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腎和西醫的腎感覺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器官。西醫是怎麼治療這種病症的?


中醫的上火能細分出上百種疾病,中醫的腎虛同樣也是若干種疾病的集合。西醫為什麼要解釋?這種籠統的說法有任何解釋的必要?你真要解釋,比如上火,可能是缺乏維生素B2的口角炎,也可能是細菌引起的口腔感染,等等。

換句話說,西醫怎麼解釋身體不舒服?把上萬種疾病和你講一遍?

看來某些答案,你們總想把中醫神話,這個世界沒有中醫,不會有任何影響,我並不否認中醫中一些有用成分,但我反對中醫的固步自封和只試圖自圓其說。


下面有人說道:腎虛是中國特色疾病,全世界只有中國人會腎虛。

其實不光是腎虛,還有很多其他病也是中國特有的,比如:上火,宿便,清楚毒素,紅棗補血,核桃補腦。。。。。


更新。這兩天問題關注度又高了起來,中醫粉蹦蹦跳跳的樣子真可愛,不過我也想清楚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在當今中國,腎虛、補腎是一門生意。

原答案:題主你要明白,腎虛是中國特色疾病,全世界只有中國人會腎虛

我是美麗的分割線。。。。。。。。。。。

針對有人說中醫的腎和西醫的腎不是一個東西 @ZiXu ,我覺得有必要放出這張圖。

北宋《存真圖》之臟腑正面圖與背面圖。

古代科學不發達,對人體研究不深入,搞錯了腎的功能,無可厚非。現在人不想糾正錯誤,反而給古人開脫。無非就是退嬰思想唄,越是古代越是正確,我真呵呵呵呵了個嗬。


自己的一肺癌患者(副腫瘤癥狀入院)去本市某中醫三甲醫院挂號看了所謂的專家號,回頭過來罵我一通,說他根本沒有什麼病,專家說了只是腎虛。嗯,也許是我太狹隘了,體會不到專家善意的謊言吧。


圍繞「羅化生」的回答,爭論太多,非常散亂,我把我評論中的觀點總結一下。

【1】

中醫經典書籍《難經》

曰:臟各有一耳,腎獨有兩者,何也?

然:腎兩者,非皆腎也。其左者為腎,右者為命門。命門者,諸神精之所舍,原氣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

翻譯

問:內臟各有一個,為什麼腎有兩個?

答:兩個腎,並非都是腎,左邊的是腎,右邊的是命門。命門,男子儲藏精液,女子聯繫子宮。

這段話指明【腎】就是解剖學上的腎,不過功能弄錯了。

如果有人覺得我的翻譯錯了,那請拿出你的翻譯。

如果有人覺得中醫有其它典籍否認了《難經》這部分內容,請說明是哪部書籍哪一段描述。

【2】

有人會說,古人錯了,難道不許中醫改進?

那我們來看看是如何改進的。

19世紀,現代科學進入中國。中醫理論和現代科學矛盾,眼看玩不下去了。

一個叫惲鐵樵的人耍了一套花招,將中醫的臟腑變成一個個【虛擬容器】。臟腑不再是實體臟腑,而是一些功能的集合。如此一來,不但不矛盾,以後現代科學有新發現,都可以扔到對應的容器中。

【腎】容器對應若干癥狀,現代醫學發現某癥狀真正出問題的器官,中醫就把這個器官相應的功能扔到【腎】容器中。

腎A虛——&>腎功能A有問題——&>癥狀集合A。

腎B虛——&>腎功能B有問題——&>癥狀集合B。

現代醫學發現C腺——&> C病——&>癥狀集合A。

中醫就說,【腎】包含C腺的功能。

現代醫學發現D軸——&> D病——&>癥狀集合B。

中醫就說,中醫的腎包含D軸的功能。

這種改進方式,說得好聽一點叫【馬後炮】,說得不好聽叫【厚Y無C】。

【3】

還有很多人說是【腎】的翻譯問題,那我們就把時間推到現代醫學進入中國之前,請說說中醫的【腎】是什麼?如果是功能,具體是什麼功能?

【因為腎功能A出現問題,所以有癥狀集合A。】

現代醫學進入中國之前,腎功能A具體是什麼?說不清楚。轉來轉去最後就是【癥狀集合A對應的功能】。

合起來就是【因為癥狀集合A對應的身體功能出現問題,所以有癥狀集合A】

這是一句正確的廢話。

【4】

厲害一點的可能會跳出來說,【腎】哪裡說不清楚?腎陽虛就是腎的陽氣不足,所表現的一系列癥狀。

陽氣又是什麼?說不清楚。

如果有人能說清楚陽氣是什麼物質,並拿出實驗證據,諾貝爾醫學獎肯定可以拿到。

可能有人會說陽氣不是物質,是功能。

那腎的陽氣不足就是指腎的功能有問題。

麻煩看本文【3】部分。

【5】

有人說,中藥有效,所以腎虛理論是正確的。

這種邏輯實在是可笑。

【因為腎A虛,所以出現癥狀集合A。】

【某中藥能治療癥狀集合A。】

這兩句話根本沒有因果關係。

例如:鬼上身,所以出現癥狀集合A。

某葯能治療癥狀集合A。

難道「鬼上身」理論是對的?

至於中藥到底有沒有效,那是實驗的事情,通過了臨床實驗那就有效。而且,有沒有效也與本文無關,我不會回復相關評論。

【6】

有評論提黑箱原理。

中醫給每個黑箱標個名字,這個叫腎陽虛,那個叫肺氣虛,裡面是什麼?不知道。

現代醫學開箱後,再來馬後炮。

更可笑的是,開完箱之後發現不關腎的事,就說中醫的腎不是解剖的腎。

【7】

有人說我否認某院士的研究成果。

中醫研究發現某中藥對甲狀腺起作用,我沒否認啊。

某中藥的作用是補腎,也是中醫說的。

兩者矛盾,怎麼解決。

中醫的解決方法就是說中醫的腎包含甲狀腺。

呵呵。

【8】

世界衛生組織將【腎虛】歸到精神病。

腎虛被認為屬於文化結合症候群,或稱文化束縛精神症候群,文化有關特殊精神候群,即只存在於特定文化下的一種疾病或將疾病的癥狀集結起來並賦予該文化的意義,患者會對精液的流失感到恐慌(因視其為人寶貴的精華),並因此存在焦慮及驚恐的情緒且產生軀體癥狀,腎虛在現代醫學會被視為精神障礙,腎虛已被收錄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及ICD-10第五章附件二 - 文化特有的疾病中。

哈哈哈哈。

總結:

根據我查到的中醫資料和邏輯推理,中醫大量的專有名詞解釋來解釋去,最終是指表面癥狀集合。也就是說,中醫把所有表面癥狀進行分類。

癥狀集合A取個名字叫腎A虛。

癥狀集合B取個名字叫腎B虛。

癥狀集合C取個名字叫脾虛。

中藥對症治病,指的就是治療這些癥狀。

中醫理論關於病因的部分就是臆想。

【麻煩各位多看兩遍再評論,本文寫過的東西不會回復。】



水,確實水,整體中醫水平低下,一來現在的疾病基本都是嚴重的病,中醫也沒辦法,治重病本身就違背中醫的宗旨治未病。二來現在的中醫半中不中的多,根本就學不明白中醫。

中醫現在能存在都得謝天謝地了,差點就給廢除了,這幫人毀老祖宗的東西有一套。

但是真正有水平的中醫還有,雖然鳳毛麟角,總比沒有強。相信以後會更多的,時間問題。

轉發一篇網文:

我們為什麼成不了中醫高手?深思……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看完這篇文章,小葯童陷入深思中……

相信每一個學中醫的同志,剛剛踏入醫學院校,或者剛剛接觸中醫之時,個個都是躊躇滿志,暗下決心,一定要成為一個懸壺濟世的良醫。

遠的如醫聖張仲景,藥王孫思邈,近的如胡希恕胡老,李可老中醫,一個個高大偉岸的形象成為我們頂禮膜拜的對象。

我們都嚮往成為像他們一樣,屢起沉痾,妙手回春的神醫,用現在的話就是高手。

但是,行醫多年後卻發現,真的應了那句話:讀書三年謂天下無病不醫,臨床三年謂天下無病可醫。

臨床時間越長發現自己離自己的偶像們越遠,困擾自己的問題越多,疑惑越多,很多時候病人在面前,自己心中卻了無分寸。很多時候感到力不從心,治病療效不佳。

這就引出了一個疑問,為什麼我們成不了像前輩們一樣的高手呢?

