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 者 按

  在譯者和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努力下,《文明的接觸:希臘與土耳其的西方問題》這本接近一百年前的湯因比早期著作,首次與中文讀者見面,爲國內翻譯引進湯因比再添新作。翻譯湯因比的著作並非易事,原文信息量非常大,不僅有大量希臘和土耳其的歷史地名、人名,甚至具體到某個村莊、某個小城,還有大量的歐洲歷史典故、一戰前後的歐洲政治局勢等背景知識,再加上湯因比獨特的寫作文風,都給翻譯帶來了較大的挑戰。本書譯者和編輯對此達成了共識:翻譯、編輯這本書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學習、獲益匪淺的過程。對人類文明興衰的思考永遠不會過時,但願本書能對讀者的思考有所裨益。

  本文爲《文明的接觸》譯者序,譯者張文濤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從事史學理論研究工作。譯者在本文中談到了翻譯湯因比的緣起與感受,從對於歷史現場的親身考察、對西方世界的反思和批判、以文明史的視角審視現實矛盾衝突三個角度,提煉和分析了湯因比在本書中所展現出的智慧。

  譯 者 序

  我之所以樂於承擔翻譯湯因比這項並不輕鬆的差事,主要基於兩方面考慮:首先,我所研究的歷史理論與史學理論領域,於湯因比多有涉及。閱讀湯因比的著作,總是讓我有多種愉快體驗。知識的收穫與思想的啓迪自不待言,更爲重要的是,他的著作總是滲透着一種關心人類命運的深深情懷,常常令我心動不已。在歷史學已經高度專業化的20世紀,爲追求所謂的客觀性與中立性,歷史學家往往並不願意在著作中過多帶入個人情感。這種做法自然有正當理由,但同時也帶來了某些不良後果。專業歷史著作的可讀性正變得越來越不能令人滿意。讀者或許可以看到更多材料,但是看不到歷史進程的展開;或許可以看到更多邏輯分析,但是看不到活生生的人物命運。司馬遷、班固、修昔底德、吉本等偉大歷史學家之所以被人所尊崇,大概與他們對於命運的反思有莫大關係。但今天,這樣的目標正離我們越來越遠。湯因比卻是一個不可多見的例外。他的著作每每讓人覺得,他不僅僅是歷史的旁觀者,而且是歷史的見證者和參與者。讀者可以直接感受到他的氣息、他的愛憎,彷彿研究對象的命運與他自己的命運已經交織在一起。要駕馭這樣的情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湯因比靠着廣博的知識與深邃的思想,將這件事做得遊刃有餘。有機會翻譯他的著作,增加對於這位20世紀偉大歷史學家的瞭解,真是一件幸事。

  阿諾德·湯因比

  其次,考慮近東和中東地區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我亦想借翻譯機會再多補充相關知識。不誇張地說,在世界通史著作中,這個地區所佔的篇幅恐怕要比任何其他地區都要多得多。這裏歷來是無數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希臘文明、阿拉伯文明等)、帝國(亞述帝國、波斯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等)和宗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等)互相角逐的場所。數千年來,和平與穩定從來都是這個地區人民的奢侈品。即便在今天,這個地區仍然是國際政治衝突最爲頻仍、激烈的舞臺。在本書翻譯過程中,土耳其對敘利亞阿夫林地區庫爾德人設施的軍事打擊,又引發了新的國際爭端。如何謀求各種力量的和平相處之道,考驗着一代代政治人物、軍事人物、宗教人物和學者們的智慧。湯因比在近一個世紀前對相關理論和現實問題的若干思考,對於今天仍然有啓迪意義。下文還將進一步提到。

