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個孩子愛上學習”,擁有健康的內動力、找到人生價值,這纔是快樂教育的本質。


作者:留學全知道觀察員Shasha:折騰界中年婦女,生活了三國四城,曾任職投資銀行和英國媒體。



沒有含着“金鑰匙”出生的孩子,應該接受雞血教育麼?無論貧富,如何讓孩子找到學習的動力?


很多家長問過這些問題,於是我們訪問了一所“傳奇的”學校——美國KIPP。對KIPP感興趣,是因爲媒體說:那是給美國底層孩子的學校,堪比中國的衡水中學。


學校延長在校學習時間,讓學生們樹立考大學的信念,89%的學生成功考入大學(一般貧困孩子大學入學率不到10%),命運從此改變。


於是有人驚呼:原來美國並不只有快樂教育,美國普通家庭孩子們,也要拼命學習!勤奮勝過一切!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今天的文章解讀了KIPP高升學率背後的教育理念、以及家長可以實踐的教育方法,希望開啓一些新的思考。


點擊上方觀看視頻△


01
美國的“底層教育”什麼樣?


很多人覺得:美國公立學校雖然免費,但師資和生源一般;私立學校人少、個性化教育、名校錄取率高,但學費太貴。


教育似乎演變成一場家庭財力大戰,而那些唸了私校,花了上千萬,卻表現平庸的孩子,成了父母們的噩夢。


實際上,美國還有另一種類型的學校,叫做charter school(特許學校)。它是私人辦的,可以擁有獨立的教材和教學系統,但政府給與補貼,家長不用支付學費。學校會嚴格控制人數,如果周圍社區的申請人數多於學校空位,學校會通過抽籤決定入學。


美國之外,加拿大、智利和哥倫比亞,也有這類特許學校。



KIPP( Knowledge Is Power Program )就是特許學校中比較大規模的品牌學校,它成立於1994年,目前在美國有224所KIPP學校,96,000多名學生,其中90%以上是非洲和拉丁裔的孩子。


KIPP的升學率高,而這靠的並不僅僅是延長孩子在校時間,更重要的是革新教學方式。他們的理念和方法對中國家長有什麼借鑑意義?


我們和KIPP的三位老師交談:一位是Nikki Barnes,她是資深教師,如今擔任KIPP中學的董事總經理;一位是Zach Meisner, 他是KIPP波士頓學校的校長;還有一位是 Caleb Dolan,他是KIPP的麻省學校的常務董事。



Nikki講了一句很打動我們的話:“(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們不應該成爲問題,他們應該成爲解決問題的人。”


而對於每一個孩子,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02
讓每個孩子都愛學


快樂教育 = 提早放學,多玩少學麼?KIPP的三位老師認爲,這是對快樂教育的誤解。


教育要授人以漁。“讓每個孩子愛上學習”,擁有健康的內動力、找到人生價值,這纔是快樂教育的本質。


《華盛頓郵報》專欄作者Jay Mathews寫的KIPP學校紀實


Zach校長說:“成年人會有一種錯覺,以爲孩子只喜歡玩,不喜歡學東西。事實不是這樣的。當孩子找到目標,找到學習的成就感,他們會願意爲此付出努力。” 所以,作爲大人的我們該怎麼做呢?


01

建立目標感,並給予孩子及時反饋


在KIPP學校,老師會給孩子們一個“目標感”,讓他們覺得自己在進步、在成長、在變得更好。Zach說,如果你讓孩子做45分鐘的課堂練習,你要讓他們感覺自己經過這45分鐘獲得了進步、懂得更多,在家裏也是一樣。大人們要給與孩子合適的任務,讓他們獲得成就感,並給與孩子及時的反饋鼓勵,讓孩子們心甘情願的說:“我還想做,我還能做更好!”


如果你給與孩子的任務不恰當,或者,沒讓孩子明白爲什麼要做這些,他們會變得不主動、不配合;學知識成了一件痛苦的事。


積極的、具體的、當下的反饋很重要,要讓孩子覺得自己和作業“被看到了”,被肯定了,而不是被忽略了。


Caleb說:“爲什麼很多孩子們會沉迷遊戲?因爲他們在遊戲中得到當下的反饋,看到自己晉級了,馬上有一份滿足感,然後還想做得更好。” 而這樣的反饋,可能正是他們在家庭和學校當中缺失的。


當孩子第一次主動投入學習,或者取得進步時,來自家長和老師當下的肯定,會讓孩子收穫滿足感。家長需要提醒自己,不要總是看到孩子不夠好的部分,忘記好的部分,用自己認爲正確的觀念來糾錯。


02

尊重孩子,與他溝通


更重要的是,家長要尊重孩子作爲一個獨立的個體,傾聽孩子的想法,才能找到激勵孩子的方法。


Nikki說,在學校裏,即使3歲的孩子,你也可以問他們:“你覺得這裏好嗎?你覺得我哪裏沒有說清楚?” 用詢問的方式,讓孩子表達。不要把雙向溝通,變成家長一個人的演講舞臺。


