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第三期激蕩亞洲系列,本期講的是鄰居韓國

提起韓國我們想到什麼?

韓流,三星,齷齪,自大,這些都是我們中國人給韓國的普遍標籤

去年因為工作關係去了兩次韓國,到訪首爾,釜山,還有一些郊鄉地區

以前也去過韓國多次,但這回去的這兩次,讓我給韓國貼上了兩個新的「標籤」

一個是抗議,一個是老人

這兩個「新標籤」,令人印象深刻

先說抗議,在民主國家,抗議是家常便飯,但像韓國如此頻繁的「家常便飯」,真是世所罕見

即便是現在鬧得最轟轟烈烈的「黃背心」,人家也就是周六聚集起來去抗議抗議

可韓國,尤其是在首爾的這些天里,光是我用眼睛看到的,還不是新聞里播放的,大大小小的抗議就有16起

這16起抗議多的上萬人,少的也有幾百人,都在首爾發生,其頻率之高讓人咋舌

陪同我們的首爾當地的大學老師,他一副司空見慣的樣子,說

首爾已經是一個「抗議之城」啦,不管白天晚上,大大小小的抗議都隨時發生,抗議遊行幾乎可以算作首爾的一道風景了

他還打趣道「抗議觀光」挺吸引中國朋友的,因為中國人很少見到街頭抗議,看起來比看錶演還有意思

教授的這話不假,我們一起同行的朋友,就饒有興味的看了好幾場韓國人的街頭抗議

然後我還稍微查了一下韓國抗議的申請數據,這一查還真嚇了一跳

去年2018年一整年,首爾申請遊行抗議的總數,居然高達68300件……

而在2017年一整年,首爾申請遊行抗議的總數,是43000件

也就是說一年內,首爾申請抗議的總數,暴增了58%

這是一個極為不尋常,並且絕對值得高度警惕的數字

為什麼老百姓要上街抗議的次數,在一年裡暴增了58%,這背後反應的必定是百姓生活正在快速變糟,整體經濟環境快速惡化,

如果再細分抗議成分的話,證實了我的推測

在所有集會抗議中,勞工抗議比例有33000件,佔到所有抗議中的一半

和2017年的18000件相比

2018年的勞工抗議件數,是32000件,更暴增70%

勞工抗議的暴增,是在經濟持續不景氣下,民眾對於韓國獨有的「財閥治國體系」越來越不滿

韓國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財閥國家,前五大財閥,占經濟總量的57%

前十大財閥,占經濟總量的83%

而且這十大財閥還相互聯姻,形成更嚴密的財閥世家把控韓國,從上到下,包山包海,包天包地

韓國人從出生,到進墳墓,幾乎所有的東西,這十大財閥全都掌控涉足

財閥不能倒,是韓國歷任執政者的首要任務,雖然這幾年老是聽到韓國哪個財閥企業被調查啦,連三星太子爺都被抓起來啦,但這些都難以撼動財閥在韓國的根基和地位

最好的例子我們從數字上就一目了然

前十大財閥,2017年占經濟總量的83%,而2012年十大財閥,占經濟總量只有79%

你政府越打財閥,財閥影響力卻越大,可見你這個是假打,僅僅是為了打給老百姓看的,為了平息民怨而演的一場戲

其實韓國政府包庇財閥,不惜犧牲老百姓的例子,真的筆筆皆是,最血淋淋的例子,就是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

韓國經濟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快速起飛

到了1996年,是眾多韓國人感到最驕傲的一年

那一年韓國加入了OECD,成為先進國家隊伍中的一員

OECD是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這個主要以歐美髮達國家為會員的組織,讓韓國加入,令勝負心極強的韓國人,當時高興壞了

全國各種財經報道,經濟分析專家,都對韓國的未來充滿信心

當時他們的口號是,超過日本,成為亞洲第一,指日可待

然而中國人一句話說的好,樂極生悲,否極泰來,當你最得意的時候,往往是你最容易出問題的時候

看到上面的時間點,1996年,想必大家都知道之後發生什麼了

1997年,殘酷的亞洲金融風暴爆發……

但當時的韓國還完全沉浸在興奮與欣喜中,對於國家實質已走向危機,渾然不覺

當年為了加速發展國家經濟,韓國各大財閥企業以「政府保證」導入外國資金,大力發展出口導向產業

大財閥和政府人員相互勾結,政府需要財閥來提振韓國經濟,同時財閥也需要政府來放鬆管制,讓他們大賺暴利

當時最普遍的做法是,大財閥以短期周轉長期資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以債養債」來持續高速擴張經營

