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构造图3

要想保护好自己的肌肤.选择适合自己皮肤的清洁品,前提要了解自己肌肤的性质与皮肤的基本构造。

 

皮肤概述 

    皮肤是人体的最外面的一层结构,是人体最大的一个器官。既是神经系统的感觉器,又是效应器,冷、热、疼、情绪变化等机械和化学性刺激都反射性地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和舒张、立毛肌收缩、汗腺分泌、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改变。人们常说皮肤疾病反映内脏和血液系统的变化不无道理。钙参与全身所有组织器官的细胞代谢,同时也具有营养皮肤及治疗皮肤病的作用。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占人体比重约15%,面积以成年人而言约为1.6平方公尺, 厚度因人或因部位而异,为0.5~4毫米。皮肤覆盖全身,它使体内各种组织和器官免受物理性、机械性、化学性和病原微生物性的侵袭。皮肤具有两个方面的屏障作用:一方面防止体内水分,电解质和其他物质的丢失;另一方面封锁外界有害物质的侵入。保持著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在生理上有著重要的保护功能,同时皮肤也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人类的肤色有白、黄、红、棕、黑色等肤色,主要因人种、年龄及部位不同而异。表皮代谢周期为28天。

 

 

 

 皮肤构造图4

皮肤功能

皮肤除了可以保护身体,抵御外界侵害外,还有感受刺激、吸收、分泌、调节体温、维持水盐代谢、修复及排泄废物等功能。保障人体的健康有著重要作用。由于人体皮肤表面存留著尿素、尿酸、盐份、氨基酸、乳酸、游离脂肪酸等酸性物质,所以皮肤表面呈弱酸性,这层弱酸性的物质它有抑制细菌和其它微生物生长,是最天然的抗生素,这层保护膜称之为皮脂膜。

 

皮脂膜

健康的肌肤最外层有一道天然的防卫屏,能帮助肌肤锁水保湿、防止病原入侵、阻隔紫外线大量穿透等功能,这层天然的弱酸性乳霜层称为「皮脂膜」。一旦皮脂膜受到破坏,细胞间质流失,表皮细胞也会跟著受损,不但保水功能降低,使皮肤变得干燥、发痒,对冷、热、触压的防御能力跟著减弱,极易引起红肿、敏感现象,皮肤变得脆弱不堪。  

  皮脂膜所含的脂质可调节角质细胞的水合作用,使角质细胞含有30%的水份,如果皮脂膜有缺陷时,加上外界气后干燥,角质细胞没有皮脂保护就会随之脱水、干燥脱落。当外界过度潮湿时,角质层由于没有皮脂膜的保护,会几乎无限制地水合(离体角质浸在37℃水中,可逐渐吸收其重量的6倍水份)结果角质层的屏障作用被减弱,甚至丧失,导致皮肤病的产生。

 

皮脂膜的成份

   皮肤角质层的表面有一层由皮肤的皮脂腺里分泌出来的皮脂、汗腺里分泌出来的汗液,混合角质细胞的片状脂质,乳化、融合而形成的一层保护膜称之为「皮脂膜」。

   皮脂膜PH值应维持在4.5-6.5呈弱酸性的状态,以保持皮肤的健康,是人体抵抗化学损害和生物学损害的天然屏障。健康的皮脂膜含有中合弱碱的能力,对酸、碱有缓冲作用,称为皮肤的中和能,简称为「中和能」。

 

【皮脂膜=油(三酸甘油脂、蜡酯、胆固醇)+水(汗水)+酸(乳酸、胺基酸、脂肪酸)+调味(角鲨烯、尿素、盐类、氨)+乳化剂(神经醘胺)形成的保护膜。】

 

  脸部的皮脂腺最为丰富,约每平方公分有400-600个。皮脂的熔点约为30℃,当外界温度低于28℃时皮脂分泌几乎停止。皮脂腺不受自律神经调节,而受温度和雄性激素与肾上腺素的影响,当皮肤温度每上升1℃,皮脂分泌就增加10%。

 

皮脂膜的功能

皮脂膜对皮肤乃至整个有机体都有著重要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屏障作用,皮脂膜是皮肤锁水最重要的一层,能有效锁住水份,防止皮肤水份的过渡蒸发,

   并能防止外界水分及某些物质大量透入,使皮肤的含水量保持正常状态。

2:润泽皮肤,皮脂膜是由皮脂和水份乳化而成的一层保护膜,其脂质部分有效滋润皮肤,

   让皮肤保持润滑和滋养,而使皮肤柔软、滑润、富有光泽,皮脂膜中的水分可使皮肤

   保持一定的湿润,防止干裂。

 

 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可能都会把包围在皮肤表面的皮脂膜破坏了,失去了皮脂膜保护的皮肤,很容易由细腻变得粗糙,一旦皮脂膜遭到破坏,不但保水功能降低,还会使肌肤变得干燥,瘙痒甚至蜕皮。对气候等因素的反应力也随之减弱,极易引起肌肤红肿,局部泛红甚至出现敏感现象,这时特别容易出现色素沉淀,导致皮肤不够白皙,洗脸后也会感觉皮肤比健康时要干涩紧绷。所以及时的保养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它将为你的肌肤重新筑起一道新的保护墙,帮你重建被破坏的皮脂膜。

 

 

 

延伸阅读:认识皮肤(二)如何简易判断自己的肌肤是属于什么肤质

              影片分享~健康要自己把关!!清洁用品背后的真相!

              你不可不知! 洗剂与水污染~合成洗剂进入人体的途径!

       【香氛】-香精香料的简介

       手工皂的香氛参考-精油&香精                      

 

 

 

 

 

图片.资料来源-网路百科、网路资料汇整,如有侵权或误植请告知,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