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校友从香港高价购回“战国竹简”,专家表示:或将改写历史

  历史上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进行了骇人听闻的“焚书坑儒”。根据历史记载,当时被烧毁的六国史料以及各种古籍超过十万余册。秦始皇毁灭掉以前的历史记录,而后人就无从知晓真实的历史,算得上是一次空前绝后的大浩劫。

  原本人们都以为不会有幸存的文献遗存,但是十年前,清华大学的校友赵伟国将自己在海外购拍卖得到的“战国竹简”无偿赠送给了母校。该战国竹简总共有2388枚,又被称作是“清华简”。由于是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前的竹简,因此其中肯定包含着大量我们后人未知的史料。其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

  该竹简出现于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其实很多大陆流失的文物到了香港就似乎到了“安全之地”,可以大胆进行拍卖。而战国竹简在拍卖会上出现之后,很多不少内地的专家慕名来看,如果是国家重器,还可以尽自己的努力购回。但是那2388枚竹简被初步判断是战国中期的竹简,出土时间不超过三十年。但是由于价格颇高,最终被一位爱国人士赵伟国以高价拍下。而赵伟国拍下之后,并没有私人收藏,而是回到大陆赠送给了自己的母校清华大学。

  当时清华大学因为收到如此贵重之物,一时轰动整个学术界。因为竹简有些部分已经收到了污染腐坏,清华大学立即建立专门的研究室,聘请专家进行清理和研究。经过几个月的处理修复,竹简已经基本处于当前最安全的状态。然而为了弄清楚竹简上面究竟记载着什么样的内容,特意邀请了国家著名的经史类专家进驻研究小组。

  至于这大批竹简究竟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被盗挖出来?而且又是如何辗转到了海外?这些都是专家需要解开的谜团,不过好在它们最终还是回到了故土。如果没有赵伟国先生解囊购回,如此珍宝定然会永劫不复。

  竹简上的内容过于丰富,目前还在进一步的研究当中。不过已知的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竹简上记录有多篇《尚书》,传世本等,意义不可估量。它就好比是一本竹简版本的《史记》,记录从西周开始,直到战国时期,但是又比司马迁的《史记》又多了些内涵。

  因为战国文字,对于现代人来讲实在太难了。战国时期的每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的文字,不过“清华简”中多使用楚国字,因此专家初步判断竹简出土字楚国境。至于专家破译楚国文字的难度,据说比上周时期的文字还要困难。

  自清华简出现,专家就没有停止过研究。几乎每年都有最新的研究报告发表,以及出版的研究书目。专家还介绍道,竹简中记录了很多历史事件,是连司马迁都未必了解过的史实。而且其中的很多历史资料可以推翻司马迁所写,所以专家需要做的就是对比各种史料,《春秋》、《史记》等,对比历史事件的真伪,让人们知道更真实的历史。老祖宗留下来的历史文物,并不是用金钱能够衡量。“清华简”的意义之深远,价值之重要,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