想想我們平時是怎麼看病的,來一個眩暈的病人,首先不是先去進行望聞問切,而是先定性為頸性眩暈,然後糾結於X片上,哪一節頸椎出了問題?有沒有骨質增生?

試問,哪一節椎體有問題,有沒有骨質增生,對我們開方用藥,辨證取穴有哪一點幫助?我們有沒有學過,老師有沒有教過我們,椎間隙變窄了,應該用哪味葯?應該取哪個穴位?從我最近兩例病人,療效由不好,到最後痊癒,我體會很深。

我們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舍本求末。學中醫的人都知道,中醫的精髓在於辨證論治,我們在日常診斷中有多少時候是真正進行了辨證論治呢?

來個感冒病人,不是先辨陰陽寒熱,而是先想到了要抗病毒,不論寒熱,金銀花,板藍根,一起上;一見發燒,雙黃連,柴胡一起上;來個腰疼、腿疼,往往是哪疼扎哪,把辨證取穴拋到腦後,僥倖命中沾沾自喜。

但更多時候,卻限於療效不好的疑惑中。很多時候發現自己開方毫無把握,扎針只會扎阿是,或者是一些看上去更像是耍小聰明的特效穴。

行醫這些年來,我發現我們中醫界好大喜功,浮誇浮躁的現象普遍存在。

想我們的老前輩,那麼高的水平,都還秉燭夜讀到雞叫,而我們現在中醫人呢?

讀過《傷寒論》、《金匱要略》、《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的有幾個?搞針灸的,著名大家承淡安先生每天晚上堅持練針,我們有幾個能做到?有幾個讀過《針灸大成》、《針灸甲乙經》?

基本功沒打好,卻整天嚮往成為高手,無異於異想天開。

前一段時間在網上看了一則報道,說某高校研究生用小白鼠做實驗,來論斷某方葯對婦女痛經的治療作用,看了之後,我只有啞然失笑了。

看看我們的中醫研究者都在做什麼?不客氣的說這真是在給中醫丟臉,抹黑,他們整天這樣研究能成為高手嗎?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我的一個同學,鐵杆中醫,致力於經方治病。一天遇見一個在他們當地很有名的老中醫,本來想要向他討教一二,卻不料,老中醫竟然不識四逆湯。

這位老中醫有心臟病,常年自治效果不好,我同學說用四逆湯加減治療心臟病效果很好,老中醫竟然不知道四逆湯為何方。不但不信,還說傷寒論太老,過時,不科學,應該多學雜誌上所寫的現代方,和各醫院的協定方,令我同學好是失望。

這位老中醫一輩子了,也沒成為高手,我不知道他老人家在閑暇之餘有沒有鬱悶過,自己為什麼沒成為高手。

凡是問為什麼,大都有內因、外因兩個因素,上邊說的是我們自身原因。再說外部因素。

看看我們的教材,為了響應中西醫結合的號召,教材編的是不倫不類。先看中藥學,每一味葯的最後,必然會寫上這位葯含某某化學成分,對某些癥狀有某些反應,或者小白鼠吃了後有什麼反應。

再看方劑學,每個方子後面會寫上,治療某某西醫病名。這就導致了,有很多醫生,一見發熱上雙黃連,謂之能消炎,抗病毒,或者是看見某個病生搬某個方,把辨證論治拋到九霄雲外。

現在越來越多的中醫人意識到,要振興中醫,必須回到經典上來。或許,經方是振興中醫的一條正確大道。但是現在的中醫學院里,四大經典都是選修課,什麼《傷寒論》、《金匱要略》,都沒有英語重要。

再到中醫學院的附屬醫院看看,那裡雲集了本省的各大中醫名家,但再看看,有幾個用經方的。真是屈指可數。為了經濟利益,哪個不是二三十位味葯往上堆?

相信所有的中醫者,談起來都會說《內經》是基礎,《傷寒》是根本,但有幾個人在真正研究這些經典?高手不是說出來的。

都在說舊社會萬惡,民國時期混亂,但就是在那萬惡混亂的社會,我們卻培養了那麼多另我們現在敬仰的醫界高手。在和諧美滿的現在社會,我們為什麼卻培養不出來哪怕一個高手呢?這個問題是老話題了,不說大家也都明白。

再說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前一段時間,我有一個病人,是搞中藥研究的,攀談之中,他說了一句話:中醫將死於中藥之手。聽起來恐怖吧,但我對他的話是嚴重贊同的。

看看現在是中藥質量,到處都是假藥,劣葯。到亳州中藥市場看看,真是觸目驚心,想買到真正的所謂道地藥材,還真不容易。我浸淫中醫也算有好幾年了,對中藥也算略知一二。

我舉我自己的一個例子。我發現在我給病人所開的麻黃湯中無一例發汗者,我很鬱悶,決定親身試藥。恰逢自己感受風寒,於是自己開了副麻黃湯,喝完之後,凈等出汗,兩個小時過去也沒見一滴汗出。

這是第一次,我當時想可能是麻黃量用小了。第二天麻黃45克,桂枝30克,炙甘草15克,杏仁20克。

當我按《傷寒論》要求先煎麻黃去上沫時,卻沒發現什麼「上沫」,葯喝了之後,又是凈等汗出,兩個小時過去了,還是沒出汗。

當時我就想,我是該懷疑這葯呢,還是該懷疑仲景先師。到後來得出結論是所用麻黃乃是假貨

再看看我們經方派常用的幾味葯,半夏,我身處鄭州,據我調查在鄭州各大藥店能買到正品半夏的只有兩家藥房,其餘全是以水半夏冒充。

附子,現在火神派流行,很火的一味葯,但附子的質量呢,炮製的工藝嚴重違背傳統,你敢放心大膽用嗎?

