末,我國短期外債12716億美元,佔總外債比例65%。

  開發商在三四線,不光是虧錢那麼簡單。它們借的短期美元債,那利息很高。虧錢與美元高利息相結合,再加上國內銀行的槓桿,以及國內銀行懂行情,比老外及時止損(銀行逼債,降低風險)。

  春江水暖鴨先知,老外借給開發商的美元,瞭解國內地產行情轉向,那可是隔着個太平洋。國內銀行和各路債主,一看情況不妙,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值錢的先拿下。

  所以,某些實力不行的開發商,他們的老外(美元)債主要美元的時候,將是釜底抽薪。

  只要有開發商破產,而且不止一家,消息傳到國外,華爾街就加班加點997重審地產美元債風險,下半年發新債的時候,利息高得嚇死人。據CNBC,2019年第一季度,亞洲發行了200億美元垃圾債,其中80%來自大中華區,同比去年翻番。

  下半年,是不是該發行個,比方說:500億美元?甚至1000億美元?

  這將是三四線樓市的拐點,然後,三四線將回到‘2008四萬億’出臺之前。

  2020年,我國大部分三四線的房價,將比建造成本,貴那麼一點點。

  房產稅可能會‘老房老辦法’,‘新房新辦法’,對於即將便宜賣的宅基地,地方會徵收房產稅。比方說,100平米商品化宅基地,收費10-30萬人民幣,按照50萬的估值,每年收0.5%的房產稅,也就是每年繳費2500塊。三四線的人,100平米找建築隊蓋3層,蓋多了會攢老鼠蟑螂。

  一二線樓市,由於市中心土地稀缺,市中心有優質就業資源,那些公寓才真值錢。三四線去一二線打工,然而買不起房的人,則只能回家買100平米,蓋三層,到公司附近租個10平米的小單間。2008年之前,大部分普通人都是這麼過的。

  我國的縣城,相互間一直有縣域競爭,而且有KPI的考覈壓力。土地無法賣給地產商,只好賣給鎮民,新房新辦法收點房產稅,給巡邏保一方太平的警察付工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