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肯定是中国人餐桌上的大餐。鱼的鲜美的味道早已被中国人的祖先熟知。他们用“鱼”和“羊”合并造字,创造了一个“鲜”字用来形容那种生猛的味道。“鲜”字的本义也就是生鱼片的滋味。但这种鲜味很难说不是一种腥味。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熟食的滋味更美,也很早抛弃了生吃鱼的传统。专诸刺王僚的故事显示,我国很早就使用蒸鱼法了。老子作《道德经》有言:“治大国若烹小鲜。”又能把烹饪鱼的历史再上推到春秋时期。烹饪小鱼需要稳火慢炖,不能来回折腾,否则就把小鱼炖烂了。春秋时期的人就精于此道,烹饪技术发展到今天,做出的鱼的滋味,当然更让世界人民惊叹。至于松鼠鳜鱼等巧夺天工的鱼类菜肴,足以上升到艺术的角度了。

  鱼这个字的读音和“余”相同,所以在节日的宴席上,也必然会有鱼。在中国内陆苦旱之地,清苦之家逢年过节食用不起鱼,甚至会将木刻的鱼放在餐桌上,企盼来年的好日子。中华传统文明发祥于黄河流域,并不是传统的产鱼之地。所以吃鱼也就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孟子念念不忘的美味是鱼和熊掌。孟尝君食客冯谖在门下怀才不遇,弹铗而歌,唱的就是食无鱼。中国传统民间故事还有鲤鱼跃龙门的传说。龙是一种图腾,但只有鲤鱼有资格晋升成龙。至圣先师孔子得麟儿,鲁昭公以鲤鱼祝贺。孔子感动至极,就将儿子命名为孔鲤,字就是伯鱼。将这些历史典故翻一翻,可以看出鱼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位置。

  由于中华文化基本上属于内陆农耕文化,所以中国人制作的鱼类菜肴使用的原料基本上是淡水鱼。黄河鲤鱼久负盛名,山东地处黄河之滨,盛产肉质细嫩金鳞赤尾的大鲤鱼,因此鲁菜经典就有一道糖醋鲤鱼。此菜将鲤鱼入热油炸透,使用白糖、香醋、姜末等调料勾兑味汁。出锅勾芡之后,色泽枣红,甜中透酸,味道不凡。水煮鱼是川菜江湖菜的代表作,也是最受大众欢迎的鱼类烹调方法。将片好的鱼放入到鲜红的热锅中煮熟上桌,众人围坐一团,面红耳赤,你来我往。

  冬季寒风凛冽,围炉夜话时,用此菜佐酒最合适不过了。淡水鱼的刺比较多,制作难度很大,而且有一些土腥气,外国朋友都不喜欢烹饪淡水鱼,只是出于保护生态出发,才放生,所以经常可以看到国外某地淡水鱼成灾的报道。另外从饮食习惯来看美国人是不太喜欢吃鱼的。我见过几位美国人他们来中国吃鱼是不会吐刺的,一般河鱼刺多,美国人吃的鱼都是鱼肉没有刺把鱼刺都是剔除的。除非非常大的鱼,否则是不可能把鱼肉的刺剔除干净。淡水鱼在三、四十年代,美国发展的时候,很多水被污染,美国还曾经出过禁止吃淡水鱼的法令。海水鱼制作调料重了,压制了其本身的鲜味,淡了,鲜味味道太浓又不符合大多数中国人的口味。因此除沿海地区以外,少有做鱼高手将海鱼做得“浓妆淡抹总相宜”。倒是胶东地区的鲅鱼饺子让笔者颇为倾心,列为看官不妨一试。

  推荐菜谱:麻辣酥鱼

  食材:鲫鱼10尾、色拉油500克,盐15克,料酒、葱姜汁、红油辣椒各10克,醋5克,香油3克,白糖、花椒面各2克

  做法

  1. 取一只碗,加入盐、白糖、花椒面、红油辣椒、香油搅拌均匀,调成麻辣味汁待用。

  2. 鲫鱼治净,在鱼身两面各剞数刀,放入盆中,加盐、料酒、葱姜汁、醋腌入味,控干水分。

  3. 炒锅置火上,加色拉油烧至六成热,逐条下入鲫鱼,小火浸炸至鱼肉、鱼骨酥脆,捞出装入盘中,浇上调好的麻辣味汁,晾凉即可食用。

  小贴士

  1.鲫鱼码味时,加入少许醋,可帮助鱼骨软化,有利于炸制时骨酥,但要控制好用量。

  2.炸制鲫鱼时要掌握好火候、油温,火宜小,油温不能太高,防止将鱼炸焦煳。

  推荐菜谱:糟香黄花鱼

  原料 小黄鱼400克 糟香黄花鱼

  调料 盐、糖、八角、桂皮、葱、姜、香糟卤、四川醪糟汁、花雕酒各适量

  做法

  1.将八角、桂皮泡入开水中使其出味,冷却后加入花雕酒、香糟卤、盐、糖、四川醪糟汁调制成糟卤汁备用。

  2.将黄花鱼宰杀洗净,码盐、葱、姜入味后,入油锅炸至外酥里嫩,待冷后浸泡于糟卤汁中12小时,取出改刀,装盘点缀即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