成年人往往習慣於對着孩子發號施令,“不要這樣”、“不許那樣”,“天哪!你快點不行嗎!” 這種方式最節省時間。可是長此以往,孩子的世界被打亂了,他成了成人秩序的服從者,你將無法聽到孩子內心的聲音。


只有當你跟孩子溝通、用詢問代替命令,孩子纔會去主動思考,願意與你交流想法,並真心接受你的建議。



Nikki說,美國的歌唱組合Sweet Honey in the Rock唱過一首歌,歌詞說“孩子並不是你的”。當她第一次聽到這首歌,她像很多家長一樣,覺得這怎麼可能呢!“我的孩子當然是我的。”


但後來她明白,孩子是屬於世界的,孩子們不應該是家長的複製品,他們有自己的想法。當你希望孩子獲得主動性,學習自己管理時間,你先要拋開自我,尊重屬於孩子的時間步調。Nikki有兩個孩子,女兒四年大學畢業,但兒子用了6年才畢業。Nikki說,這6年就是他需要的時間,每個孩子是不同的。


在學校,她同樣發現,當你希望孩子自己管理自己,你需要先給與孩子們一定的自由度。與其事無鉅細的做一個“看守者”,管頭管腳、發號命令,不如啓發孩子們自己去思考。比如,詢問孩子,如果你按照這種方式來使用時間,未來會發生什麼呢?最終,孩子會學習爲自己的決定負責,管理好自己的人生。



03

善於運用故事


這個方法不是KIPP首創,而是被美國教育界用於引導孩子認知發展的一套系統方法。


在開頭的視頻裏,你會看到數學老師表情誇張的說:“我遇到一個問題!”


孩子們睜大眼睛問:“你遇到了什麼問題?”


然後,老師講了一個故事,主人公需要解決一個問題。孩子們被故事吸引,開始紛紛想辦法幫助主人公……數學不再是簡簡單單的計算,而是讓孩子們解決真實世界的問題。


Nikki說,所有孩子都喜歡聽故事,也很容易進入故事裏的情境。所以,KIPP的老師們傳授知識時(哪怕是數學課),他們也會編一個故事,可能把同學們的名字都編進去,讓孩子們被吸引,然後共同解決問題,學到知識和技能。


真正的快樂學習,比較的不是學習時間有多短,而是學習方法有多好。


而聰明的教育者會去尋找方法,平庸的教育者則只會下達命令。



04

互相鼓勵,終身學習


KIPP還有一個祕訣,就是打破教室的界限。跟三位老師在一起,你會發現他們雖然來自不同的KIPP學校,但彼此互爲師徒,非常熟絡。


詢問NIKKI,她介紹說,KIPP的理念是“我們在學校做教育,而不僅在課堂教書;我們爲了人生而學習,不是爲了學校而學習。” 所以KIPP的老師們,不管教什麼年級,都可以叫出KIPP幼兒園或高中的學生的姓名。


老師們互相聽課,相互學習。


這在美國其他學校不太常見,因爲老師們往往注重授課隱私。這種聽課模式反而在中國的學校裏比較熟悉。


所以說,東西方都有值得借鑑的形式,彼此值得相互學習。


而把KIPP簡單的類比爲中國的“衡水模式”,並就此說,美國底層孩子也在雞血教育,這是不客觀的。


KIPP學校的作息,的確比美國的其他學校長。一般美國中小學早上8點多開始,下午3點結束,而KIPP則是早上7點15分開始,下午4點45分結束,學生回家還有作業。在假期,學生們還需要完成書籍閱讀。


而勤奮之外,KIPP學校實實在在的引導方法,卻是更值得思考借鑑的。


點擊上方觀看視頻△


03
我值得爲自己驕傲


KIPP的校訓是:“Work hard,Be nice”(勤奮學習,友善待人)。


聽上去像一句口號,學校如何貫徹這個校訓呢?


Caleb說:學校會努力讓學生們感受到,他們“比自己的生命更大”。每個人的生命,都有超越自我的更大價值,可以幫助和惠及他人。


這樣的認知,是孩子們努力學習和成長的一方源泉。


Celebration (慶祝) 是學校裏的一種常見激勵手段。



在KIPP學校,不僅開學和畢業慶祝,在學生每天進入學校,跟老師同學友善問候時也會慶祝;


課堂上,老師們不僅爲那些表現最活躍、最積極的學生慶祝,同時,也爲那些不常發言、但認真聆聽他人、能夠吸收他人想法的孩子慶祝;


不僅慶祝那些取得最好成績的孩子,同時,也慶祝那些獲得最大進步的孩子;


同學們不僅爲自己慶祝,也爲別人敢於嘗試、敢於回答問題的勇氣慶祝。


不僅慶祝成功,他們還慶祝困難和失敗。Nikki說,如果,有的孩子今天沒有通過考試,我們會慶祝這一天,告訴他們:“你現在沒有達到目標,那只是當下的暫時情況,讓我們一起來面對,把失敗當成一次成長。”


這些慶祝,會幫助孩子們找到人生更豐厚的意義,找到努力的價值。



Nikki和老師們,都贊成用積極地方式引導孩子;而不是永遠盯着問題,常常指責和批評。在他們看來,積極的迴應,也會給孩子努力學習的動力。


這樣積極的能量,還體現在“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給孩子機會與希望。比如,Caleb談到如果一個學生說謊,老師們如何應對。他說,我們會告訴老師,品德不是一成不變的,一個孩子撒謊,不要給他貼上“永遠的說謊者”的標籤,因爲你知道,他們可以通過學習而改變。品德是一種可以改變的習慣,不是什麼“固定資產”,不是一成不變的。


KIPP的多數孩子來自低收入家庭,原生家庭問題很多。面對這樣的孩子,老師們都抱有極大信心,鼓勵和引導他們,想想我們對於自己的孩子和親人,是否也能如此呢?


