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美国名校众多,最引人注目的是8所常春藤。这些学校都极其卓越,但细细究来,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差别,尤其是在学生个性和整体氛围方面,江湖中存在不少传闻,而且由于常春藤历史十分悠久,这些对名校的理解也逐渐形成了所谓的“刻板印象”。且不说刻板印象正确与否,但其产生有着一定的背景。

  国外就曾经有人用《哈利波特》中的霍格沃兹魔法学院下面的四大学院的招生标准(不是具体角色哦)来对常春藤盟校进行分类。有人认为普林斯顿、康奈尔像是斯莱特林(Slytherin);哈佛、宾大像是格兰芬多(Gryffindor);耶鲁、哥大像拉文克劳(Ravenclaw);布朗、达特茅斯很像赫奇帕奇(Hufflepuff)。

  名校真是要被玩坏了,遁入魔法世界,你觉得这番分类有道理吗?

  其实不仅仅是外界对名校有刻板印象,连各大高校之间也存在着“我眼中的你”这种感觉。一项在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调查中,一些学生认为:

  普林斯顿的学生在学术上非常严谨,但不太合群,有点拘谨;MIT的学生非常聪明,但是不太擅长社交;宾西法尼亚大学的学生事业心很强;而芝加哥大学呢?你跟他们聊不过五分钟,他们可能就会开始跟你讲康德之类的哲学。(orz)

  这些评价的确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名校视角,那么,大家眼中的常春藤大体是什么样,以及这些名校生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刻板印象呢?

  普林斯顿大学的标志性建筑,电影《美丽心灵》在此取景(周成刚/摄)

  01

  别人眼中的常春藤

  在美国论坛reddit上有个帖子,专门讨论了大家眼中的名校印象,一提到这些学校,大家会想到什么关键词呢?

  哈佛大学:有着著名的“世家优先”(legacy admission),被指控歧视亚裔,很多学生来自权贵家庭。

  普林斯顿大学:学校比较小,就像一个城堡,里面住着有钱的贵族(old money)。

  耶鲁:就像是哈佛恼人的小兄弟,有神秘的社团(神秘+1),校园吉祥物是斗牛犬。

  哥伦比亚大学:位于纽约,学费上涨,生活成本也很高,不在“哈耶普麻斯”的圈子内。

  布朗大学:学生有一些古怪,有一些非传统的课程,但他们很时髦(hipster),因为艾玛·沃森而火了一下。

  宾夕法尼亚大学:学校就像一个沃顿经济共同体,学生们有着良好的职业准备,特朗普的母校,有很多松鼠,产出了很多银行家。

  康奈尔大学:极力被其他常春藤院校认可,常春藤中录取率较高的大学,酒店管理很牛,工程学院出色,位于中部某个“鸟不拉屎”的地方(in the middle of no where)。

  达特茅斯学院:在八大常春藤盟校中存在感较低,校园的吉祥物是一个啤酒桶(如此任性?),学校小而精。

  看完这些词,虽然体现了这些学校的某些特征,但是不是还意犹未尽?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更生动的表达。

  美版知乎quora上的灵魂拷问:如果常春藤每个学校是一个人,你将会如何形容这个人?

  @Rod Bugarin

  布朗就像是一个梦想家,他们穿着时髦,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世界。

  康奈尔属于work hard, party hard,他们对自己的智商有一定的不安全感,但一旦克服这一点,他们会发现自己和其他人一样优秀。

  哥伦比亚见识甚广,可能会说几种语言,也可能是混血儿。

  达特茅斯是一个肌肉发达,参加兄弟会,爱喝酒的白人。

  哈佛野心勃勃,把自己定位为领导者、专家。

  普林斯顿聊天的话题比较吸引人,像是在写一篇关于这件事的高级论文。

  宾夕法尼亚比较受欢迎,会向每个人介绍自己,并递上自己的business cards,当然,如果他来自沃顿,那情形可能就不一样了。

  耶鲁自信、冷静、有幽默感。他可能会在Netflix上看很酷的节目,因为他在其中一个节目中参与了一些事情。(耶鲁的戏剧学院很厉害哦~)

  @Orkan Sezer

  布朗像是一个自由的嬉皮士,没从他们口中听过学术严格这回事,存在成绩膨胀。

  哥伦比亚像是一个沮丧的城市居住者,缺乏校园精神。

  康奈尔像是处于偏远乡村的农民,但却很擅长酒店管理,要忍受其他常春藤学校的歧视。

  达特茅斯爱玩一种beer pang的喝酒游戏,喜欢经济学。

  哈佛一定会让你知道他来自哈佛,自豪感很强。

  宾夕法尼亚,来自沃顿的学生一定会立马让你知道他们来自沃顿而不是宾大。(高级黑)

