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時候跟好朋友一起去了拉薩,算是一個相當有儀式感的跨年了。

每一個文藝女青年心裡都有一個拉薩夢。時至今日文藝女青年已經變成矯情做作的代名詞,坐著火車去拉薩卻還是能讓人心生嚮往,說起來都是一句颯得生風的話。

說完這句颯得生風的話,我就在沒有空調沒有暖氣沒有熱水的青旅裏結結實實的凍蒙逼了,開始真心實意的懷疑在這個天氣裏還打赤膊的布達拉宮僧人們確實不是人,很可能大概率已經得道了吧。沒有熱水的,沒有!不能洗澡!5天不能洗頭!作為一個想要在雪山綠水拍遊客照的朋友,不能洗頭?

總之對拉薩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冷,條件艱苦。至於擔心的高原反應倒是沒有發生,因為一早了解到這個問題,所以我們走到哪裡都是慢悠悠的,也不著急。到的時候是早上9點左右,青旅老闆娘都還沒起來,屋子還沒有收拾,來玩的朋友都帶著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天氣好就出去轉轉,懶得動了就裹得厚厚的搬把椅子在電熱吹風旁邊一窩,嘮嘮嗑,喝喝茶,完全沒有以往旅行的時候行色匆匆的神態。去藏家老奶奶開的小茶館要了一壺甜茶,慢慢的喝完,陽光開始由溫和變得強烈起來,拉薩的一天好像才真正開始,店鋪漸漸開門路上行人多起來。所以拉薩的一天應該是從中午開始的。

作為著名的「日光之城」,拉薩的陽光真的是非常舒服,以至於我回家之後都念念不忘,大家問起來拉薩之旅怎麼樣,都會回味的說起來拉薩的陽光,真的是非常舒服,曬得人暖洋洋也懶洋洋的,這種陽光下面慢慢在長街上踱步,或者在大昭寺廣場的隨便什麼地方坐一下午,都會覺得是一件幸福感非常強烈的事情。也不覺得冷了,當然也並不會覺得曬,就是很合適剛剛好的陽光的感覺,沒有曬棉被那種陽光的味道,這裡的空氣非常清冽,冷冽,在靠近居民區的時候會有燒煤或者酥油茶之類很濃鬱的藏族食物的味道,但是在長街或者寺廟就不會有,是很清澈有點冷的乾乾淨淨的味道。

拉薩給我的第二個印象就是非常強烈的民族和宗教的氛圍,走在街上的每一個人,手裡都有經輪或者串珠,老人居多,脊背佝僂皺紋深重,但是念珠一刻不停,持經輪的手一刻也不曾放下。因為拉薩是很多佛教信徒心中的聖地,所以能看到很多不遠千里來這裡參拜的信徒。他們在大昭寺和布達拉宮的門外,摘下帽子,拂去一路的風塵,虔誠的雙手舉過頭跪拜。也有一路磕著長頭來到拉薩的,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有一位殘疾的老人,有一條腿是沒有的,背著自己的柺杖,也是一步一叩的走在拉薩的街頭,不知道磕了多長個長頭來到這裡,身上的衣服髒的看不出原來的顏色,衣角黑的發亮,餓的時候就喫硬硬的乾糧,表情非常的肅穆平靜。後來在大昭寺聽當地的導遊講解,很多人死在朝聖的路上,身體就被葬在路邊,同行的親人或者朋友會帶著他們身體的一部分——通常是頭髮或者牙齒,繼續一步一叩,來到聖地之後把同伴的遺物放在佛柱或者佛塔下。大昭寺廣場上有很多磕長頭的信徒,全家人一起,有年邁的老人也有童稚的孩子,從早磕到晚,身下的地面被擦得發亮,小孩子也能將動作完成的一絲不苟。聽藏民說他們會在這裡磕上很長一段日子,這些日子帶給他們的意義和力量,不是我能夠這種儀式感我們光是看著也覺得感動,信仰的力量真的很強大。

