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了聯考的東西,但是我自己畫的時候不用那些……那些真的感覺就是很套路,沒有什麼思考,所以我用的是自己的方法。但是知乎上總是看到很多人對著一些畫以「學院派」的標準去衡量,那難道畫這些就只能是有一種方法和標準纔行嗎?

圖裡的是一張還未完成的照片寫生作品。也許學院派會覺得不對?我不知道,希望各位友好提意見。我也知道經常說要舍,但關鍵是,你想畫得好必須要細緻的吧?就像寫實一樣,哪怕後期不用了,但這個學習的步驟還是不可缺少的啊?如果一開始就只要你概括,不能「抄照片」,都不讓你去畫真實看到的全貌,那還能怎麼深入下去呢?

而且我認為,練習和作品也是有區別的。就好比專業美院的應該會有短中長期作業那樣?而且哪怕不是為了練習,我就是想畫細,就是想怎麼樣畫什麼樣(因為挑的圖我都很喜歡,不需要再主觀去做加減了,不過確實一些虛實是有調整,譬如頭髮),不可以嗎?

以及我的排線各位不知道如何看……我覺得是比較細密的了,就是那種完全覆蓋沒有什麼間隙,所以能有質感的那種。各位覺得有問題嗎?或者說排線有標準嗎?有好壞嗎?

另外就是排線能不能畫曲線的問題……這應該可以吧?排線排多密應該都沒有關係吧?我這樣可以嗎?或者有什麼進步空間和方向,或者大師推薦?

不要噴吧,也不要太挑刺,畢竟本身就不是學院派。但我覺得素描油畫不是學院派或者專業人士的專屬或框條,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察視角和思想,這樣就可以了吧?

另外型的方面也可以提出來,我就是那種一開始起個大框架那種,應該是比較放,也比較正常(應該就是學院派的方法吧?)。我覺得我的型感還是比較準的。內部結構還需學習,指教。

還有一點就是我個人不是很喜歡那種特別深的……如果是美式那種我覺得可以,但如果是那種很黑的……就是整體都太黑了,甚至有點髒了,我覺得並不好看,而且我自己就是更喜歡淡一點的。這樣也不可以嗎?體積應該不是由對比度決定的吧?雖然一定程度的大對比可以有一些增強的效果,但最重要的還是形體本身就可以表現的起伏,而不是一幅畫的深淺?淺一點也可以有很多變化起伏的,對吧?

最後就是對於「體塊」的問題。請問我這樣可以嗎?就是沒有主觀地處理成一塊一塊的更方,而是完全按照原照片來。我認為真實的就是最好的啊,為什麼非要去「方」呢?本來就不是那麼方的呀,而是很柔和的呀。

當然如果是概括的那種就另說,但我覺得素描好比油畫,不像水粉,只能一筆一筆覆蓋,它們本身就可以融合的,可以融合過渡得很自然,我覺得這也不是必須的吧?還是說只是聯考的要求?

說了很多,友好討論。如果是那種挑刺的特別嚴苛的或者噴的,別來了謝謝。


主要是,你畫畫的目的是什麼?正不正確要看你的目的是什麼。

是考學嗎?那就是死板套路的,我也很討厭那種。

是取悅自己?那你自己開心就正確了。

是取得一定的成績或成就?藝術審美是有高低的,那麼你就需要不斷修鍊去達到高審美和高技藝,技術有很多種,是靈活的,沒有絕對的對錯,但是也有相對的客觀的「正確」或「錯誤」的。


學習階段有正確與不正確,創作階段沒有正確不正確。

所以不要在學習階段談藝術。

造型:是否達到離開對象,想什麼畫什麼,可以通過收集素材畫出自己想要的造型。具體點就是,比如人物各個角度的透視空間體積都可以想到就大概畫出來,面目表情是否可以表達到位。

色彩:是否可以行成空間體積,顏色搭配是否好看,調色規律是否瞭解。可以根據自己內心情感進行配色,而不是畫什麼都是一個樣子,一個內心。

技法:是否瞭解自己使用材料的最佳表達方式,瞭解如何用技法套路的邏輯達到自由變換,用合適的技法表達造型,色調,色彩,空間,機理等。

以上三個方面在畫畫的時候是同時進行的,你是否控制的得心應手,沒有的話畫畫的基本功還需努力,這便是學習階段的對與錯的標準。

練習的時候三個分開專項練習,這個就是學習目標,創作的時候三個一起處理。反覆進行即可。

建議題主瞭解一下創作規律,會對基本功的訓練有方向性引導。


講道理是沒有的,但現實上是有的。

這個問題在我們第一次接觸繪畫就很容易出現,為什麼幼兒園小朋友給太陽上色時不能用藍色或綠色?

美術教育經驗中形成的理念是,創作是一種鬆散的任務,如果你不在乎評價,這不僅包括有沒有人喜歡你的作品,還包括你能不能因為別人喜歡你的作品得到活下去的麵包和黃油,那麼你隨時隨地可以盡興地創作,不用受任何拘束,你也可以恰好迎合大眾的偏好,只要那符合你的審美本性。

不然的話,當它成為一種公共或半公共的任務,你大致需要先提升自己的技巧。技巧的磨練本身不總是來束縛你的,因為你也可能同時提升了你表達『我流』的水平。同時,如果你希望在一大羣畫家中出人頭地,你可能也需要用技巧來投入競爭。然後,當你的業界水平達到了一定的層次,包括當你的經濟水平趨穩時,你可以回歸到你的天性中去。當然,你可以使用一些其它技巧,比如說服能力,引導公眾接受你的風格。

不然很容易傷害到自己,如果你內心多少還『在乎』外界的話。


同意「不要在學習階段談藝術。」

藝考學的是藝術嗎?不是。只是學技術而已,而且還是最基本的技術。想像一下你要建一座大樓,在地基上雕花是不是有點逗?扎紮實實打穩地基,之後想建什麼花式樓都將如你所願。

and

與君共勉

【添加了一些圖,看看別人的虛與實】

【圖源網路】(源自我嘔心瀝血收藏的素材庫(ˉ﹃ˉ))

他們的技巧各有不同,但有擁有紮實的基本功。

所以還是那句,不要基礎沒打好就醉心技巧與創作。


深入和細是兩回事,

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訓練感受,

感受來源於觀察,所以一般的素描色彩也好就是訓練觀察,而聯考的套路恰恰屏蔽掉了

深入和細就是觀察的不同,畫的深淺有的是感受到體積,有的是感受到固有色的潔白。


算了,我自己回答了,沒有。

只要你有思考,畫出來的效果總歸是越來越好的。而畫畫是結果論的,最終效果好,甚至別的都可以無所謂。反過來也一樣。

所以,繼續思考吧,我在前方等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