  普林斯顿是贵族精英模样,他们的校园很美丽,参加eating clubs(普林斯顿的特色,富家子弟的聚会)。

  耶鲁来自纽黑文,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哥特式的建筑为它增加了一些诡异的气氛,有神秘的社团。(神秘+2)

  这些犀利吐槽真是自带不少笑点,将这些学术大佬们描述得幽默俏皮,展现了名校生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但肯定要有人说了,这些评价不一定正确。

  当然,我们得给当事人展示自己真实面孔的机会,一起来看看名校生如何看待这些刻板印象?他们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02

  常春藤眼中的自己

  美国有个为大学打分、点评的网站UNIGO,在这个网站上学生们会为学校的各个方面给予评价,还专门开辟了关于“刻板印象”的讨论,What is the stereotype of students at your school? Is this stereotype accurate?来回答的都是本学校的学生。

  耶鲁:

  耶鲁是一个很包容的地方(包容神秘社团骷髅会?请自行搜索skull and bones),学生可以探索和分享各种观点。虽然学校的体系并不完美,但它绝对是一个学知识和长经验的好地方。耶鲁的真实刻板印象应该是“专注,自我驱动”。

  哈佛:

  我的一个朋友说当你提到“哈佛”这两个字的时候,很难听起来不那么自命不凡(想想也是,人家可能真不是刻意的)。我觉得学生们整体感觉很谦虚的,虽然绝大多数人都很聪慧。

  康奈尔:

  康奈尔大学的兄弟会、联谊会很多,有着典型的Greek life(指美国大学的兄弟会、姐妹会文化),也是一个喜欢开party的学校。然而,每个兄弟会和姐妹会都有自己独特的模式和传统,能帮助你找到与自己相似的人,所以有这样的刻板印象也不是坏事。

  达特茅斯:

  我相信所有这些刻板印象都有一定的背景,但远没有描绘出一幅准确的图景。虽然Greek life在学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并不是漫无边际。学生们确实喜欢喝啤酒,知道如何度过美好时光,但是他们也花很多时间在其他校园生活上,也非常关心学术成就。

  我认为大多数学生都是自由主义者,反对过去那种以男性主导的氛围(达特茅斯学院1972年才开始招收女性学生),校园组织中的女性和男性一样多。

  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与众不同的地方之一就是它的多样性,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以及不同社会经济背景。关于我们的一个常见的刻板印象是学习狂,在很多方面这是真的。学生们在任何一个周末都要在图书馆呆上几个小时,而且在期中考试前社交活动基本上停止了。学校不乏超人,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擅长每件事。

  宾夕法尼亚:

  我想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有4种不同的感觉,这取决于你在哪所学校上学。沃顿的学生以利润驱动、不惜一切代价取得成功。文理学院的学生更全面、更懒散,符合“社交常春藤”的称呼,可能在星期四晚上就去参加party。而工程系的学生总是待在自己的楼里,专注学习,他们是真的喜欢这门学科,想要拿到A+。医学院的学生温柔友善。当然,并非每个人在这些学院都是刻板印象的一员,但总体展现了一些潜在的个性。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学生们在第一次见面后会问彼此,“你在哪所学院?”

  普林斯顿:

  普林斯顿经常被认为是最保守的常春藤,似乎是阶层分明、有钱人多的贵族式学校,当然这些人确实存在于校园里,但它不是唯一的群体,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参与其中。学校有need blind政策,给许多学生慷慨的财政支持,这也意味着学校不都是富裕学生,学校有来自不同地区各种背景的多元群体。

  布朗:

  虽然我见过一些“嬉皮士”,但大多数普通学生并不如此。布朗学生通常具有很强的社会意识,对政治议题比较关心。而且布朗大学真的很丰富,绝不只有穿着时尚的曼哈顿女孩。我们当然很关心成绩和截止日期,可能比起其他学校来说,学术压力没那么大。

  看到这里,对这些学校的了解也都差不多了,学校大体的风格似乎已经展现开来。但不管如何,每个人对所处的环境、所接触到的人会有不同的感知,你的观念最终而言还是取决于自己的亲身体验,刻板印象有时候或许会阻碍你的认知。所以,不管是官方介绍也好,还是坊间传闻,名校的魅力真的值得大家去感受。

  眼下也正是美国的放榜季,希望有志青年们顺利拿到offer!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