「以債養債」的好處就是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擴充事業版圖,快速佔領市場地盤,這一點中國的房地產企業們都是高手

這個方法在經濟不錯的時候行得通,可一旦經濟有所波動,大環境變得糟糕,當你借不到錢的時候,就是你企業資金鏈斷裂,隨後破產的時候

世界多少大公司,全都死在這「以債養債」上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從泰國放棄固定匯率後,爆發

風暴危機從東南亞一路燒到東北亞,中國香港,韓國,日本無一倖免

資產泡沫化,股市暴跌,匯率和金融體系雙雙土崩瓦解

在韓國這情況最為嚴重,「以債養債」的韓國財閥們想破了頭希望能借到新的錢,去還舊的債

但外資銀行卻接連拒絕韓國各大企業的借貸要求,此時,韓國整個國家必須要償還的外債總額,來到了恐怖的1100億美元

而1997年,韓國的外匯存底,卻只有區區的70億美元

1997年7月,亞洲金融危機爆發

1997年9月-11月,韓元匯率雪崩式的重挫,貶值幅度一度高達50%

韓元重貶,外資加速拋售韓元,大規模撤出韓國股市,韓國股市在90天內,狂瀉70%

當年的報紙,《如何殺死一隻老虎》,意指韓國太極虎的「死亡」

很快1996年還風光無限的韓國財閥們,一個接一個倒閉破產

韓寶鋼鐵,是第一家因過度負債,而宣告破產的財閥企業

隨後「倒閉風」吹遍韓國半島,當年韓國最強大的前30大企業,幾個月內就倒閉了19家

即便倖存的那11家,也幾乎是苟延殘喘,岌岌可危

企業無限度借貸,金融業幾乎不經審核就放款放錢

同時韓國特有的財閥政治,導制各大財閥的政治遊說力和影響力,十分巨大

就算政府想干預大財閥的外債規模,在韓國體制下也幾乎不可能

財閥體制下,人民不斷抗爭和衝突

企業瘋狂借錢,銀行審核形同虛設,政府監督無所作為

此時外部金融風暴一襲來

韓國經濟,脆弱的就像紙做的房子,一吹就倒,一燒就焚

面對如此嚴峻的局面,當年的韓國政府,想到的唯一辦法,就是包庇,就是隱瞞

政府包庇大財閥的罪惡,同時隱瞞中間政商勾結的內容

為了擺脫困局,韓國政府被迫開始和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商借錢的事了

韓國政府希望問IMF借錢來度過這場已然到來的巨大系統性危機

為了緩解危機,必須向IMF借錢

IMF的錢不會白給,要求韓國進行大刀闊斧的金融改革

在殘酷的金融改革中,大批人民失業

民眾上街抗議,找IMF來救韓國,就等於失業

而為了包庇和隱瞞,當年的韓國政府決定,採取非公開的協商方法

人民不需要知道我們在和IMF說什麼,人民和勞工的權益被出賣,以挽救大財閥的存活

當年記者在青瓦台直接質問政府官員

外界重多的提問和質疑,如潮水般湧來

記者問,韓國正面臨破產危機嗎?

官員答,這不是事實

記者問,史上最大危機已經開始了嗎?

官員答,這不是事實

記者問,韓國在申請IMF的援助貸款嗎?

官員答,這不是事實,韓國絕不會申請IMF援助

三個「這不是事實」,實際上全是政府對百姓的謊言

韓國政府在金融危機迫在眉睫的時刻,依舊選擇粉飾太平

當時的韓國股民

而在私底下和IMF進行秘密協商,同時採取前所未有的手段進行金融整治

在金融整治中,30%的銀行和證券公司關門,剩餘70%則進行合併改革

大批大批的公司職員和工廠工人被迫辭職回家,生計全無

同時為了獲得IMF的借款,韓國喪權辱國般的被迫同意,對外資完全開放債券,股票以及貨幣市場

隨後IMF終於同意借給韓國近200億美元,這200億美元成了危機中的一根救命稻草

如今亞洲金融危機過去了21年,韓國還是那個韓國,只不過十大財閥的影響力已經誇張的佔了GDP的83%

當危機發生時,平民百姓總是被率先扔掉的那個,高高在上的財閥們把控著政治和經濟,把控著韓國人的生老病死

你要抗議,那你就去抗議,抗議了11年,財閥問題越抗議越嚴重

所以有同事就說,韓國的抗議啊,他和其他民主國家的抗議不一樣

其他民主國家的上街抗議,是為了解決問題,韓國的抗議他解決不了問題,純粹是為了發泄情緒

人憋著不發泄,就會出事

你要是再不讓韓國人發泄,就可不是抗議,而是起義了

所以政府一方面繼續依靠財閥,一方面讓人民充分發泄,避免抗議變成起義

而問題呢?

