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晚間,獐子島發布公告稱,公司正在進行底播蝦夷扇貝的年末存量盤點,目前發現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可能對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作存貨計提跌價準備或核銷處理,因此,對2017年凈利潤9000萬元~1.1億元的盈利預測進行修正,預計2017年虧損金額在5.3億元到7.2億元。簡而言之,就是扇貝跑了,公司從盈利變為巨虧。

公告一出,輿論沸騰,資深股民的第一反應基本都是:獐子島家的扇貝怎麼又「跑路」了。為什麼要說「又」?因為,這已經是《扇貝去哪兒》第二季了,第一季發生在三年前。2014年10月31日,獐子島也是這樣突然發布公告,稱因遭遇北黃海異常的冷水團,公司百萬畝即將進入收穫期的蝦夷扇貝絕收,進而計提近8億虧損,全部計入2014年三季度,全年預計大幅虧損。當時,所有的農業分析師都驚呆了,沒想到還有這種操作,也許他們更沒想到的是,三年後這樣的操作還會再來一回。

獐子島說扇貝又跑了,網友就紛紛化身段子手。有的人諷刺道,「你家養的是扇貝精吧?一到年底做賬的時候就跑了?」「改養海龜吧,遊得慢,還能抓得回來。」有的人則直接表示了質疑,「理由都不換?」「騙我可以,注意次數。」然而,在這些看似歡樂的段子背後,是股民們的無限心酸和實實在在的損失。畢竟,獐子島家的扇貝說走就走,一走公司就損失好幾億,而就在上一個季報裏,獐子島還預計2017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9億-1.1億元,從賺1億到虧最多7個多億,股民得承擔多少損失?

總結一下,第一季劇情是,冷水團來了,價值8億元的扇貝跑了找不到;第二季劇情是,扇貝又跑了,至於理由嘛,就是不告訴你。是不是聽起來很兒戲?把這麼兒戲的理由拿來做巨虧公告,不僅是把股民利益當兒戲,更是把資本市場信息披露規則當兒戲。2014年第一次說扇貝跑了的時候,就有投資者提出「活要見扇貝,死要見貝殼」,結果,三年過去了,還是「活不見扇貝,死不見貝殼」,不了了之。這次,只說扇貝存貨異常,對於為什麼會異常官方沒有任何說明,甚至獐子島就在2017年10月25日還披露《關於2017年秋季底播蝦夷扇貝抽測結果的公告》,稱對「公司底播蝦夷扇貝尚不存在減值的風險」,這究竟是風險預估能力太差還是刻意隱瞞,需要進一步調查,必須給一個說法。

更需要給個說法的是,《扇貝去哪兒》第二季和第一季中,獐子島高管都做了同一件事——— 在公佈前提早減持。2014年,獐子島的大股東們由於在公開披露屬於《證券法》規定的內幕消息前,于敏感期內減持股票,避損高達1131.6萬元,被大連檢察院起訴。而這一次,獐子島高管參與的持股基金,在公佈扇貝跑路之前,從去年11月中旬開始,陸續按比例減持,最終減持了將近200萬股,減持比例是0.28%。如果聯繫知情人士透露的「扇貝不是跑了,而是在去年11月初被發現大量死亡」的消息,這個舉動就顯得非常可疑。若信息披露延遲足足兩個月,而高管卻在發現狀況之後、公佈消息之前提早減持,這就不只是操守問題,而是涉嫌違法了。這樣的話,就不只是平白無故為股民帶來損失,而是用股民的損失換取自己的安全了。

據悉,對於獐子島扇貝謎團,監管部門的相應措施已經在路上了。股民有權利也必須知道真相,相關方必須給出一個清楚的交待。《扇貝去哪兒》上演第二季,是對中國資本市場的侮辱,在一個法治化的成熟資本市場裏,信息披露的及時性和真實性都必須有保障。


昨天(1月30日)股市雷人信息太多了!其中最雷的無外乎獐子島了,據說獐子島的扇貝們又跑了?是的!又跑了?大家還記得三年之前扇貝第一次跑的事情嗎?如今時隔三年扇貝跑了再次重演,獐子島的扇貝不僅長了腿能跑,而且還知道挑時間跑,偏偏挑在這年底的時候,也真是稀奇哈!今日獐子島已停牌,停牌前股價為7.73元每股。

