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雙語君

本文來源:中國日報雙語新聞(Chinadaily_Mobile)文章已獲授權

又一位電影大師離開了我們。

義大利著名導演貝納爾多·貝託魯奇(Bernaldo Bertolucci)於義大利當地時間11月26日上午7點因癌症去世,享年77歲。

Bernaldo Bertolucci, the Oscar-winning director whose groundbreaking films set in turbulent times, including Last Tango In Paris and The Last Emperor, died Monday at 77.

奧斯卡獲獎導演貝納爾多·貝託魯奇於26日去世,享年77歲。他的多部電影以動蕩歷史時期為背景,具有開創性意義,如《巴黎最後的探戈》和《末代皇帝》。

貝託魯奇很早就與電影結緣了。

1961年,20歲的貝託魯奇成為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的助理導演。21歲,他拍攝了自己執導的第一部故事片《死神》(La Commare Secca)。

1972年,貝託魯奇憑藉《巴黎最後的探戈》拿下第46屆奧斯卡最佳導演。

It was Last Tango In Paris - starring Marlon Brando - that brought him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world.

由馬龍·白蘭度主演的《巴黎最後的探戈》將他帶到了舉世矚目的位置。
《巴黎最後的探戈》海報

在貝託魯奇導演的眾多電影中,中國觀眾最為熟知的當屬1987年的《末代皇帝》。

這部充滿歷史厚重感的電影講述了溥儀悲劇的一生,時隔30年再來看,仍然震撼人心。

今天,就隨雙語君(微信ID:Chinadaily_Mobile)一起回顧一下這部非常牛的電影吧。

最後一部拍攝於故宮的電影

80年代,貝託魯奇的《末代皇帝》橫掃了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的九項大獎,這是他個人藝術成就的巔峯,也向世界展現了他們從未了解過的一個時代的歷史。

著名影評人羅傑·伊伯特(Roger Ebert)說:《末代皇帝》用一個人的命運反映出了一個時代的變遷。

Bernardo Bertoluccis The Last Emperor tells the story of Pu Yi in an epic that uses the life of one man as a mirror that reflects Chinas passage from feudalism through revolution to its current state of peaceful transition.

貝納爾多·貝託魯奇的《末代皇帝》講述了溥儀的人生故事。這部史詩用一個人的人生反映出中國一段時代的變遷,從封建制度過度到現階段的和平年代。

《末代皇帝》也是最後一部真正地,完全在故宮拍攝的電影。

1986年4月,文化部出臺關於拍攝電影、電視有關文物的暫行規定,禁止在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古建築室內的一切拍攝活動。而貝託魯奇的劇組剛好在規定頒布之前提交了申請。

《末代皇帝》劇照

The Last Emperor is the first Western movie to venture behind the walls of Chinas Forbidden City where its dynasties once ruled in regal splendor. And that is reason enough to see this visually enthralling historical drama, for the Italian director Bernardo Bertolucci, along with his brilliant cinematography, Vittorio Storaro, have captured the final glory days of imperial China.

《末代皇帝》是第一部在中國故宮城牆內拍攝的西方電影,中國古代帝王們曾在這裡輝煌統治多個朝代。義大利導演貝納爾多·貝託魯奇和他傑出的攝影師維托里奧·斯托拉羅,捕捉到了中國封建帝王最後的輝煌時代。光這一點就足以吸引人們去觀看這部在視覺上極為迷人的歷史鉅作。

與現代諸多影視城出產的清宮大戲相比,《末代皇帝》中氣勢恢宏的皇宮已成影視上的絕響。

真正的「龍椅」

影片的另一個亮點是第一個入圍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提名的華人——尊龍

被譽為「演藝國度裏的哲學家皇帝」的他在《末代皇帝》中貢獻出了他的巔峯表演。

尊龍在電影中國飾演溥儀

貝託魯奇說:我第一眼就選中了他。

得到導演青睞的尊龍,在飾演溥儀的過程中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他要展現出主角從18歲到60歲的變化過程。但是他交出了完美的答卷。

《費城詢問報》(Philadelphia Inquirer)評論說:

If there is such a thing as voluptuous detachment, Bertolucci and John Lone have found it. Lones achievement in his absorbing account of Pu Yi is to place him at a distance and yet make his plight totally involving.