前兩天的主要行程是參觀寺廟和宗教,比較輕鬆,也能對拉薩文化有大概的瞭解。

參觀大昭寺的時候,能感受到信仰蓬勃的生命力,在寺、僧、經都有的地方,纔是真正佛教弟子修行的地方,信徒會源源不斷的來參拜、捐贈,酥油燈長明不滅,每週固定有一些宗教活動。站在大昭寺三層的露臺,能看到大昭寺的金頂反射著陽光,修行的僧人在大殿裏誦經,來來去去的信徒在八廓街上以相同的路線轉經,是非常興盛有活力的宗教氛圍。

導遊也是佛教的信徒,給我們介紹了很多佛教的理念,也普及了一些西藏的基本文化。相傳大昭寺是文成公主和松贊乾布時期修建的,文成公主精於星算風水之術,計算出大昭寺的修建地點在一個湖上,因為拉薩的俯視圖是女巖魔仰臥的形狀,將大昭寺修建在魔女的心臟上,纔能夠鎮住惡鬼。於是用山羊運土填湖,在此基礎上建造了大昭寺,因為用山羊運土,最早的名字裏也有是藏語山羊的意思。大昭寺有很多珍貴的佛教藏品,有世界上為數不多的釋迦牟尼等身像,精美的佛像、壁畫、經書也是數不勝數。每一尊佛像前面的酥油燈都是長明的,空氣裏一直有一種香甜的味道,因為點燈用的酥油都是動物性的油脂,是由山羊奶等材料製作,都是由當地的藏民家庭捐贈的。導遊講佛教文化,大概就是要人向善,說過兩件事情我印象非常深刻,一個是說來到拉薩這樣大家心中聖地的所在,千萬不要為自己祈求錢財富貴、小情小愛,要抱著感恩的心情,感恩父母,祝願他們身體健康,為他人祈福,不要有太多雜念。再一個講到佛教的天葬儀式,就是將身體砸碎,拌著餈粑,灑在高地,讓鷲類啄食,乾乾淨淨。也有身體來自自然回歸自然的意思,也有用自己的身體做最後一次佈施的意思。感覺到宗教是讓人心情寧靜有所歸屬的存在,確實有能讓人在惡劣環境下生存的力量。

布達拉宮是歷代達賴喇嘛和班禪大師居住和修行的地方,最興盛的時候有1000個宮殿,但是後來天災人禍導致很多宮殿燒毀,現存的也是後世人修修補補的結果。布達拉宮分為白、黃、紅三個部分,白宮是最大的部分,主要是喇嘛和大師及他們的家人居住的地方,白宮前面的廣場叫做雪國,六世達賴倉央嘉措也許正是看著這樣的宮殿,寫下「你是雪域的王,也是世間最美的情郎」的詩句。紅宮主要是供奉達靈塔的地方,靈塔依據大師們的功德大小修建,早夭的幾代大師靈塔修建的比較小,因為沒來得及做出什麼功德,最大的靈塔是五世達賴的靈塔,因為他結束了西藏宗教的四分五裂,確定了格魯派在西藏的宗教統治地位,讓藏民免於內部爭鬥,創造了和平,功德比較大。靈塔由黃金鑲制,內藏有喇嘛和大師們的靈體或者舍利,外嵌各色珍貴珠寶。最大的靈塔由十萬多兩黃金和一萬多斤珠寶製作,也表達了對大師們的敬重。

布達拉宮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反而是宮殿本身的修建,因為拉薩的生存環境比較惡劣,經濟發展也不算快,為了讓宮殿更宜居,建造的過程中有很多智慧。首先是牆體非常厚,大概有一米五的樣子,保暖效果非常好,其次是精心設計的日光殿,採光面積大,從早到晚都能充分曬到陽光,屋內的所有照明都是利用自然光線。白宮的牆體據說是用白色的牛奶、白糖、藏葯等各色食物混合修建而成,紅色的宮牆則是由西藏特有的白瑪草作為建築材料修建而成,保暖效果好,很輕便,最重要的是這是身份的象徵,不是所有的房屋都可以使用這種建築材料。門簾和一些牆帷是大面積的黑色,由氂牛毛織就,密不透風。拉薩的建築顏色基本是相同的,不管是民居還是宮殿,這些顏色在藏區是有特殊象徵的,白色代表純潔,黃色代表智慧,黑色代表力量。整個顏色搭配不覺富麗,和我們常見的琉璃瓦宮殿相比非常古樸厚重。