問題是永遠不會解決的

最讓百姓不滿的東西,無疑就是貧富差距

如果我問大家世界上哪個城市的房價最貴,那一定有人說紐約,有人說倫敦,有人說北京,有人說東京

根據最新數據統計,2018年,全球房價最貴的城市,第一名是紐約,第二名就是首爾

首爾在7月份打敗原來的第二名東京,躍升第二,首爾平均房價突破79000元/平方米,而深圳同時期的房價是48000元/平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首爾房價在過去一直穩步上揚

但從2017年4月開始,就突然暴漲,平均房價從6萬2突破到7萬9,僅僅花了10個月時間

當地韓國朋友帶我們走訪了首爾漢江以南的豪宅聚集區,根據2018年上半年的全球豪宅指數

首爾江南區的豪宅,年漲幅高達24%,這個24%是全球漲幅最快最大的豪宅區

而在熱門黃金學區的瑞草新建河岸住宅,一平米要價高達23萬人民幣

就算是不遠的老式住宅區,蠶室老社區,一間60平米的老房子,要價1141萬人民幣

首爾的房價正在以失控的速度飆升,首爾房產中介現在最長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

最便宜的價格是昨天

你今天不買,明天一定漲價

中介還和我們開玩笑說,以前大家講的,窮人中了彩票才能買江南區的房子

但現在已經不可能了,現在就算你中了彩票頭獎也一樣買不起這的房子

彩票頭獎25億韓元,江南區平均一套房價格,27億韓元

可玩笑歸玩笑,但對於富人來說,豪宅並不貴,他們花的起,所以房價越炒越高

房價的陡然暴漲,尤其是富人區房價的暴漲,突顯的原因,更是韓國的貧富差距,正在快速加大

從經濟面來看,韓國2018年的經濟成長也很疲軟

2018年韓國GDP增長2.7%,創六年最小增幅,而且如果細看該2.7%的成長

會發現第四季度的水分很大

韓國第四季度的GDP同比增長3.1%,增速為之前五個季度最快

而第四季獲得如此高增長的GDP,原因並不是韓國的三大支柱產業(造船,汽車,半導體)有了起色,而是文在寅政府在第四季下了猛葯,在接近年底時政府的財政支出大幅增加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國家撒錢救經濟」

第四季度韓國建築建設投資增長1.2%,資本投資更大漲3.8%,這是兩年來的新高

然而作為一個出口導向型國家,嚴重依賴出口的韓國,其第四季度出口,卻較上一季度下滑了2.2%

而且關乎出口最重要的設備投資金額,較去年減少了6.6%

另外根據2018年韓國國稅廳曾統計,宣告倒閉和破產的小企業,小個體戶,全年超過20萬件,歇業率高達92%,創下六年來最高紀錄

歇業率高達92%,什麼意思呢?

就是你在韓國做做小買賣,開開餐廳,100家裡面,有92家宣告破產倒閉

小買賣,小餐飲店的接連倒閉,讓原本就嚴峻的韓國就業市場,情勢更為嚴峻

韓國去年七月,就業人口僅僅增加5000人,是去年7月份的"六十三分之一",更創下2010年次貸風暴後的最低

另外全國失業人口104萬人,則是連續七個月突破百萬,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最糟的狀況

