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有句名言,叫做量先价行。意思是,市场的走势,量会先行反应。也就是,当市场在一个区间盘整时,一旦开始出量,就代表市场开始表态,往一个方向前进,可能往上,也可能往下。

 

不管是股市或房市,现在都处在窒息量里。对于未来走势,现在有专家说多头仍在,也有专家说空头已临,但怎么说都不准,又都准,连市场作手都喊难操作,关键就在没有量。

 

简单说,在量能表态前,现在的走势都不具指标性意义。所以,千万别被专家名嘴的耸动言论搞得神经质。因为未来出量以后,现在的格局马上被盖了过去。

 

我用股市来当例子,一支个股一天只成交10张,10张都拉涨停或跌停,你认为有意义吗?能代表大盘吗?能代表这支个股未来的走势吗?

 

再来,一支个股,一天成交10张,其中7张都成交在一股50元的平盘价,突然有人丢出3张,而且跌停价成交,即使最后收在跌停价,你认为那3张有多大的意义吗?

 

如果市场处于盘整期,量又迟迟不表态,这样的成交价,根本不能代表趋势已定。个股的走跌,如果不是个别投资人个人理财规画,就是有心人刻意试水温,想看看有没有人跟进造市。

 

也就是说,当量表态后,这种无量营造出来的走势,很快就被淹盖过去。例如,10张跌停板的量,以价来看,个股走势似乎已破底崩盘。但如果未来多头出量表态,空方势力根本招架不住,2天就补了回来,而且一去不复返。

 

这两天行政院长林全喊出不打房,有所谓房市专家马上跳出来批说,这只是政治术语,放放话而已,离谷底还很远。其实林全的意思应该是,房价先前已涨了很多,除非景气好到民众有感,不然房价不应再涨,缓涨也不适合。至于跌,有些被炒高的地区缓跌或许可以,但急跌也不行。所以只要有涨,政府就会注意;只要急跌,政府也会出手。

 

政府出手有效吗?我认为,不管涨跌,政策只有推波助澜的效果。也就是,一旦趋势成立或既将成型,政府可以扮演临门一脚或加速的推手角色。但要政府造市,那是不可能的。

 

相对的,所谓房市专家的话准吗?以结果论,他有可能说中,但那是市场表态之后,刚好走势跟他的说法一致,不是他说的准,而是猜对了。原因就在于成交量还没出来,现在的样本数还不够信心水准。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若房价又往上走,所谓的专家除了怪政府操纵,不怪自己过于武断外,也会坚称,那只是跌深后的反弹,房价终将崩盘(永远的空头不会错,只是需要时间,因为市场不可能只有一种走势)。当然,如果出量后真的摔下去,那他老兄应该就会被捧为神级的人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