布達拉宮歷代達賴喇嘛和班禪大師中,大家比較熟知的是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去拉薩之前讀過一點他的傳記,他的身世同才華一樣,也是非常傳奇的。藏傳佛教很有多教派,倉央嘉措出生在寧瑪派的家庭裏,教規沒有那麼嚴格,教徒可以結婚,但是達賴喇嘛屬於格魯派,教規森嚴,是不允許結婚的,倉央嘉措不是很贊同這種教義,有很多反叛的行為,因為對自由生活和人世間美好感情的熱愛和現實的衝突,所以他寫了很多情詩,以「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裡,不悲不喜」和「那一世,你旋轉經綸,不求參悟,只為輕握她手」被大家熟知。而他身世的爭議,與前一世達賴大師關係很大。之前我有提到,五世達賴是藏民們心中功德最大的喇嘛,因為他為西藏結束分裂實現統一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當他圓寂的時候,他的弟子為了鞏固好不容易出現的和平局面,選擇祕而不發,偷偷尋找他的轉世靈童,因此當時的康熙皇帝和很多僧侶教眾並不知道五世達賴已經圓寂了,倉央嘉措14歲的時候才被迎回布達拉宮,舉行坐牀儀式,身份本來就有爭議。後來宗教政治的爭端還愈演愈烈,這一代的藏王被反叛者打敗,倉央嘉措也被要求廢除並押解回京,在回京的路上染病去世,在路邊舉行了天葬。所以現在的布達拉宮裡是沒有六世達賴的靈塔的,因為他沒有靈體,沒有被塔葬。當然也有傳說他在押解的路上逃走了,在藏地尼泊爾一代流浪,繼續弘揚佛法。藏民們趨向於相信後者,當然倉央嘉措終於獲得自由,在人世間繼續行走流浪,在世俗中「默然相愛、寂靜歡喜」也是更加符合他本人願望的一個結局吧。

行程的後半段去了羊卓雍錯和普莫雍措,整個行程不是很愉快的,因為一天的行程3/4的時間都在路上,大巴車平地開出了拖拉機的感覺,海拔升高產生了輕微的高原反應,盤山公路九轉十八彎,飲食不便,再加上冰川上的烈風和寒冷,都讓我非常疲勞。

但是,正是有這樣不愉快的行程,才另看到的景色更加難忘吧。當你身心俱疲的時候看到這樣的景色,雪山融化的碧綠的湖水、潔白浩瀚的冰川、大顆銀河般的星空,不由得生出一種重生的感覺,這一刻塵世所有的煩惱、焦慮、迷茫都消失不見,只想跳起來想喊出聲,想大聲笑,想大字形躺在冰川上,這種體會永生難忘。

高原上土地非常貧瘠,見慣了的大山都是長滿松樹,綠意蔥蔥,但是藏區的山上簡直是寸草不生,貼近了看都是細長的被風力和流水侵蝕的山石,生長著非常低矮簡直辨認不出來的植被,偶有幾叢灌草。但是就這樣的大山腳下,零星分佈著幾戶人家,簡陋的房屋,門前堆著草木,圈養著羊羣,籬笆圈起小塊小塊的耕地,簡直像從牙縫刨出來似的。生命啊,都以倔強的姿態在這片土地上生長。就在這樣的十萬羣山中,屋頂上隨風飄揚的經幡是唯一的色彩,陡峭的山石上每一處都畫著白色的天梯,那是給靈魂通往天堂的通道,路邊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瑪尼堆。人們敬畏著羣山,而羣山也以沉默的方式庇護著他的子民。巍巍山魂,佑我長安。

整個拉薩行程給我的感覺是非常棒的,當然身體上有非常多不適應的地方,包括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很惡劣,但是拉薩不像其他旅遊地點,尋找和嚮往的東西也不是開心、放鬆、慵懶、美好。拉薩就是冷冽又安靜的一處所在。好像離天空很近,就能聽到靈魂的聲音一樣。有機會的話,希望大家都能在年輕的時候去一趟,真的不虛此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