更嚴重的是韓國的青年失業率始終維持在10%以上,畢業即失業,是韓國青年面臨的難題

文在寅上台後,其政府提出的最重要的經濟政策核心是,「所得帶動成長」

簡單講就是老百姓工資提高,更願消費,刺激內需,帶動國家經濟成長

為此文在寅政府編列大筆政府預算,用於補助企業加薪,獎勵企業僱傭,創造政府機構的就業機會等

同時在2017,2018年,文在寅大幅上調韓國基本工資,漲幅之大令人咋舌

分別是2017年漲16%,2018年漲10%

二年內文在寅就花了超過30萬億韓元

三星快等於半個韓國了

然而這個政策核心實行至今,始終「效果不彰」

究其原因,還是韓國的根子,是財閥與政府的聯姻,韓國他不像中國或者其他國家的經濟活力,主要靠著大量中小企業與新興企業在發展

中國中小企業4000萬家,佔GDP60%,稅收50%,貢獻80%城鎮就業

可你在韓國,一家小企業要發展實在是太難了,因為那些高高在上的大型財閥集團,把你從出生到墳墓所有的「產業」全包了

他們什麼行業都有涉足,你一家小企業要和這些大鱷搶市場,是天方夜譚

文在寅給韓國百姓漲工資,那小企業的用工成本必然上升,可文在寅的企業補助主要還是面向大財閥的

那就造成了小企業為了符合政府法定工資的要求,被迫漲薪就要虧本,索性就不僱傭人了,大量中小企業因為用人成本高漲,裁了一批人,精簡了一批人

這裡就要講到我一開始所說的,我們在韓國看到了兩個新標籤

「抗議」和「老人」里的第二個,老人了

早上我們從旅館出來去吃早飯,會經過一個個小公園,一大早這些小公園裡就坐滿了老人

一開始我以為這些老人是來晨練的,因為中國老人一大早就會去公園拍手和晨練

可韓國的這些老人沿著公園步道,坐在花圃邊排了一圈又一圈的隊伍,少說也有兩三百人

後來我問韓國朋友,他們在幹什麼

韓國朋友告訴我,他們在等著領錢

原來是附近的社區教會,每周會搞個一個兩次的發送"愛心救濟硬幣"活動,一個人一次可以領到3枚500塊的硬幣,共計1500韓元(約合9塊人民幣)

為了領這9塊錢,有的老人4點半從家裡坐車出來,到這裡6點開始排隊,7點發放號碼牌,8點正式去領這9塊錢

類似的情況,我們在首爾車站,以及一個個小區的愛心供餐中心裡,也經常看見

這些「愛心供餐中心」里,每到午飯時間,都有幾百名老人家座無虛席的來這裡吃免費的午餐,有時候還會提供免費的晚餐,餐點就是最普通的炒飯

這是我沒有想到的」景象「,印象中韓國已經自稱是發達經濟體了,韓國展現給我們的東西都是光鮮的

可居然在首爾的公園,在首爾的各個愛心共餐點裡,還會看到那麼多老人在領9塊錢的救濟硬幣,在吃最簡單的救濟炒飯

隨後查看了相關數據,才知道這已經不是一個個別現象了,而是普遍情況

根據韓國人權委員會,所做的老年生活調查報告

報告顯示,最讓65歲以上老年人擔心的,是經濟問題

接近50%的接受調查的老年人表示,面臨生活費不足的艱難情況

調查中60%的老年人,必須自己去賺取生活費

韓國55歲以上進入退休階段,或者已經退休的人

有多達54%的退休人員,無退休金可領

就算在領到退休金的老人當中,也有70%的老人,退休金額不足50萬韓元(約合3000人民幣)

退休金3000人民幣,聽起來還不差啊,可韓國物價比中國高得多

另外根據韓國統計廳發布的2017年就業調查報告也同樣顯示

全韓國,55-79歲的就業人口快速突破了740萬人(01:24)

其中70-75歲的老人就業比例,更高達33%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下面兩組數字

這是韓國老人的貧窮比例(OECD統計)

