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不耽誤各位寶貴的時間,請先閱讀目錄,尋找自己感興趣的章節直接閱讀,全篇閱讀時間大概十二分鐘。

本篇目錄:

1 中國爲什麼這麼多地震

   1.1壓力大啊!

   1.2中國的地震到底多到什麼程度?

   1.3基本每隔十年就會有一次較大級別地震的地震密集帶

   1.4中國地震帶—祖國山河一片紅

2 我家就在地震帶上,咋辦吶!

   2.1地震難道不能預報麼?

   2.2那我們是不是隻能坐等地震了?

   2.3地震科學家快來我家

3 地震小貼士


今天的微信文章從一張地圖開始:

點擊看高清大圖


說好的日本呢?

 

相信大多數人都認爲日本纔是世界上發生地震最多的國家,而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中國和日本一樣,都是世界上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不過由於日本的地震絕大多數都發生在海上,所以在大陸強震的數據上被中國遠遠拋在了身後。據數據,20世紀以來,中國死於地震的人數達55萬之多,佔全球地震死亡人數的53%。

Tips日本列島處在屬於陸地板塊的歐亞板塊和北美板塊上,而屬于海洋板塊的太平洋板塊和菲律賓板塊會俯衝到這兩個板塊的下面。時不時的就會動一動,讓日本人在承受地震災害的同時還要時刻提防海嘯的發生。


中國爲什麼會有這麼多地震?


壓力大啊!

世事難兩全,中國在擁有廣袤國土的同時,也承受着這片土地帶給國人的地震災害。


點擊看高清大圖


經科學研究,全球主要的地震帶有三個,分別是

■環太平洋地震帶:太平洋的周邊地區,包括南美洲的智利、祕魯,北美洲的危地馬拉、墨西哥、美國等國家的西海岸,阿留申羣島、千島羣島、日本列島、琉球羣島以及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新西蘭等國家和地區。這個地震帶是地震活動最強烈的地帶,全球約百分之八十的地震都發生在這裏。

■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從歐洲地中海經希臘、土耳其、我國的西藏延伸到太平洋。全長兩萬多千米,跨歐、亞、非三大洲,佔全球地震的百分之十五。

■海嶺地震帶:分佈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嶺(海底山脈)。


很不幸,中國就位於世界上最活躍的兩個地震帶之間,甚至有些地區還是這兩個地震帶的組成部分。


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再加上歐亞板塊深部地球動力作用的影響,第四紀構造活動十分強烈。結果就是那些與地震發生關係最爲密切的活動斷層(迄今12萬年以來曾有活動的斷層)遍佈了華夏大地。


▲中國及周邊地震構造圖  

資料來源: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點擊看高清大圖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活動斷層基本分佈在華北地區、東南沿海、臺灣地區、青藏高原及西北地區等區域,六級以上地震也與這些斷層線如影隨行。不過除了這些地震高發區域,我們還發現有幾個區域活動斷層分佈較少,也罕見六級以上地震。分別是在:

■東北地區,歷史上只發生過一次7.3級的海城地震。

■華南除東南沿海較高的地震活動水平與臺灣板塊邊界活動構造帶的影響有關之外,沒有大震發生,即使6級左右的強震也少見。

■華北地區的鄂爾多斯地塊內部構造穩定,其地震活動也很微弱。

Tips:從歷史地震分佈圖看,除了主要地震帶外,仍有大約有5%-15%的6-6.9級地震發生在活動構造帶外,另外大量5-5.9級地震則在各區域廣泛發生,所以,主要地震帶外的其它區域只能認爲其實相對低風險區域,但仍有發生5-6.9級強震的風險。



中國的地震到底多到什麼程度?


一定會有很多人感到疑惑,除了聽說,自己經歷的地震寥寥無幾,怎麼能說中國地震頻度高呢?下面這幅圖應該可以解答這個疑惑。


▲中國歷史地震震中分佈(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2007年 震級≥5) 

資料來源: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點擊看高清大圖


這張中國歷史地震震中分佈圖記錄了中國過去的四千餘年間,發生五級以上破壞性地震的震中分佈地,標記幾乎覆蓋了中國的整個版圖。在可考據的歷史資料中除貴州、浙江兩省外其他各省、直轄市、自治區都曾發生過六級以上的強震。其中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發生過7級以上大震。