  君士坦丁堡地圖

  十字軍攻打君士坦丁堡

  事實證明,本書在以上兩方面都讓我受益匪淺。下面結合本書的寫作背景和具體內容,談點閱讀和翻譯本書過程中的一些感受。用湯因比自己的話說,本書是在一個特定歷史危機發生過程中完成寫作的。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不久(1918年11月)。獲勝的協約國一方在巴黎和會上(1919年1月至6月)作出了向戰敗的奧斯曼帝國派遣希臘軍隊的決定。1919年5月15日,在協約國部隊的掩護下,希臘軍隊登陸安納託利亞西部沿海城市士麥那(今伊茲密爾)。登陸事件之後,希臘與土耳其兩個民族之間爆發了長達三年多時間的戰爭與流血衝突。除戰場上的交鋒之外,雙方都相繼犯下了無數屠殺對方民族平民的事件。至本書完成的1922年初,殺戮仍在持續中。本書主要內容也是圍繞1919年至1921年間希臘與土耳其衝突,分析其歷史淵源、現實狀況和未來局勢的走向。作者在第六章中的一段話尤爲值得關注:“乍看起來,這個階段的土耳其可能要遭受滅頂之災。列強史無前例地胃口大開;希臘和阿拉伯民族主義也加入圍獵中;停戰期間的土耳其似乎處在壓倒性敵對勢力的支配下。事實上,它的救贖也許就在咫尺之遙。”在第八章中,作者再次強調:“儘管《色佛爾條約》紙面上將奧斯曼主權削減到最小程度,不過土耳其人在其民族疆域內卻變得更加獨立。事實上土耳其獲得了自1774年與俄國簽訂《庫楚克—凱納爾吉條約》以來最爲獨立的狀況。”這種對於局勢預判的準確性真是驚人。此後不久,在穆斯塔法·凱末爾指揮下,土耳其民族主義軍隊於1922年9月9日收復士麥那。1923年10月,在奧斯曼帝國的廢墟之上,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完成了湯因比所稱的“救贖”。

  《色佛爾條約》的簽約場景

  個人認爲,湯因比的識見是與以下幾方面因素分不開的:一是對於歷史現場的親身考察;二是對西方世界的反思和批判;三是以文明史的視角審視現實矛盾衝突。

  先說第一個因素。1921年1月至9月,在希土衝突的關鍵時期,湯因比以倫敦大學學者和《曼徹斯特衛報》記者雙重身份,對希臘和土耳其進行了長達八個月之久的實地考察(行程可見序言)。在這幾個月中,湯因比大量接觸了希臘各級軍官和平民,並且跟隨希臘軍隊見證了伊諾努戰爭。對於這些經歷,書中有大量栩栩如生的描述。這次漫長的經歷讓湯因比有如下幾點體會:首先,希臘人對於英國的支持過於自負,相信英國人能幫助他們從衰朽的奧斯曼帝國那裏攫取更多領土。如作者在第三章所言:“我與希臘軍隊及民衆接觸的八個月中,沒有什麼比這更讓我印象深刻,即:他們普遍認爲,英國或不如說掌握英國資源的首相,會幫助他們渡過難關。這是希臘人有熱切共識的唯一內容:無論他們是奧斯曼的希臘臣民還是希臘本國人民,是識字者還是不識字者,是保皇派還是韋尼澤洛斯派,是平民還是士兵,是列兵還是將軍。”這是希臘決心不惜一切代價要對土耳其動武的重要原因。不能說以勞合·喬治首相爲代表的英國政治人物沒有這種初衷。但英國政治體制與民意並不能爲這種策略提供足夠支持。因而從根本上來說,這種代理人戰爭的基礎是脆弱的。其次,對安納託利亞戰場進行深入的實地考察和研究後,湯因比對於僵持階段的戰事形成了這樣的判斷:由於地理因素,希臘不可能通過戰爭方式佔得便宜。“戰爭的終結只能有兩種方式,或者是協約國列強外交主角們的調停,或者是交戰的某一方耗盡了國力。更爲明朗的是,假如問題因耗盡國力的方式得以解決,那麼首先崩潰的將是希臘。”(見第六章)後來的事實證明,湯因比的判斷是非常有遠見的。再其次,湯因比對於希臘和土耳其雙方的暴行有着第一手的材料,不僅親眼看到了燒殺搶掠,聆聽了許多受害者的講述,而且參與了營救土耳其村民的行動(見第七章)。這些見聞和經歷,使他對於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甚至是不同文明人羣之間的偏見和仇視有着切膚之痛。或許正是這樣的感受,使他在反思西方世界的觀念、政策和行動方面,獲得了有價值的參照系。

