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一所大学的学生参加毕业礼。

【星岛日报报道】商业机构以用户个人资料牟利的问题广受社会关注,美国有媒体揭发主办SAT入学试的大学理事会同样以此敛财,每名考生的姓名、种族、父母教育程度以及PSAT或SAT成绩,均会售予各大院校,而每个学生的资料仅售四十七美分(约三点七港元)。

《华尔街日报》报道,大学理事会销售SAT考生资料的目的,不是协助考生入读心仪院校,而是方便各所大学宣传申请人数及拒绝率,从而凸显院校收生严格的形象,继而促使学生投入更多时间和金钱,备考大学理事会的考试。

以纽约大学二十一岁女生约翰逊为例,她早年在芝加哥应考SAT后,不久即收到范德比尔德大学、史丹福大学、西北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等院校的招生指南,她以为自己成绩不俗并申请报读后,事隔数月后一天内遭到全部院校拒绝,使得她失望大哭。

根据全美院校排名条件,如果大学收到大量入读申请,校方又筛掉大量考生,院校的声誉和全国名次都会上升,在这样的游戏规则下,考生成了大学理事会的摇钱树,也成了学府刷排名的牺牲品。

根据联邦数据分析,范德比尔德大学二〇〇二年的录取率达百分之四十六,到了二〇一七年却骤降至百分之十一,同一时期申请入读的考生大增超过三倍。一线名校的竞争更加激烈,哈佛大学二〇〇六年毕业班的申请人数不足二万,二〇二一年毕业班的报读人数却飙升至近四万人,西北大学在同一时期的申请人数,也由不足一万四千人急升逾倍至三万七千人。

大学理事会拒绝透露售出的考生资料总数,仅表示每年有一千九百所院校和奖学金计划,购买二百万至二百五十万个考生的资料,院校主要关注考生所在州份、家庭所属的社会阶层、学术兴趣等,有些院校搜购资料的条件相当具体,比如要求考生会踢足球、对工程学科有兴趣、父母没上过大学,以及PSAT分数在一千二百至一千三百分的女生等。

相关文章