▲我國史載的第一個8級地震1308年山西洪洞地震遺蹟-曲沃感應寺塔


基本每隔十年就會有一次

較大級別地震的地震密集帶


科學家根據對地震歷史數據的收集、分析以及長時間的地質勘測後,發現在中國的地震分佈圖上存在着一條近乎縱穿南北的地震密集帶。


該地震密集帶從中國的寧夏,經甘肅東部、四川西部、直至雲南,被稱爲中國南北地震帶,簡稱南北地震帶2008年5月12日汶8.0級大地震就發生在這一活躍的南北地震帶上,另外2013年4月20日蘆山7.0級地震、2014年8月3日雲南魯甸6.5級地震、2017年8月8日九寨溝7.0地震也都是發生在該地震帶上,這個地震帶歷史上發生大地震次數也比較多,如1920年海原8.5級大地震和1927年古浪8.0級大地震等,基本每隔10年就會有一次較大級別地震。


▲南北地震帶位置示意圖  

資料來源: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點擊看高清大圖)


另外,南北地震帶的存在還將我國大陸部分分爲了東西兩部分,由於印度板塊過於熱情的想貼近歐亞板塊,導致地震更“偏愛”西部。在東經107度以西的我國西部廣大地區,據統計,1949~1981年間發生的27次7級以上地震中,西部約爲20次,佔百分之七十四,東部只有7次,佔百分之二十六;而6級地震,東部佔的比例則更小。在1895~1985年間,我國大陸地區發生的全部 7級以上地震中,西部佔百分之八十七。而對於城市和人口密度更高的東部地區,地震造成的人口傷亡和經濟損失會相對更大些。

 

那麼,中國的城市周圍到底還存在着多少高發地震的地震帶呢?


中國地震帶-祖國山河一片紅


▲▼地圖及圖說來源:《中國國家地理》2008年6月刊 製圖:陳雲 

點擊看高清大圖

本圖由三方面的主體信息組成。首先,以1998年版《中國自然地理圖集》中的《中國地震帶分佈圖》爲藍本,繪製了8個地震區域共計25條主要地震帶。地震帶的確定不僅僅需要大量的地震歷史資料,也需要結合一定的地質構造原理,因此,地震帶往往與一些重要的地質斷裂帶相重合。


其次,我們給出了《中國城市近源地震等效震級分類圖》,數據來源於《中國城市地震災害危險度評價》(作者:北京師範大學環境演變與自然災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徐偉、王靜愛、史培軍、周俊華)。在研究中,上述學者參照國際慣例,把以城市爲中心、30公里爲半徑的範圍內發生的地震定義爲城市近源地震。他們採集、分析了截至2000年共約4300年間、涉及672個城市的地震信息6759條,結果表明,曾經發生過等效6.5級以上近源地震的城市主要集中在華北地區、東南沿海、西北地區和西南地區,而這些城市大多位於我國主要的地震帶上。發生過中強級別近源地震的城市,其下方存在着潛在震源,在抗震設防時應予以特別重視。


另外,據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鄧起東等發表的《中國活動構造與地震活動》一文,可以發現,迄今爲止,有記載以來我國共計發生8級以上巨大地震21次,其中南北地震帶、青藏高原地震帶、以及西北地震帶發生巨大地震的頻率明顯較高。然而,因爲東部人口、城市的分佈更爲集中,因此,在這張地圖上,受到地震威脅的城市也多集中於東部,尤其是華北地震帶上



我家就在地震帶上,咋辦吶!


從前面的文章和地圖我們可以看見,在中國,地震帶與城市是親密無間的,隨着現代社會城市人口和財富高度集中,城市範圍內活動斷層孕育和引發的地震的破壞和危害也會越來越大。

當地震來臨時,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一定是


▶▶▶地震難道不能預報麼?


實際上地震跟颳風、下雨一樣,都是一種自然現象,按道理講他們都是可以預測的。

不過現代的天氣預報有氣象衛星、氣象雷達、大量的數據積累和超級計算機去支撐,而且大氣的物理規律基本上清楚,根據定量化的計算方式,人們已經能以很高的精度來預報天氣了。

而與地球之外大氣層的認識以及監視手段相比,人們對於地球內部的認識以及監視手段可以說可憐到了幾乎沒有。地震學家們看不到地下的情況,也得不到足夠多的參數資料,讓他們在現階段就能給出一個準確的預報,有些強人所難。所以地震預報到目前還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不過在地震預報的歷史上,人類也不是沒有成功的先例。1975年2月4日海城7.3級地震時,我國做出了成功的預報,這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成功的地震預報,也是聯合國迄今爲止唯一承認的準確預報的地震案例。

▲1975年2月4日19點36分,我國遼寧海城-營口縣一帶發生了一次7.3級強烈地震,震中烈度爲Ⅸ度,這次地震發生在人口稠密、工業發達的地區,是該區有史以來最大的地震。此次地震共傷亡人員26579人,佔總人口的0.32%,其中死亡僅2041人,佔總人口的0.02%,傷亡人員多爲老、弱、病、殘、兒童和不聽指揮的人