獐子島在2017年10月27日發布的三季報中還預計公司全年將盈利9000萬—1.1億,昨晚(1月30日)發布的年度業績預告突然就變成了虧損5.3億~7.2億,主要原因是海底的蝦兵蟹將都跑了,就算是沒跑的也瘦的不像人形,賣不出價錢。公司4.2萬名股東可能要付出真金白銀的代價!有網友稱:別慌,旅行扇貝會寄明信片回來的。

其實,獐子島上市的12年裏,早已經上演過「扇貝逃跑」的戲碼。2014年和2015年因扇貝跑路而分別虧損11.89億元和2.43億元。2014年那場「8億元扇貝遊走事件」曝光後,公司股價復牌後遭遇兩個跌停板。

目前市場上對「扇貝逃跑」的原因眾說紛紜,據公司深讀援引消息人士說是扇貝沒有「跑」,而是死了,不過,關於扇貝死亡的原因,官方目前沒有在任何途徑發布說明。至於究竟是什麼原因,還有待於上市公司進一步披露。這估計也是眾多股東和投資者關心的問題,面對著各方質疑,公司也應該做出進一步的解釋,這畢竟也是關係到不少股東和投資者利益。


筆者曾經從事過很長時間的養殖工作,對於養殖的風險深有體會,尤其是水產養殖風險更大,但是扇貝養殖筆者並不知情,也絲毫不懂。

1月30日晚間,獐子島發布業績預告修正公告稱,公司預計2017年虧損5.3億元-7.2億元。之前的2017年3季報中,公司還預計2017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9億元-1.1億元,同比增長13.07%-38.20%。 獐子島表示,公司正在按制度進行底播蝦夷扇貝的年末存量盤點,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同步實施監盤。目前發現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

獐子島扇貝跑了已經發生過,14年獐子島公告稱,因為北黃海遭遇異常的冷水團,公司105.64萬畝海洋牧場遭遇滅頂之災,受此影響,公司前三季業績「大變臉」,由盈利變為虧損約8.12。

水產養殖難在哪兒,難在看不見摸不著,筆者因為不熟悉扇貝養殖,就淡水魚養殖來說,同一個人同一時間投放同樣的魚苗,只不過是相鄰的兩個魚塘,成活率可以天差地別,在一個池塘投放魚苗不見多少死亡,但成魚數量與投放魚苗有的時候差距很大,成活率只有3、5成,有的魚類碰到很冷天氣,沒見多少凍死,但有經驗者只要看到少量死魚上浮,就知道基本死完,主要是鯪魚,這種魚可能是比重比較大,死亡很少上浮。

養殖產蛋鴨也是如此,碰到天氣變化,鴨子出現應激反應,但鴨子採食也正常,也沒有任何疾病,鴨蛋一晚之間可以少很多,讓你以為遭遇了小偷,進鴨場把鴨蛋偷走。

養殖業有的時候會氣死人,大家都是鄰居,一個人爆賺,一個人可能大虧,主要在於產蛋率,成活率,像南美白對蝦養殖,就是相鄰的兩個蝦塘,筆者說的極端一點,一個人可以獲得每畝萬元暴利,但另一個人可能收穫的是每畝虧損,而且數目不菲,蝦苗一投放進去,過幾天就死完了,而且屢投屢死。

因此筆者對於養殖上市公司一直敬而遠之,養殖公司有的時候不在於技術,而在於運氣,業績波動較大,在於養殖成功率和市場價格波動較大。往往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獐子島屬於深海養殖,暴利的同時也是屬於高風險投資,14年獐子島扇貝遊走遭遇市場很多質疑,但有關方面做出了澄清。獐子島鎮黨委宣傳委員趙志衛一貫口徑地稱「蝦夷扇貝底播的時間集中在每年11月中旬前後,參與人員眾多。如果大面積摻沙造假,那不是全島人都知道了?」「扇貝苗都是裝在一個網狀帶眼的箱子裏,根本沒有辦法裝沙子,更何況40%- 50%的比例。你要說裡面有海帶、雜物那是可能的,畢竟扇貝苗就是從海水裡取出來的,有一點雜物很正常。」

本次扇貝不見原因不明,有待上市公司進一步披露。

上市公司是一家公眾公司,對其質疑只要真實可靠都可以,畢竟關係到數不勝數的投資者利益,上市公司也有必要做出合理的解釋,扇貝緣何就不見蹤影了。

面對市場質疑,管理層不應該止步於發一個問詢函,監管函,最好是能夠開展現場檢查,讓投資者獲得準確真實的信息。


什麼?獐子島的扇貝又跑了?這麼會跑?練長跑的?