等等,能舉得例子太多了,中藥的問題,已經到了很危險的地步了。再高的水平,也許仲景再世,開再好的方,用這樣的葯,高手也得變成……

正所謂: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我們為什麼成不了高手,我們都應該想想。

最後,祝願每一個立志中醫的都成為高手,但要明白,成為高手的路,其漫漫兮,而遙遠。

努力吧,想要成為高手的人。

大醫習業第一

凡欲為大醫,必須諳《素問》、《甲乙》、《黃帝針經》、明堂流注、十二經脈、三部九候 、五臟六腑、表裡孔穴、本草藥對,張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東陽、張苗、靳邵等諸部 經方,又須妙解陰陽祿命,諸家相法,及灼龜五兆、《周易》六壬,並須精熟,如此乃得為大醫。若不爾者,如無目夜遊,動致顛殞。次須熟讀此方,尋思妙理,留意鑽研,始可與言於醫道者矣。又須涉獵群書,何者?若不讀五經,不知有仁義之道。不讀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讀諸子,睹事則不能默而識之。不讀《內經》,則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讀《庄》《老》,不能任真體運,則吉凶拘忌,觸塗而生。至於五行休王,七耀天文,並須探賾。若能具而學之,則於醫道無所滯礙,盡善盡美矣。

大醫精誠第二

夫經方之難精,由來尚矣。今病有內同而外異,亦有內異而外同,故五臟六腑之盈虛,血脈榮衛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診候以審之。而寸口關尺有浮沉弦緊之亂,穴流注有高下淺深之差,肌膚筋骨有濃薄剛柔之異,唯用心精微者,始可與言於茲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於至粗至淺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虛而損之,通而徹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熱而溫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見其死矣。故醫方卜筮,藝能之難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世有愚者,讀方三年,便謂天下無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無方可用。故學人必須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不得道聽途說,而言醫道已了,深自誤哉。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深心凄愴,勿避險 ,晝夜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反此則是含靈巨賊。自古名賢治病,多用生命以濟危急,雖曰賤畜貴人,至於愛命,人畜一也。損彼益己,物情同患,況於人乎?夫殺生求生,去生更遠,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為葯者,良由此也。其虻蟲、水蛭之屬,市有先死者,則市而用之,不在此例。只如雞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處,不得已隱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為大哲亦所不及也。其有患瘡痍下痢, 臭穢不可瞻視,人所惡見者,但發慚愧、凄憐、憂恤之意,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是吾之志也。

夫大醫之體,欲得澄神內視,望之儼然,寬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診疾,至意深心,詳察形候,纖毫勿失,處判針葯,無得參差。雖曰病宜速救,要須臨事不惑,唯當審諦覃思,不得於性命之上,率爾自逞俊快,邀射名節,甚不仁矣。又到病家,縱綺羅滿目,勿左右顧眄,絲竹湊耳,無得似有所娛,珍饈迭薦,食如無味, 兼陳,看有若無。所以爾者,夫一人向隅,滿堂不樂,而況病患苦楚,不離斯須,而醫者安然歡娛,傲然自得,茲乃人神之所共恥,至人之所不為,斯蓋醫之本意也。

夫為醫之法,不得多語調笑,談謔喧嘩,道說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名,訾毀諸醫,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則昂頭戴面,而有自許之貌,謂天下無雙,此醫人之膏肓也。老君曰∶人行陽德,人自報之;人行陰德,鬼神報之。人行陽惡,人自報之;人行陰惡,鬼神害之。尋此二途,陰陽報施豈誣也哉。所以醫人不得恃己所長,專心經略財物,但作救苦之心,於冥運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貴,處以珍貴之葯,令彼難求,自炫功能,諒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濟,故亦曲碎論之。學人不可恥言之鄙俚也。

今之學醫者,皆無聊之甚,習此業以為及食計耳。孰知醫之為道,乃古聖人所以泄天地之秘,奪造化之權,以救人之死。其理精妙入神,非聰明敏哲之人不可學也。黃帝、神農、越人、仲景之書,文詞古奧,披羅廣遠,非淵博通達之人不可學也;凡病情之傳變,在於頃刻,真偽一時難辨,一或執滯,生死立判,非虛懷靈變之人不可學也;病名以千計,病證以萬計,臟腑經絡,內服外治,方葯之書,數年不能竟其說,非勤讀善記之人不可學也。又《內經》以後,支分派別,人自為師,不無偏駁;更有怪僻之論,鄙俚之說,紛陳錯立,淆惑百端,一或誤信,終身不返,非精鑒確識之人不可學也。故為此道者,必具過人之資,通人之識;又能屏去俗事,專心數年,更得師之傳授,方能與古聖人之心,潛通默契。若今之學醫者,與前數端,事事相反。以通儒畢世不能工之事,乃以無文理之人,欲頃刻而能之。宜道之所以日喪,而枉死者遍天下也。


還不懂我的意思嗎?

我複製粘貼高等院校的教材來回答是想說,不管中醫、西醫,隨著「科學」的研究、社會的發展進步,最後會走向統一。目前來說,條件得天獨厚,我們中國更要搶先一步啊!那些還在吵著要廢除啊,什麼假的沒用的人,跟晚清的愚民有什麼區別?其心可誅啊!!!

西方人研究我們的中醫,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用來補充自己的醫學,到時候再來找我們收取高價費用!這跟人家研究發展我們的火藥、羅盤,最後用堅船利炮轟開中國的大門,奴役我們的同胞有什麼區別!

以後生了病,沒有好的國產葯,國產技術,只有國外的天價葯,天價技術,第一個等死的就是你們這些活在夢裡人!

以下原答案

我就直接複製粘貼了,有點長。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的中西醫結合臨床的教材。

第二章 腎的研究

【概述】

臟象學說是中醫理論的核心內容之一。中醫以臟腑為基礎來闡述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改變,並據此辨明陰陽氣血的盛衰,進而確立治療的原則和選擇治療的方法。臟象,古稱之為藏象。元·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說:「欲知其內者,當以觀乎外;診以外者,斯以知其內。蓋有諸內者,必形諸外。」明·張景岳在《類經》中注釋說:「象形象也,藏居於內,形見於外,故曰藏象。」藏象也就是通過對人體「外」部的形「象」的觀察來了解、分析和推測「內」部「藏」器的功能或病變。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我們已不能滿足於這種僅僅從粗淺的外部現象來了解內部事物本質的方法,希望用更加科學的手段來揭示中醫理論中臟腑所涵蓋的生理功能,了解臟腑氣血陰陽盛衰變化時其形態、代謝、功能改變的特點,以及闡明中醫理論指導下辨證論治中藥物的作用機制,這就是中醫藏象學說現代研究的目的。

在藏象研究中,對五臟之一腎的研究開展較早,也取得了相當的成果,為其他臟腑乃至整個中醫理論的現代研究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本章將對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開展腎的研究所取得的進展作一簡明的介紹。中西醫結合腎的研究主要是用現代科學的理論和方法來闡明中醫的腎在維持人體生理活動中的作用,探討腎的氣血陰陽失調給機體形態、代謝、功能等方面帶來的改變,以及用中藥補腎調節陰陽的作用機制。

【從腎虛時機體的代謝和功能改變來推論腎的作用】

由於中醫的臟腑不是一個單純的解剖單位,更多的是作為一組生理功能集合的代名詞,或者說是一種功能載體,所以對中醫臟象的研究不能照搬現代醫學對一個具體器官的研究方法,必須有中西醫結合的特色,有自己的思路。其總的特點是結合臟腑病變時機體的改變來間接推論這一臟腑的功能內涵,也就是它的正常生理功能。