  戰爭造成的難民

  這便要說到第二個因素,即湯因比對於西方世界的反思和批判。首先是對於1919年至1921年之間希土衝突原因的直接揭示。作者直言不諱,衝突是西方列強(主要是英法)造成的。“遙遠的西方列強是蹂躪近東和中東廣闊土地的這場戰後之戰的主角,而執行任務與承受痛苦的當地人民只是小卒子。”(見第二章)不僅如此,湯因比更是進一步將矛頭指向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巴黎和會、指向了時任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對於韋尼澤洛斯在巴黎和會上的訴求所取得的實質性勝利,勞合·喬治無疑比任何其他‘主要協約國’代表要負更大責任。此後,勞合·喬治的個人態度成爲希臘土耳其衝突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見第三章)在對雙方的暴行作了觸目驚心的詳盡描述後,作者再次強調:“這些細節與那些我沒有披露的材料一樣恐怖。我記錄它們只有一個目的。政治家們的政策要對安納託利亞的滅絕性戰爭承擔責任。如果他們不能集體挽回他們所造成的傷害,希臘人撤離伊茲米特時爆發的狂犬病,將可能是此類事件更大規模爆發的一個警示。”(見第七章)這種對於政治人物歷史責任的提醒與期待,充分體現了一位歷史學家的智慧和人道主義精神。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如此黃鐘大呂之聲,並未引起執掌權柄者的足夠重視。政治家們對於眼前利益的追逐和對於人類普遍責任的漠視,再次成爲引發20年後另一場浩劫的重要原因。其次,湯因比對於西方民族主義觀念進行了深入反思和批判。應當承認,民族主義是20世紀第三世界反殖民和民族獨立解放運動的重要思想武器,發揮了積極的歷史作用。但是也應看到,這種觀念有着先天的理論侷限性。一方面,民族主義刺激了許多民族分離和獨立建國的夢想。但在缺乏歷史和現實條件的地區,這種夢想便成爲動盪和災難的根源。如中東的庫爾德人問題便是如此。庫爾德人人口總數超過3000萬,主要分佈在土耳其、敘利亞、伊拉克和伊朗境內。一個世紀以來,庫爾德人一直在與不同力量進行抗爭,也一直被不同力量利用,但建立統一的民族國家仍舊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另一方面,在那些已經建立的民族國家中,民族主義也經常被過度地神化和意識形態化,成爲孕育偏見和狹隘民族情緒的催化劑。可以說,民族主義是當今世界衝突的主要理論源泉之一。歷史學家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正是歷史學家,常常成爲歷史神話的製造者,編纂了許多民族主義歷史著作,影響了人們看待世界的視線和眼光。湯因比在這本著作中,雖然沒有進行系統論述,但已經敏銳地看出民族主義的不足。在第一章中,他對民族主義的西方來源進行分析後指出:“馬其頓與西安納託利亞近來的歷史,是對民族性原則的證僞,同時也已經讓西方大衆開始看到,在非西方國家運用這個原則有哪些缺陷。”此後,湯因比更是進一步指出:“文明永遠是要把四面八方新鮮的人口力量納入他們的視野。”我們從這裏可以看出湯因比文明理論的早期觀念。

  第一次希土戰爭

  第二次希土戰爭的戰場

  希臘與土耳其之間有數不清的恩怨情仇

  這就是第三個因素,即以文明史的視角審視現實矛盾衝突。池田大作曾經在一篇文章中說,湯因比在本書中擺脫了西方中心論。的確,在這本早期著作中,湯因比不僅試圖擺脫民族主義的偏見,而且試圖擺脫西方中心論的主敘述。在分析西方人對於希土關係的認識中,他重點提到了將兩者分別視爲代表着基督教與伊斯蘭教、歐洲與亞洲、文明與野蠻的三種錯誤偏見,並逐一詳加駁斥,論述十分精彩(見第八章)。作者還向西方大衆提出了警示:“只要西方大衆用粗野的侮辱或近乎粗野的喝彩鼓勵希臘人和土耳其人像鬥雞一樣炫耀,並激發出他們全部的憎恨和鄙夷之情,希臘和土耳其就學不會互相平等對待。西方對於希臘人和土耳其人的情感,認識多半是片面的,表達是激烈的,影響是有害的。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顛覆性力量,是無意識和權力達成致命聯合的顯著案例,是現代西方對待其餘人類的典型態度。”(見第八章)在對具體事實進行理論反思時,湯因比認爲文明是比民族國家、宗教、地理劃分更爲有效的歷史視角。他所說的文明,是一種有着歷史發展過程的文化共同體。湯因比認爲,既然不同文明已經無法避免相互接觸與交往,那麼“擺在它們面前的選擇有三種可能性——爲霸權而鬥爭,不合作,或者找到折中性辦法”(見第八章)。而且,湯因比認爲西方社會比其他文明更有責任推動文明間的寬容和尊重。第八章的這一段論述值得我們反覆玩味:

