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國家發改委發佈一重磅文件,要求全面放開、放寬落戶限制!中國城市命運、樓市邏輯正被徹底改寫!

  發改委:全面放開、放寬落戶限制!

  在國家發改委剛剛公佈的《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以下簡稱“任務”)文件中,提出要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優化城鎮化佈局形態、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並且給出了最新政策指示:

  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

  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羣體落戶限制。

  超大特大城市,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大幅增加落戶規模、精簡積分項目,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佔主要比例。

  事實上,在國家發改委宣佈全面放開、放寬戶籍限制這個重磅文件之前,2018年10月,國家發改委就已經發布了《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

  而在該份文件中,已經對今年的人口政策做好了規劃。也就是說,此次發改委出臺的戶籍政策只是上一次的落戶政策延續罷了,但是卻影響重大!

  在我國發布的各類城市人口數據中,一般用市域人口、市區人口、城區人口等這三個統計口徑來表述。但是,在中國,城區人口才是衡量城市規模最關鍵指標。

  而發改委官宣:

  針對100-300萬城區人口城市將全面取消落戶限制、針對300-500萬城區人口城市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取消重點羣體落戶限制、針對超大特大城市,將加大落戶規模

  這等於是在向全國市場傳遞一個信號:全國範圍內將普遍放開落戶限制,大城市落戶將更加容易!

  而這無疑將極大加速人口向城市集聚的速度!

  樓市的邏輯已變!重點都市圈、城市羣房價承壓

  對於樓市而言,戶口是最爲關鍵的影響因素之一。所以理解戶口這個數據對中國房地產具有巨大意義:

  戶口即戶籍,由公安機關戶政管理機構所製作的,用以記載和留存住戶人口的基本信息的法律文書。

  戶口是社區、住戶、人口相關的市鎮管理和其他行政管理的必備基礎,其對身份、權利能力和責任能力等的認定和對管轄權劃分的支撐,更是所有國家各項司法活動的必備基礎;它既以普遍登記對被登記人形成“被注視”的心理壓力,從而可能有利於維護公共安全,還以人身辨認、覈實查證、時空管控、促進鄰里關係、組織居民自治自衛等多種方式有力支撐各項公共事業、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工作。

  有了戶口,很大意義上,就有了義務教育的權利,以及其他公共資源分配。

  目前,在落戶政策寬鬆下,各地人才政策頻繁發佈。

  如,4月3日杭州落戶門檻降低!專科及以上、在杭工作並繳納社保可直接落戶。

  截止日前,在2019年發佈各種人才引進與落戶等政策的城市已經超過50個!從力度與數量看,刷新歷史記錄。特別是二三線城市,發佈人才落戶,補貼購房等政策井噴!

  一旦取消戶口限制,這也就意味着未來城市人口規模、城市特色或者說競爭力將成爲房價的唯一決定因素!在此基礎上,會間接拉動國家城市羣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羣城市房價上漲。這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城市虹吸效應中:

  超一線、一線城市將從二三四五線城市吸取有生力量;二線城市則將會大量抽取三四五線城市有生力量;而三四線城市則只能從鄉鎮、村級單位吸取有生資源,並且青年人佔有率將會進一步降低。

  這樣的情況下,人口向大城市、更大城市集聚,中心城市羣發展是大勢所趨。

  而在當下京滬等超大城市控制人口規模、中小城市吸引力不足的背景下,二線城市將成爲最大受益者。但是隨着人口聚積,這些城市房價勢必承壓。

  尤其是國家規劃的重點都市圈、城市羣,這些區域內的城市在吸引外來人口落戶上將有天然的優勢,在房價上也將天然承壓。這些區域包括:

  第一梯隊: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粵港澳大灣區;第二梯隊:哈長、長江中游、北部灣、中原、關中平原、蘭州—西寧、呼包鄂榆等城市羣;其中,成渝城市羣被給予衆望,被重點提出;天山北坡、滇中兩個城市羣作爲邊疆特殊城市羣也被單列。

  城市競爭即將進入“白熱化”

  這是中國前所未有之變局!

  戶籍制度將不再是城市區域間最大阻礙!城市間普遍增量規劃的發展模式將成爲歷史。換句話說,城市間將經歷優勝劣汰的洗牌!

  超大特大城市要立足城市功能定位、防止無序蔓延,合理疏解中心城區非核心功能,推動產業和人口向一小時交通圈地區擴散。

  收縮型中小城市要瘦身強體,轉變慣性的增量規劃思維,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引導人口和公共資源向城區集中;

  穩步增設一批中小城市,落實非縣級政府駐地特大鎮設市。

  什麼意思?很簡單,鼓勵城市做大做強!

  未來有吸引力的、有特色的城市將被給予“綠色通道”,只要發展起來無論大小,即使是鎮也可直接設市;

  而吸引力下降、人口持續淨流出的無競爭力城市,將被迫、必須停止增量發展。

  根據住建部2008年1月發佈的《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鑑(2016)》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底,我國城區人口100萬以上的特大城市全國共88個。

  其中,城區人口超1000萬的超特大城市5個;超500萬的特大城市8個;300萬-500萬的I型大城市14個;100萬-300萬的II型大城市61個。

  以下是具體情況:

  從全國分佈看,我國城市分佈東多西少、南多北少的格局並沒有太大改變。

  圖片來源:騰訊財經

  區域分佈格局未變,但是,未來城市“生老病死”即將進入優勝劣汰的叢林法則。

  未來,中國城市命運、樓市邏輯將被徹底改寫!

  —END—

  文章部分內容及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

  僅供學習、交流之目的。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