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

  這部電影於我而言,是無可名狀。

  前半段是五彩斑斕的夢,是搖滾的迷醉與夢幻。熱愛搖滾的青年聚集在一起,他們自恃才華,在燈光下人羣前盡情揮灑荷爾蒙與青春的魅力,一路狂飆突進從小舞臺衝向大世界。記得他們在面對未來經紀人時,那股默契的、捨我其誰的驕傲勁兒。於是心裏也不由在想,啊這就應該是最好的樂隊了。

  前半段亦穿插着Freddie和Mary相愛的一些片段,並不多卻也甜到心頭,尤其Freddie將Mary視作一生摯愛、生命之光的真摯與深情。其中一個場景,兩個人並排躺在牀上,Freddie交叉雙手彈出波西米亞狂想曲的曲調,更是美如情詩。

  此時又怎麼會想到,並非所有的美好都會維持不變的模樣呢?

  後半段樂隊和Freddie都走上巔峯,而Freddie又不可避免地開始下落。我始終覺得,在電影中Freddie放棄作爲愛人的Mary之後,他的生活較過去就顯得“失控”一些了。或者說,當他選擇面對一個完整的——作爲雙性戀的自我時,他亦開始背離自我,這中間經歷了什麼過程?我並不清楚,也許是五光十色的歡鬧喧囂與紛至沓來的榮耀讚美,也許是自我意識的放縱享樂,或者是深入接觸人生孤獨的本質——在那個盯着巨大光環的巨星背後,依然是一個孤獨、迷失的孩童。

  他需要愛,幸運的是他也擁有愛。頹唐的雨夜中,Mary突如其來的出現——她跨越重重障礙來到他面前的故事宛如童話一般動人,如同仙女用溫暖雙手和懷抱、肯定的一句“你是被愛着的”,拯救了失意王子Freddie。存在於Queen這支樂隊四人間的感情實在過於難得。

  他們真正做到了如同家人一般的親密,如同戰友一般的默契——他們也會爭吵,但他們總是能用自己的方法(玩笑或是足以征服彼此的天才創意)平息爭端,再次進入樂隊整體的創作之中。他們對搖滾的追求和創新始終如一,對夥伴的需要和支持也未曾折損,這就是這個樂隊的獨特魅力啊!“沒有一個樂隊會像Queen”。

  最後那場“拯救生命”演唱會的還原,更是令人震撼到不敢呼吸。那是一個“巨星組合”對樂迷們的極致吸引,是一場搖滾的饕餮盛宴,每個人——無論熱愛與否都深陷搖滾狂潮無法自拔,只能隨之揮舞雙手、嘶聲吶喊、大力搖擺,用力,用力,更用力些……人海匯聚成星光,照亮了這支樂隊、這個人。

  【注: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