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中,可以用核裂變產生的熱量來加熱氫氣形成反推力。但是這個技術難度太大,人類還沒有完全掌握需要的材料和技術。另外冷戰結束,大家對核推進技術不太熱心,所以就拖到了現在。


宇宙飛船的定義是?

太空飛行器,有很多核動力的(當然 是核動力電池),奔向遠離地球的各個方向,只不過沒有裝人罷了。

PS潛艇和航母的核動力,只是把核熱能轉化為機械能,再轉化為螺旋槳推進力,太空又不需要螺旋槳。


人類目前推進火箭或者宇宙飛船在真空中前進的僅有的技術是:利用動量守恆的原理,向後噴出高速氣體使飛船前進。

核能可以轉化為熱能,機械能和電能,但是無法憑空產生物質推動飛船在真空中前進。

相對的,發展核動力飛機可能更靠譜一點,畢竟在大氣層中可以用螺旋槳推進。


形象點看,物體前進靠喫掉前面物質在後面排出物質,如果前後物質一樣,那麼前後物質的速度就要有區別

核潛艇什麼的,喫掉和排出的物質(空氣、水)大,所以那個速度差就可以小一點

但是太空中這種喫掉和排出的物質就找不到了,即使太空垃圾也極少,一般來說,現在的航天器多屬於只排不喫。所以這種核技術在這個層面變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局面。


你是打算用發電呢,還是打算裂變工質噴射推進?


這個核動力,看是什麼用途了。如果是作為飛船本身的推進動力,這方面的研究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美蘇都曾經研究過,因為技術瓶頸和成本原因,都放棄了

如果是作為太空船工作時的電能和熱能來源,這個早就實現了,就是放射性同位素溫差核電池,利用鈈239衰變時持續放出的熱作為能量來源,利用溫差電現象發電。墜入土星的卡西尼號,目前火星上的好奇號,和前幾年造訪冥王星的新視野號,用的都是這種「核動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