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他是劉備託孤的人,蜀國第二謀士,諸葛亮爲何不放過他!

  在歷史的天空中,特別是在三國時期,出現過許多羣星璀璨的人物,曹操、孫權、劉備、周瑜、諸葛亮、呂布、關羽、張飛、趙雲……等等,他們共同鑄就了異彩紛呈歷史畫面;特別是諸葛亮簡直就是智慧的代言人,在三國是神一般的存在,他的《隆中對》與《出師表》成爲千古名篇,他的草船借箭,舌戰羣儒,六出祁山,七擒孟獲……一個個令人拍案叫絕計謀,他一生謹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後世臣子的楷模,諸葛亮是蜀國的頂樑柱。

  但是在蜀國,特別是在劉備的心中,還有一個人能力不次於諸葛亮,只是諸葛亮這顆明星太耀眼了,以至於歷史忽略了他,這個人是劉備託孤大臣之一,本是劉備留給劉禪的統一天下用的,他本是肱骨之臣,卻落得如此下場,他到底遭遇了怎樣的結局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在赤壁大戰之後,劉氏集團的整個勢力也是逐漸的壯大起來,再加上因爲曹操損傷嚴重,這樣一來對於現在攻城佔地的劉備他也是並沒有任何的辦法,最終劉備也是成功的拿下了荊州,又從自己的宗親劉璋手中拿到了益州這個地方,這纔有了立錐之地。

  對於益州我們也是知道,它對劉備非常的關鍵,更是成功的穩固了劉備在三國當中的勢力。當時劉備也是有着號稱70萬大軍的兵力,但是他卻是因爲並沒有聽孔明對自己的勸告,非要前去攻打東吳最終導致了70萬大軍被盡數燒光!

  這場戰爭給蜀國帶來的打擊幾乎是毀滅性的,雖然還保留着一定的戰鬥能力的;劉備爲了這場戰鬥也是心力憔悴,再加上自己年紀已經打了沒過多久時間,就在白帝城離開了人世。在他臨死的時候他也是召見過兩個人,一個就是我們知道的諸葛孔明,另一個就是李嚴,從劉備託孤的這件事來看,諸葛亮和孔明在劉備心中的位置都是十分重要的。

  劉備本來在臨死的時候是想要提拔李嚴的,他認爲這對自己的兒子劉禪統一天下有着很大的作用; 李嚴少年成名,多次當過縣令,政績不凡,在軍事上平叛有功,在內政上治水、修路、農業管理都是一把好手,李嚴在是個難得的全面人才,在蜀國是除了諸葛亮之外的第二謀士;劉備能託孤給李嚴,也認爲李嚴能夠輔佐劉禪問鼎天下。

  但諸葛孔明認爲李嚴是一個非常有心計的人,對他處處提防,當時李嚴雖然是被推到了一個耀眼的位置上面,但是不顧那還是軍事還是政權都是掌握在孔明的手中。

  在一次的北伐戰爭當中,他也是讓李嚴負責押送糧草,但是因爲天氣的原因給耽誤了,再加上我們也是知道蜀國的路難走是非常出名的。也正是因爲耽誤時間的原因,無奈之下的諸葛孔明也是隻能夠退兵了;因爲天氣原因是不可抗拒力,就算是諸葛孔明也照樣會耽誤時間的;但諸葛孔明看不上李嚴,就拿這件事情來做文章,從這裏我們要合適能夠看得出來,這很有可能就是孔明故意的!

  諸葛亮爲什麼不放過他呢?筆者認爲,諸葛亮之所以這樣,不僅是因爲李嚴耽誤時間而已,而是劉備託孤時就有兩面性,劉備託孤對諸葛亮說了一句話大意是“阿斗不才,能輔佐就輔佐,不能輔佐可取而代之”,諸葛亮當然看出來了這是試探他呀,所以一個勁地說劉禪好話,盡力輔佐之;也有可能,如果當時諸葛亮回答的不令劉備滿意,李嚴可能就是除去諸葛亮的那個人了;如果諸葛亮回答令劉備滿意,可以用李嚴牽制諸葛亮,總之,劉備臨死前來了個一箭雙鵰之計。

  諸葛亮神機妙算,這點伎倆還能逃過他的眼睛嗎!李嚴有那麼大的能力制衡和牽制諸葛亮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最後,李嚴被諸葛亮貶爲一介平民,這樣來說諸葛孔明卻是少了一個能夠跟他爭奪權力的人;被貶爲平民的李嚴,一直希望諸葛亮能夠再度啓用他,當聞之諸葛亮死後,李言知道自己徹底沒有機會了,不久激憤而死,一代謀士李嚴沒有發揮多少自己的才華,竟然落個這樣結局。

  李嚴死了之後,劉禪這位皇帝也是在沒有人管束,從而開始慢慢的喜歡沉迷及酒色;從而也是劉禪成爲了三個國家當中,第一個亡國的君主!雖然說諸葛孔明是獲得了自己的權利,但是確實讓劉禪成爲亡國之人。

  蜀國的過早滅亡原因是多方面的,從李嚴的下場來看,諸葛亮用人是有問題的,諸葛亮十分重視人才的品德,甚至品德要超過才,這就更加限制了人才的選擇,重用舊部和外來人才,沒有開發和培養本地人才,對於諸葛亮看不上的人才,其下場都是可悲的,如李嚴、魏延、廖立等人。

  不知道你是對李嚴這個人還有這怎樣的瞭解?又或者諸葛孔明還有哪些失誤的用人政策呢?歡迎留言交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