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一個普通核電站他的未燃燒的,燃燒的和燃燒完的燃料棒一般都多少噸或公斤,並且燃燒完的燃料棒是立馬運走還是放在那的?如果要運走的話剛拔出的燃料棒最快需要多長時間可以運走

同樣的,核動力航母他燃燒的和未燃燒的核材料是多少公斤或噸?而且他的核材料燒完後立馬運走的嗎?

若在同樣的地方狂轟濫炸一座核電站或核動力航母,哪個造成的危害大?並且危害的範圍是多久能持續多長時間?

現在切爾諾貝利和福島為啥不能像關閉普通核電站一樣關閉,如果狂轟濫炸福島等於幾枚小男孩的威力

那些已經正常關閉的核電站狂轟濫炸也沒事了?


謝邀,隨便說兩句

具體數據提供不了,不同核電站根據功率和年限不同,反應堆廠房和乏燃料廠房內存有的核燃料量是不同的。

核動力航母或潛艇的技術參數應該是保密的,我只知道核動力航母或潛艇用的核燃料濃度比核電站高很多,核電站用的核燃料鈾濃度一般不超過5%,航母潛艇可能是百分之幾十

核電站一般12~18個月進行一次換料維修,每次換1/4~1/3的燃料,取出的即為乏燃料有很高的放射性,需要放在乏燃料廠房的冷卻水池讓其自然衰變,這一放就是十年左右,十年後乏燃料放射性和衰變熱降低了,再取出來做下一步的處理

世界核電發展歷史上,切爾諾貝利和福島是兩起核電站反應堆廠房爆了的事故,前蘇聯和美國核潛艇都發生過爆炸事故。題主可以上網搜索相關資料。

當然要是有大佬直接提供資料更好了,一同坐等。

切爾諾貝利和福島既然發生了爆炸,反應堆已經被摧毀了,相關係統全部失效,當然不可能像正常核電站停堆一樣停下來

正常關閉的核電站,也要看乏燃料是否已轉移走,如果都轉移走了,那即使被炸了,影響也有限,如果沒轉移走,那跟切爾諾貝利和福島差不多,或者說不定更嚴重些

不過核電站是受國際法保護的,特別對幾個核大國開講,核電站被炸等於核戰開打全球重啟,核威懾下沒有哪個國家會幹這種事情。


因為核安全和反恐的原因,所有的核電站和民用的核反應堆用的都是低丰度的鈾燃料,19%的鈾235丰度。

而核潛艇和航母用的都是高丰度的武器級鈾235,93%鈾235丰度。因為高丰度的鈾只需要更小的反應堆體積,可以有更高的燃料使用效率,產生更少的垃圾。這對核潛艇等等很關鍵。

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鈾235的精鍊技術是非常困難非常複雜的,成本也巨大。恐怖分子,哪怕是一些國家偷去了低丰度的核反應堆用的鈾燃料,是沒有辦法自己精鍊來做武器的。相反,如果直接拿到高丰度的鈾燃料,是可以直接做武器的。

出於這些原因,全世界都在花錢改造自己的核潛艇和航母,讓他們也使用低丰度的核燃料,就是為了安全起見。

問題是,低丰度的核燃料比高丰度的還要貴,是因為低丰度的核燃料都是用已經精鍊好的高丰度燃料來做的。

至於什麼狂轟濫炸的,就有點YY了。核潛艇什麼的不用說,切爾諾貝利以後的反應堆,涉及的時候都有非常完善的保護措施,設計的根本理念就是在意外情況下,失控的核反應會引發控制措施。福島事故發生的很大原因是控制裝置的電源外置,並且放在了地勢最低的地方,海嘯第一個摧毀的就是控制裝置的備用電源。

除了福島和切爾諾貝利這種反應堆芯都已經融化了的,其他的已經關閉的核反應堆就算被炸了也造成不了多大污染。

其他的現在還在正常運行的核反應堆,根本是不怕炸的。就算炸了也不會造成很大的傷害或者污染。


第一,雖然都差不多,但是核電站使用的核原料和核彈使用的核原料是兩碼事,一個是濃度不同,一個是利用原理不同,核電站的核原料遠遠達不到武器級別,且就算到了武器級別也不是說就能成為核彈,核彈有精密複雜的裝置來保證核爆的完整反應。一般的核電站你再怎麼狂轟亂炸,也就是很簡單的爆炸外加放射性粉塵污染罷了。核爆就別想了,小男孩還是做夢吧。