如果有什麼可以被稱作是性感的超脫的話,貝託魯奇和尊龍已經找到了它。尊龍對溥儀引人入勝的演繹,使這個人物既有抽離感,又能讓觀眾完全投入他命運多舛的人生故事中

《末代皇帝》令人難忘的還有它極為經典的配樂。

悲涼悽婉的二胡和琵琶融入氣勢恢弘的西方管絃樂,這支主題曲道盡了一個王朝最後的輝煌與沒落。

作曲者坂本龍一、大衛·拜恩(David Byrne)、蘇聰憑藉這部電影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獎

但你也許不知道,《末代皇帝》中一曲曲震撼人心的配樂是在短短兩周內趕寫出來的。

同樣傳奇的日本音樂家坂本龍一在自傳中回憶起這段經歷,稱自己最初只是在片中飾演一個角色,但演完之後,製片方突然要他為電影配樂,而時間只有兩周。

他根據貝託魯奇的要求,構想了一個輪廓:

用西洋的管絃樂曲當作基本,然後大量放入中國風的元素,再加入德國表現主義之類的元素……

他完全沒學過中國音樂,因此先跑了一趟唱片行,買了二十多張的中國音樂精選集,花了一整天全部聽完。

接著,我考慮電影裏的時代與場合,選好應該使用什麼樂器,然後就開始尋找東京附近的中國樂器演奏者。我一邊寫曲,一邊錄音,同時也請中國樂器的演奏者彈奏,並且錄製下來。

他先在東京用一週時間寫了44首曲子,再到倫敦與主創會合。然而電影經過貝託魯奇導演不斷的剪接,已經完全變了個樣子。

他又不得不用一週的時間重新改寫曲子:

酒店房間沒有鋼琴或任何樂器,而且當時也沒有計算機,我們只好按著計算器,拚命計算得要減少幾個小節和拍子,秒數才配合得上剪接後的畫面,然後重新寫下,忙得雞飛狗跳。

但最後的成果令人驚艷。來看看當時坂本龍一為《末代皇帝》配樂錄音的珍貴畫面:影片中的不少高潮段落因為這些配樂而更加震撼人心。

比如,年幼的溥儀追趕著乳母遠去的馬車時的配樂《Where is Armo》。

悲愴的旋律如潮水般層層湧來,畫面裏是偌大的皇宮中奔跑著的小小身影,強烈的無助感與悲傷感席捲而來。

再比如,文綉說出「我要離婚」,終於掙脫皇室婚姻的枷鎖,跑進雨中時的配樂《Rain》,一氣呵成、酣暢淋漓。

坂本龍一第一次為貝託魯奇和幾位義大利工作人員播放這首曲子時,他們激動萬分。

當我播起那段取名為「Rain」的曲子時,他們相擁而泣,嘴裡喊著「太精彩了!太精彩了!真太精彩了!」這就是我和這些義大利人一起工作的樂趣,這也是我無法停止和貝託魯奇這樣的人合作的原因。

電影開頭由大衛·拜恩所作的主題曲,也已成經典。極富東方神祕和典雅的韻味,悅耳動聽,流傳甚廣,相信沒看過這部電影的同學也一定在各種場合聽到過這段旋律。

樂評人Jonathan Broxton這樣評論這首曲子:

The main theme emerges from a set of evocative Chinese percussion items, with the melody being carried by a gorgeous, lilting erhu.

主題曲在一串引人入勝的中國古典打擊樂中漸入,旋律在華麗優美、抑揚頓挫的二胡聲中漸漸展開。

It』s traditional and wholly steeped in Chinese classical music, but it has a real emotional weight that will connect with westerners; it』s repetitive and almost hypnotic in nature, picking up layers of instruments as it develops, and is quite magnificent.

整首曲子極富傳統韻味,深得中國古典民樂之精髓,但同時又承載著能與西方觀眾共鳴的情感厚度。曲調不斷重複,幾乎帶著催眠效果,旋律在展開過程中一層層地加入新的樂器,整體效果相當驚艷。

《末代皇帝》在攝影、美學、配樂等方面的完美融合成就了其不可替代的經典性。

關於這部電影,還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地方,你最難忘的是什麼?歡迎在評論區與核桃君留言分享~

本文轉載自中國日報雙語新聞,歡迎關注

↓↓↓

weixin.qq.com/r/5ygpMTX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