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來自芯謀研究 @芯謀研究 @芯謀研究顧文軍:

與外界關注「獲得許可的結果」不同的是,業內領導、專家更關注「獲得許可的細節」,主要問題如下:

這次是某幾個設備獲得許可,還是以後購買也獲得許可?下次購買是否還需要再申請?許可是否包含備件備品和耗材?

不少業內朋友專門來問詢,據我們多方了解,芯謀研究簡單回復如下:

1:晶圓製造廠向設備公司購買設備時,大宗採購一般是按照一個產能的總規划去購買,比如1萬片產能或者2萬片產能需求的設備去購買,發給每個設備公司,稱之為一批或者一個採購包,每個設備公司會將自己公司的產品按照此批次/採購包向政府統一申請。這次獲批的就是此次採購包的申請(據悉有生產14納米的設備)。

2:此批次/採購包的生產設備獲得了審批,本批次相關的備件和消耗品也在審批之內,但有一定金額限制,因為如果超出常規消耗太多的話,美國政府會認為有故意囤積的意圖。但不在本批次/採購包的耗材,還是按照老規矩。

3:目前中芯國際還在美國的實體清單和國防部的名單上面,未來中芯國際的採購包還是需要重新申請。當然此次流程走通之後,按常理,後續申請(在約定內的,比如不是X納米)也大概率會獲得通過,甚至流程會精簡一點。

4:芯謀研究確認的目前有兩家美國公司獲批了。因為不同的設備型號、不同的工廠序列(比如中芯北京和上海),都要單獨申報申請,工作量很大,又是美國新政府後第一次申請,所以需要一些時間。

5:對中芯國際來說,在這個採購包獲批之後,應該儘快完成這個採購包的採購,畢竟現在半導體設備的交貨周期非常長。據芯謀研究了解,有的設備的交貨周期已經從兩個季度延長到三個季度,甚至有個別設備的交貨周期已經到了一年。

6:長遠來看,還是應該在各方的支持下,尋求合適的時間,爭取從美國的「清單」和「名單」裡面移出。


1.因為應用材料、泛林等公司公關了。

2.中心國籍對漂亮國不構成威脅,因為euv還是拿不到,且duv光刻機等幾年前就已經買了,這次是擴產。

3.國產duv光刻機、cvd、pvd等這兩年也出來了。

4.限制更嚴格,不能給菊廠代工,設備晶元也不行。

5.等於回到之前的狀態了,既不能獲得更先進工藝的發展,也不能給國內大客戶服務解決卡脖子問題,同時讓歐美設備廠賺錢,對國內設備廠進行了打擊。

以上都是答主瞎說的,當笑話看看就行,請勿舉報。想噴隨意。


不看好14nm的突圍。內外壓力之下,高管風波後的SMIC,必須面對危機中的國之大任。28nm產能部署,正是SMIC突圍的現實切口。

雖然仍然身在實體名單,但SMIC引進28nm設備和原材料的申請並未被美方叫停。SMIC最近確認,公司已從荷蘭阿斯麥公司(ASML)採購到生產28nm晶圓的DUV光刻機,這正是28nm產能擴增最重要的設備保障。

留下這一空間,美國有自身的利益考量:

第一,中國買家正在成為美國半導體企業「高額營收、高額投入」的重要貢獻者;

第二,28nm不再被認為是事關國家安全的尖端技術,10nm成為美國劃定的出口設備的紅線;

第三,中國已有企業布局半導體製造鏈上游環節,但美國同類企業仍是包括中國在內的行業客戶首選。

因此,美國在它認為需要的時候,仍然可以源頭切斷。即便是總部設於荷蘭的阿斯麥公司,因為和美國的各種利益牽連,關鍵時刻也將和美國保持統一。

無論如何,28nm給SMIC留出了紅線外的安全區;而更增添安全感的,還有不可忽視的本土產業鏈支撐:世道太平時,若是你有錢、有量,自然可以選擇你的供應商;一旦遭遇封堵,「有」才能救命,「能用」才是好用。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報告,歷經十多年資源傾注,從上游矽片製造、光刻設備、到材料封測,再到下游IC設計,28nm製造鏈上已有中國企業的全面涉足——某個環節需要救急時,SMIC並非全無依仗。

對於SMIC的國內客戶而言,28nm遠遠超越了「能用」,真正代表了先進的生產力。誠然,「先進(中高端)」還是「成熟(中低端)」,本來都是相對而言。7nm和5nm製程領先28nm數個世代,壟斷了該製程的台積電,是賦能蘋果、AMD、高通、博通、英偉達等頂級晶元客戶的產能首選。在2020第四季度的財報上,我們清楚看到台積電的一騎絕塵:來自7nm和5nm的收入已佔其5成營收(見下圖)

與此對照,SMIC的大部分中國客戶還在使用45nm以及更低製程工藝(見下圖SMIC同期財報)。現實的差距,也給了SMIC現實的空間:28nm,給了SMIC主體客戶足夠的升級換代空間。

來自Omdia調研公司的報告,進一步揭示了28nm對於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意義。該報告認為,在未來5年內,28nm技術將保持龐大的市場需求和旺盛的生命力:該工藝在成本和性能之間有高效的平衡,對於代工廠構成的資金壓力也遠遠小於14nm及以上工藝,同時,它覆蓋了從OLED驅動器、無線通訊晶元、機頂盒、智能電視、4G收發器到邊緣計算、物聯網應用的晶元設計需求。「除了台積電這樣擁有最先進位程技術、最高利潤率的代工廠,包括台聯電、格芯和SMIC在內的代工廠,都選擇在28nm節點上完善自己的製造工藝,並且不斷在這一節點引入新的升級產品應用。」

綜上所述,這就是SMIC深耕28nm的現實土壤:自己有足夠的積累,國際供應鏈有可轉圜的空間,本土產業鏈有臨危救急的可能,市場上也有大批等待工藝升級的需求,而競爭對手正流連於遠方的「奶與蜜之地」——把握住現在,未來會來。

本文選自《時評:突圍28nm》,全文請戳

突圍28納米-控制器/處理器-與非網

發佈於 04-13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某食肉動物某食肉動物work,work.老老實實搬磚。

謝邀@卓妞

瀉藥

考慮到目前的情況,SMIC的14nm許可拿到手,能保證一些國內先進公司的小方案繼續下去,順帶也能給他帶來每個月超過億元的營收。畢竟整個14nm花了小800億,不能就這麼放棄了啊。

高通,大利好!


瀉藥

考慮到目前的情況,SMIC的14nm許可拿到手,能保證一些國內先進公司的小方案繼續下去,順帶也能給他帶來每個月超過億元的營收。畢竟整個14nm花了小800億,不能就這麼放棄了啊。

高通,大利好!


對中芯是個好消息,對整個半導體產業鏈是壞消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