但我們還要認清事實,海城地震的成功預報經驗有若干不可重複之處,比如發震過程中,前震序列特別明顯,依據邢臺地震“小震鬧、大震到”的經驗判據,地震專家們可以把海城地震前出現的一些異常現象確定爲前兆異常,加上當時的時局形勢,地震預報才能成功發出。而接下來的唐山地震沒有被預報,又讓人們陷入了絕望。


▲唐山大地震    

圖片來源:時皓天 [CC BY 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地震成因的複雜性和發震的突然性,既沒有哪一種異常現象是每一次強震前一定會出現的,也沒有哪一種異常現象出現後一定會發生強震。至今還沒有找到必震的前兆信息來準確的預報所有破壞性地震,爲此各國地震工作者和專家都在努力探索,地震預報總有一天會實現。


綜合來看,我國地震預報的水平和現狀是:

——對地震前兆現象有所瞭解,但遠遠沒有達到規律性的認識;

——在一定條件下能夠對某些類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預報;

——對中長期預報有一定的認識,但短臨預報成功率還很低。




那我們是不是隻能坐等地震了?


地震最可怕的是當你毫無防備的時候,給你致命一擊。所以最關鍵的還是要提高人們的防震意識、建築物的抗震能力,只有這些都做到位,即使地震真正發生也會最大限度的減少我們的損失。


先來看一組數據:



(點擊看高清大圖)


從表中可以看出,同爲地震高發的國家,日本自1923年後,除世界觀測史上最高震級9.0級的宮城縣海域地震及引發的海嘯導致死亡人數超過一萬人,就再也沒有一場地震的死亡人數超過這個數字。除卻不同發震條件下的因素,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日本在地震的防災意識上面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日本幼兒園的地震演習

日本幼兒園的地震演習中,兒童的枕頭可以系在頭上,儘量減少高空墜物砸傷導致二次傷害,並由老師帶領有序撤離。



▼而我又隨手在網上搜索了下 “中國學校地震演習  

看起來地震的防震工作任重而道遠。




不過也不全是壞消息,在城市建築標準層面,我們做的要比防震宣傳做的優秀的多。

我國的建築都是根據設防烈度來進行抗震設計的,在對抗相應烈度的地震時就需要建築物有足夠的強度。首先科普一下地震烈度這個名詞:

在地震研究中,衡量一場地震的破壞程度有兩個指標,一是震級,表示的是地震釋放能量的大小。不過同樣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壞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壞也不一樣。爲了衡量地震的破壞程度,地震科學家又提出了另一個指標——地震烈度,並將地震烈度分爲了十二個等級。



Ⅰ  人們感覺不到地面下方的運動。

Ⅱ 處於樓層高處的人能感覺到輕微的晃動。

Ⅲ 懸掛的物體搖擺不定,所有人都能感覺到晃動。

Ⅳ 門、窗作響,停泊的汽車開始搖晃。

Ⅴ 睡夢中的人被驚醒,門、窗晃動,盤子掉在地上。

Ⅵ 行走困難,樹木晃動,細長形的構造物被損毀。

Ⅶ 站立困難,結構較差的建築物倒塌。

Ⅷ 煙囪倒塌,樹枝折斷,傢俱翻倒。

Ⅸ 大部分建築物結構損傷,地面開裂。

Ⅹ 大面積地面開裂,山體滑坡,大部分建築物損毀。

Ⅺ 建築物坍塌,地下管道破裂。

Ⅻ 地面呈波狀起伏,出現大範圍的破壞。


一次地震發生後,震中區的破壞最重,烈度最高;這個烈度稱爲震中烈度。從震中向四周擴展,地震烈度逐漸減小。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它所造成的破壞,在不同的地區是不同的。也就是說,一次地震,可以劃分出好幾個烈度區。這與一顆炸彈爆後,近處與遠處破壞程度不同道理一樣。炸彈的炸藥量,好比是震級;炸彈對不同地點的破壞程度,好比是烈度。


▲汶川地震烈度示意圖

汶川地震中的震中烈度高達11度,震中50千米範圍內的縣城,200千米範圍內的大中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震感,比如成都處於7度區,重慶、西安則位於5度區。


有了烈度這個衡量基準,地震學家們製作出了《這張中國地震動峯值加速度區劃圖,標示出全國範圍內可能出現烈度較高地震的區域,以此設防烈度對建築物進行抗震設計。


▲中國地震動峯值加速度區劃圖  

資料來源: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點擊看高清大圖


▲地震動峯值加速度與地震烈度對照表


北上廣的朋友,趕緊看看你家的房子抗不抗震。▼點擊看高清大圖


北京

廣州

上海


依據此數據與和地震動反應譜特徵週期爲指標,將我國國土劃分爲不同抗震設防要求的區域,廣泛應用於一般建設工程的規劃選址和抗震設防,同時也是編制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國土利用規劃、防震減災規劃、城鄉規劃,以及地震監測設施建設、社會防禦措施制定和應急準備等防震減災各項工作的基礎依據,是國家地震安全的重要基礎性和強制性國家標準。