1.從異病同證尋找形成證的機制 臨床上常可見到不同疾病發展至一定階段會出現腎虛見證,這時用補腎調節陰陽法治療可明顯提高療效,即所謂「異病同治」。異病之所以能同治,是因為它們「同證」:這些患者按照中醫辨證,都具有腎虛證,腎虛證就是這些不同疾病的共同病理環節,或者說是這些共同的病理環節構成了腎虛證的基礎,而維持這些環節的正常生理狀態是腎的職能,補腎調節陰陽的目的就是恢復或維護腎的正常功能。自20世紀50年代末起,當時上海第一醫學院藏象專題研究組在不同病種的腎陽虛患者中開始了探索腎虛病理環節的工作。中醫歷來對腎虛沒有一個嚴格的辨證標準,為了研究工作的科學性和規範化,研究人員在老中醫的指導下,確立了入選研究對象腎虛辨證標準:①腰脊酸痛(外傷性除外);②脛酸膝軟或足跟痛;③耳鳴或耳聾;④發脫或齒搖;⑤尿後餘瀝或尿失禁;⑥性功能減退,不孕、不育。

上述6項中須具備3項方能辨為腎虛證。對於陽虛證和陰虛證同樣建立了相應的辨證標準。腎陽虛證既要符合腎虛辨證標準,又要符合陽虛辨證標準;同樣腎陰虛證也要同時符合腎虛和陰虛的辨證標準。

由於中醫認為腎中藏有人體的真陰真陽,是生命的主宰,因此反映中醫腎的指標應多從神經、內分泌等方面尋找,因為這些都是對人體內外環境的適應性具有重要調節作用的功能系統。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研究人員終於發現腎陽虛患者的24h尿17-羥皮質類固醇(17-OHCS)的含量普遍低於正常人,而且這一結果在以後的檢測中能不斷得到重複。腎陽虛的24h尿17-OHCS含量也明顯低於腎陰虛患者和脾陽虛患者(圖2-1),反映這一改變對腎陽虛證具有一定的特異性。既然24h尿17-OHCS含量降低是腎陽虛患者的一項共同改變,那麼維持人體腎上腺皮質激素正常地合成、分泌及代謝很可能是中醫腎的一項重要功能。這一發現可以說是開創了中醫臟腑本質現代研究的先河。

圖2-1 腎陽虛、脾陽虛患者及正常人尿17-OHCS值比較

2.深入探討腎與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的關係 在發現中醫的腎與腎上腺皮質功能的聯繫後,根據現代醫學對腎上腺皮質激素調控機制的認識和中醫陰陽互根、陰陽轉化的理論,展開了對腎與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關係的深入研究。

(1)腎與下丘腦-垂體的聯繫 尿17-OHCS是腎上腺皮質激素的代謝產物,其排量下降的原因可能為:①腎上腺皮質功能的原發性減退;②垂體功能的減退;③肝臟對激素的滅活降解代謝出現障礙。科研人員對7例腎陽虛患者和6例正常人作血氫化可的松的半衰期測定,結果顯示兩組對象的激素分解代謝的動態變化是一致的,由此可以排除腎陽虛患者尿17-OHCS的下降是由肝臟分解代謝出現障礙而引起的可能性。在對腎陽虛患者作ACTH興奮試驗檢測時發現不少患者呈延遲反應,即在靜脈滴注ACTH的第2天,其腎上腺皮質的反應性(以24h排出的尿17-OHCS作為指標)才達正常高峰,而正常人在滴注的第1天就出現高峰。ACTH試驗延遲往往提示受試者的垂體功能有所減退,而腎上腺皮質則因相對缺乏垂體分泌的ACTH的刺激而處於惰性狀態,故反應延遲。因此,上述測試結果說明腎陽虛患者的垂體功能同樣存在不足。對腎陽虛患者針對性地進行溫補腎陽治療後,其ACTH興奮試驗有明顯改善,在滴注第1天腎上腺皮質的反應性顯著提高。從補腎治療的效果也驗證了腎與垂體-腎上腺皮質的關係(圖2-2)。

圖2-2 腎陽虛患者溫補腎陽對ACTH興奮試驗的影響

為了更全面地了解腎陽虛證與整個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的關係,藏象專題組的研究人員採用反映下丘腦功能的血11-羥晝夜節律測定,反映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的Su-4885試驗、ACTH興奮試驗等對腎陽虛患者進行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各個層次功能的全面檢測,並與正常人及腎陰虛患者作比較。結果表明,10例正常人共30項次測定僅1項為異常;而16例腎陽虛患者11例11-羥晝夜節律異常,11例ACTH興奮試驗異常,15例24h尿17-OHCS異常,無一例患者3項檢測起步正常,說明腎陽虛患者確實在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的不同層次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亂(表2-1)。

表2-1 腎陽虛患者與正常人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功能檢測出現異常例數比較

註:以24h尿17-OHCS測定反映腎上腺皮質功能;ACTH興奮試驗反映垂體功能;血11-羥晝夜節律反映下丘腦功能。

(2)腎陰腎陽轉化的物質基礎 腎虛的核心是陰陽的失調,因此對腎本質的研究必然會涉及陰陽的物質基礎。在臨床上曾觀察到,陽虛偏重型的患者如果用溫陽葯過偏,就會出現舌紅口渴、煩躁失眠、便秘尿赤等陰虛見證,原來的尿17-OHCS低值也相應升至正常高限甚至超過正常標準;當改用滋陰葯或略加清熱葯後,尿17-OHCS就再次降低。同樣,原來陰虛火旺的患者,由於過用瀉火藥,可出現畏寒、嗜睡、乏力等陽虛偏重見症,其尿17-OHCS也降至正常範圍以下。這一觀察證實了腎中陰陽的轉化同樣具有客觀的物質基礎,這種轉化至少在一部分患者中具體表現為腎上腺皮質功能及皮質激素(包括其代謝產物)含量的改變。當時觀察到並非所有的腎陰虛患者尿17-OHCS都升高,以後經上海中醫藥大學研究人員進一步研究,發現尿17-OHCS升高的陰虛患者一般多伴有肝火旺或心肝火旺;若陰虛而只伴有心火旺的患者,則尿17-OHCS不高而尿兒茶酚胺的排量增高。

【腎陽虛證研究成果在臨床的初步應用】

1.哮喘的防治 對於哮喘患者的治療中醫素有「發時治肺,平時治腎」的說法,臨床上用補腎法結合西藥對症處理治療哮喘可以使療效得到明顯提高,說明哮喘的發病和腎虛有密切的關係。在哮喘中確有部分患者有明顯的腎虛見證,他們的尿17-OHCS值是降低的,補腎治療後在臨床見效的同時,尿17-OHCS也有明顯提高。但研究人員同時發現,另一些哮喘患者並沒有腎虛的臨床表現,而他們的尿17-OHCS值也低於正常。這些患者若按傳統中醫的四診合參辨證不屬於腎虛的患者,但從實驗室檢測結果看,其改變已和腎虛患者類似。用補腎法治療這些患者,在臨床癥狀緩解的同時,尿17-OHCS的水平上升。因此從治療驗證的角度看,這些患者確實應該列入腎虛的範疇,或者屬於隱潛型的腎虛。進一步的研究還發現,臨床上無腎虛的哮喘患者和有腎虛見證的哮喘患者雖然都有尿17-OHCS含量的降低,但兩類患者的ACTH興奮試驗不同,臨床無腎虛見症者基本上都是正常反應,而臨床有腎虛見證者大多呈延遲反應,說明前者具有潛在的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後者已有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的興奮性改變,這一差異可能決定了腎虛程度的不同,其輕微者需依賴實驗檢測才能辨為「腎虛」,而當病情進一步發展,則在臨床上也能觀察到腎虛證候了。中西醫結合腎本質的研究為揭示、診斷這一類腎虛患者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檢測手段,同時也證明在腎本質研究中獲得的理論認識具有普遍的意義,經得起臨床實踐的檢驗。在正確的中西醫結合的理論指導下,現代醫學的實驗檢測手段可以彌補傳統辨證方法的不足,這種依靠實驗室檢查進行的「微觀辨證」比起依賴四診合參的「宏觀辨證」具有更敏感、更規範、更客觀的優點(表2-2)。

