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江新區又雙叒叕

被國務院點名表揚啦!

具體怎麼回事?

滑動手機一起來看看吧!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通報,對包括重慶兩江新區等在內的多個“雙創”示範基地在推動“雙創”政策落地、扶持“雙創”支撐平臺、構建“雙創”發展生態、打造“雙創”升級版方面的突出成績予以通報表彰。


兩江新區2016年5月

獲批全國首批“雙創”示範基地

3年來,兩江新區圍繞國務院賦予的

“長江上游創新中心”的戰略定位,

不斷探索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路徑,

初步形成了具有區域特色的創新創業形態,

經濟提質增效的內生動力穩步增強。


兩江新區打造“雙創”示範基地

是這樣做的!


構建三大創新平臺


0
1
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


以大數據智能化爲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爲綱領,按照國家級數字經濟發展和應用示範區的一個定位,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大方向,聚力發展“一硬一軟一融合”,即集成電路和新一代電子信息產品製造、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數字經濟融合三大產業。


(張坤琨丨攝)


經過不到一年的建設,形成了“一核三區”(照母山核心區和水土、龍興、兩路寸灘片區)50平方公里的空間格局,園區範圍內去年新增企業560餘家、投資近500億元。


0
2
兩江協同創新區


重慶兩江協同創新區位於兩江新區龍盛片區,將面向海內外創新資源,集聚一流高校、高端研發機構、知名孵化機構、創新型領軍企業以及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團隊,打造國家(西部)科技創新中心的先行示範區,西部創新資源集聚地,重慶科技創新重要承載地、展示地、體驗地。


 

截至目前,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同濟大學、中科院計算所、新加坡國立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等一批國內外知名院所相繼落戶兩江協同創新區,將爲重慶建設國家(西部)科技創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撐。


0
3
禮嘉智慧生態城


禮嘉智慧生態城將以數字化、智能化、人性化爲導向,從智慧基礎設施、智慧生產、智慧生活三個維度,構建“天地空一體”、“萬物互聯”、“雲網融合”的智慧城市典範,打造國內最前沿、最時尚、最智能的未來生活體驗區。


(禮嘉智慧生態城效果圖丨暫定) 


目前正以體驗園爲核心加快推進禮嘉智慧城整體建設,確保智博會期間開園迎客爲目標有序推進。


構建“衆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全程孵化體系


(張坤琨丨攝)

引育了騰訊、阿里雲創新中心(重慶)等一批知名衆創空間和孵化器,目前兩江新區集聚市級以上孵化平臺33家(國家級8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器2家,佔全市17%;國家級衆創空間6家,佔全市14%。


探索系列創新政策


兩江新區制定了《重慶兩江新區促進科技創新發展辦法》《重慶兩江新區科技創新券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政策,修訂了《重慶兩江新區促進科技創新發展辦法》實施細則,制定《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完善微型企業扶持機制的實施辦法》等新政,突破性地探索推行“一址多照”、集羣註冊、工位註冊,爲雙創企業和小微企業解決雙創服務“最後一公里”難題。


完善金融服務體系


兩江新區已經設立220億元的產業發展基金和10億元的兩江科技創新投資引導基金,打造“債權+股權”“種子+天使+風險”等多方位、多層次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相關金融產業也在不斷面世。今年4月,兩江新區、國家信息中心、工商銀行重慶分行、數聯銘品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創新試點項目——信易貸平臺正式上線,將有利於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持續降低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據悉,兩江新區目前已累計爲284家科技型企業提供債權融資服務,發放貸款9.03億元。


兩江新區打造“雙創”示範基地

取得這些成效!


0
1
高新產業發展提速明顯


(張清善丨攝)

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25家,增長24%;高成長性企業86家,增長230.8%;2018年入庫科技型企業累計達769家,增長63.5%。

0
2
發明專利密度增幅較大


2018年,新區專利申請數2240件、有效發明專利1183件、專利授權2795件,有效發明專利授權466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8件(全市平均11.5件),同比增長38.5%。新獲批國家和市級知識產權優勢企業22家,累計41家,新增和累計數量均居全市第一。

0
3
研發投入強度保持高位



通過產業扶持政策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兩江新區直管區R&D經費50億元,R&D經費佔GDP比重達到3.6%(測算數),遠高於全市1.95%的水平。


這些指標領先全市!


0
1
培育優質創新主體領先



2018年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佔全市14%,入庫科技型企業佔全市10.9%,培育牛羚、瞪羚等高成長性企業佔全市總量17.5%,三項指標均居全市第一。

0
2
引進高端創新資源領先


(中國科學院大學效果圖)

截至目前,已簽約落地高校及科研院所11家,佔全市引進數的32%,居全市第一。

0
3
突破產業技術創新瓶頸全市領先


目前我市在14個技術優勢領域中具有17項優勢技術,新區獨佔6項,數量位居第一,佔全市的36%。


江小妹打探到,下一步,

兩江新區還將完善政策支撐體系,

加大對區內雙創載體的支持力度,

進一步優化科技創新生態。

讓我們一起期待吧~


總編:張黎 | 副總編:杜術林

主編:張科 | 編輯:操梅

兩江新區新媒體工作室出品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