地震科學家快來我家


除了地震動外,產生城市地震災害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位於城市之下的活動斷層突發快速錯動產生地表破裂使斷層線上的建(構)築物造成嚴重破壞。爲了有效提升我國防震減災基礎能力,2004年以來,隨着“城市活動斷層探測與地震危險性評價”、“重點監視防禦區活動斷層地震危險性評價”和“中國地震活斷層探察(喜馬拉雅計劃)”等國家重大科學工程項目的實施,截至 2017 年底,我國已經對 141條活動斷層實施了1/50000 地質地貌填圖,佔全國已知495 條活動斷層的 28.5% 已經開展城市活動斷層探測工作的地級及以上城市合計 97座,總投資 8.98 億元。查明瞭這些城市及其鄰區的主要活動斷層的分佈、活動特徵和發震危險性,也排除了一些城市,如上海、天津、廣州、瀋陽、銀川、青島等城市中的一些斷層的活動性。

▲中國地震斷層探測區劃圖  

資料來源: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點擊看高清大圖)


根據有關的國家規範,在城市規劃建設中,電廠、醫院一類的重大工程、生命線工程都會特意避開這些活斷層,並必須經過地震安全評估。現在大型住宅小區的興建也開始考慮規避活斷層的問題,並且這樣的理念正在向一般的民居建設普及。人們的防震意識以及建築物的抗震能力,較之於“無常”的大自然,是更可以和更應該把握的。



地震小貼士

01

地震逃生

大地震十分可怕,但我們必須先讓自己冷靜下來。地震發生的時候要立刻躲到最近的桌子底下。等震動停止後,首先要穿好鞋子,避免被玻璃碎片割傷。然後,一邊利用收音機或者手機瞭解情況,一邊走到空曠的地方避難。往外走的時候要注意頭頂安全,用物件護住頭部,並且遠離玻璃窗、商店櫥窗、水泥牆和電線杆等地方,以免被掉落的東西砸傷。如果發生地震時你正和家人坐在車上,要趕緊把車子停靠在路邊,並關掉引擎。如果需要棄車避難,不要花時間鎖車門,就讓鑰匙掛在車上,趕緊離開。


02

砂土液化逃生

在房子因爲砂土液化下沉傾斜的時候,一定不要慌慌張張地跑到屋外去,這是非常危險的!這時,房子是不會一下子倒塌的,大家應該慎重地尋找穩固的落腳地。有岩石的地方不會發生塌陷,所以我們要小心地沿着岩石逃生避難。另外,大樹的樹根會扎入到很深的地下,所以不容易倒下,我們也可以沿着這些樹叢,跑到相對安全的地點。


03

海嘯逃生

如果你在海邊感受到了強烈的地震,或者強度不大但持續時間較長的地震,就要立刻逃往附近地勢較高的地方,因爲接下來很可能會發生海嘯。因此,平時一定要跟家人確認好避難場所的位置(往哪裏逃)以及避難路線(逃跑路徑)。雖然有防潮堤和防潮林,但這些設施的效果畢竟有限,在有海嘯危險的時候迅速跑向高處避難纔是海嘯逃生的最好方法。

主要信息來源: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中國地震信息網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2008年第6期

《中國國家地理少兒百科-地球》

《中國國家地理-災害生存指南》


特邀顧問|高偉

製圖|@我就是個畫地圖的、陳雲

圖表|肖婉瑩

排版製作|廖嘉妍


來源:地圖會說話

編輯:Quanta Yuan


近期熱門文章Top10

↓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

1. 首屆黑洞PS大賽來襲!爲了這張「高糊」的圖,中國科學家做出了啥貢獻?

2. 物理學四大神獸,除了“薛定諤的貓”還有誰?

3. 地下多大的金礦才能影響到單擺實驗?| No.149

4. 爲什麼用木棍打衣服就可以洗乾淨衣服?| No.150

5. 爲了替你出氣,我們給討厭的楊柳絮來個「以暴制暴」

6. 玩掃雷還有什麼技巧?科學家的玩遊戲方法你絕對想不到

7. 在我國,沒有任何一張地圖能告訴你你的真實位置

8. 在客戶魚嘴裏提供服務的小清潔蝦、清潔魚,是怎麼知道自己不會被吃掉的呢?

9. 你以爲土撥鼠只會尖叫?其實它可能正在罵你

10. 你知道爲了測博爾特的速度,我們有多努力嘛?

點此查看以往全部熱門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