1月30日晚間,獐子島發布業績預告修正公告稱,公司預計2017年虧損5.3億元-7.2億元。之前的2017年3季報中,公司還預計2017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9億元-1.1億元,同比增長13.07%-38.20%。

獐子島表示,公司正在按制度進行底播蝦夷扇貝的年末存量盤點,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同步實施監盤。目前發現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異常。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可能對部分海域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計提跌價準備或核銷處理,相關金額將全部計入2017年度損益,預計可能導致公司2017年度全年虧損。

而這,已經是獐子島「扇貝跑了」2.0版本了,連這個都有第二季,想想也是服了,只能說懂事的扇貝,你是練長跑的嗎?就不能靜靜的呆著原地,非要玩命的來折騰!

想當初2014年你跑了,驚呆喫瓜羣眾,在市場上引發強烈地震,公司也是背鍋,是有口難辨!使得公司前三季業績也因此變臉,由盈利轉為巨虧8.12億。這次你怎麼如此懂事了,安安靜靜的沒幾天,這就又開始了長跑,而且還偏偏選擇在寒冷的冬天!難道冬季是個練長跑的好季節,不說是流行冬泳麼!你這一跑動靜可就鬧大了!沒看到各家媒體紛紛登出頭條,公司無奈只能再背黑鍋!

扇貝們,長點心哦,這次你們又密謀再次出逃,無組織無紀律,這不連累的公司趕緊發布停牌公告!

公司股票自1月31日(星期三)開市起停牌,公司將不晚於2018年2月5日(星期一)披露盤點結果並復牌。敬請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這還不說,關鍵是接二連三的跑,讓公司的臉面何存?這以後誰還敢跟公司做生意?都怕做著做著,你們興緻一來又開跑,可跑得了扇貝跑不了公司,這可咋整!這生意是沒法做了!

扇貝們,趕緊都再跑回來吧!趕緊的,都要有點覺悟,要不公司沒法整了,這都快過年了!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金鼎股戰場期待你的點評!


這是獐子島第二次發布扇貝跑路事件。獐子島在2014年曾經發生價值8個億的扇貝跑路事件,至今還沒有回來。

獐子島公司在 2017 年 10 月 27 日披露的《2017 年第三季度報告》中預計 2017 年度凈利潤比上年同期增加 13.07%~38.20%,凈利潤為 9,000 萬元~11,000 萬元。僅僅過去三個月,在1月30日晚間,獐子島發布業績預告修正公告稱,公司預計2017年虧損5.3億元-7.2億元。

此次獐子島公司業績大變臉,三個月時間突然損失6.2億元~8.3億元,如此怪事,讓持有獐子島股票的股民難以接受,也紛紛發出自己質疑的聲音。

根據獐子島公司公開解釋,在2017 年四季度,底播蝦夷扇貝收入及毛利下滑,部分庫存扇貝類產品出現減值,導致公司四季度業績與原業績預測偏差較大。

與其它公司庫存產品由於降價出現減值不同,獐子島公司庫存扇貝類產品出現減值的原因竟然是扇貝跑了,而且這是獐子島扇貝第二次跑路,就是不知道獐子島扇貝以後還要跑幾次路?

在這次獐子島扇貝跑路事件中,投資者最難以接受的是,在2017年12月21日《關於股份減持計劃實施完成的告知函》顯示,有大股東以大宗交易及集中競價方式成功減持3%股份套現。巧合的是,在大股東減持後,扇貝竟然跑路了。

今天獐子島股票停牌,證監會將對獐子島扇貝第二次跑路事件進行調查處理。


這個股票剛上市時我記著在80元上方很有一段時間,當時很多人看好他。好幾年前扇貝跑了一次,今年快過年了大家等著喫海鮮扇貝又跑了。當然肯定找不回來,動物有靈性,誰都怕死。

一個公司把一個故事講兩次首當是獐子島,但是其他故事也不好編,總不能說我真的虧了吧。現在的A股市場上市公司不是熱心提高效益,在未上市前,吹得天花亂墜,一上市立刻變臉,從每股利潤一元多變成幾分錢。接著編故事,減持套現,甚至有的公司集體減持一個人十幾億辭職了,有十幾個億當然日子過得好。

最近股市冷風吹,虧損幾十億上百億好多個,那麼多錢數也得數好多時間,怎麼一下虧了呢?一個是國家的虧了不心疼,一個是講故事講多了實在沒有辦法掩飾了。現在股民要有火眼金睛,不然虧得褲衩也沒有。

"


上次2014年獐子島8億扇貝跑了之後,讓中國農牧漁企業IPO遭遇滅頂之災。有人說(東北)農牧漁企業,十家企業九個坑,有誰敢碰?!