全韓國,65-75歲老人的貧窮比例

已經高達42.7%

76歲以上老人的貧窮比例,更是超過了60%

大量數字只說明了一個問題

韓國老人,生活越來越困苦,連活下去都成問題了,更別說健康保障或者退休後的社交生活到底快不快樂了

這完全顛覆了我過去對於韓國人民整體生活情況的印象

過去覺得,在韓國這樣的發達國家裡,老人,別說享福吧,但至少應該是衣食無憂的

可親眼所見和韓國政府自己公布的數據顯示

韓國的老人,一大半過的不幸福,甚至是很困苦

老人是韓國的過去,嬰兒才是韓國的未來

然而這個韓國的」未來「,卻比老人狀況,更」悲慘「

同樣是來自韓國統計廳的數據,2018年1-6月,整個韓國就只出生了17萬嬰兒

2018年第二季的人口出生率,更是直接跌破1,只有0.97

也就是說韓國女性,可能連生一個小孩都不願意

這種生育率跌破「1」的情況非常罕見,一般性只發生在戰爭時期,在太平盛世,出生率還低於「1」的,十分罕見

因為新生兒的不斷減少,韓國目前是全球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

65歲以上的老人,佔總人口的14%

老年人口748萬人,遠遠超過14歲以下青少人口的668萬

韓國老年人口比例,2023年20%,2050年41%

韓國在2000年步入高齡化社會

2017年,韓國跨過高齡化社會的門檻

整體只用了17年,其社會老齡化速度,比日本還快了七年

如果按照現在的速度繼續發展,只需要5年,在2023年,韓國老年人的比例就會超過20%,進入超高齡社會

韓國步入超高齡化社會,而且還是個75歲以上老人貧窮比例超過60%的「超高齡社會」

財閥集團是支撐韓國經濟的核心,任憑底下百姓怎麼鬧,怎麼抗議,只要財閥不倒,韓國就不會倒

而支撐財閥的三大支柱產業,則是造船業,汽車業,和半導體業

正是因為這三大支柱產業出了問題,韓國近幾年才會越來越萎靡

韓國現代重工

造船業,十年前,韓國是世界第一造船大國,另外兩大國是中國和日本

中日韓三國,佔全球船舶產量的90%

曾經是韓國人最引以為傲的造船業,在世界航運整體不景氣的大環境下,以及在中國造船業的快速崛起下

韓國造船產業,在全球市場的佔比已經從高峰時期的35%,迅速滑落到現在的24%

這跌掉的11%份額,要影響上下游多少產業,和多少工作崗位啊

據估計,2018年,韓國造船業的訂單,也只有中國的一半

過去韓國造船業者認為品質比中國好,價格比日本低,所以我們」韓國船「有優勢

可現如今

左邊,中國造船技術進步遠超韓國造船企業的預期

而右邊,安倍不斷搞小動作,讓日元貶值,加大日本船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韓國最大造船廠現代重工(Hyundai Heavy Industries)

2016 年訂單從 60~80 艘船和鑽井平台下降到 20 艘左右

現代重工,集裝箱船曾經是主要訂單來源,但今年幾乎沒有任何訂單。

去年8月「韓國現代」在法國,輸掉法國標案,被中國競爭者搶走

中國將幫法國建造 9 艘可裝載超過 20 個20尺集裝箱的超大集裝箱船。

韓國船在國際市場上不敵中國,文在寅只好政府撒錢救產業

文在寅宣布2019年將制定一系列計劃來支持造船業,包括訂購破冰船、巡邏船和海上風力發電場等

另一項支柱產業,汽車業,情況同樣糟糕

最新統計數據雖然尚未出爐

但光2018年上半年,韓國汽車的出口就再次衰退了5.6%,汽車零件出口也減少了5%

在世界兩大汽車消費國,中國和美國里,這兩年韓國汽車的市佔率持續下降

中國賣的最好的是德國和日本車,對於韓國車的青睞度始終提振不起來

韓國汽車龍頭,現代汽車去年營業利潤4萬6000億韓元,這一營業利潤是八年來新低

現代汽車位於蔚山的工廠,密密麻麻的全是車

2018年年中,韓國政府公布了一份「工業危機區域名單」,名單上列出了一系列未來可能持續衰退的韓國工業區

其中,第一個就是現代汽車的大本營,蔚山

蔚山過去是快速成長的汽車之城,汽車製造,汽車零件加工都是其工業區的支柱,而今卻被列入「工業危機名單」,昔日光輝蕩然無存

韓國最重要的產業,半導體產業,也同樣在中國半導體的快速成長下,日漸吃緊

今年的韓國半導體產業成長率,僅剩下去年的30%

同時中國大舉吸引韓國半導體人才,也讓韓國半導體產業倍感危機

根據韓國國情院數據,從2012-2017年這幾年間,因為人才被挖角,韓國共外流核心技術152項,其中60%流向了中國

根據韓國現代經濟研究院的報告顯示,中韓半導體技術水平差距從2014年的1.4年,縮短到2016年的1.0年

2018年,這數字尚未公布,但必然進一步增加

在同一份現代研究院的報告中,中韓在電子,信息,通訊產業的技術差距為0.3年,醫療差距為0.5年,生物科研差距為0.2年,而在航天領域,中國領先韓國0.2年

這是韓國2017年公布的數據報告,差距究竟是多少,韓國人有沒有習慣性的誇大自己,不得而知

中國大陸市場,半導體設備規模成長統計,18,19年為預估值

韓國半導體正面臨中國的全面壓力,而日漸退守的事實

在韓國期間,一份《亞洲日報》就有這麼一篇報道

中國在2018年首次超越韓國成為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市場

根據報道,韓國三季度半導體設備出貨規模為34.5億美元,環比減少29%,同比驟減31%

而同一時期,中國三季度半導體出貨規模為39.8億美元,環比增長5%,同比增長106%

中國已實質成為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市場

國內財閥勢力隻手遮天,國外中國緊追猛趕,狠吃市場,韓國的2019年,一點都不好過

微信搜索,微觀系列,獲取更多好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