第二,核電站的特點就是一次加料持續反應發電,而放射性物質也是可以保存的,而航母的航行時間並不長,完全可以航行結束後再運走核廢料,同樣的還有核潛艇,否則一段時間就得運走那還玩個球啊。

第三,核電站距離居民區很近,航母在大海,理論上是核電站的危害更大,但是能炸航母了,說明兩國交戰中,那麼後面會發生更多的事情,也就是說,炸航母潛在危害更大。

核電站和核彈是核能的兩種應用,前者是能量緩慢釋放,後者是能量瞬間釋放。本質相同,過程不同,結果完全不同。

這也是通常恐怖分子不會去打劫核電站的原因。


美國船用反應堆的燃料濃度通常都在93%,甚至都超過武器級的濃度。

只有這麼高的濃度,才能保證一艘核動力航母二十年不換料。

船用反應堆換料是20年左右一換。

換料的時候需要將整個反應堆堆芯從船艙裡面取出來。

而民用核電站通常一個核電站都不止一個反應堆,也就是所說的機組。

多機組就可以保證可以相對頻繁的檢修和換料。

民用核電站的核燃料濃度很低,通常在5%左右。並且民用核電站通常在18-20個月就是一次換料週期。

換料時不需要將堆芯整體取出,只需要更換燃料棒即可。


隨便回答一下,並不會很全面:

目前世界上主流的壓水堆所採用的核燃料U-235富集度一般在3%左右,屬於低濃縮鈾。

大型壓水堆運行換料週期一般為12個月,現在有些堆甚至可以延長到18個月換一次料。

為了提高經濟效益,現在的商用電站會儘可能的提升核燃料的燃耗,通俗的講就是儘可能的榨乾核燃料的放熱潛能。因此在換料過程中大概只會有1/3的核燃料被移出堆芯並補充進全新的核燃料。剩餘燃燒過的2/3的燃料會被吊起並移動至新的位置。被移出堆芯的乏燃料會被放置在專門的乏燃料水池,吸收乏燃料產生的衰變熱,這一存放冷卻過程大概要數年,然後纔可以幹封存放。

新舊燃料在堆芯中的分佈位置自然是很有講究的,一般來說新燃料會排列在堆芯的外圍,而燃耗較大的舊核燃料會盡量的排列在堆芯的內部,因為內部的中子通量密度較大,以此來彌補U-235富集度下降帶來的反應性下降,使得鏈式反應得以繼續進行。

軍用艦艇的動力堆有液態金屬快中子堆和壓水堆。但無論是哪種堆型其使用的核燃料U-235富集度都遠高於民用壓水堆。具體富集度自然是屬於機密,個人估計至少會在60%以上。

航母所用的船用壓水堆與它的陸上兄弟相比,工況變化更為頻繁(加速減速做機動),響應時間要快(不可出現碘坑之類的死區,預留反應性要足),抗震動性要好(海面工況,船體會隨海浪顛簸搖擺),結構緊湊(船艙體積限制),一般採用模塊化結構設計(盡量減少冷卻劑管道和蒸汽管道的長度,提升可靠性)。

至於船用壓水堆核燃料的更換,與普通的核電站相比,那就大大的麻煩了。由於船艙體積的限制,在更換燃料時可能會需要切開一部分船體,然後吊出整個反應堆,再對反應堆開蓋換料,完事之後再吊裝回船艙,再修補完切開的船體。(可真麻煩)這一過程一般要耗時一到兩年,且對船體會造成損傷。

所以今後核動力航母反應堆的發展趨勢應該是終身免換料。


請題主對狂轟濫炸下定義,是指正規軍對其核打擊or常規打擊,還是恐怖分子汽車炸彈襲擊級別的打擊


就回答一下燃料更換的問題。

核電站是可以更換燃料的,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就是把乏燃料取出來儲存,再把新燃料裝進去,就跟換蜂窩煤似的(大概吧)。

核動力航母設計時就考慮到運行情況,10至30年或者更長的時間才更換一次燃料,這個時候航母也是大修的時候。核動力航母的反應堆很緊湊,一個就相當於油罐車罐子那麼大,小的甚至只有水泥攪拌車罐子那麼大,用的是高丰度的武器級核燃料。換一次的話基本上相當於汽車換髮動機了,要把航母肚皮切開,反應堆容器整個取出來換,這個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做到的。航母的動力系統、武器系統等等都很複雜,所以大修一次要花一兩年的時間。

核電站用的燃料重量和航母沒法比的,航母的要少很多很多。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