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中午,克謝尼婭·鮑裏索夫娜·羅佐夫斯卡婭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開展了題爲“俄羅斯媒體與中國文化傳播”的教師學術沙龍。近年來,孔子學院在俄羅斯發展迅速,但在中國文化傳播方面仍面臨很多問題。那麼,克謝尼婭是如何看待這些問題的?她提出了哪些建議?讓我們一起回顧沙龍的精彩內容吧!


克謝尼婭·羅佐夫斯卡婭簡介


克謝尼婭·鮑裏索夫娜·羅佐夫斯卡婭,俄羅斯烏拉爾聯邦大學國際關係系高級講師,孔子學院副院長,語言學碩士,曾在北京、大連、臺北多所高校擔任訪問學者,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承擔的國家外國專家局“一帶一路”教科文衛引智計劃項目專家組成員。研究領域爲中俄關系、媒體語言與文化、跨文化傳播。


如何在烏拉爾地區推廣中國文化?


2008年10月28日,克謝尼婭所在的俄羅斯烏拉爾聯邦大學設立孔子學院,合作伙伴是廣東外語外貿大學。11年間累計培養了5476名學生,其中有1819人通過HSK考試,舉辦的文化活動累計參與21010人次。


孔子學院是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漢辦”)在世界各地設立的推廣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的機構,主要目標是推廣中文和中國文化。根據2018年的統計數據,全球有154個國家共計開設有548所孔子學院。其中,歐洲有182所,是世界上孔子學院最多的地區;俄羅斯有19所孔子學院。

 

克謝尼婭介紹說,從俄羅斯官方媒體的報道可以看出,中俄兩國關係非常好,但兩國民間交流還相對匱乏。民間只知道兩國高層關係不錯,而對其他的瞭解不多。良好的外交關係不意味着瞭解充分,克謝尼婭跟普通人聊關於中國的話題時,他們會說,其實我對中國瞭解很少。他們最喜歡問的問題是:孔子是誰?孔子是人嗎?孔子是男的還是女的?在哪可以學中文?有人想學中文嗎?爲什麼學中文?他們對於中國文化的推廣問題完全不瞭解。

 

拿很多人喜歡問的爲什麼要學漢字這個問題來說,克謝尼婭給出了四個答案:第一,學習者可以接觸悠久的歷史;第二,漢字有美感,寫漢字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第三,學一門外語(中文)可以讓人不斷動腦,提高思考能力;第四,這是一個好玩的活動。很多人選擇了“好玩“這個原因。但是,克謝尼婭的態度是不贊同這種“好玩“原因。

 

克謝尼婭問高年級學生對中國的看法,他們會說,中國有長城,有熊貓,有漢字,有成龍。不過00後連成龍和中國功夫也不知道了。他們知道孔子是哲學家,但不知道《論語》,也不知道有關孔子的其他事情。該校東方學系有15名學生學習漢語,最後只有一半的學生繼續學習漢語了。現在的俄羅斯年輕人想很快學會很多東西,學漢語對他們來說難度較大。

 

孔子學院的學生一般是大學生,也有從各種機構過來的“社會人”,平均年齡30-40歲左右。克謝尼婭也問他們關於中國的事情,他們回答說,中國有櫻花,有清酒,有和服……所以在很多普通老百姓看來,中國和韓國、日本、馬來西亞好像是同一個國家——一個來自遠東地區的、奇怪的、神祕的、漂亮的國家。於是孔子學院的老師們會在第一堂初級漢語課上講,櫻花、清酒、和服都是從中國傳到日本的。與這些不是專業學習中文的人交流起來有時候會很複雜,不過也很有意思。


我們如何傳播?



孔子學院現在不做廣告,學院的口碑來自口口相傳。克謝尼婭認爲,推廣中國文化,要激發人們學習語言的訴求。她不想把學習中國文化變成“好玩的遊戲”,但人們來參加中國文化活動就是因爲好玩,她坦言,目前還不知道如何處理這個問題。

 

克謝尼婭很希望烏拉爾當地的電視臺能夠來報道學院舉辦的活動。但她也發現了其中的問題:一方面,觀衆希望看到漂亮的電視畫面,比如繪有中國傳統圖案的牆、燈和服飾。但另一方面,如果總是使用這些元素,孔子學院本身就開始自己傳播中國的刻板印象了——中國文化不只有漂亮的牆、燈、書法,但如果想吸引他們,又只能使用這些元素。

     (圖爲該孔院網站的首頁,右邊的圖是他們的LOGO)


如何跟年輕人交流?