表2-2 14例無腎虛見證的哮喘患者補腎治療前後尿17-OHCS的變化

2.早期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的治療 近年來機體儲備功能的改變在反映疾病早期變化中的作用已逐漸引起重視。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是一內分泌疾病,在臨床上能作出診斷之前,其腎上腺皮質已有相當程度的毀壞,只是依賴腺體的代償而維持著功能,只有靠ACTH興奮試驗才能作出早期診斷。藏象研究室見到7例這樣的早期患者,他們的臨床癥狀不顯著,僅有一些乏力和消瘦,有不同程度的黑色素沉著,血清中電解質和血糖水平屬正常,但多次進行ACTH興奮試驗檢測顯示2/3為低下反應,1/3為延遲反應。雖然這些患者臨床上無典型的腎陽虛癥狀,但他們的實驗檢測結果與腎陽虛患者十分相似,故還是以溫補腎陽法治療。結果7例中除1例無效外,其餘6例色素沉著減退,乏力好轉,ACTH試驗也基本恢復正常。治療1年後作隨訪,患者已恢復工作或能勝任一般活動。這是將腎本質研究理論應用於臨床指導辨證和治療的又一個例子(圖2-3)。

圖2-3 7例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者補腎治療前後ACTH興奮試驗比較

3.在拮抗外源性激素不良反應方面的應用 皮質激素類藥物的臨床應用是醫學的一大進步,但其引起的不良反應也成了醫學的一大難題。在諸多不良反應中突出的一項是因治療目的而長期服用激素,會造成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功能的抑制,患者對激素出現依賴性,驟然撤去,易導致疾病的複發,甚至引起死亡。Pearson等報道了36例、Phear等報道了50例長期用激素治療的哮喘患者用各種方法撤除激素,成功率約12%,而死亡率為8%左右。由於這些長期服用激素的患者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受抑,因此其ACTH興奮試驗的表現與腎陽虛患者相似,這就提示我們可以用補腎法進行撤除激素的嘗試。對18例平均應用激素已達3年以上的患者採用這一方法,結果在6個月內有9例患者成功地撤除了激素,其中5例患者的ACTH興奮試驗也由異常轉為正常反應。由此進一步考慮,能否在患者服用激素的同時給予補腎中藥,既發揮激素的藥理作用,又同步克服其不利影響,甚至利用中藥的治療效應而減輕激素的用量,降低撤除激素的難度。按這一思路將激素與溫補腎陽的中藥給予慢性腎炎患者,結果見患者迅速出現滿月臉,並有興奮失眠等陰虛火旺癥狀出現,說明這時溫腎葯反而起了火上加油的作用。於是根據中醫理論針對患者在初用激素時出現的火旺之證採用生地、知母、甘草等滋腎、瀉火、解毒中藥,結果癥狀有了明顯改善。為了探討機制,藏象研究室於1982年對10名志願者作了研究,讓他們服用地塞米松造成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的抑制,再分別用滋陰瀉火藥知母和溫補腎陽葯溫陽片來觀察對這種抑制有無改善作用。結果顯示,滋陰瀉火在用藥的第3天即顯示出能拮抗地塞米松對腎上腺皮質軸的抑制,溫陽片組則在用藥的第5天顯示這一作用,當激素停用後,溫陽片還能促進被抑制的血漿皮質醇提前回升,這些結果說明滋陰葯和溫陽葯分別適用於激素使用過程中的不同階段(表2-3,圖2-4)。

表2-3 血漿皮質醇濃度(nmol/L)

註:Dex,地塞米松組;Dex+溫陽,地塞米松+溫陽片;Dex+滋陰,地塞米松+知母。倡:與Dex組比較,P<0.05。倡倡:與Dex組比較,P<0.01。

圖2-4 滋陰瀉火和溫補腎陽拮抗短程應用地塞米松所致抑制作用

在動物實驗中進一步證實,滋陰中藥對腎上腺皮質軸的保護作用以激素應用的早期階段為好,而溫腎中藥的保護作用則以應用激素的中、後期為好。由此推斷,激素的使用會導致患者腎的陰陽失調。早期階段,主要以陰虛內熱為主;後期階段,則屬於陰陽兩虛,且以陽虛為主。這一認識對臨床合理地應用中西藥物有積極的借鑒意義。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用激素治療腎病綜合征,獲77%~88%的緩解率,但停葯後複發率達53%。此後在患者應用激素1周後給予滋陰瀉火藥(生地、知母、生甘草、玄參、丹皮、澤瀉、夏枯草等),在激素生效後,劑量減至一半時改用益氣溫腎葯(黃芪、淫羊藿、補骨脂、鎖陽、菟絲子等),同時應用環磷醯胺,服至停用激素後的3~6個月。結果用此方案治療的100例患者完全緩解達90%,部分緩解達4%,6%對激素依賴,經2~6年隨訪,僅22例複發。這說明只要激素與滋陰瀉火及溫補腎陽葯配合得當,完全可以減輕激素的不良反應,提高緩解率,並降低複發率。

【腎陽虛證的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性腺軸的研究】

腎陽虛證在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的不同層次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亂,反映該證型是神經內分泌系統的一種隱潛型變化。既然在腎上腺皮質軸有此改變,那麼在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和性腺軸是否也存在功能紊亂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藏象研究室對14例辨證為慢性支氣管炎的腎陽虛患者和12例年齡、性別接近的慢支非腎陽虛患者,以及13例正常人作了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功能的系統檢測,項目包括血清T3、T4、促甲狀腺激素(TSH)含量促甲狀腺釋放激素(TRH)興奮試驗。結果見到非腎陽虛的慢支患者的各項檢測指標與正常人之間無甚差異,而腎陽虛患者則T3水平明顯降低,TRH興奮試驗約半數呈延遲反應,反映出腎陽虛患者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也存在功能紊亂。由於同樣患慢性支氣管炎的非腎陽虛患者在甲狀腺軸上無此改變,因此可以認為這一功能紊亂是腎陽虛證所特有的(表2-4)。

表2-4 腎陽虛與非腎陽虛慢支患者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功能檢測出現異常例數比較

另外,研究人員以男性為對象,選擇了10例腎陽虛患者、11例性功能減退患者(無生殖系統的器質性病變且辨證又不屬於腎陽虛者)及10例正常人作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功能的系統檢測,項目包括血清睾酮、雌二醇、黃體生成素(LH)含量和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LHRH)興奮試驗。結果見腎陽虛組的雌二醇和LH水平與非腎陽虛組、正常人組比較均有異常,LHRH興奮試驗則有半數患者呈延遲反應。在非腎陽虛11例性功能減退患者與正常人之間,各項檢測指標基本相近。這一結果顯示腎陽虛患者在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同樣存在功能紊亂(表2-5)。

表2-5 腎陽虛與非腎陽虛慢支患者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功能檢測出現異常例數比較

