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网News记者翁圣惠/整理报导 206台南强震造成多栋大楼倒塌、倾斜,惨重灾情唤起大家对于居住安全的重视,也震出台湾各地都可能有土壤液化的危机。根据维基百科解释,土壤液化所指的是在外力的作用下,固态的土壤变成液态或是黏稠的流质,主要分布在深度较浅、底部排水较差的地方,受到外力反复震荡后,松散的土壤受到压缩,使得内部空隙减小,导致空隙内水压升高,而当水压升高超过土壤内所能承受的外部压力时,水分无法从底部排出,就会产生土壤液化。 不过土壤液化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国外有网友做模拟实验,模拟出地震时如何产生土壤液化现象,除了马上了解土壤液化的产生外,也提醒更多人重视居家安全的问题。

网友以泥土样本、建筑物模型为例,模拟土壤液化的现象。(翻摄自Youtube)

1  

首先在模型中装入水、再以泥土盖住填平。(翻摄自Youtube) 

23  

水完全被土壤吸收后,土壤上层以较粗的砂土作为地表。(翻摄自Youtube )

4  
在地表盖上建筑物及模型。(翻摄自Youtube)
5  

接著模拟地震,将模型上下晃动,最底层的水渐渐渗出。(翻摄自Youtube)
6  

接著模拟地震,将模型上下晃动,这时候可明显看出底部土壤颜色变更浅,代表水压逐渐升高。(翻摄自Youtube)

土质液化后,建筑物在松软的地基下倾斜、下陷。(翻摄自Youtube)
7  
最后建筑物几乎完全陷入液化的土壤中而倾斜甚至倒塌。
8  
拿掉建筑物和模型后,可以看出土壤液化导致地表下陷严重,变成一个大窟窿,十分吓人
910  

短短三分钟的模拟结果秒懂地震如何导致建物底下的土壤发生如何的惊人变化,

以致房屋倒塌的惨重伤亡。根据苹果报导,土壤液化多发生在海边、

河岸或地下水位高、地表下是疏松沙层等区域,一旦发生土壤液化,

就会造成地层下陷、倾斜、龟裂等问题。

地震带来的灾情让人意识到土壤液化的重要性,行政不宣布,

将会在一个月之内公布全国土壤液化潜势区,

国家实验研究院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则向媒体表示,要避免土壤液化发生,

除事先调查建地外,可借由打设基桩、开挖地基置换土壤等工法来预防灾害。

 透过多种建筑工法可改善多数土壤液化现象。(翻摄自国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
w=600&h=600&r=16888  

 
原文网址:
 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38014121213.html
简报1  
延伸阅读:
 

好友人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