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职,招聘,上班族,面试,年轻人,新鲜人。(图/视觉中国)

▲海外留学毕业后返回大陆的人数不断上升。(图/视觉中国)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海归」在大陆曾意味著「好工作高薪资」,但现在已经不「不吃香」,陷入同样境况的还有外籍雇员。据2018年统计数据,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已达519.49万人,超过60%年收入低于10万元人民币。在语言技能和大陆院校毕业生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缺少当地人际关系网且受回国潮的影响下,海归的优势大幅减少。

香港《南华早报》13日报导称,大陆本土拥有越来越多的高技能人才,这让「海归」渐渐失去优势,促使外资企业和国内企业都在积极推进劳动力「本土化」。据大陆教育部2018年3月数据,大陆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已达519.49万人。此外,2017年共向全世界输送了60.84万留学生,比2016年增长11.74%。

据2018年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联席会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313.2万人,仅2017年就有48.09万人回国,再创历史新高;这些留学生中,近一半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比2016年增加14.9%。

报导称,随著留学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在国内院校毕业生面前,「海归」们已经失去了他们的优势。猎聘网1月发布了《2018年海外留学生归国趋势报告》,超过六成的留学生归国后的年收入低于10万元人民币(约新台币46万元),超四成「海归」期望薪资在10至20万元人民币之间,但真正达到这一收入的只有25.30%。

▼ 2018海归留学生平均年薪分布图。(图/猎聘)

▲▼ 海归,海外留学,留学生。(图/猎聘)

据报导,来自云南的Peter Chen不久前在香港拿到计算机学( Computer Science)学士和硕士学位后,回到大陆创办了一家初创企业,推出了一款旅行规划App,但一直没有成功。因此,他花了一年时间自学了无人驾驶汽车工程学,然后在一家网路巨头企业里找了一份工作。但这条路依旧不顺遂,他工作时间长且收入低,月薪不到预期的一半,而且经常要上13个小时的班。此外,他所在的团队有30个人,其中大多数是大陆毕业生,只有5个人有海外留学的经历。

报导称,Peter Chen表示,「我一直在思考,现在当一名『海归』到底有什么优势,就技术知识而言,大陆大学毕业生并不差,而是更强。」

据报导,上海某科技公司创始人Aurelien Rigard表示,几年前,他可能会青睐「海归」,但现在,「我不认为他们更好,大陆国内院校毕业生的素质和职业道德,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手握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Stephen M Ross School of Business at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MBA文凭的Kimi Fei感叹,大陆公司如今更愿意雇用国内顶尖高校毕业生,去年在美国求职时,并没有看到中国房地产公司展开校园招聘,「往年,华夏幸福和万科这些公司会想方设法专程招揽美国商学院的MBA毕业生。」

▼「海归」数量增加、大陆毕业生综合水平不断上升等影响了雇主选择。(图/视觉中国)

▲▼面试,求职,招聘,招人,人才。(图/视觉中国)


外籍雇员同样面临考验

收到同样冲击的还有来华工作的外国人,特别是中层管理人员,以及中国的外国公司。报导称,北京中国欧盟商会发言人称,相比「总归会离开这个国家的外籍雇员」而言,商会会员更偏向于雇用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的本地人才。

报导指出,领英和贝恩公司(LinkedIn and Bain & Company)去年年底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人才从跨国企业流向本土企业,过去5年间,大陆本土企业新入职的领导者中,有40%来自跨国企业,「这些企业领导者之所以跳槽到本土企业,主要因为他们能够在关键决策和公司战略方面获得更大控制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