由於腎陽虛證患者在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甲狀腺軸及性腺軸的不同層次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而且通過與患同樣疾病而無腎陽虛證的患者進行了比較,證實這些功能改變並非與原發的疾病有必然聯繫,用補腎法治療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使其功能得到恢復,因此可以認為下丘腦及其所屬靶腺的隱潛型功能減退是腎陽虛證的一項較為特異的改變。由於下丘腦在這一系統中居主導地位,故推測下丘腦的功能失調可能是腎陽虛證的一個重要病理環節,而維持這一系統的功能正常則是中醫腎的重要生理功能。

在上述研究中,對正常老年人的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和甲狀腺軸也作了系統觀察。結果發現因正常衰老引起的下丘腦—垂體—靶腺的老年性改變與腎陽虛證所致的功能減退非常相似。故可以認為腎陽虛證意味著在下丘腦及其所屬的相關腺體出現了提前衰老的改變;而正常的衰老則可視之為生理性的腎虛。

【腎虛與衰老的微觀比較研究】

機體的功能隨增齡而老化是個不可抗拒的生理過程,但以年齡判斷衰老,或從外表來估計衰老程度,往往不能真實地反映衰老進程。內在組織器官老化及微觀的基因調節失控可以導致整體老化的加速與多種老年疾病的發生。「腎」在五臟之中歷來為醫家所推崇,喻為先天之本,主「生、長、壯、老、已」的生理過程。腎虛可出現一系列「未老先衰」的表現,如宏觀的腎虛辨證標準:腰膝酸痛、肢軟、牙齒疏鬆、頭髮脫落、耳鳴耳聾、性功能減退等都是老年人常見的臨床癥狀。由於衰老是不可逆的生理過程,隨著老化的進程,人體必然進入合乎生理規律的腎虛階段,因此中醫理論認為衰老屬於「生理性腎虛」。

人胚肺二倍體細胞常作為細胞水平的壽命試驗的模型。最近有報道補腎葯淫羊藿的主要成分淫羊藿總黃酮能明顯延長細胞的傳代壽命,人胚肺二倍體細胞在對照組培養中的傳代次數是53代,而加入淫羊藿總黃酮後,其傳代次數能增加至64代。其延長細胞壽命的機制與下調衰老的主導基因P16基因mRNA的表達,增加細胞中衰老的主要調控因子Rb的磷酸化程度,延緩衰老細胞端粒長度的縮短有關。

為了從微觀水平初步明確腎虛與衰老的關係,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藏象研究室從1998年起採用補腎、活血復方,以免疫衰老為主要研究方向,先後對老年人、老年大鼠T細胞凋亡及其基因群表達調控模式進行了比較研究:①補腎復方對老年人T細胞凋亡及相關基因群調控模式的研究顯示,老年人T細胞呈過度凋亡,老年人凋亡相關基因表達失衡;補腎復方可顯著降低老年人T細胞凋亡百分率,同時,下調促凋亡基因如FasL、TNFR1的表達,上調抗凋亡基因如Bcl-2的表達。②補腎復方對老年大鼠T細胞凋亡及相關基因群調控模式的比較研究表明,老年大鼠T細胞凋亡率顯著高於年輕對照,補腎復方可顯著下調老年大鼠T細胞凋亡百分率,與老年人T細胞凋亡調控規律一致,而對照的活血復方未體現出明顯作用;補腎復方顯著下調老年大鼠促凋亡基因FasL、TNFR1的表達,上調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達;並可削弱細胞凋亡執行酶Caspase8、Caspase3的活性,從而顯著地干預了老年大鼠T細胞的過度凋亡。

綜合上述結果,補腎復方調控衰老狀態下T細胞凋亡的作用是下調高表達的促凋亡基因與上調低表達的抗凋亡基因協同作用的結果,補腎復方通過重塑基因平衡從而逆轉了衰老T細胞過度凋亡的趨勢,恢復內環境穩態。

【腎與骨的關係】

「腎者……其充在骨。」中醫臨床上對維生素D缺乏病(佝僂病)、軟骨病及腎性骨病的防治往往選用入腎經的藥物。有人用滋陰補腎葯對雞佝僂病鈣磷代謝的影響作了觀察,結果看到用藥後原來低下的血清鈣磷含量都有升高,而原來異常的血清鹼性磷酸酶則能維持在接近正常水平,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補腎藥物有一定程度的抗佝僂病作用。

近年來一些學者進行腎虛證患者的骨礦含量測定及用補腎法治療老年性骨質疏鬆症的研究。發現無論是在成年期、老年前期還是老年期,腎虛患者的骨礦含量都低於同齡的健康人及非腎虛者,用補腎方葯治療,骨質疏鬆在一定程度上可獲得改善,在「骨質疏鬆症」一章中將對腎與骨的關係作較為詳細的介紹。

(王文健)


應該是沒有比較系統完善的解釋。。。

比如 我父親, 之前的癥狀是: 腿腳涼,我們感覺很熱的時候, 他也感覺有的時候凍腳。經常腿麻。

典型的腎陽虛。 這個癥狀是年輕的時候 在冰裡面待了時間長了,落下的病根。

後來,吃了一段時間中藥【這還不是大夫開的,有點意外的,有時間細講】

現在已經感覺不出來了。現在65歲,身體健康什麼毛病沒有。

但之前去醫院檢查了好多次 ,,,沒檢查出問題來。。。。無非就是多活動之類的(之前在農村老家可是沒怎麼閑著的,跟活動關係還真不是很大)

那這個 在西醫那裡有解釋嗎? 根本沒有! 甚至都不認為這是病,也根本沒有相對的治療方法。 當然中醫管它叫「症」

以前我對中醫也沒什麼概念,後來是我自己哮喘,在專科醫院已經明確治不好的情況下,找的中醫治好的。,所以我還是比較相信中醫。 而且這個大夫我介紹了好幾個病人,最明顯的是我一個親戚,當時在北京做了三次手術,但是回去之後已經下不來床了。這個大夫遠程開藥,都沒有見面(黑龍江,太遠了,病人沒法過來,而又不能麻煩醫生跑那麼遠)。 只用三服藥,就恢復差不多,後來又陸陸續續吃了兩三個月吧,基本上已經好了。


中醫的腎虛在西醫那裡沒有解釋。西醫不治療中醫說的腎虛,這個在西醫那裡不是病症。西醫不講虛實,就像中醫不講發炎一樣。

我的答案不涉及誰科學誰不科學,噴子請看清楚再噴。

中醫的腎不是指某個器官,而是指某個功能的系統(術語叫臟腑),舉個不很恰當的例子把,希望可以最大限度地說明這個區別。

汽車最近有點沒勁兒,中醫的說法是發動機動力減弱了,它說的是整個驅動系出了問題;西醫的說法就會很具體,燃油質量差、汽油泵壞了、輸油管堵塞、汽油濾清器堵塞、點火延遲、油氣混合比不對、活塞環斷裂、氣缸密封圈燒蝕、霧化器噴嘴堵塞……中西醫說的是同一個現象,但是表述方法不一樣,名詞不一樣,中醫說的驅動系跟西醫說的供油系點火系肯定不是【同一個器官】。

其實治療的時候反而是一樣的,中西醫都是精準針對關鍵問題。區別是中醫比較重視整體性,西醫比較重視局部性。比如某個發動機的顯著故障是活塞環斷裂導致缸壓不足,從而體現為動力不足。中醫會用某些方法來讓活塞環斷裂的部分癒合,同時也順便從郵箱的汽油泵開始一直到排氣管催化器都進行一番調理,你的整個驅動系統就基本恢復出廠設置了;西醫的治法是換一個新的活塞環,只要噴嘴還在噴霧,西醫就認為它沒病,只要火花塞還在放電,西醫就認為它沒病……當然西醫也不全是這樣,西醫也會給你從油箱檢查到排氣管並列出一大堆單子來指明汽油泵濾清器噴油嘴火花塞積碳等等一系列問題來詢問你要不要一起治療,但是這時候你通常是批評人家過度醫療、騙你的錢。

為什麼你很少說中醫過度治療呢?