克謝尼婭介紹說,俄羅斯普通人對中國文化不是不感興趣,而是不知道爲什麼要學這些。但凡中國有重要的節日,俄羅斯的官方頻道和報紙都有相關新聞報道。但看這些新聞的都是40歲以上的中年人,年輕學生不愛看這些媒體發佈的內容。烏拉爾地區的報社工作水平也很高,和領事館關係也很好,同樣的,學生也不愛看這些地方媒體發佈的內容。

 

俄羅斯年輕人喜歡使用Facebook、VK、instagram,所以孔子學院也在這些社交媒體上開通賬號。其中VK 較爲正式,上面會推廣所有的信息。學院也開設有Facebook、VK和Instagram賬號。其中使用最多的是VK。另外,學院我們還有自己的官方網站,用戶可以申請漢語培訓,查看漢語橋等相關信息。

(注:VK(VKontakte)是俄羅斯最大的社交網站,Alexa的全球排名第20位,僅次於搜索引擎Yandex的俄羅斯第二大網站。主要用戶分佈在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摩爾多瓦等俄語區。)


有哪些國家的人主要瀏覽我們的VK主頁?


主要是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家。大部分是俄羅斯人,另外哈薩克斯坦受衆較多是因爲學校有支持哈薩克斯坦學生學習漢語的項目。有81%的用戶用手機瀏覽學院主頁,18%使用電腦,所以學院把繼續優化推廣VK賬號作爲重點工作內容。

 

俄羅斯現在十分流行類似中國“最強大腦”的問答類綜藝節目。學院也舉辦了有關中國知識的競猜遊戲,吸引了很多人蔘與。但在吸引人們參與活動和真正推廣中國文化之間很難找到一個平衡,這也是學院目前面臨的一個困境。


建設學院自己的媒體


抖音在中國的流行啓發了克謝尼婭用抖音推廣學院項目的想法,但在實際操作中遇到了問題。因爲這個軟件主要使用者是中國人,即使有國際版,在俄羅斯使用的人還是不夠多。並且,雖然烏拉爾當地電視臺、報社幫助學院傳播,但是克謝尼婭希望學院能夠自己編輯新聞,做自己的新聞中心,避免其他媒體可能在報道中產生的問題和誤導。

 

儘管目前還有一些問題,克謝尼婭對推廣中國文化還是持樂觀態度。中國2019年度漢字是“共”,所以她希望和大家共同推廣中國文化,弘揚中國漢字的博大精深。


現場互動


現場討論環節,大家集思廣益,對俄羅斯孔子學院如何更好的傳播中國文化提出了建議。

 

鍾新老師和趙永華老師提出,在漢語教學過程中可以找到中國和俄羅斯文化中的共同點,來幫助傳播中國文化。例如愛情主題、家庭主題、共同的價值觀等。另外可以針對不同國別進行一國一策的精準傳播,結合傳統與現代,改變刻板印象。

 

現場另一位學者也用親身經歷指出尋找文化共鳴對於文化傳播的重要性。例如中國的兒歌“兩隻老虎”也有歐洲版本,如果在文化推廣中,找到這樣的共同點,將會達到更好的效果。

 

而克謝尼婭也表示贊同,例如中華飲食和俄羅斯飲食也是一個突破口,今後將更加關注文化生活中的細節。


本次沙龍由新聞學院趙永華教授主持。


本期編輯:

解子鈺 劉佳寧 楊凱文 雷悅雯


往期回顧

開羅時間:在埃及做記者的另一種體驗|海外實習系列


突發事件的視覺呈現:全球媒體如何聚焦巴黎聖母院火災事件|策劃


2019年普利策新聞獎新鮮出爐丨早起福利

特別策劃

哈哈羣 | 肝論文 | 埃航事件 | 甘柴劣火

新年獻詞 | 2018盤點 | 基因編輯嬰兒

記者節快樂 | 信息之美獎 | 錄取通知書 

江歌案| 數據可視化 | 反性侵 | 疫苗案

5.12地震十週年 | 中美貿易戰 | 數據新聞

刀刺辱母者案 | 普利策獎 | 沙特記者遇害

第18屆美國網絡新聞獎作品解析(上)

第18屆美國網絡新聞獎作品解析(下)


技術前沿

相關性驅動報道 | 新聞行業的算法變革

記者行業 | 自動事實覈查 | 媒體未來技術

最佳雜誌封面 | 品質新聞 | 記者新技能

傳媒市場的18個趨勢 | 在線評論與可信度


報道規範

家庭暴力 | 強姦和性暴力事件 | 環境報道

報道地震 | 採訪兒童 | 槍擊案 | 核輻射 


趣聞雜談

“轉發錦鯉” | 新聞史手跡 | 雙十一的心理血型 

家長進遊戲羣 |年度熱詞“有毒” | 親友羣辟謠


數據新聞習作

醫患衝突 | 奶粉“難民” | 北京老漂族

古風音樂之辨 | 赴美抗癌 | 臨終關懷在中國 

城市馬拉松的冰與火之歌 | 舌尖的美食密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