一個人第一次掉進糞坑,可以說是不小心;第二次還是掉進那個糞坑,就有人是傻B了!每三年講個故事跑一次扇貝,剛好把前三年的利潤坑填平了,如此反覆作業,玩弄股民而已!

關注升維投資,第一時間獲得熱點財經事件解讀,讓你的認知高人一等。


獐子島漁業是一家管理十分混亂的企業。可以說是集體企業,其實就是大鍋飯。國有企業所有的通病它全有,最初的管理層也基本是漁民出身。後來做大了,一下子躋身漁業領域的前茅企業,但絲毫掩蓋不了大鍋飯,漁民企業家的短目光。獐子島漁業的起家,是典型的政企不分,魚肉百姓的代表。獐子島鎮政府是獐子島漁業的最大股東,鎮政府把獐子島附近海域全部承包給漁業集團,而獐子島鎮老百姓只能給集團打工。失去了祖輩賴以生存的海洋資源,獐子島鎮老百姓日子過的可想而知。這樣的好處就是鎮政府富的流油,成為長海縣最富的政府,而集團則是長海縣最大最穩定的稅收來源。富了政府,富了集團中高層領導,具傳言,集團董事長年薪1600餘萬,以漁民為主體的中層領導最少也是年薪50萬,要害部門領導灰色收入更多。當年的冷水團,就完全是因為企業的管理混亂造成。當年收扇貝苗撥扇貝苗的負責人,表示董事長的弟弟吳厚季。該人現年三十多歲,當年就負責集團流水最多生產部門,全因為他是董事長的弟弟。開始還往苗裏摻砂石後來乾脆數據造假。最後終於冷水團來了,我只能說呵呵。而如此罪孽深重之人,僅僅辭職了事。此人在大連地區頗有名氣,被稱為吳少。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獐子島模式,是他們每天鼓吹的,也許說的多了,自己都信了,他們經常找一些所謂的作家來獐子島採風,然後為他們著書立說歌功頌德,這就是一個上市公司的做為。大鍋飯早已被證明是個失敗的經濟模式,而這些人卻為了私利還在那鼓吹,這種企業就應該早點被扔進歷史的垃圾堆。


如果您關注的新聞足夠多。會發現獐子島最新發了一份公告,說扇貝又回來了。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這在背後反應的問題就是上市公司拿股民權益當兒戲。因為這種涉及到重大業績的新聞肯定會導致股價的大幅波動。

獐子島的辦公地點在遼寧省大連市萬達中心,而恰好本人就在大連。早在14年的時候,獐子島就說因為冷水團導致產量大減,而致使股票出現大面積下跌。今年最開始又是如此,說明獐子島這種把戲已經玩了不止一次了。加上在獐子島業績預告之前大股東的減持,就能發現這其中利益置換的祕密。從上市公司套利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因為就目前來講,我們國家的法律對這部分的監管並不是很嚴格。但是像獐子島這種著實有點太過分了。今年扇貝跑了之後獐子島大火成為A股笑話,很多記者去採訪都被拒之門外,這也能說明問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太差,有什麼不能讓記著問的,記者要問的也本就是股民的知情權而已。然後大連證監局也因為此事開始盯上獐子島並且採取相應的措施,也就是在這時,獐子島新的公告出來了,說經過清點扇貝大部分又回來了。當然這個公告很多人沒看見。

所以我覺得這個利益輸送的問題就太明顯了,還請獐子島好好給個合理解釋


據說,有一些養殖上市公司首先是虛增存貨,比如天時地利人和,某某某動物產量大增,畝產萬斤,做出好看的財務報表,有這種利好的消息股價當然走高,然後內部人士就可以套現圈錢了,可是這樣子到了收穫季節產量對不上怎麼辦?然後在收穫前就可以以生病減產、動物出走等原因,把虛增那部分圓回來,老套路了,屢試不爽。以上的回答不針對獐子島等知名養殖公司。

那麼有沒有辦法辨別這種公司呢?其實有一種不靠譜的方法。

1、該公司有作假前科

2、該公司所在地作假高發

3、該公司的高管主要來自作假高發地區

如滿足任意一條,就需要特別謹慎,如果滿足兩條,最好不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