  “

  積極的折中之道是脫離另外兩種選擇困境的唯一出路。而且尋找過渡辦法必定主要是西方的任務。當下時刻,我們的文明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文明。雖然我們的優勢地位是暫時的,但只要持續如此,我們就要承擔責任。即便不是由於出色的品質,而是因爲我們旺盛的生命力,我們已經深刻地影響了其他社會的發展,使他們偏離了自己的進程,激發了他們內在的力量,不僅使他們因此改變了自己的特性,而且可能會對我們的特性產生危險的反作用。那麼,預估並通過擴大社會基礎來規避這些危險,既符合我們的利益,也是我們的責任。其中幾個大的現存社會可以從中獲得成員地位,並且努力肩並肩地生活,而不要互相破壞。與此任務相關的實質性問題不需要引起我們焦慮。西方天才們早已建立好世界金融體系、商業體系和運輸體系。規劃無所不包的國際聯盟這樣的政治機器,也在我們的智慧所及範圍內。對我們偉大性的檢驗,在於是否能成功創造出必要的精神氛圍,即不同文明成員間的寬容。如果沒有這一點,即便擁有預言的天賦、能知曉所有祕密和知識,也是枉然。

  ”

  這一段話,將作者對於歷史與現實問題的透視表達得淋漓盡致。

  在今天土耳其的浪漫外表下,衝突依舊在持續

  當然,本書也存在一些不足。由於本書帶有很強的時事評論色彩,並且夾雜了遊歷的見聞,故在結構安排和論述中,整體性和嚴謹性不是很好。讀者如未能事先了解相關史實,不免會對大量評論感到一頭霧水,甚至恐怕會有難以卒讀之感。考慮到作者寫作該書時,只是三十出頭的年紀,且書稿在動盪不安的環境中完成得較爲倉促,這些不足也是可以理解的。儘管如此,讀者如能堅持讀完,並仔細品鑑,定會受益匪淺。本書處處閃爍着作者智慧的光芒,對於研究湯因比的思想發展過程,對於研究中東問題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最後,說點翻譯方面的感受。由於湯因比歷史知識非常豐富,且掌握多種語言,給翻譯帶來了相當的難度。書中涉及的大量人名、地名,耗費了譯者很多精力。在此要特別感謝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學部委員廖學盛前輩、劉健研究員、黃豔紅研究員、呂厚量博士的熱情幫助,幫我解決了很多問題。即便這樣,可能仍有很多翻譯不當或錯誤之處,責任概由本人承擔。敬請讀者批評,以便將來加以改正。上海人民出版社的肖峯先生還幫我找來池田大作關於本書的評論文章,以及威廉·麥克尼爾《湯因比傳》中的相關章節,使我對於本書有了更多認識。我的妻子麾麾雖不從事學術研究工作,但常常以過人的智慧給我提供意想不到的幫助。正是看了她找來的BBC紀錄片,我才弄明白巴什波祖克(Bashy Bozuk)這個詞的含義。她讓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滿春天般的生機。

  張文濤

  2018年2月10日

  《文明的接觸:希臘與土耳其的西方問題》

  [英]阿諾德·湯因比 著 張文濤 譯

  定價:88元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19.1

  湯因比著作集

  [英]阿諾德·湯因比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16.8

  《歷史研究》(上下卷)

  郭小凌 王晥強 杜庭廣 呂厚量 樑潔 譯

  定價:148元

  《人類與大地母親:一部敘事體世界歷史》

  徐波 等譯 馬小軍 校

  定價:108元

  《一個歷史學家的宗教觀》

  晏可佳 張龍華 譯 劉建榮 校

  定價:68元

  《文明經受考驗》

  王毅 譯

  定價:49元

  《變革與習俗:我們時代面臨的挑戰》

  呂厚量 譯

  定價:49元

  《從東方到西方:湯因比環球遊記》

  賴小嬋 譯

  定價:58元

  上海人民出版社

  學林出版社

  上海遠東出版社

  上海書店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北京世紀文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上海《理財週刊》社

  以專業學術打造品牌

  以社會責任引領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