因為中醫從油箱檢查到排氣管,只不過就是三個指頭搭在你手腕上幾分鐘,然後看看你的舌苔,沒有讓你上一大堆儀器、樓上樓下跑很多次,所以你覺得中醫沒有給你檢查那麼多不必要的項目。其實他檢查過了(甚至他連你的電路輪胎車架空調都檢查了),只是沒有分項收費而已。

當然,不是每一個中醫師都能用三個指頭檢查你的全身……全車。庸醫很多的。

然而西醫也一樣,同樣的螺旋CT機器拍出來的片子,縣醫院的醫生說沒事,協和醫院的專家說你這問題非常嚴重,所以我們才會拿著片子到大城市大醫院去找專家給重新看看,我們才會大半夜去協和醫院挂號處排隊。我們也清楚西醫師的水平參差不齊,但沒有人說西醫是騙子、西醫師有庸醫……這是什麼心理,我不太清楚。


文化束縛精神症侯群……大概就是,生殖憂慮吧。

……

中國清朝的時候曾經發生過一段很有趣的案子,大概是江西吧。(在三言之類傳奇書看到的)

多個村莊有「妖怪」附體,導致男女村民某些部位縮入體內,幾天就死掉了。

後來經過調查,發覺只要某些部位發生變化(熱脹冷縮),村人就會以為是妖精附體。

然後用夾子、鐵棍毆打某個部位,直到表皮破裂,內部組織斷裂,大出血。

那時候沒有外科手術和青黴素,大出血,感染,全都沒了。

這些人,全都是感染而死的。

後來當地的地方官把這個事情講明白了,克服恐懼,「妖精」就消失了。

……

他們是被妖精殺的么?

不是。

他們是被恐懼殺的。

……

現在即使出現這種恐懼,也沒問題。

就算某些人因為恐懼砍掉了自己的某些部位,

現代醫學也會幫他止血消毒縫合,最多留下個傷疤。

只能說,感謝現代醫學。

……


這個問題沈自尹院士做了很多,對於腎陽虛他有很多研究:

50年代率先對中醫稱為「命門之火」的腎陽進行研究,從「異病同治」的學術觀點,發現在西醫全然不同的病種,按照統一的辯證標準,病人只要符合腎陽虛症,其反映腎上腺皮質功能的尿17——羥皮質類固醇值明顯低下,經補腎中藥治療可以恢復正常。這一結果得到國內7個省市以及日本高雄病院等研究單位的重複與公認。1979年起,採用同病異證組進行下丘腦—垂體—靶腺軸功能對比觀察,可推論腎陽虛證主要發病環節在下丘腦。首次用現代科學方法在國際上證實腎陽虛證有特定的物質基礎。近來採用分子水平的檢測方法證明唯有補腎葯才能作用提高下丘腦的雙氫睾酮受體親力以及CRFmRNA的基因表達,對腎陽虛證達到能定性、定量以至將主要調節中樞定位在下丘腦提出多方面有力證據。發表百餘全篇論文和6部著作,1979年獲全國醫學衛生科學大會重大科技成果獎;1981、1983、1985和1987年分別獲衛生部乙級科技成果;10次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1992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

以上來自搜狗百科

當然了不僅有腎陽虛還有腎陰虛等等還需要更多的人去探索。


腎虛在日本漢方腹診中有明確腹證的,非常客觀。但是,在西醫外科這裡,只能看到卻視而不見,因為西醫體系里沒有這個東西。體系之外的東西,不論中西醫,只能存而不論。


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兒,不是本專業的,請隨意發言,外行話很有趣味。

沒考下執業中醫師證或沒拿下中醫藥大學畢業證的朋友看完了,請留言,知乎的樂趣就是神回復。

《黃帝內經》時代,中醫就定義了腎和腎的生理病理。

後來西學東漸,kidney需要翻譯成中文,就對應了腎這個字。

所以中醫的腎根本不是西醫的kidney好吧?

龍≠Dragon

先天之本≠腰子

借用了中醫的字詞,還說中醫不科學,這是哪門子邏輯?

對科學的迷信,和對迷信的迷信,都是迷信!


中醫說的腎虛,其實是一種精神障礙類疾病。

去精神科就診就行。

PS:知乎的審核人員,出來!居然判斷我的回答可能存在事實錯誤!你們的審核團隊里就沒有一個精神病學方面的專業人士嗎?


嫌長不看的總結:中醫腎虛的臨床癥狀可以對應西醫的內分泌疾病。

中醫認為,腎陽為一身元陽,乃諸陽之本,腎陽虛證最早見於《黃帝內經》。

現代研究則認為,下丘腦-垂體-靶腺軸(包括腎上腺、甲狀腺、性腺)的損傷和功能障礙是腎陽虛形成的主要病理機制。

腎陽虛證與糖皮質激素戒斷綜合症有相似的臨床癥狀,表現為機體活動能力減退、畏寒肢冷、腰膝酸軟冷痛、陽痿早泄、宮冷不孕、脈沉苔白、夜尿頻多、更年期綜合征、負面抑鬱等。

氫化可的松注射液是一種外源性糖皮質激素,緩慢給葯突然停葯後會導致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一定程度上模擬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抑制的病理狀態。腹腔注射氫化可的松誘導大鼠腎陽虛模型,造模完成後出現體重下降、體溫下降、活動減少、反應遲鈍、畏寒蜷縮、體毛稀疏沒有光澤、採食量飲水量減少的癥狀。

與腸道疾病相關的研究中發現,脾虛、肝鬱、脾腎陽虛是導致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徵發生的重要因素,其中脾虛是導致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徵發生的根本。

同時腎陽虛患者出現明顯的腸道菌群失調: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厭氧菌下降,腸球菌、大腸桿菌等需氧菌顯著高於健康對照,黴菌總數上升,體現了脾胃功能受損的基本特徵。


日本著名漢方家藤平健對「腎虛」有如下的定義:

漢方所稱的腎的真正意義不是現代醫學所稱的腎臟,是包括泌尿系統、生殖系統等功能的總稱。所以按照虛實的想法來講,腎若實時,泌尿、生殖系統過度的病態在活動著,相反若虛時,這些系統會部分或群體性的衰弱著。

所以,患萎縮腎,夜間排尿頻繁的也是腎虛,經歷衰弱變成陽痿的也是腎虛…時代的演變至今,「腎虛」此語不知何時開始已經成為精力衰退的名詞般被使用,其普遍化越來越盛。

這些概括實際上大體總結了腎虛對應現代醫學的描述,但是中醫所言,大多數不能和西醫的病名分別對應,可以說類似某種「綜合征」。

比如,當我們看到一人小腹軟弱,腰椎間盤突出,前列腺炎引起了腰酸而小便不利甚至陽痿早泄——作為一個經方醫生會說此人有「腎氣丸證」,這個辭彙能以中醫的「腎虛」來相應,但是很難找到某個西醫的特定病名來相應,只能說腎氣丸這張方子的疾病譜包含西醫的前列腺炎、腰肌勞損等等,但是究竟還是要根據此人的具體情況來確定,比如小腹軟弱,脈沉等等,而這些,恰恰是現代醫學所忽視的內容。