當然,作爲一個挑剔的觀察者,我對KIPP的模式也有疑問:KIPP的孩子們雖然在學校得到理解和鼓勵,學會與人爲善,然而,到了社會上,少數族裔仍難免遭到歧視;KIPP的老師們如何幫助他們準備這一天?


我們身邊的很多留學生家庭,都在爲文化的隔閡而苦惱。孩子們留學來到異國,以前家庭裏給與的正能量,彷彿不起作用了。孩子在新環境被孤立,變得沒有自信,找不到自我;很多孩子會懷疑自己、否定父母。一些留過學,或者從小城市來到大城市的人,往往在糾結中希望跟原生家庭劃清界限。


KIPP的老師們說,這個問題特別好,非常值得分享和探討。


而KIPP是如何做的呢?


在KIPP,自我認知是重要的一課。每年開學第一天,老師學生們會集中在一起,一起聊聊“我是誰”:我的自我認同,對他人的認同,以及在羣體中遇到什麼挑戰。這樣的探討,是爲了讓孩子們學習找到自己,並學會面對衝突。



到了第五年,老師會讓孩子們把家庭的合影帶來,跟同學們大大方方介紹“這是我的家人”,這被稱爲“驕傲的時光”(The moment of proud),讓他們學習接納自己和家人。


Nikki說:“我們會告訴孩子,你的家庭就是你們成長的財富!比如,有的孩子居住條件很侷促,三代人還有姑姑舅舅住在一起,我們會告訴他們,正因爲如此,你們學會如何與大家庭相處,這是一種寶貴的能力,是一筆財富,應該爲此感到驕傲。


我們會引導孩子關注自己的原生文化,而不是讓他們迴避;我們希望他們正視自己,爲自己的經歷感到自豪。


我們的家長有的說英語,有的說西班牙語、海地語。我們會確保家長會上有翻譯,這是尊重他們、也是尊重孩子的一種方式。


學校不會說:你怎麼不講標準的美語,你的口音好難聽。學校希望讓孩子們爲自己的文化驕傲。



NIKKI作爲非裔的美國媽媽,她一直告訴孩子:“無論你們身在何方,你已經是完滿的;但你到了新的地方,也要向當地學習,這種學習的姿態,源於你對於新知的渴望,而不是對自己的否定。


請不要說:我不認識這裏,我不懂這裏的習俗,這裏怎麼是這樣的!


當你到達新的地方,嘗試把你想要成爲的人,和過去的自己聯繫在一起。


我曾讀書的大學主要是白人。我既和黑人學生玩在一起,因爲他們讓我感覺像在家裏一樣,我們有共同的文化遺產;同時,我也會勇敢選擇和白人玩在一起。


(總之)永遠不要失去自我,但也要有勇氣探索。


而Caleb 建議,當家長決定把孩子送到國外,讓孩子提前閱讀母國的歷史格外重要。在歷史當中,孩子會看到母國人的經歷、他們曾有的掙扎、他們漂洋過海遇到的挑戰和榮耀……然後找到一種聯結和情感歸屬。


Caleb老師說:“現在我們總把教育重心放在科學和編程上面,忽略了用歷史知識幫助孩子和過去、和母國的社羣建立連接。”



在KIPP學校,老師們會把歷史名人的故事,和孩子們的當下聯繫起來。採訪時,我看到KIPP的校名衫背面,印着 Fredrick Douglass(道格拉斯)的話:“沒有掙扎,就沒有進步” (without struggles there is no progress)。他曾是一名奴隸,最終投身到廢奴運動中爭取自由。老師們用類似這樣的故事,引導孩子們面對人生必不可少的痛苦經歷,在經歷中獲得進步。


Caleb還說,引導孩子們獲得批判性思維很重要。尤其在美國,無論本土學生,還是留學生,要學會批判性的看待從網絡、報紙和電影裏接收的信息。他說:“對於亞洲的孩子,當他們看到好萊塢大片的英雄人物裏沒有亞裔,他們需要有自信對同伴說:‘那是電影有問題,而不是我有問題。'


讓孩子們學會批判的看待現實,爲自己感到驕傲,這是KIPP對於學生們的品德培養。


從建立學習興趣,到樹立自信心,KIPP好成績的背後,遠遠不止於勤學苦練。而這也是所有家庭和學校教育成功的真諦吧。


 更多精彩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