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的時間如白駒過隙,中國與世界各國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從理念變成行動、從願景變成現實,形成了“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合作格局,成果超出預期,爲國際合作與共同繁榮提供了良好範本。


今天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表示:

共建'一帶一路'不僅爲世界各國發展提供了新機遇,也爲中國開放發展開闢了新天地。要堅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把握創新生產力,實現高標準、惠民生、可持續目標。”


共建“一帶一路”,關鍵是互聯互通


堅持擴大對外開放,促進“一帶一路”發展:

第一,更廣領域擴大外資市場準入

第二,更大力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合作

第三,更大規模增加商品和服務進口

第四,更加有效實施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

第五,更加重視對外開放政策貫徹落實


習主席的講話爲未來“一帶一路”建設進一步指明瞭方向,相信也將創造更大的發展機遇與紅利。“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安永整合全球資源網絡和本地服務經驗,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爲境內外機構提供卓越專業服務。目前安永的服務網絡已覆蓋90%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安永“一帶一路”專業服務團隊憑藉在基礎設施、能源、金融、電信和製造等領域的豐富經驗,僅在過去三年就協助約1,100家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開展業務,參與了超過12,000個“一帶一路”相關項目。

 

此次“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期間,我們特別邀請到安永“一帶一路”專業服務團隊的四位合夥人,就“一帶一路”建設和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若干關鍵問題,分享獨家見解


在本期安永快評“一帶一路”中,安永“一帶一路”主管周昭媚和安永“一帶一路”政府及基礎設施行業主管楊淑娟將與大家分享,如何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進一步構建有助於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政策環境,以及對中企走出去的關鍵建議。


Q
&
A

“一帶一路”倡議對全球經貿繁榮和多邊治理體系的意義?


周昭媚:

“一帶一路”倡議是新時代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載體,推動中國構建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加快形成全面改革開放新格局。


其次,它是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履行國際責任、推動全球共同繁榮而提出的國際合作平臺。


第三, 它爲東道國創造就業機會,促進經濟增長、技術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


最後, “一帶一路”倡議構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合作的橋樑。

Q
&
A

面對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和保護主義,哪些政策有助於“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企業走出去?

楊淑娟:

財政政策方面,加大專項財政支出支持。可考慮給予特定行業的特殊補貼政策,適當放寬申報企業條件,簡化審批流程。還可考慮設定投資基金,引導企業的投資行爲,幫助企業更優質、高效地進行對外投資。


稅收政策方面,通過減稅降費政策,提高對外投資企業的利潤空間,扶持企業投資活動,包括直接減稅及間接優惠,例如延期納稅、海外投資早期虧損的優惠稅制等。加強和擴大避免雙重徵稅協定的適用國家範圍,促進國際間的經濟、技術和人才交流。


金融方面,構建多渠道融資體系,強化風險防範。鼓勵國內金融機構與國際知名金融機構合作,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建立完善的再保險服務體系,助力融資和項目落地。

Q
&
A

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意義?

楊淑娟:

拓展市場空間。在國內要素成本上升、市場需求飽和背景下,中企進入要素成本低、市場需求大的其他國家,是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中企可在研發、技術、品牌上進行新的投入,引導國內產業轉型和再升級,爲企業帶來新的機遇。


提升企業管理和創新能力。中企走出去過程中通過參與競爭、獲取先進技術,學習借鑑海外成功企業經驗,可推動自身發展模式、產業戰略、技術路徑、商業模式的改革和創新。


優化資源配置。走出去有利於中企深度參與國際分工協作,加速研發、資金、供應鏈和人才國際化進程,實現資源整合和優化配置,提升國際競爭力。

Q
&
A

共建“一帶一路”的核心理念?安永給中國企業的建議?

周昭媚:

核心理念:“共商、共建、共享”

  • “共商”即各國共同協商、深化交流,確保項目規劃既符合投資國利益,也符合東道國實際需求;

  • “共建”即各國共同參與、深度合作,不僅注重項目建設合作,也注重人才培養;

  • “共享”即各國共擔風險、共享成果。


安永建議中企:

  • 以商業原則爲基礎:尊重市場規則、維護公平的競爭環境、堅持經濟可持續發展

  • 包容文化差異:彼此尊重各國文化差異,加強溝通,建立良好、互信的工作方式

  • 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導:政府不做過多幹預

  • 注重風險防控,識別投資風險,搭建風險防範體系,尋求專業機構的協助

如需瞭解更多投資“一帶一路”國家相關信息,請聯繫以下人員: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獲取更多專業資訊。

點“在看”,分享你喜愛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