日本甚至有腎氣丸應用於反覆老年腸梗阻從腎論治取得良好效果的報道(《日東醫志》2014,210-213),可見腎虛涵蓋範圍之廣泛。目前這些疾病的廣泛的卓效,從現代醫學角度分別來解釋,還是較為無力。

當然,腎虛現在是個好用的廣告語,是個男人們的恐慌,是個女人們的心結,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因為觀察的角度不一樣,就會有不同的理論體系。追本溯源,我們應該能有,也必須有一些共識

1。我們觀察的是同一個客觀對象。

比如兩種語言,儘管字詞不同,發音不同,語法不同,書寫形式不同等等,但只要是描述的同一客觀對象,那麼一定能找到兩個語言體系的對應關係,「蘋果」對應「apple」。

2 。「高級」的理論一定能解釋「低級」的理論。

比如萬有引力能夠解釋「水往低處流」,熵增理論可以解釋「覆水難收」。一套成體系的理論,也必須能解釋構成這個系統的組成部分的問題。比如「這個發動機動力不行」,那麼一定能找到是哪個零件不行,或哪些零件的之間的搭配關係不行。你說腎虛,那麼一定能解釋客觀器官是哪個或哪些搭配有問題。

我認為起碼這兩條是基礎邏輯吧,都是基於「客觀事實只有一個」這個無法反駁的事實。也許兩個理論都有錯,就如同「地心說」和「日心說的早期」,那就看看哪個理論更接近實際的客觀現象。

腎虛是什麼?我覺得腎虛就是「地心說」里那些「本輪」。


西醫沒腎虛這個病。

第一次正經回答,不想單純說這麼一點。知乎的氛圍要比其他社區好的太多了。接觸過一段時間中醫,但沒有深入,而且總體而言對中醫的發展不太樂觀。

我學的西醫,但對中醫並無偏見。而且對中醫西醫這倆詞本身十分反感,明明是現代與傳統之別。當然了,下面對這幾個詞不做刻意區分。

一直堅持一個理念,中醫中藥絕對是有效的,但也絕對受時代限制的。所以所謂拋棄中醫中藥之說可以休矣,目下關鍵是如何繼承發展中醫中藥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按照如下來描述------

如果說中醫是傳統醫學的代表,西醫是現代醫學的代表,那麼中醫未來如何發展,未來的醫學到底怎麼走?

愚見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傳統醫學的現代化解釋。中醫西醫都是干同一件事情,肯定是有互通的地方,肯定能相互翻譯。當然怎麼解釋是另一回事。可以用西醫語言翻譯中醫,也可以用中醫語言翻譯西醫,甚至可以用其他語言翻譯這兩種。肯定能做這一步,現代化解釋,搞學問不是過家家,各說各話是不對的。

第二步,是融合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發展基於這兩種基礎的未來醫學。這必須建立在第一步的基礎上,不然是沒法融合的。這也是很多研究學者在搞得事情。也就是所謂的中西醫結合,成果如何先不說,但是的確在邁步。

好了,到這裡,一些問題就明朗多了。醫學正在朝著未來前進,而且裹挾著傳統與現代的知識儲備,勢不可擋。有答主說到中醫亂象的問題,其實變革哪有不死人的,讓商人摻和醫療本身就埋著隱患,不死人絕對糾正不過來的。(順便說一句,醫療行業本質絕不是服務業,藥品行業也絕非普通商業行為,都應該納為國有,變成純粹的國家行為。讓商人往裡摻和,假疫苗之類事件絕對不會消失。)現在的亂象不過是大潮之中的小小波浪,不足掛齒。

回過頭來,再想想第一步。傳統醫學的現代化解釋,該如何解釋?首先得對比一下西醫中醫,總體上,愚見西醫是先進的,別急著反駁。說它先進並不代表它完美。西醫問題一大堆,併發症也多的是,但有一點,西醫是建立在解剖生理生化的基礎上的,而且還可以往下是物理化學甚至是數學的基礎上的,它的基礎是實際的理論。這個基礎甚至可以解釋整個宇宙的運行規律,只要有足夠的計算能力!這個基礎足夠西醫不斷地發展,那怕最終發展到能夠解算全身每個細胞的健康狀態我都不奇怪,因為這個基礎太牢固了。西醫也有許多經驗療法,但它不依賴於黑箱,不依賴經驗,從第一塊磚到最後的大廈,結構層次十分明了。這一點體現了它的先進性。而中醫呢?基礎是陰陽五行等樸素唯物主義哲學理念,不是不對,而是不夠用,是不夠用!這樣的理論基礎,根本承擔不了醫學這個大廈,更遑論未來的發展了。

所以,所謂的現代化解釋,就是為中醫找一個基礎,一個靠得住的基礎,一個能擔起未來數百年數千年發展的基礎。目前看來,只能是物理化學以及之上的生理生化病理藥理解剖等等。當然,誰都可以質疑,你可以認為生理生化就是扯淡,無所謂,只要能找一個更好的,亦吾所求矣。

但是用這個基礎怎麼重新解釋中醫?這就是最難的地方啊。

愚見首先應該像其他答主所言,熟讀經典,融匯貫通。中醫西醫是兩個領域,只有對自己的領域已有的知識掌握的足夠多,才有資格談重構這個領域。有很多研究者不然,中醫沒學到家,西醫也不夠格,兩相雜糅,攛掇出一個不中不洋的東西來,這屬於旁門左道,不值一哂。

然後拋開成見,摒棄一些東西,吸納一些東西。這是真正困難的事情。實際上西醫的理念是分,分的越細,研究的也越透,結果現在分到基因、分子層面了,動輒數個分子作用,一長串的反應關係,用到臨床很蛋痛。而中醫的很多名詞都是合,中藥就是一堆混合物,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再比如西醫的胃,那就是胃,而中醫的胃,可能包括其他的東西這個不太懂。這樣的理念似乎比西醫先進。畢竟人不是一堆細胞,而是一個整體。當然還有人說廢醫存葯,實際上這是整個全廢的,因為所有的理論都和傳統醫學沒關係了,並不是我所希望的,而且這樣也會喪失中醫整體觀念的優勢。

再然後就是中醫的再理論化。用新的基礎,武裝中醫。從而完成現代化解釋。

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相當於重建整個中醫體系,比建立溫病學要難何止百倍!需要一個大才之人,有古今中外數千年知識儲備,有立足當下目視千載的遠見卓識,有可以協調各方利益深諳政治鬥爭的領袖才能,更要有無謂回報奉獻一生的勇氣與決心,才能成此繼往開來的偉大事業!

(肯定有人會以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反駁上面這段,但有些事人越多反而越壞,尤其是掌舵的時候。不能否認領袖在創造歷史上的功績。)

當西醫與中醫都建立在同一個基礎上了,融合就是理所當然的了。不僅僅是理念的融合,而是整個醫療知識體系的融合。或許,未來的藥物都是一堆可控的瞭然的混合物也說不定。現在也有許多葯就是這樣,多種有效成分按照一定比例混合。

總而言之,中醫黑或者中醫吹都不對。固步自封也不對,傳統醫學是一個黑箱,但要搞學問,讓別人接納,要發展,黑箱根本不夠。

但願未來的醫學一片光明。

轉載請註明出處。

特定文化障礙。說白了你的習俗造成你腦子特定地方有坑,簡稱迷信。這個應該是現代醫學基本公認的說法。不像中醫還是各說各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