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書醫案·乾眼症】麻黃附子細辛湯的妙用

古人講“三折厷乃爲良醫” 中醫的發展離不開讀書、臨證、師承。它們既是帶有戰略性的,也具有術性的,重之又重,不可偏廢。而精準的辯證和確切的療效又與長期、大量的臨牀分不開。今日,羣賢畢至,徐書教授在傳承羣中講解一醫案,四方醫者學子熱情高漲,各抒己見。

醫案信息:

楊某 女 46歲

現病史:乾眼症9月餘,不能見光,無眼淚,口乾欲飲,口不苦,大便正常,乏力,胃口、睡眠尚可,脈右寸弱。

徐師予以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味

處方:麻黃3g,附子7g,細辛3g,紅參10g,麥門冬10g,五味子10g,當歸10g,赤藥10g,白蒺藜10g,密蒙花20g,黃芩9g,生甘草6g。

醫案剖析

羣賢各抒己見,其中張姓醫師對徐師醫案的剖析頗具代表性,他的觀點如下:

“徐老師的這個醫案給了我們很大的啓示,也讓我學習了很多!我下面談談我對徐老師這個醫案,還有這個方子的理解。其實,黨蔘、麥冬、五味子、黃芩、甘草、密蒙花這些藥,其實是當前眼科的常用藥物。一般辯證準確之後的眼科大夫都是能夠想到、並選擇運用。徐師用方妙就妙在麻附細的運用上

首先,從醫案的層面上來看,這個病人有一個特殊的體徵:寸脈沉。《瀕湖脈學》說“脈得諸沉,則其有水”,“寸沉痰鬱水停胸”這裏的“胸”,應該是極說的具體的胸部,又可以泛指上焦,寸脈主上焦。因此,用了溫藥。

另外一個,從方劑本身的層面來看,麻黃附子細辛湯,我以爲不能把它簡單的理解爲是一個單純的助陽解表的方子。麻附細最大的作用,應當說是脫透少陰伏寒的一張處方。麻黃、不能看到麻黃就說有表證,麻黃最大的功能就是開太陽,恢復太陽主開的功能,這個功能包括了所謂的“表”,也包括了人體陽氣在表的運行通道,更包括了人體陽氣的向外的宣發。所謂的“麻黃髮越陽氣”就是這個意思。否則,你將無法理解陽和湯爲什麼用了麻黃。附子,可以溫益元陽,細辛,《本草崇原》說細辛是“一莖直上”,其溝通表裏之力是很大的,這裏就是用它的這一特點。

【徐書醫案·乾眼症】麻黃附子細辛湯的妙用

因而,全方共奏開表,溫裏,通陽之功效。是引導體內伏邪(尤其是寒邪)外出的最好的方劑。還是這張方子,劑量大小,作用的特性也是不相同的。在這個醫案中間,麻黃就用3g,附子7g,細辛3g。劑量不大,如此小劑量的麻附細,作用主要已經不是在透發伏寒了,而是一種通陽,昇陽的作用。這個作用,正好可以發動病人自身的陽氣。“陽氣在生理狀態下是生命的動力。在病理狀態下是抗病的主力”。

另外,在大隊的養陰藥中增加這樣小劑量的陽藥,可以起到“陽生陰長”的作用,正如鄭欽安說的“陽氣生一分,陰液即生一分”,包括我們現在說的“陽中求陰”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大家紛紛點贊,並期待徐師的見解。

徐書醫話

張主任分析的非常到位,其實這個乾眼症,表現眼睛乾澀畏光,就是一個津液通道受阻,不能上達於眼部,故用麻附細溫、託、透、通、宣,結合專病專藥,從而達到氣化正常,津液上達之效

-END-

推薦閱讀

【徐書醫話】立法處方當求一個“準”字

【徐書醫話】三法則治療頑固性便祕

【徐書醫案·腫瘤篇】治療宮頸癌的思路與方法

【徐書醫案·民間單方】巧用鯉魚鱗治療胃潰瘍


徐書中醫——速學本領,立見療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